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天使在美国》的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7-22 11:45:41

  《天使在美国》是一部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阿尔·帕西诺 /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艾玛·汤普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一):比想象中的强悍很多

  在这个片子里得出结论:天使是正强者。

  演员相当赞,整个片子都有一种很强势的力量统摄着。属于声势浩大的伦理大片。虽然关于宗教之类一直不懂,但不妨碍感受本片压倒性的气势。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二):豆娘,你的短评打不开~

  爱 那是圈套,责任 那也是圈套 就像父亲告诉儿子那样我告诉你 生活充满恐惧 没人能逃亡 没有人 能解救你自己 不管你遇到什么 不管你付出什么 不管你受到什么威胁 你至少知道这个 你有这个能力 别让任何事物挡你的道路 ——阿尔·帕西诺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三):多种因素混合的结果

  这部影片改编自同名舞台音乐剧,讲述了路易·爱恩森抛弃了自己得了艾滋病的同性恋爱人普莱尔·沃尔特后,时刻受到良心折磨的故事。虽然是讨论爱滋病和死亡以及世纪末的大混乱,并不是一味煽情。反而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信心和难得的幽默。把本来可能会显得过分伤感的题材表现的十分有趣但发人深醒。除了同性恋、艾滋危机外,还有美国当代国家政治、宗教信仰危机等主题。虽然规模宏伟,场面壮观,但剧情流于浮华,削弱了原剧在话剧舞台上的紧凑感和震撼力。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四):绝望中的希望

  为了爱情放弃天堂的事例并不新鲜,PRIOR放弃天堂选择人世的理由却不是爱情,而只是对生活的渴望,无论在那里的是背叛,疾病还是痛苦,他都愿意在那片令他心碎的土地上多留一会儿,与生活与不幸抗争,最终他重获了爱情与幸福.我没有料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结局,无论是疾病还是背叛,都是我们已司空见惯并习以为常的了。但是在PRIOR与LOUIS的重归于好上,我看到了希望。拨开云天终于见日出,天堂是自己创造出来了,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爱生活并爱我们身边的人。

  HARPER最终离开了JOE,她带着悲痛与创伤渴望着新的生活,正如被夕阳浸染的天空一样,当美景抚平了受伤的心灵后,第二天,黎明总是会到来。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五):算是一篇小观后感吧...

  昨天今天都在看那不好看懂的

  ’Angels In America’ 《天使在美国》.

  宗教 伦理 疾病 政治 爱情.

  一切的一切都纠缠不清.

  彼此相爱 却因疾病而分开.

  内心挣扎 却因宗教信仰而极力压制自己.

  面对现实 却因不能面对而麻痹自己.

  愿意为爱放弃一切 却还是得面对冷酷的现实.

  有人说 最终以喜剧收场.

  确实 结尾四人笑脸盈盈.

  但Joe和Harper呢.

  为Joe而感到难过.

  一个人心里承担那么多.

  终于遇到自己所爱的人.

  却还是抛弃了他.

  最后 唯一爱过他的Harper也离他而去.

  也为Harper感到难过.

  独守空房.

  靠药片带来的幻觉维持对生活的一丝希望.

  而后 一丝不挂地 释然却苦痛地.

  所有幻想被彻底摔碎.

  于是 突然觉得.

  其实 自己不想看懂.

  不想看到太多伤痕.

  不想直视社会的不公.

  不想每次夜深人静.

  想到自己的未来只有灰暗.

  会有天使降临在我身边吗。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六):有一个年代叫80

  开始看第3遍,总算看懂了,差不多懂了.

  1.从舞台到影像的转换并不顺畅,在舞台剧和电视剧之间游走.

  2.演得最好的是Jeffery wright,当时在剧场界已经闯出名堂在影剧界还是无名小卒.Mary lousi parker演幌神的同妻,还是少不了她的神经兮兮惯用眼神,毒妈一直没有看,所以无缘欣赏她的牛,反正这女演员,年轻时候的戏没一次适合她的.

  三大代表就不说了,名气太大,演出嘛.....真心话没有其他小咖的动人...

  3.左派,知识分子,基佬,艾滋病,犹太人,布拉布拉布拉....80年代的热门话题,这种戏拿多少次奖,也只是知识分子们的话题,对那个霸权主义农民国起得到多大作用?

  背景又忘了,首排的时候,总统是里根还是老布?

  4.恐同必深柜,这个剧转眼也10年了,世界变了多少?

  胡佛被拍成电影了,哈维米克的传记片终于拍成了.

  最大的变化还是草根的力量,网络的声音,普通人在油管上的视频.

  一个5分钟的it gets better的小短片,影响力也许超过10个托尼奖20个艾美奖,文艺界啊,知识界啊,你们的力量永远没有人民大.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七):天使在美国

  台词真的太精彩了,几乎每段对手戏的台词都潜藏很多政治宗教哲学等元素的道理。

  幻想与现实之间的交替,人在重压之下所幻想的事物也许就是人生中所无法放下的东西。普莱特在爱人离开之后想到的是早点死去,自己无法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看到天使还有先人有一种希望自己能解脱的意味,而罗伊看中的则是自己的律师身份,这也是他拥有现今话语权的来源,他临死时看到自己以前在法庭上的迫害对象也是一种对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的悔恨,虽然自己嘴上并不承认,但是却始终无法从内心上摆脱这个阴影,这是他律师生涯的污点。

  路易虽然一肚子的愤青理论,但自己遇到考验却也无法做到自己口中的正确,说着从不和不爱的人做爱,却在离开男友时为了惩罚自己或是只是单纯发泄而招人约炮,把自己的过错怪罪到其他人身上,攻击他人的弱点来变相安慰自己 。但是结尾那段洗白真是完全把我感动到了,这样一个顽固的人却终于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愿意回到男友身边,如果我是他男友肯定无法拒绝。

  乔可以说是最惨的一个了,到了结尾竟然没有他的镜头,反而是大家都离他而去,其实他只是一只在考虑其他的人的想法而无法果断的做出许多决定,他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可能他这次真的应为喜欢上了路易而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下。

  黑人同志作为全篇的联系人,贯穿在所有人物之中,同时也依靠着自己特有的弱势群体的位置引发出许多发人深省的对话。

  也许天使是自由的象征,而剧中的角色都属于美国中不受待见的群体,天使在美国也就意味着,自由与平等的社会正在美国建立,美国将会是能包容这些各个群体,一个拥有天使的国家。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八):希望与正义

  两天6个小时,终于看完了<天使在美国>.很难说到底有多么清晰的内容在里面.却让我确定了其主旨,仍是正义与希望.

  影片涉及宗教,政治与同性恋和爱滋病等话题.大段大段的独白与对话,凸显了其从话剧改变而来的背景.

  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每个人都在挣扎.HARPER为了不快乐的婚姻,JOE为自己同性恋的事实,PRIOR和LOU为着爱滋病和分分合合的感情,而ROY则被过去所犯下的罪而忍受着折磨...他们都无法挣脱,或者,他们正在努力却无奈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天使出现,对PRIOR说,他是先知.上帝造就了天使却厌倦了他们,于是创造了人类,但人类仍然让上帝失望,于是,上帝出走了.天使希望先知能让时间倒流,去找回上帝.

  在纷扰之中,大家都在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负责,即使不想或者忽略责任,但最后还是逃不开他们所应得的结果.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这句话一直出现在影片中.每个人都在想,他们都在努力.对于疾病,人的意志实际上超出了肉体的痛苦.人类对生存上瘾.即使天堂美好,却仍会舍不得离开人间.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是阻止不了的事实.人间充满痛苦与灾难,却有拥有希望和未来.只有内心强大,充满希望,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在这所有的人物中,JOE似乎是个反面教材.懦弱,自私,不知廉耻...也只有他,在最后失去一切所爱的,只有母亲仍然在那里.而作为玩弄政治的ROY,死亡则是他的归宿.

  lt;天使在美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关于政治的那个话题上,以及对于自由和民主的定义.对此,我无法有更深入的感受.对于政治和宗教,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从人文的观点来看,正义希望仍是主旋律...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九):知识分子不成气

  秋说重看这个,我就也跟风.

  奇怪,第一次看糊里糊涂觉得有点高深,重新看轻松了不少倒觉得一点也不复杂.

  1.明明4个G和一个女人是主角,后来在各大奖项风光是两个配角,黑人CC磕药MM倒拿的配角奖,搞敬老也太明显.

  2.政治的,麦卡锡那一套;宗教的,犹太人,摩门教徒;社会的,同性恋.

  3.其实就两条线,AL pacino那个真实的恶棍一条;4个虚构的基一条.4个G,右派躲在柜子里,左派满嘴愤青理论结果爱人得了aids就跑了;得aids那位,看第2遍加阅读相关"文献"才知道,敢情把丫塑造成耶稣来着(我对宗教象征不敏感),也太夸张了.

  唯一善良可爱的还是那个最娘的黑人.

  看到一些长篇大论的探讨,无非是"解析人物"的,BTW,<天使在美国>确实红,主要在左派知识分子中间,当然,尤其是gay里面.那年一大堆奖给了它,与其说是本身作品好,不如说是评论界和业内对于左派认同的一种表示.话说回来,好莱钨那些基佬未必个个是知识分子,真要说上座率,不如看唱歌跳舞的.

  看到一个笑话,说民主党爱激动,投票却很不积极,远不如共和党.

  知识分子都清高,喜欢"拿作品说话",还要显示其"叫好就不能叫座"的身段.

  lt;天使在美国>在美国"红"了上10年,不知道这次麦凯恩会不会象跳水的小马修来个"惊天大逆转",呵呵,manhunt的创始人居然都给他捐了很多钱.

  lt;天使在美国>得再多的奖,可能都没有BBM深入人心,而一部两小时的电影给人的影响,未必比一分钟内的一次dive让人激动.....不是有人留言了,天啊,不就是一块愚蠢的奥运金牌吗,有什么大不了?可是为什么,我会哭的象个孩子?

  《天使在美国》观后感(十):弃乐园:《天使在美国》的答卷

  1985年,艾滋病毒笼罩在纽约上空。人有病,天知否?

  故事从一个犹太教葬礼开始。在坟前,Lou向Rabbi坦诚说,祖母死前十年他都当她早就死了,不再理会,不是因为不爱她,只是因为他受不了医院和死亡的气息。Rabbi笑着说,我们只相信愧疚,想忏悔请找神父。

  Lou说这话时怕得发抖,他刚刚知道他同居四年半的男友Prior病了,他怕自己面对病人会再次跑掉。

  摩门教徒Joe和妻子Harper的无性婚姻让Harper终日沉迷在幻觉中。在梦幻中她可以去任何地方。可事实上她却在哪里都看到Joe,冷漠的Joe。

  两个被最爱的人抛弃的同命人,Prior和Harper,有一天在梦中相见了。Prior告诉她她早已知道,但不愿承认的真相。

  而后,他们的梦分道扬镳。Harper远赴阿拉斯加,她在那里冰冻了自己的情感,所以那儿荒芜得连一个爱斯基摩人都看不到。好不容易发现一个,还是Joe,不需要她的Joe。

  rior被一位和他的护士长得一模一样的天使告知,他是一位先知。他爬上天梯,来到被上帝抛弃的天堂。在那儿,他将说出他的预言,做出他的选择。

  明明所有的couple都分手了,却是happy ending。

  在可以涤除人间一切疾病的Bethesda天使的池边,四个老朋友谈笑间,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来了但他们不再彷徨失措。光明却不肤浅的调子还是要赞的。

  政治宗教两大主题。现实政治的果然几乎不懂,大致能看出来是左翼的声音在主导,右翼分子Al Pacino权倾一时,死前身边却只有他几十年前害死的冤魂Meryl Streep唱歌哄他。

  宗教的,也只有政治哲学的部分懂了一点,自由,上帝,美国,这些年来缠绕而成的热门话题,《天使在美国》也有它的答卷,我复述但不知道如何评判。

  如下:

  如果你深爱的,并对你负有责任的人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抛弃了你。

  如果很久以后的某一天他说:我还爱你。你还爱我么?我可以回来么?

  前一个问题你也许可以答“是”;后一个问题务必答“否”。

  ——《天使在美国》如是说。他以自由的名义抛弃了你,他已得偿所愿。

  漫长而苦难的二十世纪,人类早已不是上帝的宠儿。

  一路向前。progress。无限趋进神的完美。

  然而,每走出一个黑暗的洞穴又跌入一处更幽森的深渊。

  现代性的罪过是不够谦恭么?

  是我们宣判了上帝的死亡,还是他抛弃了我们?

  如果是后者,应该冻结在原地,等待上帝回来么?

  可不想向前,不愿挣扎的,还是生命么?

  如果进步是一个停不下脚步的必然,何不快乐上路呢?

  即使不再有上帝的福佑,即使前路如此孤独,即使最终只有寂灭。

  然而,凭什么说是上帝抛弃我们,而不是我们放逐了上帝?

  《<蜘蛛女之吻>为什么让我悲从中来又无动于衷》篇末的那道裂痕隐隐重现。

  2006.12.30

  2007.2.18修改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