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09-15 11:23:12

  《披头士精选辑》是一部由鲍勃·斯米顿 / Geoff Wonfor / 凯文·戈德利执导,保罗·麦卡特尼 / 乔治·哈里逊 / 林哥·斯塔尔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一):致我永远的Great Little Band

  花了十多个小时看完的Anthology:

  前五集慈母微笑般地看着泡果乔嘻嘻哈哈地回忆往事;

  第六集看到Brian去世,表情渐渐凝固;

  第七第八集里Yoko的出现、White Album的制作看得人不住地心酸……

  第九集,曾经的披头四到了90s真的成了披头三,老去的泡果乔之间,青年时的嫌隙早已被时光冲刷尽,抱起吉他贝斯,拿起鼓槌,他们还是那样的亲密无间,合作天衣无缝。

  致我永远的Great Little Band,现在,愿只愿泡和果子平平安安地活在这世上,就好。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二):好吧这是听了一夜摇滚电台的女人在发疯

  昨晚soulmate问我:他们几十年前就开始呐喊,为何现在这个世界还如此糟糕?

  摇滚终究只是抚摸这个残酷世界的一双温柔的手。它如蜗牛的触角般脆弱和敏感,连彼此拥抱都充满迟疑与不安。披头士的纪录片anthology第八集最后那首free as a bird,是数十年前四个人散伙时没来得及录完的作品。死者留下一道珍贵的音轨,剩下的三人戴着耳机,仿佛从前一样。唯死者永远年轻。镜头腾空而起像阿甘正传里那片羽毛(又像一条在空气里游泳的鱼),飞过泰晤士河,飞过利物浦港口,飞过cavern俱乐部,飞过他们的房间,那里面有他们童年时的笑脸。羽毛在这些地方都慢得如同轻吻,我知道它在每一个地方都想永远停留,可是你居然奢望流转的时光为谁驻足吗?做梦吧。不过我永远相信Paul用来安慰自己的: In the end, the love you take is equal to the love you make.

  还写个P啊,容我哭一会儿然后做饭去,我妈下班就能吃现成的了。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三):披头吧,伙计

  the Beatles,甲壳虫,披头士。

  John Lennon, Paul McCartney , George Harrison , Ringo Starr。

  对我而言,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一些东西,尤其是最最击中心头缺口的对象,我会感性地语无伦次、思路混乱,空有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

  eatles便是如此。

  喜欢McCartney,喜欢Lennon,喜欢Harrison。

  喜欢Sgt.Pepper,喜欢Revolver,喜欢Rubber Soul,喜欢the White Album。

  喜欢A Hard Day’s Night。

  喜欢Yesterday,喜欢Eleanor Rinby,喜欢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喜欢Happiniess Is A Warm Gun。

  十多小时同the Beatles的影像在一起,一切情绪终化成简单的“喜欢”一词。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四):披头士精选辑

  乔治·马丁在制作这部影片的时候说过,影片的思路是让披头士自己讲述故事,而不是大家常见的让他人描述回忆纪录片主人,现场部分也只是选择音频与视频能完全对应上的版本,所以整部纪录片看下来亲切感十足,史料价值高,细节回忆到尾,毕竟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有披头士自己知道。猜测一下,纪录片出版之前大家都是披头士演唱会上狂热尖叫的一份子,像片中的猫王那样典型印象中的“超级巨星”,奢华而自傲,而这部纪录片或许彻底改观了大众对披头士的认知,我们都可以和披头士面对面坦诚相待。

  相比于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曝光率不怎么高的林戈和低调沉默的乔治是本片最大的亮点。林戈从头至尾都比其他三人更珍惜这段友情,并且是唯一一个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的人:“这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四个之间有过很多真正充满爱意,相互关怀的时刻。从这儿到那儿的旅馆房间里,一段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只是……四个真正彼此热爱的小伙子,这真的非常令人感动。”乔治哈里森则以他的颜值和后期更为真诚的声线打动了我。

  不管怎么说,时至今日能和前披头士的两位成员同处一个时代,能看着网易云小秘书偶尔私信告诉我他们又发新专辑了,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虽然文笔很差但披头士值得我秀一次下限QAQ)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先说一句 我越来越觉得 我这么喜欢Beatles 是因为他们的歌真的很快乐 能给我带来快乐那种 让我听着就能笑起来那种 他们也让我感受到了活力 一个很宅很丧逼的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正青春啊!要活力啊!要爱与和平啊!所以我非常感激他们 摇滚乐队那么多 号召你热爱生活的也就这么几个

  而且!他们改变了我对摇滚的看法!虽然他们是轻摇 但也算先驱 我就是觉得穿整洁西装 喝茶 却是玩摇滚的小伙子 有莫名的反差萌啊!

  而且他们的歌太他妈洗脑了啊!

  永远爱我的四个小伙子

  1: 开始的开始

  一开头就一个大招in my life

  忘词王和记忆冠军的世纪初遇实在感动

  我们要去到top most 站在世界巅峰的你们还记得当时的落魄利物浦小伙子吗 不行了我这种同理心强的看这种就一直会想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全程自虐

  成名不易啊

  乔治一直怨念年龄哈哈哈哈 永远比泡小九个月

  我团也是经历过皮衣狂野阶段的哈哈

  2: 我们离开了利物浦:

  那个I wanna be your man滚石和我团唱的对比简直哈哈哈哈哈 我也很喜欢滚石 但我团这边一下画风就少女了偶像了起来哈哈哈

  侬神的笑真的是非常鬼畜了哈哈哈哈哈哈我喜欢

  其实早期录音就能看出来 泡很强势 而且是想一心一意做好完美的音乐的

  哎...我团都是心思敏感的 他们估计有时候会为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态度改变而伤感吧

  列侬你戳人家泡泡干嘛啊老夫的少女心 我觉得他就是欺负泡比他小又比他受

  妈呀越看越喜欢侬哥 那个小贱样 慢悠悠声音细细嫩嫩的公然调戏皇室 帅死了 就是个不羁少年 他的恶作剧少年感一直保持的很好 我又看了好几遍这段 我老公真是帅死 最喜欢他不睁大眼睛死鱼眼往上看 缩脖子笑真帅 然后他说twist and shout的时候捂耳朵 原来是说我们会声音很大你们应该受不了 我的天 真是一点也不掉粉

  邮差先生这首我超喜欢 看到mv才知道拍手声是泡和俏芝自己拍手哈哈蠢萌 最喜欢这个时期春风得意的他们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和love me do确实是我的入坑曲 多么庆幸当时高二没怎么接触过歌的我完美避开了正火的霉霉 听了我团的这些歌 还有草莓田 in my life 挪威木 yesterday let it be hey jude 我当时听了就很想唱歌跳舞开心起来 想来这就是虫团的魅力吧 世界已经这么不高兴 让我们躲到歌里乐一乐吧!

  哈哈哈哈在法国都是男粉 你们也知道你们吸引gay哦 哈哈哈哈哈俏芝就这样把Ringo吸引gay爆出来了

  我靠我去法国之前一定要买西装领带剪蘑菇头 估计要两年后了 然后有房子之后要贴他们的海报

  他们不说话然后在街上齐刷刷走的时候简直酷到没朋友 腿长就是好 衣品好就是好 脸长的好就是好 关键还有才 哎...人和人差距咋这么大呢

  3: 纽约第一

  一般吧 我听吵闹的歌听几遍就烦了 而我已经连续看这个几个小时了...

  ringo也是越看越有型 我一般都比较喜欢乐队的鼓手

  Ringo越看越帅啊

  4: 那段累成狗的日子

  有人伪装残疾人想要像触摸耶稣一样摸他们一下 这种日子简直噩梦 这群男孩没有时间休息 有时候也不尽然是美好

  太心疼了 John把痛苦当笑话 因为他自己就经受太多痛苦 这是他的防御机制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六):记录

  1. Paul说,(大概是乐队还未成型,几个少年刚见面),把空的午夜巴士的顶部当舞台,在上面演出。

  2. 初期去参加某个海选,只有George和Paul带了吉他,Paul猜测John是把自己的琴卖了&砸了。于是演出的时候,John站中间,左撇子Paul站右边,George站左边,左拥右抱的嗷,他们自己还说效果很好嗷!当然,结果是—— “和以往一样”,Paul回忆:“我们没有赢得比赛。”

  3. 哄骗斯图尔特花卖画得来的钱买贝斯,完了说“即使有个不会弹贝斯的贝斯手,也比完全没有贝斯手好点”

  4. Ringo乐队里有人插上放大器,然后被俱乐部的人赶了出去——“你们竟敢演奏摇滚乐”哈哈哈哈哈这段什么梗

  5. “you are a beatles with an A”

  6. 让斯图尔特背对着观众演出,因为大家A大调他会弹成降A

  7.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到达巅峰!”“那又是哪里?”这段话在Beatles的展上看到了

  8. Paul和Stuart因为在墙上烧避孕套而遭到起诉并且比因为童工遣返的George提前回国,并因此而使George非常感动

  9. 没有贝斯手,Paul主动选择成为贝斯手

  10. 有钱了以后这群小伙子皮衣皮裤穿起来,但是brain劝他们放弃皮衣(因为方式这种风格太多),Paul说“不希望穿的像群白痴”,后人传言Paul“背叛了他们的皮衣”哈哈哈哈哈

  11. 要录歌,被劝换鼓手,找来了Ringo,结果Martin最初死活不同意,Ringo说“可怜的乔治马丁,打那以后他向我道歉好几回”(哈哈哈哈哈可以想象)

  12. 只要单曲排行上升,一群人就要去聚餐,于是出道18个月以来,体重节节上升。

  13. 演出回家的路上,挡风玻璃卸了,一群人叠罗汉在一起,靠体温和威士忌取暖(温馨)

  14. George:我们那个时候非常亲密,虽然我们也经常吵嘴,但是关系真的很好。

  15. John:我们是第一个工人阶级乐队(哈哈哈哈哈莫名)

  14. 录歌反复出现问题。John吹完口琴就唱歌没气了(不能呼吸了哈哈哈哈),Paul忘了唱找借口就看着George去了,Ringo大概鼓点有问题,被谁大声喊名字(大概第二集31分钟,这段真的给我笑岔气)

  15. 给女王演出,John被怼说泰德海斯先生说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很机智地回复“我真的不明白泰德是什么意思”(此处小表情笑死人),并补充“我再也不会投他的票了。”

瞧这小表情

  16. 问保罗给女王演出你们会有什么不同吗?后面有手一直戳他的头(是谁!估计是John)

  17. 给女王的演出,John的名言,请坐在低价票的观众拍拍手,其余的各位请摇晃各自的珠宝首饰

  18. 在巴黎被男孩子们追,引发全员吐槽。(“为什么不是女孩子呀!”)

  19. 单曲排到第一才愿意去美国。女生问可以唱点什么吗?全员exceptGeorge:NO(George一脸懵逼地听到NO以后笑死了)。完了又问有什么可以唱的吗?John说你得先给我们钱。全员狂笑(George听问题总是一脸懵逼,简直要怀疑他不大听得懂美式英语哈哈哈哈)

  20. 问“你们谁觉得戴着假发很乏味”,全员exceptGeorge:我们都。Paul说i am, Ringo是all of us, John看不清说了啥,只有George一脸懵逼手足无措哈哈哈哈哈哈

  21. 问are you for real,John你上来感受一下。问你们准备理发吗?答NO。George 大概听懂了,于是说事实上我刚理了发哈哈哈哈(理完还就数你长)

  22. 问你们为啥这么火,答不知道,Ringo还很正经的说了句我们的歌让大家开心。John在旁边插科打诨:我们准备再组建一支乐队,我们当经纪人(哈哈哈哈哈好有经济头脑

  23.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昨天去看了The Beatles, Tomorrow巡回展的北京站,此前也特意花了几天看完了这部Anthology。看之前我对Beatles了解甚少,歌曲很多听过,但也仅此而已了。但几日里,随着一集一集看他们成长、壮大、辉煌,到焦虑、彷徨和分离,我也越来越投入情绪,因他们大笑和落泪,像一个经历了六零年代并记挂他们几十年的粉丝一样。这个伟大乐团的一生在这几日内高速地在我眼前划过,有一些细碎的感触快速地积累:

  几个年轻人并非刻意地相遇,机缘巧合下成立了Beatles,并开始在Cavern pub开始演出,一切都还是那么纯粹,当你听听他们对那个阶段的描述,也恍惚觉得,他们好像回到了15岁少年时代的稚拙,以至于在之后的十年里,以及他们的音乐和电影里,你都能发现那份纯真始终没有消失殆尽。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刚刚赚了钱后就跑去买了皮裤,超级骄傲地标榜着自己作为摇滚乐团的小小成就,最终被经纪人要求换上套装。但那段孩子般地毫无保留地炙热表达,尽管幼稚缺乏品位,也看得出他们自己依然对这段津津乐道;同样的桥段还有在汉堡,George因为年龄问题被遣送回国,Paul生动地描述那时他们的沮丧和幼稚的报复行为——在酒店烧了一只安全套,结果被拘留...但那语气里你分明听出他对少年自我的认可,我推测他心里在想“干得漂亮,小伙儿!”;那段初期的巡演中,他们坐着一辆货车,有一个冬日,前挡风玻璃坏掉,四个人便在后座一个个叠在一起取暖,上面的人冷了就换到下面...Paul说这段的时候我笑到停不下来,没错,这的确很Beatles,但同样你会不禁泪目,尤其当你看完所有anthology再回忆这一段的时候。正如George说的那样,“我很感动,他们为了我全部都从汉堡回来...那段时候是我们最最亲密的时间。”

  随着他们迅速的流行起来,他们到世界各地巡演,而每一个地方都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法国来听他们唱歌的看似都是gay;在纽约、华盛顿他们见识了征服美国所产生的如梦如幻的效应;George因为受不了电台一直放他们的歌而特意打电话过去点别人的歌;在迈阿密度过美好假期;在日本他们被这个高效率整齐划一的国度震慑,但马上又暴露了调皮的本质,他们特意拖延打破日本合作方指定的时间线为了看看他们能有多抓狂;在菲律宾因为拒绝了女王的邀请而被谩骂驱逐...他们在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坦诚地交代了那时的心情,不管是兴奋还是气愤,这都是Beatles最真实的一面。

  Anthology并非满足于提供给歌迷一个传奇乐队的奇闻异事,更多地,它呈现了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思想的转变和随之产生的音乐上的变化。纪录片中穿插了他们每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作品,完整地叙述着每个作品产生的背景,和这其中他们想要在音乐中传达的理念。Paul在最后一集总结的很到位,Beatles始终都在进步,没有因为一种风格的成功而停滞不前,而且他们的歌始终在传达爱与和平,没有让年轻人去做坏的事。我认为这是Beatles他们内部始终达成一致要坚守的东西,即便他们也有嗑药、不清醒的时刻,但是就像Paul在面对记者询问抽过几次大麻时候所说的,”我大概抽过4次,但我并没想因此给年轻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所有这些事实是你们问我才说的,而且如果产生什么影响,也是你们通过电视报纸传达出去的。” 很聪明,很坦诚。

  他们的音乐制作人说,Beatles最厉害的是他们永远保有好奇心,他们总在问他“有什么新的技术和声音吗?”,也常常利用有限的器材和技术去挖掘新的音乐元素。从Rubber Soul这张专辑开始,他们便尝试起试验性的音乐,也因此大大拓展了思路。George也开始逐渐磨炼作曲能力,在音乐中引入印度风格。但他们对音乐的制作依然有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一首歌会重复n次,每一次都会加入新的点子,即便到最后感到厌倦,但他们依然无法停下来去实现对音乐的想法。而个人风格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Beatles的分化,大家渐渐有了更多个人想法需要得到实现,而不再愿意只是配合和退让。这也是为什么The white ablum中有那么长的歌单。

  关于他们后期的分歧和最终的解散的原因,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我觉得不需要。Brian的去世,Paul某种程度上的独裁,John的重心逐渐转向Yoko,Goerge一心向往印度的佛系生活...当一切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种原因是绝对起主导作用的。更根本的是,我觉得这本身并不能算作是问题,和普通人生活中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分离,没有区别,无非,他们是Beatles而已。就他们而言,我觉得是那个阶段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已不再是15岁,不再是那个John一问“where we were going, fellows?" 就会得到”To the top!"回答的那个年纪了,他们有作为一个普通人更想做的事。而人们之所以感到无尽的惋惜,无非是这样美好的一个乐队已无法再继续创造更多美好,我们似乎失去了可以追寻和寄托的对象。但,我想,Beatles已经到达过那个top,为这个世界贡献了无与伦比的美好,我们应该为能够享受这份美好而感到幸运,而不是要求更多。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Beatles永远是最伟大的乐队,这点不会改变。

  10年间,起起伏伏,在这样情绪集中累积的日子里,我最难以忘记的是,Paul说“我一直是John的粉丝”,并且每每谈到Beatles都是满脸的骄傲;George为了让Ringo回来在录音室里布满了鲜花,Ringo刚加入乐队时为了不让别的队友不开心而不和Ringo睡在一起;John内心痛苦的时候也没有把负面情绪带给其他人,而只是写了Help!; Ringo对团队关系的敏感,在解散后坦率地流露着遗憾,当三人聚首Goerge的花园时毫不掩饰地说着能和你们再相聚感觉太好了;当John面临媒体压力时所有人都坚定地站在他这边...这些时刻常常让我想起最初的Beatles,我坚信他们从没忘记那些共同经历的过往,那些共同分担的压力,也没有因为日后的分歧和解散而怀疑和贬低当初的真挚和美好。感谢这部纪录片呈现了最真实的他们,没有无畏的责怪和惋惜,没有提及John的去世,没有提及那些女人,没有关注解散后的个人轶事,而是全然的、彻彻底底的The beatles,如果你纯粹想了解他们,这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珍贵资料。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八):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一

  37

  (早期,放大器没有,衣服也没有,只能给人伴奏)When we are all depressed, this is a shitty deal, we are all in a shitty dressing room. I say, “where are we going, fellows?” And they say, “to the top, Johnny” in the American voice. And I say, “Where’s that, fellas?” They say ”to the top most and pop most!” I say “all right!” and we sort of cheer up.

  75

  ob走上台,拿着一份电报说:这里有你们的新闻。

  He looks terrible, and we thought something disastrous happened. He said, “the Beatles record, Please Please Me reach the No.1 in national sale. ”大家不说话,看着他,以为他在开玩笑,he must be joking. 而那些不了解披头士的人开始鼓掌、欢呼。但是,前三排的女生全部哭了出来,每一个女生都哭了。多么悲伤的夜晚!We KNEW that they got fame, they go away, they no longer belong to us no more.

  二

  16

  巡演早期,在车里,非常冷。我们决定叠罗汉。还有一瓶威士忌,于是叠在最上面的人就喝威士忌保温,冷下来了就换位置。

  40

  Ringo: 去姨妈家喝茶,茶洒了,马上有人来换。意识到自己出名了。Things are changing.

  51

  御前演出(the royal variety performance)

  rince of Wales剧院,1963年11月4日

  (John) For our last number, I’d ask your help: for the people in the cheaper seats, clap your hands; and rest of you just rattle your jewelry. 女皇抬手示意。

  三

  12

  演出电视直播

  艾德·沙利文秀 1964年2月9日 纽约

  (Paul)仍然是美国历史上收看人数最多的一次节目

  (George)Later they said, there was least reported or there was no reported crime, even the criminals had a rest for 10 minutes.

  (comment: surely it’s not a criticize of your fans?「这完全是老婆别打了出来看上帝」)

  据说列侬去世时,医院正在放all my loving这首歌

  56

  (香港演出)例行公事,了无乐趣

  四

  10

  ob Dylan

  (Paul) (meeting with Dylan) I think I got the meaning of life that night. I went around and trying to find Moore, “Moo! Got a pencil and paper! I’ve got it! I’ve got it!”… I wrote down my message to the universe. I say keep in your pocket.

  I written: There are 7levels.

  (Ringo) That was the first time of me really smoked marijuana. And I laughed and laughed and laughed. It was terrific.

  28

  不再巡演的原因

  (Martin)演唱会时他们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现在科技能让每个人都举办演唱会,演唱者脚边有个折叠式的扬声器,好让你听清自己的演奏。当时没有。所以三个主唱面对6万名疯狂尖叫的观众,Ringo坐在后面打鼓,曾经对我说:I couldn’t do anything better. 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跟上节奏。

  36

  抛弃酒精,吸食大麻。

  y then we would smoke marijuana for breakfast for that period. And nobody could communicate with us. 因为我们都眨眼睛傻笑。那也是没精读剧本的原因,我们表情僵硬,希望用傻笑蒙混过关。

  54-57-61

  Ringo开腔 Act Naturally 鼻音

  Ticket To Ride(两个版本的剪辑)

  (John) Yeah, I like it because it’s slightly a new sound. I used to like guitars. I don’t want anything else on the alum other than guitars. Piano whatever. It’s a happy record.

  被授予MBE勋章

  (George) the lowest honor that you can possibly get

  (Paul)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接受?Brian说,一年40英镑的收入,我们说,好吧。他说,然后可以免票进入圣保罗展览馆。好吧,那么门票多少钱?他说,大概一先令。

  (Ringo) Reaction from army was soldiers sent their (honor) back.

  (街访,人们的反应)

  (John) I feel great. We are honored.

  6250

  (记者)女王给四个拖把头授勋

  Queen: well how long have you been together?

  (Ringo and Paul together without consensus) we have been together for 40 years.

  he had that strange face on her.

  (George) 我们很紧张,于是去厕所抽了根烟。很多年后,John回忆,我们去厕所抽烟,流言说我们在吸大麻。(授勋)我们为不列颠做了那么多,卖了那么多灯芯绒裤子,they just gave us a dirty old medal with a woolen string to it.

  五

  1558

  去猫王家的路上,经过了穆赫兰道。见面很棒。

  20

  (Ringo) the saddest part is that years and years later we found out that he tried to banish us from America because he is big in the CIA. That’s very sad to me. He felt so threatened that he felt as a lot of people…we are bad for American viewers.

  53

  不再巡演后发明了MV,本来是作为寄给电视台的宣传手段,后来成为潮流。

  (George) So I guess in a way we invented MTV?

  56

  1966年6月30日 成田机场

  7月1日演出 yesterday

  日本巡演

  日本人游行示威,反对在武士道精神的Budoken武道馆开演唱会。

  之后开了个会,认为演奏水平在下降,更别提这种演出有多无聊。

  六

  菲律宾

  oo…! A sound Beatles never heard.

  69

  And your bird can sing (take 2)

  六

  3

  菲律宾惨案:没空参加皇室招待会。第二天读报纸,有这个习惯。没回响。打开电视。马科斯夫人Imelda尖叫:they let me down! 摄影师都对着空荡荡的椅子,以及因为爽约而哭泣的小孩。

  标题:Beatles snubbed first family.

  5

  John很灵敏没被打。和Ringo躲在一群修女背后,心想:这是个天主教国家,总不至于打修女吧。

  John:我再也不会去疯人院了。

  aul:后来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独裁者,我很高兴,我们可能是唯一敢冒犯他们家的人。

  11

  上帝事件

  (我们对年轻人的影响比耶稣还大)Brian: “has been quoted and presented entirely out of context. “

  圣经地带:bring your Beatles trash and burn it here. “which is OK because they rebought them.”

  Dallas演唱会:big news. They only sold 50000 tickets.

  32

  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新专第一首歌。无法在现场演奏的歌。

  aul: John以前住在草莓园旁边,儿童救济处,他常在那儿过夜,是他的魔幻乐园。每次我去他家玩,他就跟我说。

  开头使用了电子琴,Paul弹奏

  4125

  ergeant 的名字来源于John去美国西海岸,发现那儿的乐队名字都很长,而不是一个词语。歌是Paul写的。

  48

  A day in life

  (John) it has 2 stories. One is a child kills himself in a car. The second page is 4000 holes in Blackburn, Lancashire.

  (Martin) begin with a very simple way. Sugar plum fairy打节拍。欣慰的笑意。

  Even in this early tape, he has a voice which send sieves down his spine. (即使在在这个最早的录音里,他的嗓音李已经透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颤栗感。)

  59

  报纸:beatles are drying up?

  (Paul) yeah? Drying up. Sgt Pepper 出来后,最高兴的是,周五才发行,周日Jimi Hendrix就以这张专辑作为自己的演出开场了。

  七

  2

  最早的全球卫星直播节目,John写了All you need is love

  (John) I still believe love is all you need.

  9

  毒品流行:it suddenly showed to me what was really happening in the drug culture. All these goofy people get spiritual awakening, being artistic.其实就是流浪汉和酒鬼的大本营。it was like any addiction.

  65

  Ringo后来一直被Yellow Submarine这部动画困扰。各地的小孩都问他:为什么你要按那个按钮?Why did you press that button.

  八

  1

  Ringo离队复返:每个人都以为其余三个人更亲密。

  15

  hey jude

  aul: John和辛西娅离婚后,我去John家看Julian,在路上,我一直想着怎么安慰朱利安,于是想到这一句:Hey Jules, don’t t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Jules的发音有点困难,于是我改成了jude。我很喜欢这首歌,写完之后,我觉得还需要改进一下。——后来John一直以为是Paul写给他的,因为他们俩当时关系已经有些紧张了。

  主要是这段:the movements you need is on your shoulder. 我每次弹到这里我就跟John说,我会改的,我知道,我会改的。John说:什么?我说,就是the movements you need is on your shoulder.我觉得很蠢。他说:you won’t. that’s the best line in the song. I know what you mean.

  That’s the great thing about John. I was definitely giving up on that word. He said, great.

  所以,后来我每次唱到这句时,我都会有点感伤(emotional)。

  2050

  The world is a problem. But we weren’t. That was the best about the Beatles.

  白色专辑后,分裂的迹象出现,气氛也变得紧张。

  2430

  aul指导拍电影Let it be。

  gt. Pepper对多数艺术家来说是整个艺术生涯的作品,但对他们只是一年的工作。

  《披头士精选辑》观后感(九):Beatles影像史(Beatles In Films)

  两三年前写地,现在看也就那样,每个章节地小标题找不到了,原文发表于“磨铁图书”出版地《放映 001 》,没删一个字,靠谱

  The Beatles In Films

  1965年7月,John Lenn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比耶稣基督还受欢迎。”这句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并引起轩然大波的的言论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的证明了它的能量。在这个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世纪乌托邦,The Beatles正如不断显现的圣迹一样,留给世人丰富的影像与真实。

  这四个来自利物浦的小伙子从1960年乐队组建到1970年解散总共只有十年时间。但这十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最为前卫与反思的十年。The Beatles的成功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政治反思思潮、商业机制与流行文化的结合。当时正在活跃的电影市场与电影声音技术的日益成熟自然将他们的影响引入另一个领域。在这十年间,与其有关的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以及大量的音乐录影带不断问世,留给乐迷的财富不言而喻。

  1963年 ,《Please Please Me》和《With the Beatles》两张专辑的发行使The Beatles红透了半边天。特别是一曲《I Wanna Hold Your Hands》让他们征服了一向挑剔的美国乐迷。1964年Brian Epstein与美国的电影制片公司United Artist达成一致拍摄一部由四位成员共同主演的电影,这样一来,一张来自于电影的同名专辑就可以在美国上市发行,而这张专辑就是真正意味着The Beatles摆脱青春期的《A Hard Day’s Night》。

  影片奇怪的片名最初来源于Ringo Starr。当他在一次与DJ Dave Hull的访谈时说,“我们总是在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工作。当我自认为我正在白天工作时,我说,‘这个白天太难熬了’。我环顾四周才发现一片漆黑,原来现在是晚上了,所以是A Hard Day’s Night。”列侬在与《花花公子》杂志的一次访谈中也说到片名的来由。他说:“当时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导演Richard Lester向我征求这部影片的片名,我说Ringo曾含混不清的说过A Hard Day’s Night,你知道的,这是典型Ringo式的词语误用,他不是为了搞笑,但是他就这么说的,导演就说,就用它了。A Hard Day’s Night就成为片名。”而在1994年的The Beatles Anthology中, Paul McCartney却说并不是这么回事,真正想到这个名字的不是导演而是The Beatles他们自己。他说:“A Hard Day’s Nigh这句话确实是Ringo说的,但是不是在访谈中。当时影片拍摄就要结束了,但是名字还没想出来。所以我们几个聚集在Twickenham studios展开头脑风暴思考片名,但是始终没有结果。直到快结束时,一向喜欢词语误用但又用的十分巧妙的Ringo来了一句‘唉,A Hard Day’s Night’,于是我们就用它了。”

  The Beatles遵守了与电影公司签订的合约,他们专门为影片创作了所有的歌曲,包括《You Can’t Do That》、《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Tell Me Why》等。其中导演取消了早就准备好的《I’ll Cry Instead》,而出现在演唱会部分的《You Can’t Do That》也在影片的最终版本中砍掉。

  这部影片表现了The Beatles这只乐队在1964年作为超级巨星与普通凡人之间挣扎而又喧闹的一天。影片用六周拍摄,总共花费50万美元。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制片方找来了当时还名不仅经传的Richard Lester,他当时也只是一个只有电视台商业电视制作经验的毛头小伙子。编剧Alun Owen同样来自The Beatles的故乡利物浦,他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The Beatles非常熟悉他写的话剧《No Trams to Lime Street》,他在这部戏里面充分展现出了利物浦的方言特点。因此他也就能充分的把握好了这四位乐队成员的语言习惯。编剧从乐队成员成为了他们声誉名望、日以继夜的演出与工作的囚徒这一角度构建剧本。为了写好剧本,Alun Owen整日与乐队呆在一起,当他问到每天的生活像什么时,The Beatles就告诉他说:“a room and a car and a room and a car and a room and car”。后来,这句话就被他用在了影片当中,成为了Paul McCartney那个恼人爷爷的台词。他在采访中说到:“一开始我就知道,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23岁,之前他们从来没有表演过,因此我写了简短的台词,一句话6个词,以便剪辑师可以剪辑故事,这样他们就可以处理好整段对话。” 电影中的台词充分展现了乐队的四名成员年少轻狂,机智幽默的特点。

  John Lennon在1964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这部影片的制作不同于以往,基本上是按照故事场景发生的先后顺序拍摄的。导演Richard Lester采取了一种“伪纪录片”的形式,其中混合了大量的音乐与喜剧成分。著名的歌手Phil Collins当时作为一位年仅13岁的群众演员也出现在影片的角落中。影片的首映安排在1964年7月6号首映,第二天便是鼓手Ringo Starr的24岁生日。随后的第四天,同名音乐专辑A Hard Day’s Night发行,这也是The Beatles的第一张电影原声专辑

  这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充满了活泼的笑料与精力充沛的摇滚乐。风格上深受60年代间谍电影、伪纪录片与流行音乐录影带的影响。它为日后音乐电影的拍摄创立了一个标准。伴随着同名电影原声的发行,影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此同时,在评论界,这部影片也很受欢迎。它被《时代》杂志评为“一百部永受欢迎的电影”。Village Voice称它为“电影点唱机中的公民凯恩”。英国评论家Leslie Halliwell称赞它“有着音乐节奏的漫画式的天马行空”。它同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与最佳电影配乐两项提名。良好的口碑与深受影评人夸奖的态度使The Beatles成为神话。1965年6月﹐在白金汉宫﹐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亲自颁授MBE(Members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勋章给每一位成员。

  影片的成功也为这位年轻导演带来了更多的荣誉,进而拍摄了The Beatles的第二部电影。《HELP﹗》于1965年发行。这部影片采取了与前者同样的发行方式,同名电影原声音乐专辑紧接着电影的放映发售。

  如果说《A Hard Day’s Night》开启了The Beatles的电影神话,那么他们的第二部影片则纯粹是一部插科打诨的娱乐电影。影片《HELP﹗》同样找来了为他们带来巨大成功的导演Richard Lester,打造了一场纯粹的喜剧冒险。它仍旧延续了上一部电影的影像风格,是一部充斥着喜剧与音乐的大杂烩,玩闹、冒险、追杀、神秘主义与异域风情等元素被过犹不及的使用。影片不断的从巴哈马群岛、奥地利的雪山等地跳转。杂耍式的镜头语言他同样引领了同时代流行音乐录影带影像风格的先潮。Ringo Starr的喜剧天赋在这部电影中被彻底挖掘出来,他毫无疑问的凭借着表演出来的大量笑料成为这部影片主角。影片围绕一枚指环展开,一群东方的邪恶歹徒正打算向神明祭祀一个女人。正当她要被杀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她手中带的指环不见了。其实它被Ringo Starr拿走了,为了寻回指环祭祀神明,这群歹徒来到了伦敦……

  这部影片灵感来源于Marx兄弟的经典电影《Duck Soup》。同时也是对007系列电影的一次拙劣的模仿。讽刺的是,当时007电影的版权也在这部影片的制片方United Artists手里。

  《A Hard Day’s Night》票房上的成功使导演Richard Lester得到了一大笔预算,因此这部影片使用了彩色胶片进行拍摄,因此它就成为了The Beatles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外景地也得以周转于几个国家。在拍摄发生于餐馆的一场戏时,George发现了印度样式的音乐,他首次把第三世界国家的音乐风格融入到他的歌曲中,这成为了他后来音乐创作的一个起点。特别是他发现了西塔琴的独特音色并将其引入到乐队演奏中,Norwegian Wood就是一个明证。正是这个契机才使The Beatles 后来跑到印度向Maharishi Mahesh Yogi学习冥想术。与上一部一样,影片涵盖了很多经典歌曲,例如《Ticket To Ride》、《You’re Going To Lose That Girl》、《the title track》、《Help!》。最好玩的是,影片以上一部影片的主打歌《A Hard Day’s Night》作为结尾。

  一般认为Ringo是The Beatles四个成员中最为平庸的,而在他们拍摄的几部电影,特别是《A Hard Day’s Night》和《HELP﹗》中,Ringo的喜剧才能被展现出来。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在幼稚园时期就有着“很容易变笨”的倾向。电影中大量的滑稽搞笑成为自然成为了他展示自身特质的舞台。《HELP﹗》中他所饰演的那个笨拙的角色一时让他成为众人的笑柄。

  尽管影片还是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但是它仍旧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那样。The Beatles在这部影片的拍摄中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享受,他们对于最后的成片并不十分满意。John Lennon说:“这部电影完全失去了控制。我们在拍摄《A Hard Day’s Night》时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并且它只是一个半现实主义的。但是《HELP﹗》就不同了,导演并没有交代清楚所有的事情。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冒险。在某种程度上说,或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花费与拍摄前一部同样多的时间。也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早晨都在抽大麻,没有人与我们交流情况,到处都是呆滞的眼神与咯咯的傻笑。那段时间我们每天7点起床,可是还是什么都没干,你知道我们有变得多不耐烦。” The Beatles每日被各种安排挤满的时间表也可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HELP﹗》成为了他们最后一部标准片长的故事片。United Artists的第三部Beatles电影是1970年的纪录片《Let It Be》。因为1968年的动画片《Yellow Submarine》中乐队四人并不是真正的影片主角,就连配音也是找了别人代劳。他们只是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才出现,因此不算在列。

  除了促进专辑发行、完全商业化的娱乐片,The Beatles还有几部纪录片。特别是由美国“直接电影”大师Maysles兄弟拍摄的影片更成为了纪录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The Beatles:The First U.S. Visit》是一部记录1964年2月The Beatles第一次美国之行的电影。影片由著名的纪录片大师Maysles兄弟拍摄。对于美国流行音乐来说,这次“处女”之行简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之前的美国乐迷眼里根本没有英国音乐的位置,但当他们一踏上The Ed Sullivan Show的舞台上时,这一切都改变了。当时的美国正陷入越战失败与肯尼迪总统被刺的阴影之中,他们正需要一个梦幻般神话偶像的出现来驱走阴云。影片记录下的正是这个时刻,从此,摇滚乐、青年人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开始占据了这个历史舞台,以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为代表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出身中产阶级的青少年们所崇尚的信仰,巨大的历史闸门被打开了。

  影片按照整个美国之行的时间顺序组接镜头场景,记录下了纽约城的“The Ed Sullivan Show”、首都华盛顿的“The Washington Coliseum Concert”和迈阿密海滩的“The Ed Sullivan Show”等四场演出,演出曲目从《All My Loving》到《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导演Maysles兄弟是美国“直接电影”的代表人物,一生拍摄了大量的纪录电影。其中包括著名《Salesman》、《Grey Gardens》。Maysles兄弟还拍摄过Rolling Stones的纪录片《Gimme Shelter》。“直接电影”根源于同期录音的实践,它采取一种观察式方式,尽量排斥拍摄者的参与与干涉,尽量避免拍摄者出现在画面之中。拍摄者始终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在这部影片中,直接电影的这些特性则被充分表现,The Beatles的四名乐队成员初到美国的个中风貌一览无余。

  青空之外、彩云深处,住着几个魔法师。通过施咒,他们让再平常不过的长途旅行成为了一场真正的神奇魔法之旅。《Magical Mystery Tour》是一部由乐队四位成员主演的电视电影。它最初在1967年12月26号的BBC电视1台播放,影片全场52分钟,由大约10小时的拍摄素材花费11周时间剪辑而成。影片拍摄之初并没有剧本,所依靠的只是一些手写的草图或者点子,及其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机应变。

  影片讲述了一群乘坐英式观光汽车的人们所面对的奇妙旅程,这群人里包括由Ringo Starr扮演的Richard Starkey先生,一位刚成为寡妇的Auntie Jessie,其余的The Beatles成员以及一位导演。影片以“一些奇怪的事情就要发生了”这样一个主题展开。 由于有着不太明确的叙事,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一个MTV的大杂烩。影片中不时的穿插乐队演出段落。这其中包括了四个乐队成员头戴动物面具演唱的《I Am the Walrus》,George Harrison独唱的《Blue Jay Way》和Neil Innes与Vivian Stanshall共同创作并由Bonzo Dog Doo-Dah Band演唱的《Death Cab for Cutie》。拍摄手法上也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叠印、无技巧剪辑和一些刻意选定的镜头角度。与以往的The Beatles影片一样,《Magical Mystery Tour》充满了大量的胡闹、笑料、杂耍与插科打诨。当然,影片也仍旧可以看作是一部公路片,正如他们描述他们的生活如“a room and a car and a room and a car and a room and car”一样,房间、公路一直是他们影片中贯穿的视觉主题。这部影片自然也不例外,从英国的Devon到法国的Nice,镜头始终跟拍着印有“Magical Mystery Tour”的大巴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

  影片在电视上播放后,并没有得到所期待的好评,乐队成员对这部电视电影的评价也闪烁其辞。Paul McCartney在一次对杂志的采访中说:“我们也并不认为它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只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如果是我们把它给弄糟了,那它就是被弄糟了。这只是我们的一次冒险,尽管它失败了。我们会在下一次做得更好。”然而过了一段时间,Paul对影片的态度来了一次180度的大转弯,“回头看这部影片,我认为它一点问题没有,我们对它十分满意。”

  如果个人选一部披头士影像史中音乐与电影结合的最好,最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的话,那无疑是这部1968年的《Yellow Submarine》。与此同时,这部动画片也是众多The Beatles影像中风格最独特,最异类的作品。

  拍摄完《HELP﹗》和电视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早已疲乏的The Beatles失去了对United Artists出品的第三部电影的兴趣。为了完成任务,制作一部动画片自然是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解决办法。(这个看来是偷懒的办法最终还是没有奏效,按照合约,乐队又不得不拍摄《Let It Be》作为真正United Artists出品的电影)当看完动画草图之后,四名乐队成员认为这种风格十分有趣,于是便答应了在影片的最后一场戏安排真人实拍部分。当时本来打算在后期中将人物背景制作成迷幻效果,但是由于资金与时间的限制,又不得不改用完全黑色的空背景。影片上映之初就获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而几位The Beatles成员也在日后的访谈中表示了对这部非凡动画电影的喜爱。

  《Yellow Submarine》由当时著名的动画创作者George Dunning完成。他之前为BBC完成了那套以乐队四位成员为蓝本的动画系列剧《The Beatles》。他总共组织了200名美术师,制作时间也达到了11个月。其中《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一重要场景由他个人独立完成。

  影片完美的结合了The Beatles的音乐与当时流行的波普艺术。像很多音乐电影一样,音乐成为了整部影片的叙事动力。整个故事由一系列充分展示音乐的场景组成,尽管如此,影片的完整性并没有被破坏,《Yellow Submarine》仍旧是一部充满隐喻的现代童话。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故事以平和静谧的音乐作为开始,画面上是生活舒适的胡椒王国的人们。蓝魔鬼的突然来袭打破整个王国伊甸园般的宁静。王国的保卫者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被这群坏蛋所挫败。在紧要关头,胡椒王国的国王派出了乘坐黄色潜水艇的Old Fred去搬救兵。当来到利物浦,他遇见了正失意的Ringo并说服它拯救整个胡椒王国,Ringo又找来了他的三个好朋友,也就是John, George 和Paul,他们与Old Fred乘坐着黄色潜水艇,装扮成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胡椒王国,最终他们从蓝魔鬼手中拯救了整个王国。歌声与鲜花、爱与和平又重新回到了这里。影片结尾,真人取代动画人物出现在画面中,他们半开玩笑的展示了各自获得的纪念品。George获得了潜水艇的发动机,Paul获得了一点点爱,Ringo仍旧是他口袋里的半个洞,这时John在剧院发现了新的蓝魔鬼,而击败他们的办法就是歌唱,随后影片以All Together Now的歌声结束,片尾出现了由众多语言所书写的歌名。

  截然不同于当时的迪士尼式卡通片,《Yellow Submarine》在形式上采取了有节制的动画效果来反抗而不是模拟真实。绘画风格上也不同于如实描绘周遭风景的印象派。影片的灵感来自于流行的波普艺术,其色彩斑斓、充满象征意味的画面正好切合了影片音乐的迷幻主题。视觉风格深受当时盛行的Andy Warhol、 Martin Sharp等人影响。1967年的两张专辑《Magical Mystery Tour》和《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已经掀开了60年代末这场迷幻浪潮的序幕,而《Yellow Submarine》则诞生于这股浪潮的鼎盛时期。致幻剂的使用、神秘的东方哲学,这些嬉皮文化的元素被吸纳到影片的创作中,抽象的画面设计与超现实主义的场景正好契合了这些元素的内在含义,迷幻的体验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而动画片中的重要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也似乎在歌名上暗示此时The Beatles的音乐正受着LSD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所采用的形式表现出了整个60年代逃避现实的常态,同时也为日后Terry Gilliam的影片《Do Not Adjust Your Set》和《Monty Python》中的动画部分奠定了一种基调。

  影片的同名原声专辑《Yellow Submarine》于电影上映的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发售。它不是一张完全意义上的录音室专辑,其中收录了6首歌曲,其余部分是George Martin所谱写的电影配乐。而《All You Need Is Love》早就收录在《Magical Mystery Tour》这张专辑中,《Yellow Submarine》也是《Revolver》中的名曲。

  1969年1月,The Beatles打算为他们的下一张专辑制作一部纪录片。这张专辑原名为《Get Back》,当时四位成员个忙个的事情,早已无心打理这个名存实亡的乐队。Paul将专辑名取为《Get Back》意指希望乐队能回到过往的美好时光。而不断恶化的关系也只能让他Let It Be了。伴随专辑的录制,乐队开始着手准备在伦敦萨维尔街苹果公司天台上的最后一次现场演出。当时整个现场演出过程被记录下来并出现在《Let It Be》中,随后,在1969年的夏天,The Beatles录制了他们的最后一张唱片《Abbey Road》。其中的《I Want You (She’s So Heavy)》是乐队的四名成员最后一次同时出现在录音室中,这一天是1969年8月20号。9月20号,John Lennon宣布退出乐队。最后一首歌《I Me Mine》录制于1970年1月3号,以《Let It Be》这张专辑发行,当时John Lennon正在丹麦并没有参加录音。

  影片于1970年5月20号首映,最初的目的是想记录下The Beatles为专辑排演并最终进行现场演出的场面,但是纪录片不经意捕捉生活的特性在这部影片中被充分的表现出来,《Let It Be》无意识的记录下了这只20世纪最伟大乐队最终解散的些许细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们在Twickenham Film Studios排演的场面。画面中他们紧张而又充满分歧,表现出对工作进程的不满。他们习惯于在的夜晚Abbey Road Studios进行录音,而对于这种在白天工作的方式感到厌烦。George Harrison宣布退出The Beatles的场面并没有被记录下来,这也是这部纪录片唯一可惜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Yoko Ono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一直伴随在John左右,这位John Lennon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出现在了画面中。影片演出的歌曲出现在《Let It Be》这张同名专辑中,《Abbey Road》中的一些歌曲也被收录到影像中

  乐队成员间的分歧不仅出现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在最早的策划部分,这些矛盾就已经开始显现。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以一场演出作为影片的结束结束。Paul建议就像他们早期一样,把地点安排在一个小型的俱乐部。John认为应该放在诸如非洲这样的海外地区。Ringo则坚持呆在英国的家中。而George却摆出一副对任何演出都不感冒的臭脸。由于演出地点并未达成共识,The Beatles便打算在自己家门口进行演出。地点就是苹果公司总部的天台。影片镜头自由的转接在乐队成员的演出场面与被巨大声响所吸引过来在楼下观望的人群之间。闻讯赶来的警察最终阻止了演出,影片也因此而结束。他们在天台上总共演出《Get Back》、《Don’t Let Me Down》、《I’ve Got a Feeling》、《One After 909》、《Dig a Pony》等歌曲,最后镜头终止于Paul声嘶力竭的呼喊着“Get Back”,似乎想重复他们往日的辉煌时光。这些经典的场景成就了The Beatles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Let It Be》于1970年5月20号首映,同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最佳原创歌曲”大奖。但介于当时的情况,乐队的四位成为并没有出席颁奖典礼,Quincy Jones作为代表接受了这项荣誉。

  随着影片上映的成功,这只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乐队也曲终人散。尽管各位成员仍旧活跃在舞台上,但《Let It Be》却成为了The Beatles各位成员共同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而年鉴体的《The Beatles Anthology》制作时John Lennon早已不在人世,只让众多的乐迷为之惋惜。

  如果单纯从电影角度来看,《The Beatles Anthology》是一部再常规不过的纪录片。大量而丰富的真实素材,被拍摄者话如泉涌的访谈,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推进的影片结构以及常见的剪辑手法。然而,它对于The Beatles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如果说一本字典是一门语言之所以成为语言的标识,那么《The Beatles Anthology》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可不是音乐史上随便哪个乐队就可以独自拥有的。

  这个回顾的主意最早出现在1970年,Apple公司尽可能的从世界各地收集来乐队的各种影片档案。Neil Aspinall就以这些收集来的片段剪辑成一部实验性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大概有90分钟长,他们把它命名为《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这同时也是《Let It Be》这张专辑里的一首歌。从策划到施行,它真正被披露是在1980年,起因是乐队的四个前成员都同意在电视台做一次特别节目,并在结尾开一场真正的迷你演唱会。然而,这个计划被1980年12月8号的列侬之死所耽搁了。直到90年代,乐队成员年事已高,再耽搁下去恐怕整个计划就泡汤了。于是《The Beatles Anthology》在不久之后问世。

  1995年,《The Beatles Anthology》在英国的ITV电视台和美国的ABC电视台播放。伴随着电视的播放,同名的书籍也作为第一本The Beatles的自身档案而发售。在这套纪录片中,大量访谈作为画外音来推动叙事的进展。Paul McCartney和当时还健在的Ringo Starr和George Harrison作为为被访谈者出现在画面中,而John Lennon只能出现在过往的影像档案中。

  从计划到出版,这套总共8集的纪录片用了五年时间完成。它从1940年7月开始追溯,直到乐队的最后时光,从The Beatles的首次独立演出开始,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电影片段与个人访谈。其中还介绍了号称The Beatles“第五位成员” 的Stuart Sutcliffe。他在乐队早期处在灵魂人物这样的地位,就连“Beatles”这个名字也是他想出的。而Stuart的女友Astrid Kirchherr也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她不仅为The Beatles拍摄了很多经典的照片,他们著名的怪异发型也是由她设计的。这套纪录片中介绍了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经纪人Brian Epstein。尽管他本人并不参加乐队演出,但要是缺少了他,The Beatles也无法获得像今天这样的成功。就是他直接促成了第一部The Beatles电影《A Hard Day’s Night》的拍摄。而在乐队成功后,每个成员的自我膨胀使得Brian痛苦万分,1967年8月27号,他因药物过量死于非命。这也预示着乐队分崩离析的开始。他经常会在John Lennon与Paul McCartney之间充当缓冲剂的作用,可以说正是他才能调和乐队成员之间的矛盾。

  在这套纪录片的花絮部分加入了两首新歌。《Free as a Bird》和 《Real Love》。这两首歌最早来源于John Lennon的Demo。Paul McCartney等三位成员又增加了编曲部分。这样,这两首歌曲就作为了新单曲随着这套纪录片的发行而出现在世人面前。

  1997年,《Free As A Bird》使披头士获得了第39届格莱美最佳流行乐队奖,而它的MTV,以及《The Beatles Anthology》分别获得了格莱美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奖和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奖。

  未完成

  60年代的The Beatles风靡全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电影拍摄计划。但当时的时局变幻莫测,有些方案并未实行,因此很多没有重见天日。这其中包括由四人主演的《指环王》和The Beatles前两部电影导演Richard Lester指导的《三个火枪手》等。

  关于The Beatles的影像浩如烟海,散落在各处。本文所涉及的也只是官方制作发行部分,可谓影像中的沧海一粟。资料汇编性质的除外,纵观这些影片,音乐与旅行一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元素,The Beatles的电影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完全商业化的时髦娱乐电影,无论故事情节还是视听风格都采用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手法。本文写作的目的,除了梳理与纪念之外,更多的是留给现代人一些关于音乐、关于影像、关于商业的思考。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