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孩子成为赢家
??听说“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庭研究组”专家余永红教授在本地举办专题讲座,我提前到现场,静候她的光临。??从温暖如春的南方乘机飞到秋色瑟瑟的西域,余永红教授一来就伤风感冒了,虽然她的嗓子有点轻哑,却丝毫没有影响她演讲的精彩。??余永红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怎样帮助孩子成为赢家》,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第一,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第二,打开好奇之门,让孩子学会学习。第三,打开梦想之门,让孩子自由飞翔。第四,打开自信之门,给孩子赢的机会。??在第一个问题“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中,余教授讲到了2001年江陵县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学生谭金平的故事:??谭金平,男,24岁,荆州市江陵县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生。2001年,谭金平以675分考入清华大学,也成为当年江陵高考理科状元。那年,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当地电视台还专程前来采访。2006年5月16日,谭金平的父亲谭富强突然接到儿子老师的电话称,谭金平已20多天未上课,与校方失去联系。5月19日,谭富强赴清华大学寻子,在儿子的寝室内找到了儿子的“弃学信”。“弃学信”上写着:“我真的不想读书了。这几年当中,除了第一学期,我从没有认真地学习过。我对读书真的没有兴趣,我以前的表现只是因为我喜欢出风头而已,并不是真的喜欢读书……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也考虑过很久,不是一时冲动。……我会去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在10年之内我应该不会出现在任何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当然也有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写信时间为2006年4月8日。??谭金平一直靠双亲在街头捡破烂供养,就在他大学将要毕业,能够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却突然从学校不辞而别,下落不明。当时,清华大学向谭父介绍说:2001年谭金平考入清华时成绩在系内名列前茅。但到2002年,在220名学生中,谭金平名次下降到第200名左右。校方为此曾多次做其思想工作,未见成效。7月他就可以毕业,为何却在5月份不辞而别?在谭富强的心中,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现实。??万般无奈之下,身心疲惫的谭父来到《武汉晚报》希望帮忙寻找。7月21日,《武汉晚报》联手《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晚报》一起展开寻找。随后,国内5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转载和报道,一时间,清华失踪学子谭金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在谭金平出走后,清华大学一直为其保留着学籍,并希望他重返校园。在清华大学专题论坛上,不少学生在校园论坛“水木清华”上发帖对此进行评论,掀起了网络寻人浪潮,不少学生对谭金平的失踪表示震惊,谭金平以前的同学发帖称,对他的这种行为感到痛心……但无论如何痛心,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谭金平对学习再没有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兴趣,无论多么好的学习环境,也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客观条件,永远无法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在趋动力。??反之,被称誉为“现代航天之父”的冯。布劳恩,其征服宇宙的热情和兴趣,可以溯源于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埃米。冯。布劳恩男爵夫人是一个出色的业余天文学爱好者。她出身于瑞典一德国贵族世家,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女士,能熟练地用六种语言会话,当儿子在路德派教堂行坚信礼时,她不是按惯例给他金表,却给了他一个望远镜,冯。布劳恩说:“于是,我也成了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从而对宇宙产生了兴趣,并进而对有朝一日能把人送上月球的飞行器产生了好奇心。”??1969年7月,通过一系列努力,他领导研制的“土星号”巨型火箭,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布劳恩终于使人类登上了月球,许多人评论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人类最美妙的时刻。1981年4月首次试飞成功的航天飞机,当初也是在布劳恩手里发端的。因此,他被称誉为“现代航天之父”。??同样,39岁已成为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创始人、前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比尔•盖茨,在大学三年级时,离开哈佛大学,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57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也正是他最大的兴趣所致,兴趣让他成就了世人瞩目的事业,也完美着他精彩无限的人生……??的确,孩子的兴趣在哪里,他的禀赋和优势就在哪里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余永红教授在讲解第二个问题“打开好奇之门,让孩子学会学习”时,着重强调了家长对孩子好奇心的发现、鼓励与支持。每个孩子都是从不停地问着“十万个为什么”中慢慢长大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在最关键的时期得到适时的发现、鼓励、赞美与支持。当孩子不停地在问家长为什么的时候,又有几人父母能够放下手里的活、身边的事与孩子一起寻找正确答案呢。??“孩子,你真了不起,你怎么想到这个重要的问题了?”??“孩子,你真厉害,我怎么没想到这些呢?”??“这个问题,我还不太清楚,让我们一起来找出正确答案吧。”??作为家长,这样简单的话,我们说过几次呢???不少孩子在传统的模式教育下,被动接受,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可贵的好奇好,不再主动思考问题,甚至不愿主动发言了。日久天长,习惯成自然,因为爱面子,因为怕问错,因为怕出丑……渐渐地走向淡然,甚至缺少自信。??余永红教授在讲解第三个问题“打开梦想之门,让孩子自由飞翔”时,谈到了姚明:??某些时候,一个人苦苦追求的目标会简单得不可思议,就像十五、六岁时的姚明,打球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为了去NBA打球,他玩命地训练,只是为了有一双合脚的鞋子。“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子穿了。”姚明常跟同居一室的青年队好友刘炜这么诉说自己的“远大志向”。他有一双跟身材一样“疯长”的大脚。刚开始穿妈妈方凤娣的鞋子,后来穿爸爸姚志源的;没过多久,他的大脚超过了姚志源,只能上街去买了。姚志源穿46码鞋,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的鞋子是48码的。慢慢的,48码也容不下姚明的脚了。方凤娣只能到北京八一队过去老队友那里要一些鞋,八一队的大个子多,留下了一些鞋子。在上海,姚明所在青年队每人每年可以领两双回力牌球鞋,当年上海队有个大个子,回力鞋厂也库存着一些大鞋,于是拿给姚明穿。??“那时,我们每年穿坏两双鞋后,就得自己买鞋了,”刘炜回忆说。他记得姚明的鞋子缀满了补丁,烂得不成样子,还不舍得丢。上海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至今说起姚明的鞋子,还大发感慨:“方凤娣为了儿子能有一双合脚的鞋,真是绞尽脑汁。”1996年,方凤娣托在美国的亲戚章明基(后来姚明能顺利去NBA打球,离不开他的成功运作)买了一双白色耐克牌球鞋,花了92美元。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姚家来说,这双鞋子无疑是件奢侈品……??就是为了穿上一双合适的球鞋这样一个“远大志向”,成为姚明永远不停地“飞翔”的翅膀。于是,在他的不断努力下,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入选中国国家篮球队,终于穿上了中国队服,有了自己合脚的球鞋……在2002年6月26日的选秀大会上,休斯顿火箭队顺利挑到了中国的中锋姚明,他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一个首轮第一次被选中的外国球员……??同样,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的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她在2005年1月出任国务卿,她是继克林顿政府的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但又有几个知道,在她辉煌的背后,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赖斯很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特别是她生活在伯明翰,黑人地位底下,处处受白人欺压。在她八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带她去参观首都的白宫,却因为身份是黑人,而被拒绝不让进入。这让很小的赖斯在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屈辱,她凝神远望着白宫,很久之后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对爸爸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那房子的主人!说这话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只有8岁。??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她学俄语,是俄罗斯(苏联)武器控制问题的专家,博学勤奋。她还学过9年法语,并能弹一手好钢琴。15岁时便成为丹佛大学的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她所崇拜的一位政治学教授是奥尔布赖特的父亲约瑟夫。克贝尔教授。在克贝尔教授的引导下,赖斯将东欧和苏联作为主要研究领域。19岁时赖斯获得丹佛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之后,她又分别于1975年和1981年获得圣母大学的政治学硕士学位和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1981年,精通四门语言、年仅26岁的赖斯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讲师。1989年,刚满34岁的赖斯出任乔治。布什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开始了从政生涯。作为布什政府中的俄罗斯问题专家,赖斯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中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4年期满卸任后,赖斯进入胡佛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1993年,赖斯39岁,出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她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也是该校第一位黑人教务长。2005年1月出任国务卿,她是继克林顿政府的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当有人问起赖斯成功的秘诀时,她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付出了比别人多出8倍的努力与辛苦!??的确,梦是飞翔的翅膀,梦是理想的远方,没有梦想的人生,注定没有遨游天空、令人瞩目的飞翔。??余永红教授在讲解第四个问题“打开自信之门,给孩子赢的机会”时,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你说孩子是龙,他就能腾空。??自信是力量的源泉,自信是成功的源动力和助推器。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提醒孩子:成功了,记住找找方法;失败了,不要过多地寻找理由和借口。??……??在这样一个秋凉风寒的季节里,我听过余永红教授的讲座,心里暖意顿生。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赢家”呢???当然,孩子要想赢得自己的人生,因素很多,比如:良好的习惯、和谐的家庭、正确的家教等,都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父母,我们还要且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问题孩子”大多都是“问题家庭”的产品。??因此,作为父母,我们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巨大责任。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拿出百倍的信心和爱心,找到合适的“金”钥匙,顺利打开孩子的心锁,同时也为我们的孩子打开走向成功的快乐幸福之门吧。??(写于二○○八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