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时事评论

汶川大地震留下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21:15:23

  “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温家宝)尽管抗灾还未结束,但根据我们的惯例总结,最终肯定是“我们战胜了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胜利是必定的,灾后的检查与思考更是必要的!

  一、对大灾大难的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危机管理应是一种日常行为

  本次大震,事前无声无息,悄然而至,猛然爆发,几乎各级地震部门均未提出预报和预警。地震专家解释说,准确预报地震属世界性的大难题,中国地震的预报水平在全球算是高的了,专家几年前即预测未来中国可能有大地震发生;专家进一步解释,气象预报是近期预报易、远期预报难,地震预报则是远期预报易、近期预报难。

  那么2-3月份的“冰灾”呢?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因此,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总之对大灾大难的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危机管理应是一种日常行为

  二、减轻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最大的关键是保证各类房子等建筑物的建筑质量。

  一种说法,大陆最近一二十年来建筑质量尤其是住房的建筑质量有下降趋势,若属实,无疑为地震危害埋下了巨大隐患。未来大陆应适当提高住房、办公生产用房、商场、桥梁等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并严格执行验收程序,杜绝豆腐渣工程。日本人在震后发现许多高速公路抗地震纵波的能力较弱,一些修筑较早的道路抗震措施滞后。地震过后,在行政主导下,道路和桥梁先后都得到了加固。

  日本城市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那里的学校和国家电视台的建筑特别牢固。在日本也看到过多次地震的情况,发现最后不会倒塌的建筑中,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中国,地震后倒塌的建筑中,学校就是其中之重!我们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是先保住他们的性命要紧!

  三、让谣言止于信息公开,以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避谣是必要的,言论自由也要基于实事求是;同时民众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唐山大地震真相多年后才公开——这是对民众敷衍,对历史不负责任!

  日本每到发生地震时,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在电视台楼顶上拍摄到的录像,或者编辑部里工作人员工作的镜头。这些录像大都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内就向日本老百姓播放,让人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最快速的信息。

  早在1941年罗斯福总统为保障美国人民的人权就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免于困乏的自由。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让受灾的民众享受到“免于困乏的自由”,但这仅仅是起码的“低级自由”,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忽略甚至放弃我们的“高级自由”――言论的自由,如果没有言论之自由,那么免于“困乏”之后的我们一如那猪栏里免于饥饿的猪一样,缺少“独立特行”(王小波语)的自由。

  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四五在《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七页)中所阐述的精神早被他们抛弃掉了:

  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想起了了梁实秋先生在抗战时期他所主编的《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的“编者的话”中的一段文字:

  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微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

  四、提高全民族的防灾意识与自救逃生能力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而中国大部分民众对地震麻痹大意,缺乏抗震自救逃生知识,媒体平时很少有这方面的介绍。未来政府和媒体要加强这方面的宣教,必要时开展一些演练,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