《举起手来!》观后感10篇
《举起手来!》是一部由冯小宁执导,郭达 / 潘长江 / 刘小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举起手来!》观后感(一):随想
堆积了太多的所谓笑点,就变成了闹剧!!
小日本真的有那么呆,那么傻吗?
我们要的自信心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举起手来,当今正真举起手的到底是谁?
《举起手来!》观后感(二):这是一部很汉奸的电影!
我很担心小孩子们看到这部电影,它会误导小孩子把残酷的抗日战争理解成为日本鬼子进村抢几只鸡子的事情!希望搞笑不要超越民族感情的分寸,不要拿牺牲了三千万中国人的抗日战争来戏说,那会被列入汉奸的!
《举起手来!》观后感(三):果然是喜剧
打发时间是打发过去了,只是把日本人刻画的太笨了,中国人或许真的有这么聪明.但是日本人真的这么笨吗?如果日本把中国人拍成想这电影里的日本人这个样子的话,中国网民可要发狂了~~不知道日本人发狂了没~~
有点反感而已
《举起手来!》观后感(四):人家只想拍个喜剧,你们却要讲史实,为啥不去看纪录片呢?
一群人逻辑有问题吧?在一个喜剧下面讲史实,讲反思战争,不是所有的战争电影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吧?那法国人拍的虎口脱险是不是更丑化德国人?怎么没见人去喷?想看反思战争和抗战史实的,出门左转,一寸山河一寸血,看个喜剧电影还看出了优越感,你们真是太幽默了,全世界都找不出这么幽默的民族了,和喜剧电影较真,佩服!
《举起手来!》观后感(五):豆瓣的高傲狗都去死好吗
无意间想起这部电影,本来以为会有很高的评分,结果不尽人意,还记得小时候和平时很严肃的父亲一起观看这部影片,总能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着实是我童年的一个很快乐的回忆,而现在却有很多人拿它去跟一些现代抗日神剧做对比,且专修历史,用自己无比渊博的历史知识来批判这部电影,脑子瓦特了?可能豆瓣真的变了,也不想多说什么了,还是5星
《举起手来!》观后感(六):没意思
首先我要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是笑了的,里面还是有些搞笑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导演是拍过《紫日》的冯小宁,但现在我想起这个电影心中就是一阵悲凉,看看别人拍的关于战争的电影,再看看我们的这个《举起手来》,真是觉得丢脸。整个电影我觉得两个字就可以形容:意淫。靠着丑化日军来搞笑,这也太低级了。这个电影很是迎合了现在一些虚无的爱国主义者。
《举起手来!》观后感(七):好
哈哈哈哈 好看好看 看的时候笑死了 学校小时候放的 长的了没什么印象了又去搜了看了一遍 很搞笑啊 被牛追那里还是好像是潘玮柏还是谁饰演的那个日本的那个搞笑的人又好像是曾志伟 现在的片子不忍直视啊 哎哎哎哎呦呦呦呦呦呦呦呦呦 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凑点字数吧
《举起手来!》观后感(八):至少我不会让我的孩子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在侮辱敌人智商的同时也侮辱了自己的智商,很难想像孩子看到片里的日本人会作何感想。。
日本凭着弹丸之地而能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军事强国不是靠装傻卖萌,而是奋发图强的精神
虽然当时的侵华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他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剧就是一部打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号的商业片,和美国的屎尿屁喜剧没有什么区别,跪求导演不要再拍第三部了。
《举起手来!》观后感(九):骂恶搞日本的片子变成政治正确后,阿猫阿狗都来了
我去看了一眼虎口脱险的评论几乎全是好评,恶搞德国就是经典,举起手来恶搞日本就被骂的狗屁不是,还有狗逼腆着逼脸说当初逗得哈哈大笑现在翻脸就开始骂起来。这些脑残们生怕别人不知道抗战打了十四年,打的多艰难。拿喜剧片和纪录片比,把喜剧片当抗日神剧。神剧看多了,似乎骂恶搞日本的片子变成了政治正确,阿猫阿狗都过来凑凑热闹骂两句。这些弱质们有那闲功夫去治治脑残吧,别他娘一天天在那装大尾巴狼了,让人恶心
《举起手来!》观后感(十):笑不起来。
都说这部片子没什么思想意义,但至少好笑。
可我怎么连好笑都不觉得呢。只觉得都是些老掉牙的包袱,想都想得到的桥断。这也叫“手法独特悬念环环相扣”?
从头到尾,真的没笑过一次,反而觉得拼命的丑化日本兵,这件事情才可笑。难道一定要通过丑化对手的方式来显示我们的强大么?如果对手如此之弱智,我们还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的代价来抗日,是不是只能显得我们更差呢?
很失望。这竟然是冯小宁,拍红河谷的冯小宁么?还酝酿了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