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三界四戒

发布时间:2022-10-06 16:20:10

  现在,人们活得越来越精了。上班的时候,活的儒的世界里,拼命的去追求权利、金钱;下班的时候,就生活在道的世界里,尽情享受吃喝玩乐,欢悦人生;碰到烦恼,遇到麻烦,感到困惑的时候,就生活在佛的世界,闭门静修,谢客绝交,清心寡欲,适彼乐土。

  生在三界,三界都是人生安逸的所在。人真的聪明得很!在于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都要去适应生活,永远追求快乐的生活。在奋斗进取中,过的是儒的生活,酒色财气一样不少;在退隐闲居的时候,过的是道的生活,在满足生活欲望的时候,寻求健康、长生;在遭受打击磨难,身陷困顿烦恼的时候,去过佛的生活,跳出人世,六根清静,获得精神的解脱和满足。

  人活着,在三个世界里转圈,么样快活么样过,人活着,就在于通过各种努力,以满足人的生理的心理的需要。一切生活的物资,比如:吃的、喝的、穿的、住的、用的、玩的、性的以及钱财货利,还有精神的欲望,比如,权力、地位、福贵、欢乐、幸福等等,都是人们应该得到的,应该享受的,快快乐乐每一天。但是,智慧的人提醒大家,人生三界中,时时处处都有物资的和精神的诱惑,应该警惕,慎戒,特别申明四戒,远离诱惑。四戒者:“儒戒声色货利,释戒声色香味,道戒酒色财气。”(明吕坤《呻吟语》卷一《谈道》)就是要求人们小心不要沉溺于权(狼津)、色(爱河)、财(药江)、酒(甘波)的欲海中。一旦欲望过度,追求过度,走到极端,就“足使人颠倒而忘身命”。酒色口服之欲,常常导致人丢失了生命。钱财权势之欲,常常引诱人走向了死亡。

  所以,人在江湖要四戒,就是要警戒贪婪,恐惧,自私,享乐等等人的人性的劣根性。在慎戒中,在反求诸已的自省中,在酒色财气的欲海的克已复礼中,战胜自我,求得人生的平和幸福,因此,自人类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人性的弱点的时候,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规矩,戒律,比如今天的法律,规章制度,纪律约定等等,不一而足。宦海、商海,都是欲海,慎戒就可防覆舟之祸。

  所以,人在道场要四戒,就是要防范止恶,永离苦海,皈心归道。道教是教人快乐生活的宗教。但是道教为了使人快活,戒律也特别的多。《洞玄灵宝玄门大义》释戒律第六说:“戒之为义,又有祥略。祥者,太清道本无量法门百二十九条,老君及三元品戒百八十条,观身大戒三百条,太一六十戒之例子是也,略者,道人三戒,录生五戒,祭酒八戒,想尔九戒,智慧上品十戒,明真科二十四戒之例。”唐朝上清派大法师潘师正把道教目分为有得戒,无得戒。戒得好,成仙得道的机会就越多,活得就更加快乐。

  所以,人在佛境要四戒,就是要清心寡欲,控制六欲,特别要戒慎男女性爱这欲,五官快感之欲,品腹香味贪吃之欲。因为成佛,要求人脱离人间红尘,远隔灯红酒绿,而人的生存,物资是生存本能的必需,不经过苦修,不经过千刀万剐,怎么成佛?所以,佛界对人的欲望规定的戒律就特别多。比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在家修行,则有居士戒,出家修行有比丘戒、比丘尼戒。借以克制指人的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和人想欲等六种尘欲。人生存中应该享受的欲望都戒绝了,人活着的乐趣都戒掉了,自然人就完全清静了,清静了也就一了百了了。

  其实,儒家的圣人大师们,道教的道长仙姑们,佛家的佛祖菩萨们,教导人们慎戒,要求人们克制一己之欲,其用意不在于要人们放弃人生的欢乐,而在于在告诫人们对人性智、情、意的弱点的时候,要慎戒酒色财气等欲望。明白了戒是为了欲,戒则欲与意随,人就可以在幸福愉快满足中渡过快乐的一生。无戒则欲壑难填,烦恼郁闷乃至苦难牢狱之灾就如影随形,苦海无边了。

  人在三界,谨守四戒!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