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萨满教的迷恋》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9-14 13:22:37

  《萨满教的迷恋》是一部由安德烈·祖拉斯基执导,勃库斯洛·林达 / Iwona Petry / Piotr Machalica主演的一部剧情 / 恐怖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一):精神爆裂的奇幻旅程-萨满教

  Andrzej Zulawski - Szamanka

  萨满教,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信仰精神力量,众神皆为死神,女人掌管着死亡的密钥。那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把肉身化为齑粉。

  祖拉斯基借助萨满教背景,试图表现人类亘古长存的精神力量。

  因为每个人都曾有过失控的青春,其中潜藏着爆炸性的力量,连接着远古以来,人类和天地万物鬼神的亲密血缘。那精神力量该是人的本能,不该被轻易放弃,所以祖拉斯基义无返顾地唾弃了所有现实。

  女主人公每个眼神、每次抽搐,都展示着精神世界的无尽黑暗与痛苦。因为黑暗才是万物之母,所以对她来说万事皆有可能。她当然有理由蔑视现实,直到有天,遇到了和她同样强悍的灵魂。

  教授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游刃有余,却向往着异端的世界,醉心于萨满教的研究。他倾听数千年前的干尸,于是迷离之中,真的取得了某种连接,仿佛听到了千年之前的奥秘,发现了死亡的真意。

  通过女人走向死亡,那便是男性的永生之路。带着这种认识,他故意抛弃了自己的情人,激起了她的愤怒,让她把自己砸死,再生吃自己的脑浆。一切的爱与死,就都变成了神圣的宗教仪式。

  这极端强烈的灵魂之爱,往往是别的电影追求的目标。对祖拉斯基来说,却只是这部电影的起点,由此走入精神爆裂的奇幻旅程。

  10元包邮,多买八折,我的网店:

  http://shop61179315.taobao.com/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二):萨满,萨满。

  “enlai。。。enlai...绿色的。。。脑子。”

  随着颤抖的镜头,颤抖的手指,很快,我见到了这个颤抖着的女孩,我当时以为她是冷的。

  然后她急匆匆的吃了早饭,急匆匆的赶路,急匆匆的撕了招租广告,事实上整部影片中她都是这么急匆匆的。

  然后突然就和房东或者说二房东发生了关系。。。我只能感慨资本主义的确是万劫不复的。以及,那么冷的天,毛皮大衣下面的她原来是赤裸的。

  然后她就着了魔似的,爱上了他。这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我带着无限疑问,想看看这部片子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但总是看到,蹦蹦跳跳,慌慌张张的她,迫不及待的做爱,好似饿急的状态。食色相通,由此可知也。

  好吧在无限的激情鼓点,欢愉结合之后,终于萨满僵尸浮出水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终于把这家伙当回事了。没办法,人都是本能的喜欢H的片断嘛。

  在这之后就有了一些叙事情节,我们看到,女孩与她前男友分手,被她妈妈冷言相向,教授和他的家庭决裂,而对那具尸体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的痴迷终于有了回报,萨满祭司复活了,告诉他自己是怎么死的,最后,“所有的神都是死神”。天机不可泄露,于是祭司的任务完成了,仍然变回浮在水中的僵尸。

  他似乎悟出了什么,也疯狂的找到女孩,激烈的交合。就象祭司一样,“她要我。”“她强奸了我。”这样能进入神的境界吗?

  然而教授的弟弟突然死亡,教授要离开这女孩。这怎么行?你是她的神,是她全部精神力量所在。好吧。。。所有的神都是死神。

  打死他,吃掉他,这样他就完全与她合为一体,他的精神,他的力量,让她在冰冷的夜里独自清凉出行。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三):众生皆癫狂

  在Michael发现挖到干尸之后,她在大街上,走下地铁,戴起帽子——干尸从地下被掘起重见天日,而她从光明走向地下;干尸的头饰被考古人员卸下,而她则重新戴上,那头饰/帽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双耳处有垂下的部分)。她就是萨满,她就是疯癫之神。人们不仅相信所有疯了的人都受到萨满的掌控,古时很多萨满本身就是一个部落中精神失常的那个——那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渠道。(另一种沟通渠道则是靠可以产生幻觉的药物,片中也出现。)当钢厂小伙跪地向圣母祈祷时,她挡在了他(我们)的视线中间,她才是神。神关照众生,众生皆癫狂。

  电影中关于权力的探讨有几层:暴力首先是权力最原始之争夺体现,暴力在这个后gong产zhu义国度无处不在。其次,男女之间的权力差也再显然不过了,她无法加入他与同事之间的畅饮,他可以将她当物件赠予;另外,男性和女性分别是文明(知识)和自然(原始),这也是关于男女权力不等最陈腔滥调地模式。但故事不是一沉不变的,他有意尝试S&M,并做被缚的那个,但还未开始他就反悔了,那是他还死死握着着权力,但这种矜持最后仍是瓦解了。他之后跟人说了一句:“她想要我的力量(power,权力),她得到了。”而那后,有一次他们在床上她在后边冲撞他,仿佛她变为了男性,主动,充满攻击力。权力的箭头若不是逆转,至少也是弯曲着朝另一边指去。

  他自然也意识到了,这是他给她的离开理由:你控制了我,和你在一起只有死路一条。

  那爱是什么呢?她对那个为她痴狂的炼钢厂小伙说:“你爱,他存在。”(You love. He exists.)他指Michael。然而她也对Michael说,我爱你。这是片中唯一两次出现过爱,都在如此精短的声明中,好像是一件再简单不过无需赘述的事,在这充满了疯癫、暴力、宗教之夺、权力之纷的人间炼狱里,爱格格不入。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四):Szamanka

  Andrzej Zulawski在90年代所拍摄的电影,Szamanka翻译过来的意思应该是萨满教,故事发生在波兰,据说萨满教曾经在苏俄影响一时,而比起中国所说的萨满教,似乎影片中那些与萨满教有关更偏向与西方一贯与基督教想悖的异教,那些奇怪的男女仪式般的性交,抽搐的行为,以及影片的背景音乐给了观众一种诡异而神秘的萨满教的形象。

  影片说的是一个女学生,爱上了一个人类遗传学教授,并为之身体着迷,疯狂的,借一切方式想要与他做爱。因此影片中充满了太多直露的性爱画面,而影片也因此曾被封映。同时,教授发现了一具萨满教的干尸,并着迷与干尸的解剖研究。最后干尸居然“复活”把类似秘意的口诀灌输给了教授,而教授更因得到奥意秘诀而与女学生有了神秘仪式般的阴阳结合。影片末尾,女学生把教授砸死了,然后一勺一勺的吃了教授的大脑,然后穿起那件影片先前里,教授为她挑选的豹纹短裙,走在波兰的大街上。

  Andrzej Zulawski对爱欲的诠释总是用着极端又诡异的方式,这次更加进了萨满教的元素。影片基本上是在急促而厚重的类似与进行曲节奏般的鼓点作为背景音乐的,而这些鼓点的出现又总是配合着机械化性爱场面。影片中女学生总是在大街上行色匆匆,而且总是出现些类似抽搐癫痫壮的行为,特别是在性爱中,她那些被迷惑般不由自控的表情,使得我搞不清楚她究竟是被教授肉体所吸引,还是被什么邪灵入侵,难道女人在肉欲面前真得就这么不由自控?影片在那段仪式般的性爱情节时,背景音乐不再是以往急促的鼓点,而变成异域风格的音乐,最后又变成类似圣咏般的女声咏叹,而女学生的肉体这次抽搐得就象癫痫发作,诡异色彩被宣泄到了及至。

  因为影片是波兰语而又没有字幕,而且萨满教那些神秘的教义又非常陌生,也只能大略的叙述些,等有机会搞到字幕再重新看吧。

  更多截图见我BLOG:http://blog.sina.com.cn/u/1233910661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前几天看的,和老公去经常买盘的哥哥那里,看到封面非常吸引人的一张盘,就是这张《萨满教》。那天晚上,我们两个人带着非常怪异的感觉看完了整部电影,后来我还开玩笑似地把它推荐给我的好朋友,让她为了受刺激一定看一看。

  偏执的性爱。我想到的就是这个。教授在一念之差中开始迷恋疯狂女大学生的疯狂性爱,女大学生本有个自己的男友,却难以激发她的欲望,而与教授接近偷情的过程中她日渐迷恋教授的身体,教授在发现了萨满教僧人的尸体后,可能是研究考古的学问太深了,以至于中邪一般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坠入类似萨满教徒一般的信仰之中,越来越偏离正常人的生活,而他让自己坚持游荡在想象空间的凭借,就是那个为了扭曲的爱情,疯疯癫癫陪伴在他身边的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很差,父母经常吵架,缺乏亲人的关心,她应该是个心中非常渴望被爱的角色。可是教授给她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情,这种爱情是自私的占有,同时她小时候不幸的生活使得她不懂得如何爱人,也将这种感情变异为同样自私的占有,她要占有教授的全部,不论是身体、思想还是灵魂。

  教授的弟弟自杀后,女大学生有了一次回家的经历,我觉得那个时候如果她的妈妈能给她一点点的爱,也许最后事情不会变的那么糟。就是她的父母一次次告诉她,她什么也没有,没有亲情,没有人会在乎她的感受,没有人是属于她的,使得她更想牢牢抓住自己手中的东西。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她可以吃猫狗的食物,可以与一点没有感情的男人做爱,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旁若无人,因为她认为没有人会在意她的存在。

  而她这种怪异的行为恰恰满足和引领了教授对于萨满教僧人尸体的研究,教授认为到了最后,经过自己叛离正常生活,完全以自己的个性去生活,不再在乎任何人的想法看法时(如女大学生一般),他就可以达到与僧人尸体的神交,影片中一次次强烈的鼓点敲击让我们觉得烦躁,却又勾引着我们继续看下去,看看会发生什么的兴致。机械的性爱运动夹杂在鼓点敲击之中,让人感觉不到畸形的爱情会有什么美感。

  影片的最后,教授终于想逃离这一片混乱,去寻找正常人的生活(去他弟弟工作过的铁路打工?),以女大学生在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性格来说,肯定是不能容忍她的生命中缺失这份她认为是爱情的东西,所以她过激地砸烂教授的头,并一勺勺吃掉教授的脑子,让教授完全属于自己,她将教授的思想及灵魂装进自己的身体后,继续穿着那件豹纹的小短裙,若无其事却充满节奏的走在灰黑色阴森寒冷,没有温暖的城市中。

  看过几个豆瓣写的影评,导演其他的片子没有欣赏过,估计这么激烈的表达方式,我得缓一阵子才能静下心来看看导演其他的大作。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六):安德烈·祖劳斯基的“疯癫”时刻

  提起这位波兰导演,很多影迷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索菲·玛索(Sophie Marceau)。但我更多的是想到他拍摄的那些狂乱神秘的“禁忌”影片。被冠以“欧洲著名的狂乱激情片”导演,安德烈·祖劳斯基在当代影坛的特殊地位可谓无人可及。他的影象中充满了众多情欲和性爱,但更多的是令人不安的疯狂、精神分裂、神秘力量,以及恶心的“异物”。这些导演所钟爱的元素往往纠缠在一起,集结在剧中女主角的身上,任其在镜头前放浪形骸,展现出一种怪异而独特的风格。

  当然,这种风格在《萨满教》(Chamanka)这部影片中不仅得以延续,更要命的是祖劳斯基这回将之推向极端,贪得无厌地制造出接连不断的“疯癫”时刻,恣意地享受着自己营造的快感。据说该片在波兰遭遇评论和票房的双重惨败,之后便转向法国发展拍摄了稍微“正经”点的《情欲写真》。无论如何,这都与影片中的“禁忌”内容脱不了干系。

  不知道波兰小说家Manuela Gretkowska的原作是否如此残忍直白、令人震惊,但不可否认,导演明显地借助影片放肆地抨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天主教义和波兰的审查机构。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萨满教》(Chamanka)这部影片中不仅荡然无存,而且还被种种放荡、暴力、反/非人类、无政府的行为所纵情践踏。或许大部分来自男女主人公的随心所欲、不断升级的性爱场面是令传统人士大皱眉头的主要原因。但依我看,影片中男主人公对萨满教木乃伊的研究,以及他对此陈述的观点,更至之后迷恋于该神秘宗教的走火入魔,暗示了导演对传统的宗教教义强烈的不满。更不用说是那些生吃肉碎、酗酒、黑手党等等反人类、无政府主义的段落,分明就是在对波兰当局作出的挑衅姿态。

  于是影片由始至终全是一种“疯癫”的气氛。一出场是疯癫的女主角纠缠着和男教授发生性关系。之后镜头紧紧跟踪着这个疯癫的女人出入大学校园,与家人朋友发生激烈争吵,做出超越平常人范围的恶心举动。于是摄影师似乎也上了瘾似的,跟随着她一同“疯癫”。剧烈的镜头运动,不按常理的剪辑,加上Andrzej Korzynski异常暴烈而勾动欲望的配乐,将祖劳斯基的导演风格推向极端。

  不得不提的是女主角Iwona Petry的“疯癫”表演,将角色那种精神分裂、贪得无厌的状态发挥得淋漓尽致。据说是导演在拍摄时,对她施加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甚至暴力,才得以完成部分场景。也许阿佳妮在拍摄《着魔》(Possession),索菲·玛索在拍摄《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丽》(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时,都受到了导演同样的“礼遇”。于是观众们才会发现在她们这些美女身上有种极其隐秘而危险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在《情泪种情花》和《芳芳》中看不到的。

  可以说,导演安德烈·祖劳斯基一方面将影片湮灭在独一无二的风格里,另一方面,却在这些湮灭在个人风格的影片中捧出了一个又一个灿烂耀眼的女明星。希望波兰女演员Iwona Petry也能像她们一样,在将来的影坛上焕发出更加意外的光芒。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七):祖拉斯基之疯人癫狂史

  安德烈.祖拉维斯基的电影都充满了个人风格和意识形态上的创新,残酷的童年经历让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极端的情绪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在《萨满教的迷恋》中,我们看见的仍然是一个悲剧的故事,这个悲剧不是来源于情感,而是由心底滋生出来的欲望。

  仪式之疯癫

  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我们可以看见他对疯癫下的定义,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在文艺复兴之前,由于人们的知识比较匮乏,疯癫和理智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代表着某种神秘的启事,到了新古典时期,疯癫和理性之间就开始相互排斥和对立,这也使得疯癫成为了一种罪恶。在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疯癫是作为一种严重的病情而存在的。在《萨满教的迷恋》中我们看见的疯癫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心理或者是医学上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问题,也就是说本片中的“疯癫”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意识形态综合起来的产物,是理性压迫的一种结果。本片中女主角的疯癫是理性的,在理性的外表下逐渐将自己的疯癫发展成人性压抑的宣泄,蛮横,残酷以及占有。

  男主角因为某种迷恋而和自己的未婚妻分开和这个女人在一起,当他了解到这种疯癫的真实意图的时候决心离开这个女人,而这个女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死亡,这样他就能永远的留在自己的身边,当这个女人用勺子吃男主的脑浆的时候,她身上的疯癫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片中的疯癫带有明显的仪式感,比如一段近乎癫狂的舞蹈,特定的性行为,以及女人吃饭的方式等等都和常人不同,这种不同恰好来源于女人的宗教信仰。

  本片中有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医院中的病人,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偏执型精神分裂,总是沉浸在自我意识中,而片中的女人也是如此,只是她的偏执和癫狂带有明显的理性。当她沉浸在肉欲中的时候和正常的女人并无差别,一旦失去男主的消息,或者得知男主要离开的时候,她的病症就开始发作。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弥漫着浓浓的病态和扭曲。不仅女人是疯癫的,片中的男主也是疯癫的,他的疯癫来源于对于一位黄教僧的迷恋。他渴望了解宗教的奥妙却误入情欲的漩涡。

  仪式之性爱

  对于宗教来说,性作为欲望,理应是应该被摒弃的,但是在本片中却没有这样做。相反,从影片的一开头我们就能看见一幅赤裸裸的情欲画卷。他们各自有男女朋友,却因为某种神秘的指引而相交合。人面对肉体的时候,抵抗能力很低,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在本片中也是一样。女人的放浪不羁成为男人的致命的诱惑,而后冠冕堂皇的赋予神秘的宗教气息,无非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掩饰罢了。

  电影中对于性爱的刻画几乎没有任何回避,在颠覆传统性爱的观点中使其具有浓浓的宗教意味。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其中的性爱是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的,这种仪式和萨满教的神秘不谋而合。通过和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女人发生关系来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未免有失偏颇。所以,对于影片中性行为的理解只能单纯的作为一种生理需求以及好奇和渴望而存在。他和他未婚妻本来决定两个月之后完婚,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如愿,在未婚妻离开以后他和女人同居了,并因此和自己的未婚妻决裂。这一切看来都是一种伟大的爱情,然而在这层外衣之下隐藏的只是泛滥的情欲。他们在一起做的事情似乎并不多,除了疯狂不被人理解的行为之外就是做爱。

  过度的消耗自己带来的最终就是毁灭,她的占有欲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当她开始吃男人的脑浆的时候,突然想起《沉默的羔羊》,优雅的人魔霍普金斯把吃人作为一种艺术。而本片中看见的只是一种无法占有之后产生出的毁灭。

  仪式之宗教

  本片中涉及到的宗教是萨满教,萨满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有自己独特的符号象征,具有神圣性和象征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萨满教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其他的宗教不同的是,萨满教并没有完整的教义以及庞大的教会组成者。萨满教和氏族,地域是密不可分的。在本片中,我们并没有看见导演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萨满教,而是通过一具千年干尸作为萨满教的一种象征。当男主角迫不及待的想要解开萨满教之谜的时候,女人的出现,让他看见希望。但是女人身上具有的宗教气息并不是很明显,只能通过疯癫的行为觉察出一丝与众不同的气质。在萨满教的灵魂观中,他们认为灵魂的结构和运动与萨满的神事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了解男主的求知欲缘何而来。萨满教认为人所从事的一切都和灵魂有关,受到灵魂的制约,所以男主会刻意的接近这个女人,了解萨满教对于灵魂的定义。然而,可悲的是,在他还没来得及了解和占有女人的灵魂之前,女人已经拥有了他的灵魂,其中的代价自然和死亡息息相关。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八):萨满教知识普及——灵魂与脑

  “想法可能是种分泌,就想腺体里的荷尔蒙。”

  萨满教是一类涉及到诊断、治疗与引发疾病等能力的传统信仰及实践,有时因为与灵魂的特殊的关系、或对灵魂的控制而造成人们的苦难。萨满(珊蛮)(Shaman,巫师)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萨满教传统始于史前时代并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萨满教的地方是伏尔加河流域、芬兰人种居住的地区、东西伯利亚与西西伯利亚。朝鲜人也是萨满教的信徒,他们的东学党据说是由此而来。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也曾信奉萨满教,直到公元11世纪。清朝皇帝把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运用萨满教把东北的人民纳入帝国的轨道,同时萨满教在清朝的宫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有一种与当代人对萨满教(简·阿特金森称之为“萨满术”)的研究不同,代表人物为莫赛·伊利亚德,他在其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中提出假设:萨满教乃是一种单一类型的教---他称之为“典型的”萨满教,其结论认为:萨满教是国家产生前的社会中的文化产物。但当代专家学者抛弃了他的假设和结论,主要研究萨满教在各种政治制度下的实践,远起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近至曾是殖民地的地区,如当代的朝鲜和台湾,涉及各类制度环境。萨满教仍然存在于20世纪的北亚。

  存在根基及历史

  萨满教建立在认为可见的世界充满影响生物体生活的不可见的力量或者灵魂的前提上。与其他任何的(通常是全部社会成员笃信的)万物有灵论或称泛灵论(animism)不同,成为萨满要求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萨满们不会像牧师那样组成全职的仪式或者精神类组织。哈萨克人中间有一种名为巴克什的人,即是巫医。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满,就连保加尔汗国也有这种人与俄罗斯东正教也有圣愚,证明萨满教的影响无远弗至。有些萨满是一夜之间成为,有些是要拜师。萨满与世界其他地区巫医不同之处是他们的意识可随时进入癫狂状态。

  “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这字在通古斯语中是“智者”、“晓彻”的意思。蒙古语为孛额,回纥牟羽可汗是此字转音。至于这个词的来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一部分学者认为“萨满”来自梵语的sramana “沙门”,并可能是通过汉语被借入通古斯语言中,而其他学者则认为这个词是通古斯语族的本土词,和动词sa-mbi “知道”的词根同源。佛教在14世纪后在相信萨满教的族群例如藏族人(藏人称之为苯教)、蒙古人、满洲人中变得流行。萨满教仪式与藏传佛教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形式被中国的元代和清代制度化为国教。虽然在中华民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的一个世纪里,萨满教几乎消声匿迹,但是现今仍然可在北京故宫里找到当年皇族供奉萨满教及举行仪式的神殿(坤宁宫)。萨满教据信先于任何有组织的宗教出现,很显然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萨满教后来面对有组织宗教的种种遭遇基本上是由其神秘的,有象征意义的仪式造成的。希腊神话曾受到萨满教的影响,正如在坦塔罗斯,普罗米修斯,美狄亚,卡吕普索及其他神话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同样的还有厄琉息斯秘密仪式(Eleusinian Mysteries)等,后者暗示可以使用致幻物质来达到精神上的大彻大悟。

  实践形式

  在一些社会中萨满的力量被认为是从其他被“招魂”的萨满那里过继过来的:西伯利亚萨满的举止可能被西方医师描绘为精神病患者,但是西伯利亚文化将其解读为灵魂附体,而在南美土著和Tapirape那里萨满被托梦。在其他社会中萨满找到了他们的终生职业:原始民族寻找可以跟灵魂交流的宗教团体进行“前景咨询”,南美土著舒阿尔人追寻反抗敌人保护家族的力量,从而把自己训练成极有造诣的萨满。西伯利亚人容易患上一种名为模仿性舞蹈症的病,有人认为这是成为萨满的其中一步骤,其中一病例是一支哥萨克模仿军官的言行,最初军官以为开玩笑,但发现不是有意的行为,很多萨满都是患病后成为萨满。雅库特人称为萨满病症(他们认为萨满是仪式不是宗教),先经过一昏迷阶段,大约三天,然后脱胎换骨,什么也要重新学习,再宰羊一只,就可找一老师学习,成为萨满(最后阶段爬一棵由刀刃构成的宇宙树)。有趣的是,大部分圣愚也经历过此阶段。

  萨满们能够跟灵魂交流来诊治深受魔道所害的人:有些社会区分能治病的萨满和害人的巫师(白萨满和黑萨满);其他的相信所有的萨满都有治疗以及害人的力量;也就是说,萨满在有些社会也被认为有能力害人。萨满在社团里通常享有极大的权力和声望但也可能被怀疑害人而招致恐惧。大多数萨满是男人,但也有些社会里女人会成为萨满(在旧挪威拉普人文化里,只有女人才可以,男人做萨满被认为是不体面的)。

  基于这个词来自特定的地点及民族,不是所有的传统民族都赞成用“萨满”作为一个通称。它在古英语中就是以“巫医”(witch doctor)的形式出现的——一个高度概括的术语体现了萨满的两个模式化特征:魔法知识及其他学问;治疗和改变境遇的能力。

  萨满教现今还在全世界继续流传,不只在乡下,还在城市,在市镇,在郊区以及棚户区,不论是在极地还是在丛林或者沙漠里。

  萨满教的另一特色是每一仪式必须有火与火献祭。

  出处——http://zh.wikipedia.org/wiki/钀ㄦ弧鏁

  对于一个在东北长大的孩子来说,萨满法师不陌生。19岁那年着病,幸遇程先生搭救。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九):无关宗教的东欧之觞

  片名看似说着外人无人能懂的萨满教。

  其实,压根无关宗教的吧...

  充斥其间的癫狂是东欧式的,

  和那些国家的小说如出一辙的怪诞冷异绝望.。

  违背人性着,执拗错乱着,

  隐晦的亦是投入的宣泄——那些背负了太久并仍挥之不去的苦痛哀伤。

  内里的张力和政治背景,

  或者只有那些个国家的人,经历过那段时期的那些个国家的人,才能理解的。

  东欧之觞。

  荒诞小说般的夸张镜头里,

  疯狂和正常的对比被无限放大,

  到了人类学教授和绰号“意大利美人”的貌似精神病工程系美女学生的身上找到了所谓对立统一。

  那些满目疮痍的溃败污糟里,

  透析着民族性的历来已久的病态。

  要生存?

  疯吧。

  疯了?

  嗯,那才是正常人。

  人类学教授的弟弟,

  一个原神职人员,

  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

  直面自己的性取向,

  和自己的男友去到铁路当工人。

  有这样勇气的人,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告别这个世界?

  几欲泪下却依然行色匆匆忙于掩饰自己哀恸的人类学教授,

  怎会不明白弟弟的死亡真相?

  把铁路上留给自己的薄薄的一叠钱全部给了弟弟的爱人,

  那句如果没有我,所有的东西必定都是给你的...

  叫人心酸着他的无奈。

  还怎能不疯?

  如果疯了还能肆意的哭肆意的笑,肆意的做回自己。

  肮脏火车上肮脏厕所里和疯美女的做爱里,

  教授终于流下了眼泪,

  絮叨着那背负了太久的成长里的伤痛悲哀绝望。

  精神病美女似乎具备一个疯子的各种特异行为。

  带着讨好的臣服,她闯入了那个貌似和过往贫瘠无爱病态的生活完全背离的美好世界。

  那个世界的全部,其实仅是人类学教授。

  他完全无视于她的目的她的由来,

  用最原始的语言告诉她爱,可以是被感受的。

  如此激烈,

  如此迥异。

  而过去,她最深刻的体验不过是被自己的小医生男友叹一声:你一直是性冷淡的。

  原来,不是她的问题。

  面对教授,她可以百分百的服从,

  被接纳也去接纳。

  满足对方的性幻想,也满足了自己的身体,以至于内心。

  而除了教授,

  那个世界依然龌龊到把正常的人一一生吞活剥、皮骨不剩、渣滓全无的地步。

  道貌岸然的政客或是便衣警察,

  捉着泪水糊开了睫毛膏的金发妓女,

  光怪陆离的都市水岸背景下,

  当权者靠翻硬币决定谁先当众强奸手里的这个女人。

  精神病美女于那瞬间胆怯了踌躇了...

  这个,是她想要的、是她以为的美好的乌托邦?

  这刻,她只能缩回到那个只有教授存在的世界里,

  封存了自己的感知,

  把美和爱的全部等同到教授,

  世界的存在不再有意义。

  她的疯癫是对自己的逃避,

  亦是和教授如出一辙的纵容。

  而,两个无比病态的人,

  在那个社会里,

  竟然都看上去完全的正常着。

  禁锢了太久的释放,

  灵肉的契合,

  喷薄汹涌激烈,

  带着可摧毁一切的力道。

  弟弟的死对于人类学教授的触动比他自己想的更大。

  无非放弃一切,包括自己。

  还能怎样?

  因为一切本就离自己那么远。

  籍由宗教的借口,

  纵容着自己的沉迷。

  最终结果,

  只能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要么疯,要么和教授的弟弟一样死去。

  “意大利美人”没得更多选择。

  在这个世界的疯狂面前,

  她的爱恨单纯太多。

  教授则不可避免的带着知识分子的懦弱,

  也就被自己看不起却又被自己怜爱。

  这样的软弱,

  和最初那个单刀直入甚至变态冷酷的爱人,

  无法划上等号。

  一块洁白画布被画上如此的斑斓璀璨的艳美绝伦,

  教授不经意间让“意大利美人”成长,

  成长的比他更富有摧毁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潘多拉之盒依然开启,

  要怎么才能关上?

  若教授可以再次背离回归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这个民族的溃坝疯狂而若无其事,

  “意大利美人”只有被生生吞噬。

  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终于出现,

  虽然从一开始就已经在那儿,

  只是,

  我们不知道。

  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个国度...

  无处不在的“耳目”无处不在的疯乱。

  “意大利美人”选择建成自己的乌托邦。

  她终于学会了教授未曾教过她的,

  怜爱自己。

  最后,她似乎彻底疯了,

  只是,至少那刻,她的世界完满了。

  是天堂,是乌托邦。

  是真实。是虚幻。

  **************************************************

  行云流水的故事叙述,

  真的,

  太东欧感十足了。

  这部电影放到任何其他国家背景下都会变得矫情以至俗不可耐。

  但,却果真的,叫我从头到尾没有看到宗教的影子。

  影射感重到叫人喘不过气是我读东欧小说的体验之一。

  随着翻译质量的日臻完善,

  越来越多的东欧小说变得生动起来。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恶童三部曲]。

  绵延的精凑的鼓点,则是另一种述说。

  悲恫,严肃。

  《萨满教的迷恋》观后感(十):聊聊安德烈·祖拉斯基的《萨满教的迷恋》

  拍摄于1996年的《萨满教的迷恋》是一部有毒的电影,这个毋庸置疑!

  不管导演祖拉斯基自己如何解释。

  也不管1990年代的波兰是怎样的混乱,《萨满教的迷恋》确实不是一部可以广泛推广和提倡的电影。目前在IMDb上也只有1000多人打分,分数不过6分而已。

  但是这样说却并不意味着我要批判这部电影,除了承认其是一部毒性很大的电影之外,我更要说的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萨满教的迷恋》DVD封面。

  《萨满教的迷恋》限量版DVD

  《萨满教的迷恋》经常出没于各大禁片排行榜,而且还被标上了宣传邪教等标签,有毒的帽子看来是轻易摘不掉的。

  但过度暴露只是这部电影的表象,而称其为宣传邪教的则基本是没看懂这部电影。

  经常会看到有人对《V字仇杀队》这样的电影顶礼膜拜,理由之一是这样的电影隐喻得精彩!

  我说过,隐喻是一种技巧要求比较高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影范畴内,隐喻用的好的电影寥寥无几。我个人认为这寥寥之中并不包括沃卓斯基姐妹编剧的《V字仇杀队》。原因很简单,《V字仇杀队》没让我感到深奥的隐喻,更多的是直白的做作而已。所以我也严重不同意这片目前在IMDb TOP250之150的排名,要我排,这片前250都进不去!

  《V字仇杀队》目前在IMDb TOP250上的位置。

  而祖拉斯基的《萨满教的迷恋》却恰恰是一部我欣赏的隐喻电影。

  导演祖拉斯基在DVD花絮中说过,这是一部反映波兰现实社会的电影,而具体的反映手法,其他人已经做过的导演不想重复,也不想像以往导演自己和其他导演的电影那样,所以这是一部没有面具的电影!

  全片随处可见的,极度暴露和大胆的性爱场面其实是在折射着1990年代波兰社会躁动不安的现实,社会是残酷且现实的,性爱何尝不是如此?而导演编排的配乐则精彩的烘托着这种真实!

  本片的配乐很精彩!尽管具体的神来之笔的音乐编排是出自导演自己,但配乐还是需要介绍一下的:

  用暴露的性爱来隐喻现实的社会,最终的效果却还是一部没有面具的电影!这样的隐喻才是我喜欢的隐喻!

  《萨满教的迷恋》的男主角勃库斯洛·林达是波兰的一位大咖级别的男演员。

  女主角伊沃娜·彼得里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表演。这位女演员不修边幅、有点儿神经质的表演是影片精彩的主要因素之一!不管那样的表演是因为演员不会表演,还是导演调教的原因,但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十分到位!

  女主角全片看似比较随意和懦弱,甚至还有点儿大脑短路,但结尾的精彩反转才点睛一般的暴露了女主的真正性格与能量,同时也揭示了影片的主题。

  在我看,祖拉斯基是在用伊沃娜·彼得里扮演的女主角来隐喻1990年代巨变的波兰。在暴露的画面和急促的音乐之下展示的其实是动荡的社会现实!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思绪只是滑过了影片色情的表面,最终的感觉还是停留在了巨变之下的东欧!

  1996年电影中的女主角伊沃娜·彼得里Iwona Petry。

  IMDb上多年以后的伊沃娜·彼得里Iwona Petry。

  《萨满教的迷恋》的表面是裸露的,但其内在还是颇有技巧的。如导演在花絮中介绍,男女主角所在的出租公寓,房间开始是大厅,在后来的场景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男女主角关系的变化,剧组把房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做的越来越狭窄和低矮。这个道具上效果的变化不经爆料是几乎觉察不到的,但实际观影过程中,观众却在体会演员表演,故事情节,还有急促音乐的同时,也在被这不断变小的房间所感染,这是一个综合辅助的效果,做得好!

  安德烈·祖拉斯基的电影很少是不裸露的,很少是不暴力的,很少是不另类的。

  这样电影的导演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萨满教的迷恋》的DVD花絮中,他是这样的:

  这是静态截图,实际的下面这段话,导演是一边说一边做出了连续的、十分幽默的、和谈话内容配合默契的面部表情,很好玩!

  这是一位思路敏捷、坦露真诚、言语幽默的波兰导演。更重要的是,他的电影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花絮中的花絮。

  上回介绍罗马尼亚导演塞尔玖时提到了一部电影《伊普之死》。因为罗马尼亚是东正教,所以片中的神父可以在神职之前结婚。在《萨满教的迷恋》DVD花絮中,该片女编剧的一番话则说明波兰的神父就不可以结婚,因为波兰是天主教:

  在短短十分钟的花絮问答中,这位女编剧表现的成熟且富有才华!她的名字是:曼纽拉·格雷科瓦斯卡 Manuela Gretkowska

  《萨满教的迷恋》开始女主角在大街疾走的镜头。

  祖拉斯基的另外一部电影,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群魔》改编的《没有私生活的女人》之开始也是女主角侧面角度在大街快速行走的镜头。

  一些有风格有特点的导演愿意在自己的电影中留下一些类似的痕迹,这就像画家在画布上不显眼地方的签名一样。让我失望很多的吴宇森就不说了,他放观众的鸽子要远比他电影中放的鸽子多!

  吕克·贝松的很多部电影的开始画面都是贴着水面或地面之类的平面快速前行的低角度镜头:

  更多老K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老KK影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