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达!琳达!琳达!》经典影评集
《琳达!琳达!琳达!》是一部由山下敦弘执导,前田亚季 / 裴斗娜 / 香椎由宇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一):無賴無聊大師
看完才发现导演是山下敦宏。
影片表面是木木的、不经意间的,可看着看着你又会发现里面有自在自然自由的元素。很高兴和摇滚乐甚至音乐都没多大关系。
女孩子都不算漂亮但是却越看越可爱。Soundtrack还找的James Iha: )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二):与无声处听惊雷
最近日剧和日本电影看的太多了,极其喜欢日本的高中,虽然也有各种杯具,但是更多的看到了青春,热血,友情,爱情,本片也是,特别是和The Blue Hearts结合,更加是这样。即使主角们姿色平平,即使总是爱睡觉,但是还是渐入佳境式的将我带入那个环境中,不可自拔。热血的青葱岁月啊,随着这直白,质朴的リンダ リンダ的歌声永远悠扬下去吧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三):有关文化祭
四个女生组成一支乐队排练文化祭的表演,主唱还是临时找的,五音不全。其中的排练当各种困难,但最后仍赶上了表演。很是羡慕日本里的文华祭啊,自己高中学校似乎没有这类活动。
青春是什么。是尽管做得不好,仍会努力去做好,并展示出来。想到高中毕业的成人礼,算是高考前的唯一活动了吧。高三学生在大礼堂,每个班级喊出自己的口号。还记得同学当时有拍照,穿着宽松偏大的校服,稚嫩的脸上都是笑脸。
片尾最后很燃,唱着略摇滚的歌曲,为青春划上结尾。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四):不算影评
怎么说,对于日韩合拍的片子,编剧或导演总有一些情结在里面……
总是要强调什么的感觉…说不出来的不令人舒服的感觉.是说,做作的感
觉.这让我觉得在日本电影界发展的韩国/韩裔电影人,总有”小怨妇”
的情结.上回的那个[パッチギ!](译为[无敌青春])就是如此,也许一
部两部不明显,但总体看来大概就是这样了.附感情倾向的东西我不喜
欢,但他们总能请到我感兴趣的演员,所以一部一部的也都看下来了.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五):高三学生的最后一次文化祭
承认中了The Blue Hearts的毒,从红鳉鱼到公主小屋里面都有他们的歌,于是翻出来和NANA同年的电影。高中社团的排练室里有Manson的海报,惠翻卡带找歌的时候念出了Bowie的名字。高中女生的小腿袜和米白色毛背心,还听不太懂日语的宋同学,都已经高三的原乐队成员。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六):年轻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曲中人
大学时候看的第一遍,记忆很深刻,可能跟里面的歌很上耳有关吧。最近找出来又重温了一下,才发现里面有年轻时候的裴斗娜。
青春也许就是这样,每个人有属于自己普通的学生时代,你不一定是舞台上的主角,不一定是人人追求的校花,但是青春却是欲言又止的矜持,是风雨无阻的热血,是又爱又恨不知妥协的倔强!青春就是一些在被岁月磨砺之后,作为社会人根本不会在乎的小事。
读书的时候,看见的剧情,不过是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事。经过社会洗礼之后,看到的剧情,是友谊是爱情是荷尔蒙,是回不去的那个夏天。社会人迷失了自己,更加怀念青春。
电影跳跃的歌声里,让我想起了李宗盛的歌。窗外雨疏风骤,不知不觉已是曲中之人。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七):琳达!琳达!琳达!
与一般的青春片略有不同的是,本片似乎没有传统青春片中的主要事件,组织乐队不过是串起故事的一条线而已,本身似乎并不重要,至少在片中关于努力练习的情节几乎没有。反倒是通过片断式的情节表现出青年人的生活,或者说青春的回忆。
由于意外乐队只能临时换人,于是找来韩国留学生宋当主唱,于是四个姑娘(还有着周围的人们)通过这表现出的青春校园生活。
这里有着争吵(所以乐队换人)、爱情开始(对宋的表白)、爱情结束(立花惠与前男友)、暗恋、友情(所以找韩国学生更提升一下意义)等等。当这一切都经历之后,所谓的成功与否根本无所谓了,只需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欢唱,以纪念青春以及青春地结束(毕业了)。
总体感觉虽然平淡,但如果想到也许这就是青春生活的提炼也就可以理解了,生活就是平淡的,哪怕是青春。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八):中庸地生活最难
日本电影甚至日剧、动画都有个收视方程式:找个队际竞技项目,找一班各有缺陷而且被人认定是不成气候的人组成队伍参赛,经过一番折,奇迹地取得成功。可歌可泣,言情励志。
这是典型的日型青春片模式。以往流行,似乎是配合日本战败后捱苦日子的精神需要。事实上,日本人永不言休、处事严紧,同时又强调团队精神,的确是他们在战后迅速重新崛起的原因。
最近看四个女生组成乐队的《Linda Linda Linda》,人们会想起近年在票房上成功的《喇吧书院》,《五个扑水的少年》。密斯说我提漏了田中丽奈的处女作《激浪青春》。
想起来我也同意《激浪青春》与《Linda Linda Linda》比较接近,前者可说是突破经典模式的先行者。《激浪青春》的划艇队没有创出奇迹,着重的是几个女生之间的友情;《Linda Linda Linda》在意的也是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且更进一步,根本没有比赛,甚至没奋斗过程和竞争对手。不整天要想着要ichiban的人生的确比较合符人性,只要不沉迷地走向另一极端就可以了。其实,中庸地生活最难也最没有市场,看街上充满着的不是赖皮就是想出位的,乃是明证。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491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九):平淡里的真挚
曾在一本图书馆里的电影杂志里看到过这部电影的介绍——说是电影的介绍,其实多时对山下敦宏的描述,看到评论后很想看,but真的很难找,看来知道的人真是不多啊。
所谓青春,这里似乎叫嚣的没那么厉害,一度让我对电影里那些长镜表示厌恶,没完没了的固定长镜头,还有那可怕的“人物在正中间”的构图。
传说中的山下敦宏,又是在卖些什么关子,极度极度“平凡”的对话,完全不戏剧化的剧情,无聊的生活西街的描述,几个整天傻笑的丫头。一个跟别的影视剧中没有两样的校园文化祭。还有一女生在镜头前记录下自己多么不想让这青春离开的没有痕迹的语言。
可是些却组成了这电影的魔力,魔力魔力,魔力在最后湿嗒嗒的姑娘们演出的时候全部唤起,唤起了激情,激情激情,我把结尾看了不下十遍,在沉浸于那歇斯底里的摇滚的时候感受真挚。还有随着音乐那些孩子们的——释怀。
:1.喜欢这里面的香椎,对于这个演员,一直无条件的喜欢,大爱
2.傻傻的裴斗娜,喜欢导演把她的形象描述的傻的如此可爱
3.每次看到日本的校园剧都会无数次的感叹——为什么我们平时要穿运动服上学?礼服只在升旗的时候穿?遗憾遗憾啊!
《琳达!琳达!琳达!》影评(十):简单的感动
对日本的文化仍然不熟悉,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成抗日主义的孩子,所以对这个技术先进的国家,既陌生又好奇。
一开始看这部片子有点混乱,当然也跟翻译有绝对的关系,几个女生,一个校园,一些不熟悉的节日名字,相同的还是关于青春,久违校园的青涩气息,每个经历过的人在老去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一怀念自己曾有的青春吧。后来有点punk的音乐开始,觉得这又不同于一般日本小女生吱吱呀呀尖涩的音乐套路。
看完有几点感受——
1、日本的校服真好看,白色衬衫,黑色领花,白色黑V字领套头毛衣,黑色百褶短裙,黑色长袜,白色球鞋。看看自己曾经朴素的校服,实在很羡慕日本的学生,同样敬佩这些校服的设计者。至少这点看来,日本孩子们的外在感觉实在很赏心悦目。
2、日本教育的系统性和开放性。从看过的一些日本片子里,那里的孩子不仅仅要学习功课,参加社团活动,还有各种各样课外运动,例如《棒球小子》的棒球课,《琳达琳达》里的自组乐团,还有游泳,跑步。
3、日本的家庭文化,不了解的太多,不过看到还是比较开明的多一些,至少他们在资本主义的教育里,能接受的东西多一点,惠的母亲基本也没有因为练琴、惠的男友表现出传统的武断,粗暴的干涉,联想起《GO》里的父亲要孩子去看更加广阔的世界,打破自己的触手可及的圈圈;《风味绝佳》里,父亲哪怕再不愿意,也尊重自己孩子的决定。
4、日本的街道很干净,风景都很好,我们的电影风景更多来自尚未开发的原始地带,他们的电影风景通常是人为建筑,银座街头可以很繁华,拐角的小巷却十分安静,干净清爽的街道,规整矮矮的房子,被电线切割的天空。街灯亮起来的时候,可以沿着路上的白线,缓缓走上一会,累了可以随便坐在路边,从自动售卖机里买一瓶饮料,看天空变黑,周围沉寂。
结束。随着四个女孩在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