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辈》经典观后感集
《小字辈》是一部由王家乙 / 罗泰执导,王伟平 / 陈以心 / 迟志强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字辈》观后感(一):《小字辈》这部电影还不错的
《小字辈》这部电影不错的,如果是大致在55年至75年出生的人,就能接受和理解影片的那个时代背景,会产生一种共鸣
很小的时候看过此片,经历过那个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小字辈》观后感(二):属于我们小时候的80年代
塑料时髦风凉凉鞋,马路上成片成片的梧桐树荫,树在马路中央高高的警察亭,长长两节的巨龙公交车,有前后2个卖票员,甜甜的奶油冰棍,大大的搪瓷杯,电吉他的美妙背景音乐,的确良的衬衫,这就是80年代的上海,没有拥挤,没有过多浮华的城市。看了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再加一句,女主角美的很舒服。
《小字辈》观后感(三):小字辈
2017-2-3 20:06
#老电影# 《小字辈》(1979)。
记忆中的交通岗和自行车流。上海不愧是“魔都”,79年的街景看着就很时尚现代了。
当年的青春偶像王伟平、迟志强主演的彩色喜剧片。讲述在上海29路003号公共汽车上,青年工人小葛由于乘车时爱看科技书而引起了售票员小青、小黄和司机小洪的注意。小葛看到售票员长时间报站嗓子沙哑,决定试制一个报站用的扬声器。当小黄收到一套扬声器时,深受感动,平时表现较差的他工作态度也转变了......
该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由著名导演王家乙执导的这部抒情喜剧,通过公交车上的几位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歌颂了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所做的贡献。如今,当年年轻的小字辈们已人到中年,那个时代也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小字辈》观后感(四):七、八十年代的上海
全片笑甚多,尤其是对于七、八十年代在上海生活过的人们,应该能唤起你们更多的回忆。
1.那会儿的反面角色真容易塑造啊:小胡子,大鬓角,大背头,花衬衫,牛仔裤....
2.陈以心好像是革命化的桂纶镁啊~
3.80年代的人在吃上真是大手笔啊,冰棍都十根十根的买。。。。
4.从烧饼小伙子门口小卖店大妈那看出来,人民群众的警戒性超强~~
5.交警同志约会还穿制服带大盖帽,您这是要吓唬谁~
6.片中的愿景报站器,自动红绿灯和洗车房现在全都实现了。
7.看完此片想查查当年迟志强的事,突然发现他的犯罪行为竟然是:一起跳贴面舞和看内部小电影。判决的理由更是荒谬无比 ——随着文章《银幕上的明星,生活上的罪犯》的发表,迟志强一事在全国上下掀起轩然大波。文章发表后,南京市公安局对于该文章两名记者的失实报道提出了抗议,但碍于举国上下已被文章激起的民愤,南京市公安局不得不重新给迟志强定性。1984年5月24日,南京中院以流氓罪判处迟志强有期徒刑四年。
《小字辈》观后感(五):寻觅
《小字辈》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看,应该属于极差。这几乎不是一部电影,而是政治宣传片,平均3分钟就要出现一句口号。拍摄于文革刚结束的本片,可以作为以谎言对抗谎言的经典范本。
有趣的是,我却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共鸣,与看完安东尼奥尼《中国》相似的、游离于影片主旨以外的共鸣。外滩、万体馆、漕溪北路,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以泛黄的影像形式呈现眼前,使土生土长于这片土地的我有了份别样的感受。
是的,电影所记录的时代是从未经历过的,那些时代的人事则是深恶痛绝的,可我分明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无声的建筑,吟唱着悠长的歌,引灵魂回到难辨的彼岸。这不是身在异乡那种对家的思念,因为彼岸不曾有我熟悉的;这也不是逃避现实而对过去的理想化幻觉,因为那里分明布满血污与哀嚎。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怀,让我一遍又一遍得寻觅?也许,永远都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在纷繁芜杂之下,在功力焦躁以外,透过这些穿越时间的片段,有我内心的暖意,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