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时事评论

2017关于爱国情怀的热点论据素材

发布时间:2022-08-13 12:38:00

   导语:中国老兵王琪被困印度54年的消息近日持续引发关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适用话题:故乡,爱国情怀,家,亲情

2017关于爱国情怀的热点论据素材

   被困印度54年的中国老兵,想要归根落地

   中国老兵王琪被困印度54年的消息近日持续引发关注。2月4日至5日,《环球时报》记者跟随中国驻印度使馆工作组,两次来到王琪位于印度中央邦蒂罗迪村的家,了解他的境况和想法。78岁的王琪向《环球时报》记者详细讲述了他误入印度领土被抓、被监禁至流放、娶妻成家、回国申请遭拒的过程。他的境遇引起中国和印度外交部门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6日表示,近年来,中国驻印度使馆一直与王琪老人保持联系,为他顺利回国探亲进行着不懈努力,包括推动印方为老人及时办理相应出入境手续。中国驻印使馆已在2013年为老人颁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护照,并从那时起每年向其提供一定的生活资助。我们相信,在中印双方共同努力下,在尊重当事人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此事一定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根据王琪叙述,他当时是一名驻扎在中印边界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管理机械设备。1963年元旦假期期间,他请假出营地游玩,却误入附近森林迷路,找了两天也没有找到营地。由于附近森林虎狼出没,王琪非常害怕,于是向遇到的一辆印度红十字会的汽车求救。王琪当时认为,中印战争已经结束,中国释放了大批印度战俘,印度也会把他送回中国。没想到,印度红十字会将其送到了印度军营,其间王琪在车上路过一个红十字会营地,看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标示,刚想要呼喊,却被印度人捂住嘴。

   王琪给《环球时报》记者出示的1968年旁遮普邦内政厅的监押文件显示,他是因“非法进入印度领土,威胁印度国家安全”而被逮捕。印度人把王琪当作间谍送往首都新德里监狱进行拷打讯问。因为王琪是工程兵,没挖出什么信息,之后印度政府将其送往印度旁遮普邦监狱关押。王琪提供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几份旁遮普内政厅监押和释放文件,均显示了王琪被关押的时间。

   流放荒凉之地,娶妻生子

   在旁遮普被监押期间,王琪与监狱人员关系良好。1969年监押结束后,印度政府问王琪接下来怎么办,王琪说回国,印度政府告诉他几天后送其回国。但实际上,王琪却被送到了中央邦蒂罗迪村。《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蒂罗迪村位于一个铁矿山附近,印度政府的异己分子、中国士兵、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的回归人员,都安置在这里。在当时,蒂罗迪村就是一个流放各种人的地方,四周是湖泊和森林,出去的路被封死,四周一片荒凉。蒂罗迪村发展到现在,也才有1万多人。

   王琪在蒂罗迪村待了几个月后觉得不对劲,就去警察局问,为什么还不送其回国。警察明确告诉他不可能回国,也不给其身份。王琪这才明白,这是把他流放到这里,让其自生自灭。不得已,王琪来到村里一个磨坊,打工挣钱为生。1970年前后,他用攒下的钱盖了座房子,并开了一家商店做点小生意。

   1975年在生意人的施压下,王琪迎娶了当地一位姑娘。王琪本来想要迎娶另外一位心仪的姑娘,但当地人不允许。嫁给王琪的这位姑娘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哥哥。1978年王琪有了大女儿。随后生下了大儿子、二儿子和二女儿。大儿子从小生病,28岁时不幸去世。二儿子现在在附近矿山打工。大女儿在村里当收费员,二女儿在村里做会计。

   急切回国,不让回印度也没关系

   据王琪讲述,因为想家,有时候哭一晚上枕头都湿透了。当地民众很同情王琪,对他也很好,只是警察经常刁难他,由于开商店时没有行贿,被警察打折了一条腿,《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了其腿上的伤疤。由于王琪与当地一名退休高官关系较好,在这名官员的干预下,当地警察局局长被调走,王琪的境况才有了好转。

   王琪在所盖的房子住了18年,后来年久失修就不住了,搬到现在朋友提供的房子里:一个铁皮房,两个房间,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院。附近矿山炸药经销商奥马尔和村民都非常关照王琪。在矿上的批发商让其儿子到他公司上班,管理炸药,时间随便安排,有事可以不来,还为其提供车辆使用,每月8000卢比(约合800元人民币)。《环球时报》记者在其家里看到,一家虽然清贫,但其乐融融。现在王琪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锻炼40分钟,天天坚持。用王琪的话说,一定要坚持锻炼,练好身体,等着回国。

   谈到为什么急切回国,王琪说,最主要是自己时日不多,想要给家人一个交代,让其家人回到中国,让中国那边的亲人也知道印度这边还有一支血脉,让两边联系起来。王琪在给大使馆的申诉信中也提到,如果不让回印度也没有关系,他一心就是想回中国。

   王琪的妻子苏西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自己与王琪命运相同。“他是有父母不能相见,我是想见父母见不到。”苏西拉父母双亡,原本不愿意嫁给王琪,最初几个月很难适应王琪的语言和习俗。后来慢慢熟悉了,才知道王琪是一名中国军人。作为老伴,苏西拉说,王琪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永远跟着他。儿子苏什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家人也很想跟着父亲去中国。问道到中国害怕吗,苏什拉说不害怕,有父亲在,一开始父亲可以帮助学习汉语,慢慢就能熟悉起来,很想念国内的亲人。最大的挑战是语言、文化、饮食和气候。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