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国际空间站》是一部由Toni Myers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际空间站》影评(一):迷上IMAX3D
(写于2006-10-16 11:24:47)
自从看了“国际空间站”以后,我发现自己对IMAX3D电影着迷了
汤姆·克鲁斯担任旁白的《国际空间站》是首部以三维方式拍摄的太空纪录影片,真实再现了来自世界16个国家的宇航员合力建造史无前例的国际空间站的辉煌历程。
影片将我们带到离地球350公里远的国际空间站里,几乎是零距离地与宇航员一起体验无重力下的生活,从茫茫宇宙鸟瞰地球家园的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激动的想哭出来呢
《国际空间站》影评(二):高端大气上档次
在汤姆·克鲁斯柔和的声音陪伴下,欣赏壮观的国际空间站实在是一种享受。
地球上国与国之间还存在不少纷争,但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们却能够通力合作。他们做的工作,高端大气上档次。他们的生活,令人羡慕,也让他们自己永生难忘。仔细想想,在生理方面我们和黑猩猩的差距并不大。但是,黑猩猩还在爬来爬去,人类却能够将如此笨重的空间站送上太空。
当然,危险系数也非常高,已经有不少宇航员为此献出了生命。不过,这种冒险是值得的。人类的历程一定充满了传奇色彩。
《国际空间站》影评(三):2020之后看我们的空间站
原来汤姆克鲁斯在里面是配音,我还以为是假的影像呢,原来视频都是真的,主要的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空间站的发展,和这些航天员的状况。
看的过程中我停下来好几次去百度中国航天,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没参与到这个国际空间站的项目中。
但是现在我们的探月计划也是非常紧张的进行着,16年还会有13年那样的大动作。简直是一代人的美好的记忆。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我们的空间站将是地球轨道上唯一的空间站,也是对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献礼吧。
科幻电影看的多了的话,就会对我们人类的科技水平估计的过于乐观,仅仅是空间站的举动其实拆开看的话是非常浩大的工程,起码是人类能做到的极限了。更何况是离开地球轨道去月球和火星了。
但是,有人说过一句话,我们总是高估技术带来的短期的影响力而低估技术的长期的影响力,现在的航天技术就是被高估的状态,但是长期以来必将深刻改变我们对自身的看法和生活方式。
我还是相信技术是有国界的,虽然片子传达的是一种隔离的状态的认知。但是现实还是现实,在我们落后的情况下,事情永远是苦逼的,只有自身强大起来,才能有底气的说话。
《国际空间站》影评(四):国际空间站
俄国:推进剂得以让礼炮号在太空飞行23天。
飞跃二:通讯
美国:使得天空实验室可以长期与地面联系。
零重力:会使心脏,肌肉失去肌力。问题:在地球上监测航天员的生命迹象。
方法一:无线电波只能直线传输,就算在陆地上建立了12个接收站,还是不能覆盖大片的海洋。
方法二:把无线电接收器放在航天飞机上。需要八家航天飞机环绕地球飞行,才能是太行实验室与地面实现实时的不间断的联系。——实现了84天的考验。
方法三:今天,它们通过卫星通讯。通过空间站上方的9个人造地球通讯卫星。
飞跃三:维持生命系统
美国实现与俄罗斯的成功对接。
今天,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可以实现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使人从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
今天,可以利用94%航天员排出的废水。
跃进4:在太空施工(太空漫步)
俄国:和平号 组成留个组件运输
第一项:舱外工作 正负275度,注入冷液,保持温度
以前:通过脐带式求生锁,把氧气,冷液体,维持小仓体运作的电力输送至航天员
以活动室背包取而代之
再然后,加拿大航空太署研制了一种机械手臂,由气根机械肢组成。
跃进五:安全
追踪大碎片,避免撞击到
小碎片:在外面装上和和防弹背心一样的材料
20130920
《国际空间站》影评(五):让人飙泪的观影体验─3D IMAX
我是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看的3D IMAX版《国际空间站》,中文配音(应该是台湾版的配音),因为有会员卡,所以票价25元。
作为一个从小爱科学的好少年,能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经历,真是一种让人飙泪的观影体验。(当然,如果没有那种少年时期的心结,看这部纪录片未免会有些沉闷。)
3D IMAX带来的效果,就是你仿佛能够触摸到国际空间站中的每一个零件。特别是第一个镜头,国际空间站静静地悬浮在地球的上空,那种上帝视角在那一瞬间给你所带来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总之,有机会去电影博物馆,一定要看这部3D IMAX的纪录片。我已经决定,如果国内不引进詹姆斯·卡梅隆的《天神下凡》,我就去香港看。(如果你有会员卡,电影博物馆的IMAX版《变形金刚2》才30块一张,可以说是超值!)
(友情提示,因为是3D电影,所以看《国际空间站》一定要坐在最后一排,不然会晕死!)
影片全长50分钟,是真正的IMAX电影(65mmIMAX摄影机拍摄,70mmIMAX放映机放映),画面充满了整个银幕。(一般通过DMR技术将35mm电影转换为IMAX格式后,因为是2.85:1的画幅,所以上下都是有黑边的,并不能充满整个银幕。)
电影博物馆的这块儿IMAX银幕是国内第二大、北京最大的,27X21米,约560平米(国内最大的IMAX银幕在广东东莞,有616平米),观影感受极其震撼!唯一的小遗憾,就是座椅不太好,扶手上没有放饮料的位置。
北京的三块IMAX银幕中,根据中文维基的数据,华星的那块儿银幕是26X18米(430平米),石景山万达的是268平米(它是数字IMAX,和胶片IMAX略有区别)。
作为对比,一般的35mm银幕是16X10米,国内最好的35mm银幕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那块儿,23X10米(标准IMAX银幕是22X16米)。
最后聊个小插曲。我看的这一场放映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可能是胶片装错了,或者是镜头弄反了,左右眼对应的画面投射到银幕上时是反的。一开始我只是觉得立体效果有问题,前后景的位置都不对,看的很晕。后来才反应过来,是画面的立体效果在前后景上是错位的,于是我就把立体眼镜反过来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本人戴眼镜,所以立体眼镜无论正反对我都一样不舒服,所以也不是很在意这个。)
虽然我们提醒了周围的观众,但还是有位大叔就那么正常戴着坚持完全场(而没有吐),佩服一下。在我前排有几个人10分钟后退场了,估计是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