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思想钩沉

无奈的贺礼

发布时间:2022-06-14 06:31:08

  礼尚往来,送礼祝贺本来很平常很自然的事,如今弄得有点怪,有点言不由衷不由自主。

  送礼祝贺不能随心所欲,不得心甘情愿,相反倒显得颇为违心,有点身不由己,说阴奉阳违口蜜腹剑口是心非,两面派,似乎有点过分,但情况有点类似。

  不光是我,每每闲谈起来,有不少同事和朋友也屡次遭遇颇不情愿送礼的闹心事,原本一场欢欢喜喜的贺礼倒闹腾出了几多不痛快,变成了一场实属无奈的贺礼。

  几天前,就有人来我办公室,弄得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他是谁,感觉颇为生疏,问又不好意思问,但看他对我这样熟悉,只好端茶让座笑脸相迎热情招待。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他显得很是客气,先是拉家常,问长问短,最后抛出了他此次来访的最终目的:过两天孩子要结婚了,欢迎我去吃喜!

  多年不见来往甚为罕见的朋友,一旦婚丧嫁娶,要么托人捎信,要么亲自出马,当面口头邀请,要么恭送大红请帖,显得颇为郑重其事,唯恐人家不够重视。

  一

  都说中国乃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中国人也一向以多礼、礼多人不怪自居。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家里娶媳妇嫁闺女,或者老人百年后老,红白喜事临门,三朋四友前去帮忙祝贺猜拳行令聚餐一顿表表心意,完全在情理之中。而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祝贺送礼往往变了味道,扭曲了喜事喜办的真实内涵,岂不令人费解!

  你家里有红白喜事,办你的喜事好了。不是不可以通知亲朋好友,当然有必要通知知己至亲,让人家知道心里有数,提前做好走动准备。同时,就在你欢天喜地的时候,也不可兴奋过度过于张扬,逢人就讲到处嚷嚷,打乱别人正常的生活秩序。既是喜事,你高兴,你欢天喜地,也要让送礼贺喜的人从内心深处也畅快,也舒坦。这就要求喜事之家在邀请贵宾之前,有必要慎重,有必要掂量掂量邀请的对象和范围。如果对象和范围把握不当,盲目邀请,你一厢情愿,觉得勉强,人家也会感觉冒昧,心里不舒服。

  一般来说,按照人情世故,邀请的贵宾,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你曾经送过礼也就是欠你礼的人,与你交情特深厚的人。除此之外,泛泛之交,平常的同事和朋友,我认为不宜电话通知,更不宜亲口告知,既是捎信也显得唐突,不合时宜。总而言之,不宜太虚张声势,不宜弄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一切顺其自然,人家知道你家里办喜事,去送礼,你欢迎;不知道了,不去你也不可强求,更不能因此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二

  说到底,对待送礼贺喜,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要量力而行。

  俗话说,“吃酒赌博量家当”。生活中少不了礼尚往来,你来我往,谁敢说他不送礼,谁敢说他没有送过礼?至于送礼有没有必要,送多少?啥档次?啥规格?啥时候送?颇有讲究。

  我历来主张亲朋好友之间走动要看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不可盲目攀比。作为送礼方,收入高了,有钱的有权有势的家境殷实的人家,多送一点也可以;收入不高,钱少的无权无势的家境一般的人家,适当送一些,略表寸心也在情理之中。在欠人情还礼方面,有人说,人家当初给咱送礼送得少,那是当时物价低;现在虽说收入不咋高,但行情看涨,物价高了,咱送少了,拿不出手,还是向行情向物价看齐。如此动了一番脑筋,费了一点心思,送重礼,生怕人家小瞧。要是这样,你的收入本来有限,都送出去了,你的生活肯定受到不小的影响,有必要吗?打肿脸充胖子,早晚吃亏的是自己。

  做为收礼方,如果把送礼者送礼的多少、轻重坐为判断两者交情深浅厚薄的标志,那就不妥当了。人要相互理解,礼轻自有礼轻的难处,礼重自有礼重的条件,就是别人不送礼不表示也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有的人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为了送礼贺喜凑一份薄礼表心意,东挪西借,省吃俭用,比比那些虽然出了重礼但一点不用弯腰不必心焦磨乱者,其礼物更显珍贵,其情谊、人品更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三

  人啊,脸面值千金。是不是接到直接的通知或间接的邀请,都要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和对方的尊严去贺喜去吃酒?实事求是的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一定。通知或邀请又不是国家法律法规,又不是上级部门或本单位的文件,不一定都要严格遵照执行。有些时候,把握好关系亲疏远近,胆大一点,你愣是顶住,不去,看他能如何?

  他人邀请,是出于他人自己单方面利益博弈的考虑,不一定和你自己的想法相吻合相一致。应该说,去与不去,完全由你自己选择,由你自己权衡利弊得失后做主。有人的心想虽说交情不深,关系不铁,也不欠人家礼,不存在还礼,但是人家多年不办事,办回事张回嘴也不容易,再说一个单位很多人都去了,自己能不去?要是不去,都是熟人,以后见面,眼熟面花,咋说话?照顾面子,随大流儿,去吧!结果,怀揣人民币,吃了一顿又一顿高价饭。这种情况,要我拿主意,说句不“瞻前顾后”的话,不去。

  有人说红白喜事请帖是“红色罚单”,我看这个比喻非常传神!接到请帖就要送礼,送礼实质就是吃高价饭。眼下这行情,吃高价饭实质就是至少花上一百元二百元或者伍佰元不等甚至更多去吃顿饭。既是高价饭,偶尔吃一半顿还行;要是经常吃,就工薪阶层一个月到头工资卡上那几个少得可怜的工资是无论如何承受不起的。现在这物价高,维持一家老小生计,是一笔小不了的开支;如果一个月有三五家办事,你就叫苦不迭。要是再逢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娶男嫁女的一多,送礼一家接连一家,有时候一天有几家,叫你吃酒都吃不过来,势必叫你吃得本来就不鼓囊的口袋更加干瘪空空如洗。送礼风光的背后是无奈的酸楚,叫你生活都难以维持,自食苦果,苦不堪言。票子花花花都出去了,轮到自己过日子,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紧巴巴。

  我这人比较实在,比较讲求实际。脸面不能当饭吃,没有比吃饭养家糊口更关紧更重要的事情了。有时候,类似顾及脸面华而不实的事,不是啥天大的事,少参与其中也好。

  四

  有人会说,贺礼吃酒,吃高价饭之后,看上去经济上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但送礼吃酒可以加强沟通,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可以广交朋友,编制关系网,还可以装潢门面,在社会上好办事。多数人都去了,有人心里负担重,生怕自己不去送礼,不和同志们“团结一致”,会引起人际关系紧张,不好相处,担心当权者“穿小鞋”,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平时不着急,急来抱佛脚,那不就晚了?香要烧到平时。

  我也不是世外桃源中生活的神仙,我也是凡俗夫子,免不了俗,也送过不少贺礼。我不否认,送礼吃酒的确是拉关系、交朋友的一个渠道。社会上不是有人专门打听领导干部的家事?那是在找送礼的借口和机会和领导套近乎,和一般同志同事同学之间的你来我往不是一个感念。平心而论,仅仅是借助孩子结婚、闺女出嫁送去那一百贰佰的贺礼,又能形成多大气候?对于一般家庭,那是一般的礼尚往来;对企图想升官发财之辈,如此微薄的贺礼是万万起不到多少作用的,是不可能会在职务升迁、工程招标等方面凑效的。即便是你送了礼,一旦你有事有求于他,不另外送礼给好处看他办不办?我看办的可能性不大。

  不要把去吃一顿高价饭想得那么神秘,那么意义重大。其实不然,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复杂那样内容丰富意味深长。

  五

  很平常的送礼贺喜,往往叫人弄得很复杂。于是,有人借机敛财,有人借机“又跑又送”,企图“提拔重用”,企图得到实惠。

  不是说利用娶男嫁女大摆筵席是不正之风吗?但看着是股风,愣是刹不住,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般同志家里办事,因其权势财力所限,也排场摆阔气不到哪儿去;问题出就出在那些有权有钱之家,那气势就非同凡响了。

  近年来,时常见到媒体曝光的领导干部节借假日敛财,借家里办喜事或乔迁新居或子女上学敛财,还有借生病住院,通知人看望敛财,手段更是多样化,不一而足。更有修养不好、素质不高、境界欠佳的当权者扬言,一旦自己家里有啥事,去的人可能记不住,但该去不去的人,印象特别深刻。该送礼而没有去,当权者心里又有了不好的“印象”,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六

  对当权者而言,送礼一旦成为敛财的途径和手段,那就显示其极端的不对等。你想,当权者家里有事,你送礼贺喜;而你做为平民百姓,家里有事,当权者能前去祝贺,还你礼吗?退一步说,朋友之间,他办事,你去送礼;你有事,他欠你人情,但不一定就来还礼。我一个小煤矿工人,无知无权,结婚那阵儿,同村的街坊邻居很多人都欠我礼,但愣是不去贺礼。不是讲究礼尚往来嘛!还是不要妄想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例表明,不是那回事儿!当然,给当权者送礼的多数人,哪个是奔着深厚的交情去的?也许扎根就不指望还什么礼,单单是对权势表现出青睐,只要当权者利用职权为自己行个方便就皆大欢喜了。

  撇开升官发财的动机不谈,就一般的礼尚往来,顺其自然为好。再媚俗一点说,人人都是眼皮往上翻,你那交情、权势、地位到那一步,你办事不给人家说,人家成天问缝打听,一旦知道就会跑着去送礼祝贺。

  送礼贺喜真的变味了!有时候,想抵制不正之风,想不去都难。

  就这样,一个送礼怪圈已经生长发育得有模有样。也正是人人处于患得患失的考虑,处于一种求生的本能,对一些非正常的表现特出格的送礼请客的一次又一次的迁就、迎合,从而更加助长了不正之风愈刮愈猛,刮得人东倒西歪,令人欲立不稳欲罢不能,真乃“树欲静而风不止”!

  话又说回来,既然承认过分出格的请客送礼是不正之风,人人又都怕得罪人,唯恐礼数不周,人怪罪,那风气啥时候能刹住?还得靠大家来共同抵抗。其实,人家再热情给你打电话发请帖捎口信,一旦你腰板子直起来,立场站稳,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如果不必要去凑热闹,何不理直气壮坦言:电话打了也白打,发帖了人家也没空,捎口信听见权当没听见。

  把做人的钙质拿出来,坚决顶住!看天会塌不会?

  2010-10-19上午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