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的影评10篇
《折翼》是一部由尼尔·伯格曼执导,Maya Maron / Orly Silbersatz Banai / Daniel Mago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折翼》影评(一):如此这般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状态,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压抑在心头的闷气。这部电影中人物好象被一张无形的网紧紧缠在一起,压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让我也感觉要窒息。他们想逃离,逃离这张网,逃离生活对他们的纠缠,逃离身边最亲的最累的包袱,可是到最后才发现,没有这张网,没有彼此的呼吸,当维系彼此的纽带棚裂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无尽的黑暗。
生活的意义,需要自己去揣摩。
《折翼》影评(二):一种缺失的状态
roken wings是一种状态,像生活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像生命中少了某些血肉相连的人。2002年的这部以色列电影里,慢慢展开是一个充满危机的家庭---母亲疲累不堪,四个子女各有问题。这些都归结这个家庭中父亲的不幸去世。
而一切却一步步变得更加糟糕。。。
我依稀记得主题曲英文名为cartoon,是女儿写给逝去的父亲。这里面所包含的悲伤及懊悔,看过电影才能体会。
《折翼》影评(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活总是给与我们各种各样的打击和无情的伤害,不会在意你所处的境遇。生离死别,人之常情。但我们面对逆境时,我们可以选择沉沦迷惘,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勇敢面对。处在这个过于现实的社会中,你不坚强,真的不会有人帮你坚强。没有那个人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所以大可不必去羡慕任何人,过好自己生活足矣。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积极乐观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无论多么的悲伤,多么的痛,一切也都会过去的。明天会更好,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结局方式的,给与人们希望。有了希望,就会积极乐观的生活下去。
《折翼》影评(四):折翼
杀人啊你
现在就问问题太早了吧
你今天是想杀人阿
你是宇宙扩张中的一粒尘埃,在宇宙无尽长的时间线上,你的存在根本就是一瞬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和我有关的都会没事
你为什么来这里?这样我妈妈会得到休息
说到灰尘我也很喜欢灰尘,我最好朋友都是灰尘
干嘛害怕?因为我开心
他很愤怒,通常。
对谁?
对每个人
那我爱你一百万次
那我爱你一千万次
你马上就会一张红脸 basketball playing
这真的可能会更糟
我想让她来
《折翼》影评(五):折翼飞翔
第一次看以色列的电影,听古老的希伯莱语,《折翼》,Broken Wings。影片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家庭,父亲逝去九个月,家庭与每个成员就像是折翼的飞鸟,无法完美的飞翔。母亲达芙娜是助产士,轮休的工作令她无法在正常地时间上下班,也就无法在孩子上学的时间照顾孩子。大女儿玛雅读高中,喜欢唱歌,参加了乐队,希望能出唱片
。老二耶伊辍学几个月了,有着老鼠的虚无处世哲学,不愿面对现实。老三伊儿喜欢在废弃的泳池,从高处跳下,并用DV记录。老四小女儿还不敢一个人过马路。
开始的情节发展似乎让人沮丧,达芙娜和玛雅吵的厉害,失去父亲的压力无法一人承担,耶伊除了将自己想像为宇宙中一微尘,对其他事情没有任何兴趣。。。随之伊儿在从高处跳下时失去了知觉,生命垂危,脆弱的家庭又面临突变,他们还能承受吗。
写着写着感觉像是电影简介了。电影很真实,家人间的亲情让人落泪。
《折翼》影评(六):流泪是健康运动
——我为自己在冬日里不做其他运动找到了一个优美的幌子。
早晨看了Broken Wings,很好,也很好看。
应该不算煽情的,但是后来Maya在录音的时候,我也跟着哗啦啦了。
情节不拖沓,紧凑到位,不会产生不耐烦想快进的念头。这一点可是相当难得的了。
我最喜欢母女俩相拥的镜头,因为引起了共鸣,嘻嘻。
Memorible Quotes:
-Deaming. I’m little now.
-It really could be worse.
http://jcfan.spaces.live.com/blog/cns!3D69232D84896C2B!3179.entry
《折翼》影评(七):折翼的天使如何飞翔
在看《折翼》之前,我对以色列电影一无所知。除了永远是新闻的巴以问题,以色列仿佛和我不在一个世界。看完《折翼》之后,才发现原来以色列也有如此优秀的电影。
从题材上看,《折翼》和《一一》颇有几分相似,同样是反映家庭问题,同样面临冲突和危机,但是前者重在描写家庭变故对于每个成员的影响,以及家庭关系对于每个成员的意义。简而言之,《折翼》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因父亲的突然死亡而趋于破裂,又因儿子的意外受伤而重新凝聚的过程。
影片有两个场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大女儿玛雅参加完学校的音乐演出,背上带着一对翅膀(服装道具),骑着单车孤零零地回家;玛雅在录音棚里录制那首献给父亲的歌时,突然泪流满目,泣不成声。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意味着爱和温暖,还有安全感。家庭之破碎如同天使之折翼,再也飞不起来了。影片的出色之处在于细腻的感情刻画,尤其是大女儿玛雅的扮演者,将青年期的叛逆与困惑演绎得十分到位。
《折翼》一举获得2002年以色列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9项大奖,IMDB得分7.9,值得推荐。
《折翼》影评(八):充满真诚的片子
家庭片很容易陷入矫情的境地,呼啦啦几段台词,把观众眼泪赚下来,于是便大功告成。对于狡猾的观众,这招就不行了,不就是悲痛悲痛再悲痛么?
折翼却拥有少见的真诚,老老实实地讲生活中的缺失,父亲死去,大家却要过下去,母亲也会试着去征婚,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别扭着或者顺从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对待亲人的死亡,大女儿写了一首歌,二儿子每天躲在老鼠外套里,三儿子试着拍下自己从高处跳下的光辉形象,小女儿只希望妈妈陪她去幼儿园。大家都想让这件事情过去,可是没有,每个人都纠缠进来,看到彼此就仿佛看到伤痛,彼此扭打着往前走,破碎一如既往,毫无尽头。
戏剧的高潮是三儿子摔伤脑袋昏迷在医院,疲惫的母亲责怪失职的女儿,怨毒地,女儿说:“如果死的是你而不是爸爸就好了!”爱与恨交织,只能彼此伤害。没有人复原,也不可能复原,伤痛的记忆怎样都抹不去,女儿还是哭诉着说需要母亲,三儿子也从昏迷中清醒过来,这个危机就这样过去了。
最后是Happy Ending,但不是好莱坞式的,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高潮,平实朴素又充满曲折。充满真诚之作,有很多一流片断,比如大儿子与女友赤身裸体坐在教室窗台上,很值得一看。
《折翼》影评(九):折翼
还有很多话要对你说 你现在成为一片模糊的记忆
每天都有很多 在这里的生活
我在做一个长长的梦 就像一部电影
每天都在褪色 还有很多话要对你说
我只有一件事想对你说 每天都有不同的危机
你离我越来越远 我没有任何的力量
越来越远 但你已经不再听到我了
不再听到我了
父亲死了九个月了,他的死卑微的让人觉得可笑,那天他把车停在路边钻进一个草丛里解手,结果被蜜蜂给蛰死了.当时我就在旁边,我害怕着在一条明晃晃的白色公路上不挺的走着.父亲死了的三个月里,母亲一直躺在床上,她以为只有在那张床上的被单中才能闻到父亲的味道.所以她就一直躺着,当我费力的拖起她臃肿的身子往浴缸里塞的时候,我知道,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
没有父亲的家,嘶哑的如同上了年纪的旧家具的开门声.我的大弟弟伊把文凭看成是一张传单,因为它们都只是一张纸,他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老鼠哲学,他大学读了五年,也没有从着大学里毕业,最近他喜欢上穿着一套老鼠的衣服在地铁里发传单,亦或是做在篮球场高高的围墙上盯着夜幕下冰冷的球场.而多,我的小弟弟,迷恋上从高处往下跳的瞬间,他三番五次没有听母亲的话,拿着DV拍那一瞬间,这种迷恋具有吸毒般致命,终于他以脑落地的绚烂执著的昏迷在床上,就像我的父亲一样.
似乎父亲的死和多的昏迷,都源于我的错.那天我没有去接多,而抱怨我的生活让我无法让自己沉溺在我的音乐中.我想母亲她再也不想见到我,哪怕我很需要她的怀抱.我还有一个妹妹,她早习惯坐在学校的门口等着我们去接她.
我想我会是一个好导演.在伊不停的投篮中多醒了,而那时,女主角和来找她一起回家的母亲抛下那辆引擎老是无法发动的车子站在路边忍着晨曦的冰凉叫唤着能搭她们回家的车子.
《折翼》影评(十):死亡教会我的是。
我曾经问过自己,时间是什么味道?当我用近乎憎恨的情绪对看待时间的时候,时间是苦的。那么,死亡呢?死亡的味道呢?在我的梦中,死亡是甜的,有点腻的甜。当你很久没有与死亡交手,那是种怀念的甜。但交手过后,会感觉这样的甜浓郁得腻味,几乎断了再次交手的念头。可是,偶尔,我还是怀念死亡。
死亡降临在达夫娜一家的时候,死亡是没有味道的。因为太过急促,他们甚至没有办法跳脱出这一场死亡来好好品味。这种仓促的感觉在他们的生活中延续了9个月的长度。特别是上学季节来临时。于是故事用仓促的脚步大跨步。
因为丈夫的死亡,达夫娜的脚步是陀螺式的不停转动,转动在小女儿的床前,大女儿的电话和医院加班要求之间。生活的节奏不因为一个人的死亡中断,这是多数人面对死亡所选择的最不伤心伤身的方式。她想丈夫吗?太忙碌的生活步调让她来不及。
而更沉浸于父亲的悲伤确是还掌控不了情绪的玛雅和亚尔。死亡带给他们的,几乎是生活的中断。
玛雅几乎是把时间和身心全面的投入于父亲的死亡中,难过、怀念、迷惘、无助蹂躏在一场死亡中,变成一首想念和脆弱四溢的歌。她走不出父亲的死亡,更看不到未来的乐观画面。
从亚尔的脸上,看不到父亲死亡的伤痛,当他一而再的用尘埃论来抵触别人的关心和治疗动作时,你才发现,原来,陷入最深的是他。生命是宇宙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你说的话不具任何意义,你并不存在,你只是一粒尘埃。当一个人放弃相信生命的时候,那一定是最为巨大的悲痛,因为他还活着。
埃多的行为在这个家里是最被忽略的,上学路上被欺负追赶的画面一度让我联想到英国自传片《This Is England》里的Shaun。可是Shaun拥有新团体带来的安全感,埃多却始终是一个人。当他用DV拍摄自己从泳池跳台跳下的画面,我又联想到自闭网游小天才《ben X》,是不是要像ben X一样用假死亡来引起家人的注意呢?后来证明是想多了。埃多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其实很简单,负责爆发出积压在这个家里的怨气悲伤和迷惘,晒出最为苍白的矛盾。这样的设置是一个稍嫌保守的做法,不强风头,可以顺利的达到目的,但不出彩。浪费一个这么纯粹的怨世表情。
刚上幼稚园的小女儿可爱的稚嫩言语是较为轻松的调味剂,她可能还不懂死亡,但也是因为这样的无知使她能够更投入的紧张幼稚园的生活,紧张尿床带来的挫折感。
投入在自己的世界,一直都是一种最受欢迎的自保模式。达夫娜是,亚尔也是。
于是最为愤怒的玛雅受够了所有人的默不吭声,受够了生活的无望,受够了死亡的阴影不散,她爆发。于是,他们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了。
这是这部电影教会我的。
如果你处理不了死亡带来的伤痛,那么请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琐碎生活中,假装一切都很平静,忙碌不一定带来遗忘,但至少不会让你崩溃。
但如果你的平静惹怒了别人的不平静,那么一起大爆发吧,自己挖伤口可能会痛死没人救,但跟别人一起挖伤口至少还有个帮手,生存的机率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