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经》经典观后感10篇
《义经》是一部由黛りんたろう / 木村隆文 / 柳川強 / 一木正恵执导,泷泽秀明 / 石原里美 / 伊藤淳史主演的一部动作 / 传记 / 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义经》观后感(一):义经
不知源义经在日本是否那么受人关注,不过我看来他只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连英雄也不能算得上。当然一个英俊异常,军事才华又优秀,而命运又非常悲惨(政治不顺,英年早逝),所以受人同情关爱也是合情理。只不过我依旧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过巧合的是他的命运与韩信和汉尼拔倒颇有协同之处。其政治上的短视行为与韩信类似,而最后的人生历程与汉尼拔雷同(千里逃亡依旧被逼自杀),最终三人都英年早逝(韩信被杀)。
以韩信为例,为什么刘邦建立汉朝后对异性分封诸侯大开杀戒,不能光以功高震主来解释。而是以韩信为代表的分封诸侯们还希望建立周朝的“共天下”体制甚至春秋战国的政治形态,事实上项羽也是这样认为并实行的。可是秦虽建立时间短,但统一的东方专制体制已经生根发芽,一旦中央政权建立并有实力时,消灭分封诸侯就是势在必行(同姓的分封诸侯也被文景武三帝消灭)。所以韩信的命运已定。
而义经所在时代,正是日本从公家体制转为武家体制的关键时期。事实上平家就是个桥梁,平家以武家出身掌握天下,但治理天下却依旧采用公家为表,透过天皇政府的形式。所以渐渐变成了公家。剧中平家的一个核心人物说:我们已经变成公家,却要领兵打仗,怎么可能胜利。就是这个道理。而日本社会由于时代的发展、战争的进步,武士的力量越发强大。平家一方面受到公家势力的制约和反扑,一方面又失去的新兴的武士们的支持。平清盛活着还能够压制双方,但后代已无雄才大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而不幸的是义经没有认清这一点,在战场取胜后依旧对公家怀有政治希望,又怎么能不失去源赖朝的信任最终被逼死亡。
此剧虽然讲述的是义经的生平,但后白河法皇和源赖朝两个配角却抢尽了风头。后白河法皇可谓老奸巨滑,以一己之力周旋于各个政治势力之中,拉拢挑拨,上串下跳,意图恢复公家政治。而源赖朝则安静沉稳,不动不山,不声不响地积蓄力量,最终一动不如一静,掌握最大力量的源赖朝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武士治国的制度,其影响直到二战后,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相比之下义经只不过是战场上有几次出色的表现,而在政治上简单如同幼儿,又怎能不败。其实我想一来其战例并不突出,多为奇袭,正面战场不多。《孙子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过于使用奇袭可以感觉义经聪明有余,大气不足。称其为战神实在太过了,韩信和汉尼拔才算,基本上什么战斗都能够取胜。也许他应该失败一两次才能够真正成熟,可惜的是没有。
而上述三人在军事上确实有过人才华,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甚至不为上位者所用,也就只能被上位者毁灭了。所以其是悲惨性的人物。
《义经》观后感(二):我都来写影评了说明《义经》真的太纠结
最初知道义经是小时候看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之后去过两次京都,两次都走过五条大桥,都意识到那是传说中义经和弁庆相遇的地方,但是却又一直不知道这俩人到底是干啥的… 这下过几个月又打算去京都了,京都的大众景点基本刷完,就想要不去下鞍马寺这种(又是被柯南安利的)小众景点吧,鞍马寺最有名是作为义经年少时的修行之地,所以就干脆去找了大河剧《义经》来看了… 当然了,得知自己比较喜欢的十元妹子在这里面扮演静御前也是原因之一。
刚看简介的时候只知道义经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战神,在短暂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我越看这部电视剧(目前还有两集看完),越觉得,剧组要塑造的义经首先是一届优雅的翩翩少年,平时举手投足都带着那么点公家的书卷气,(旦那刚看到义经的时候评价说好像梅长苏..)基本没有什么武将雄浑的气概(看看宽叔演的平知盛),在《静啊静》那一集的片头,旁白甚至提到了义经受时常与公家交往的静的影响,品味非常出众(旁白用了“sense”这个如此洋气的词语,让我当场笑晕。。)再看义经的扮演者当时22岁的泷泽秀明,穿上袍服带上高帽,也的确是一表人才,光华耀眼,就这外形,别说是源义经了,就算出演《源氏物语》里面的源氏公子也是绝对够格的。所以说北条政子很早就洞察出来的义经的“能够聚拢众人”的力量源泉,其实是...长得帅?
如果是这样一个美貌的源义经,摇身一变还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斩将夺魁,然后最后被猜忌、陷害、背叛最终以自尽结束悲剧的一生… 如此可歌可泣得有多少少女为之落泪啊…
然而泷泽秀明你这个面瘫!对义经武将身份的展现明显不足,而且在很多重要的人生时刻(比如母亲去世、比如佐藤继信和佐藤忠信两家臣的先后战死、比如与静的失散等等等等)表面戏和内心戏都严重不足导致我这个观众很出戏啊!当然也有少数是不错的,比如一之谷之战还算是有大将风范,和妹妹能子的最后分别也因为后藤真希的表演到位而很是感人,再有就是在腰越等了很久、最终还是得知赖朝拒绝他进镰仓时的愤恨委屈泷泽演得还是很好的。。。 我现在就等着看他最后自尽是怎么演了,再面瘫就神作!(今天刚看到义经在奥州得知静为他生下一子却被镰仓杀害,和吉次对话一般,但是后来在佛堂和弁庆说起此事时的心痛演得很催泪!)
再说回源义经本身。
不但相貌出众,义经本身的身世,在源平之战中也是很特殊的了。义经的父亲源赖朝被平家所杀,义经理应和平家完全敌对,然而义经的母亲常盘却在赖朝死后无奈委身于平清盛,义经儿时更曾经将清盛当父亲般看待。这还不算什么,常盘和清盛生下义经的妹妹能子,而能子从头到尾都坚信自己属于平家,再加上义经和后来源平之战中的平家大将平知盛、平重盛(?) 是感情很好的玩伴… 感觉义经要加入平家阵营也是理所应当啊。然而,大约因为古代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深深的认祖归宗的情绪,当义经听说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赖朝要起兵攻打平家时,义经心中满满的都是:哥哥起兵了!我要帮哥哥!我和哥哥都姓源,我们是一伙的!
可是你根本都没见过你赖朝哥哥啊!
而且你赖朝哥哥从来都没把你正经当成弟弟唉…
从刚出场没多久,赖朝以及其身边人就不断强调着嫡流和庶流,可见他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有多正。和一听闻哥哥起兵就一腔热血前来追随的义经不同,冷静的赖朝一直努力和这个庶出的异母弟弟保持距离。一兄一弟一冷一热对比再明显没有,郎党们为义经不平为义经痛心,观众们则感叹这位战神政治智商大约为零。赖朝让义经牵马,义经说这是哥哥在历练他;赖朝不让义经出征,义经说赖朝这是不偏私;赖朝终于让义经出征,义经感激涕零简直要用生命报答知遇之恩;义经接受后白河法皇的封官,赖朝气得要命义经还以为自己是在为源氏争光;赖朝要义经宣布对私自接受官职的惩罚,受罚名单中没有义经,这实则是在试探义经,但是义经却说这是哥哥对我的仁慈... 赖朝力图建立一个崇尚法度的武士国家,以理治国,压抑私情,然而义经一写信就哥哥长弟弟短的,真是赖朝烦什么他来什么,完全剃头担子一头热...
源氏从上一代开始便是自相残杀,而平家则以家庭为基础不断壮大,虽说最后也因此把自己从武家变成公家而走向了覆灭的老路,然而那种同门间的爱护却是义经所无比向往的。
正如有人说,义经是源氏人,却是平家魂,这或许正是他一生悲剧的开端。剧中的义经,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实则是平清盛向牛若展现的宁静平和、贸易繁荣的福原理想国,而不是源赖朝想要建立的务实、牢固的武家政权,然而既然辅佐了赖朝,义经便必须忠于镰仓,这导致他一次次地违心而动:征讨义仲、在坛之浦最后击败平知盛、令平家几乎满门投海自尽、处死宗盛父子... 义经的内心在这一次次行动中被撕扯被煎熬,更可悲的是,他对自己心灵和信念的牺牲却并没有换来镰仓的信任,赖朝最初轻视他、在他展现才华后忌惮他、在他将神器交还法皇后又对他的政治觉悟恨铁不成钢、最终在“情”与“理”的抉择中含泪决定放弃他...
当然了,不单单是镰仓公,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也意味着处在义经这个位置的人物的覆灭或许是必然的。
镰仓方面,北条氏不愿两个如此强大的源氏联手,因为如此一来他们这些外戚就没了地位;和义经一起出征的将军(名字忘了就是小栗旬他爹>..<) 讨厌他,坛之浦战役后狠狠在赖朝面前参了义经一本;后白河法皇就更别说了,先是拉拢义经好对付镰仓,被镰仓威胁后又下院宣讨伐义经,然后发现镰仓要将自己取而代之便又派各个寺院秘密帮助义经,但是又不肯收回讨伐义经的命令,如此反复无常,令人汗颜..... 但总之,义经就夹在这么一大群人中间,再加上有一个不但不护着他反而很是忌惮他的哥哥,义经就这样成了一个悲剧。不过如果不是悲剧,大概也不会有那么多神化了吧。
好久没吐槽了,本来只想谈谈面瘫小明的演技,没想到吐槽了这么多....
但是虽然小明面瘫,很多演员都并不面瘫啊!
第一个惊艳到我的是稻森泉饰演的常盘,古装扮相实在美丽,红配绿这种配色,在她身上却是惊人地脱俗。在战乱中的孤苦、在清盛面前为孩子求情的恳切、强迫牛若去鞍马寺时武家女子的决绝、最终送走牛若时的隐忍和不舍... 全都演得那么好。这样一个人,演当时的京都第一美,也是当之无愧。
然后是当时只有18岁还是19岁的十元妹子,扮相和演技也是惊人。虽然当时化的妆远不及如今十元女神的妆容精致,然而这个20岁不到的静御前是如此清丽脱俗 - 鞍马山上那一回头的“静,静と申します”一定让义经觉得“人生若只如初见”吧。在这个以展现男人情谊为主的剧中,静没有特别大的戏份,但是十元有几个场景却极其能够震动人。比如,义经第一次出征,静跳白拍子为他壮行,表演完毕,平静地行礼送走义经,义经走后却开始泣不成声... 比如,在镰仓生下义经的孩子,却被北条带走杀死,十元表现的声嘶力竭,真的像一个承受丧子之痛的母亲.. 比如,在接受镰仓公审讯以及政子要她去献舞时静御前展现出的轻蔑... 在比如,大家都称道的那首《静啊静》,在纷飞红叶中哀莫大于心死的翩翩起舞... 总之为了十元妹子来看这剧,十元妹子真的没让我失望啊!果然演戏靠剧本,最近十元妹子有些剧实在是不显演技啊。。。
再有比如说时子、能子(好像都是女性角色...)、阿部宽的平知盛等等,都很棒。。。
吐槽完毕。等今天回家接着看最后两集。
《义经》观后感(三):“千与千寻”的续集?
开学了,无聊之中无意间打开了这部电视剧,发现演员配置很精美,便怀着一颗平常心看了下去,没想到便到了有点一发不可收拾的状况了。
先说演员,常盘真是名副其实,京城第一美女,清盛也很威严。而牛若丸,怎么说呢,那张稍稍凹陷的平面孔,真的让我想起了千寻······有时想想,就把“义经”当作千寻的续集来看吧,呵呵,尤其是前几集的少年时代。重盛小松大人果真是一表人才,不过貌似本剧过于美化清盛了吧,以至于原本是清盛的残暴移到了重盛的身上。至于中井贵一化的源赖朝,由于不久前看过中井贵一化的吉村贯一郎,一个“夸完老家夸家人,俗不可耐的乡下武士”,赖朝出场时中井贵一竟然又摆出那副乡巴佬的表情,让人不知道这个赖朝是天真呢还是城府过深,他真是逼死弟弟的那个阴险人物吗?不过再看看,中井贵一的眼睛,双眸明丽,还真的很像画像上的源赖朝呢,不过脸型的确是长了一些。到后来再看中井贵一在伊豆、在富士川、在镰仓的表现,这才松了一口气,的确是赖朝。
牛若丸长大了,成为遮那王,遮那王去了奥州,行途中成为义经,由于主角的正面性,这个角色的演出是很难出彩的,我也没想难为演员,因为仔细品味这个义经的一言一行,叹服义经这个人的出色对我来说就很足够了。但是,一个出色的人,“对周围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的人,在政治权力的中心往往承担着一个悲惨的命运,赖朝妻族北条氏对于源氏本家的打压,赖朝本人对于嫡出和庶出的偏见,我们虽然在“试炼之时”这一回末感叹于义经受辱后表现出的个人修养之高,但是也可以预见到其难有作为的可悲命运。
现在是第十七回“弁庆的弱点”,还是继续看吧,虽然前些天有些厌烦,看义经难逃的悲惨命运。
《义经》观后感(四):无能的家臣即使再忠义都要不得
记得以前曾经说过,看过的大河剧里面最难看的是《风林火山》,不过自从我磨蹭着慢慢把《义经》看完之后,“最末”的位置似乎要被《义经》所取代了(虽然还是觉得正在慢慢看的《风林火山》也很难看)。《义经》的画面是几部大河剧里面最精致的(精致到做作,比如泷泽和阿部叔叔船上对战时满身掉砂金,这个也忒~那什么了吧),然而美则美矣,这一点都不能为拖沓的剧情加分。
《义经》真正好看起来的部分其实是40集以后(前面的40集几乎都是废话,至少可以用缩短一半的篇幅拍完),也就是义经和赖朝两兄弟开始出现嫌隙的时候,然则这一部分恰恰正是被一些心软的观众呼喊着“义经太可怜啦,不忍心看下去啦”而被舍弃掉的精华。我是一个心狠的女人吗,我对这一段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一扫之前几十集的颓废。
说到不忍,其实我在看那几集的时候确实也很痛心,只是痛心的不是义经被兄长误解的“悲惨”命运,而是痛心这家伙太不会挑家臣。看看义经身边最重要的几个家臣,僧兵(这只其实还可以)、原京都街头的混混(这只是电车男演的)、船夫、强盗、猎人、武士两枚……除去综合能力不错的弁庆和两枚武士,这支看上去就像是桃太郎故事的组合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家臣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主君的政治竞争力,对比是显而易见的,赖朝生气的时候家臣总能适时地劝他冷静下来从长计宜,使用合适的手段以最小的损失迎击,而当义经生气时,他的家臣们却只会“非常忠心”地跟着他一起生气,一起激动,而结果往往却是火上浇油,把事态弄得更严重。当义经因为接受了法皇册封的官位而惹怒赖朝时,他身边的家臣没有一个向他指出引起赖朝生气的原因和这之间的利害关系,而是傻傻地(单纯地)认为赖朝小心眼,继续我行我素,因而把兄弟间的嫌隙引至无法收拾的局面,无知者无畏,无知者创造悲剧。
政治有政治的游戏规则,义经的身边没有懂得这个游戏规则的人,所以他注定成不了游戏的赢家,悲剧早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即便你再重情义也好,“规则”是这些所拧不断的。不要怪赖朝冷酷,至少在这部片子里赖朝已经够可以的了,他只不过做了正确的事而已。回过头来看看义经,既然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这么多忠义的家臣,但为什么却惟独没有想到要去收一个稍微精通一点游戏规则的人呢?如果说家臣的基本义务是对主君尽忠,那么主君的基本义务就是不断开拓自己的仕途,保护家臣,给他们更大的回报。没有收到一个可以真正对自己有最大助益的家臣,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单人迎击来自镰仓政府武力和智力上的挑战,这个是义经作为主君的失职。最后,当义经被逼上绝路,那些单纯的家臣们还在快乐地吼着“忠义之歌”快乐地赴死时,我忽然觉得义经其实是一个残忍的人。因为他给了那些人与能力不符的身份,引着他们走向了自己完全无法左右的命运,而且还是最终引向绝路的命运。如果他们还只是小混混、船夫或者强盗的话,或许还能再渺小但快乐地活下去。
没有能力的家臣不能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你一点助益都没有,而且其实你还有可能会毁了他们。
.S.不厚道地忽然意识到,其实我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竟然是“没有能力的人不要妄想超出本分的人生”呢,笑。
《义经》观后感(五):唯有至诚之人才能名传千古
这是第一部让我看得停不下的大河剧,所以还是写点,一天写不完就以后继续。
最早听说这个名字是看柯南,这个估计跟不少人一样就不赘述了。其实在看第一集的OP时,看到那段兰陵王入阵曲,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完整地,彻底地被剧透了。但我还是一集一集既急不可耐,又很有耐心地刷完了,虽然越往后看越心塞——因为我觉得,即便在将来的十几二十年中,我们也不可能拍出一部有关兰陵王的,如此有诚意的作品。换句话说,从第一集开始,两个人在我心里已经完全重合了,就是把此作当作兰陵王来看的。
很多人说这种低智商的政斗比较无聊。其实古人,尤其是上流社会的文人士人,未必真的都像我们今天这样可以无下限地卑鄙,对很多迂腐的原则还是非常重视和坚持的。比如海战中对于义经让己方射手射掉敌方船只的摇橹人时,遭到了平家人的蔑视;屡次靠偷袭得手也让平家人看不起。古代社会的秩序基于道德,而不是今天的规则。
先说义经。政治白痴这个词无疑是很准确的概括,但在我看来,尤其是喜欢他的人看来,未必不是一个昵称。对于功高震主带来的种种危险,他并非完全无所察觉;但是整体来讲,对于兄长赖朝的战略规划,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镰仓公需要的不仅仅是报仇和重振源氏,更是要架空天子,建立以武士为核心的政权实质上取而代之。
再说赖朝。他多次强调自己是重理而摒弃情的人,但是实际上,他遵从的“理”大多是他自己设定的,必要时拿来搪塞的理由。义经虽然是个缺乏政斗基因的人,但他的行为在大义上没有任何错误。拿天皇的三件法器来说,既然镰仓当时是官军,那灭掉平家之后将其归还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你自己想要,何不在战后自己派人去取呢?如果你的目标是法器,为何不在战前就对义经说清楚?估计要是真说了,无论他把它要建立的国家描绘得多么美好,义经也就不会再帮他了吧?
让一个正直的人帮你完成一件卑鄙的事情,事成之后还要怪这个正直的人为什么不按自己卑鄙的思路来行事,为此就是背叛,这未免欲加之罪得太明显了点。
日本的皇室不同中国,在秦统六国之后就早已是随时”彼可取而代之“。电影《大奥 永远》里将军纲吉曾经问右门卫佐:孟子推崇的周朝是灭掉自己的主君商而建立的,此大逆不道之举为何会得到肯定?可见就是在一个漫改作品中,也知道古代日本人对天子的地位认知是如何不可动摇。平家扶持的幼主好歹是有皇家血脉的,而镰仓竟然想要得到法器另立天子,这种想法在当时人来看恐怕是亘古未有吧?
剧中对几次战斗的表现很生动很翔实,背景介绍也充分。大河剧对剧中的战术运用解释的极为详细,清晰的地图一直是我极为推崇的一点。不过坦白说,35集平家灭亡之后,看得确实失去了激情:知盛大人一人难挽大厦将倾,但能在拼尽全力之后葬身大海又何尝不是一个武人很好的归宿?义经在后段的逃亡中确实智商略掉线,一开始不肯回奥州显得有点死心眼;但是无论自己境况多么艰难,始终不改初衷地为别人着想,家臣才会为之折服而跟随,甚至在安宅关专门埋伏着捕获他们的人最后都能放他走。
对奥州的境况和实力片中也许有所美化,但即便奥州最终没有能力和镰仓对抗,如果镰仓硬要啃这块硬骨头,恐怕己方也会大伤元气。所以上兵伐谋,离间远胜百万雄兵,镰仓公在这点上不得不让人承认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也是“开国者”必有的资质。
但是那历史上许许多多建立功勋,想要名留青史的开拓者或许不会想到人类会发展到今天,发展到人人平等的时代,发展到制度的约束胜于权力的约束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拥有辉煌政绩的人难以再被称为英雄,掌握权力的人要受民众的监督。但是无论人类如何发展,璀璨的思想,完美的人格永远都会被推崇。渺小的人需要他们,高尚的人崇敬他们。所以改变了历史的人也只能在史书中强行让人们记住,无奈身死的人的故事却在民间永远流传着。
《义经》观后感(六):义经和山内一丰的比较
看了《功名十字路》后,又看了描写日本古代传奇人物的《义经》,两部大河剧看完,思索着义经为什么会走到31岁就自杀的这一步,不禁对两个主角进行了一番比较。
一、山内一丰本是家臣出身,没有实力,也没有野心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争天下,所以两位老大根本没有压制之心,至少防得没有那么严;而义经则不同,和赖朝是异母兄弟,都有号召天下的名义,加之他自身也很有本事,赖朝从开始就对他防范有加,后来更是变本加厉。
二、对变化莫测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上,二人大有差异,虽然山内一丰自己很老实,但他前有竹中半兵卫(演过《爱情白皮书》的筒井道隆演的)对全局的分析,后有六平太经常的信息通报,这对他判断局势很有帮助,而义经身边的家臣虽然都忠心耿耿,但说难听点,都是匹夫之勇,没有分析劝谏的能力,主公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已。所以义经很长段时间都被法皇所蒙蔽左右,被法皇成功离间他和赖朝的关系。
三、再比较二人身后的女人,山内的老婆千代很有政治头脑,经常能帮助老公,而且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老婆,以及织田信长的妹妹、丰臣秀吉的妈妈和妹妹关系都不错。别小看这样人际关系,对山内大有好处。义经名义上的老婆是哥哥赖朝安排的,二人没有感情,也基本没有什么互动,他的爱人静夫人过于文弱,虽能抚慰义经的心灵,服侍他的生活,但对外基本没有什么用,这不是她的过错,只是在这比较两个女人的不同罢了。
很为义经慨叹,政治上太过幼稚、天真了。
另外,看两部大河剧,每集片尾都会放几分钟的“纪行”,介绍纪念有关历史人物的神社和古战场,很有意义。
《义经》观后感(七):《义经》中那些惊艳了时光的人物
关于源义经这个人物和他的生平,我不想作太多赘述。姑且只谈谈演员和角色罢。
1.泷泽秀明:源义经
秀明先生来作唯一的男主角,不得不说是导演眼光独到。
首先,秀明先生在神态上太得义经之神。有人如此评价,觉得泷泽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虐字,因为无论命运如何不公,他却始终甘之若饴。这一点与义经何其相似!可能正因如此,演义经时,他并未给人演戏之感,而是不自觉间就已流露出义经之神态。泷泽秀明的眼睛里,有着与22岁(最年轻的大河剧男主角,至今未被打破)刚过弱冠之龄不符的宁静,深思,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忧郁,使得哪怕他的笑容都给人隐隐心疼之感。到了义经后期,眼中的深思和忧虑越发加重,却无一丝慌乱,这又恰好体现出义经对于苦痛甘之若饴,也令人更因此令人心痛他的悲剧命运。
令我个人最深刻的莫过于书写腰越状的一幕。灯火下他缓缓抬头,双目盈满泪水,如怨如慕,倒映出点点星光,却迸发出令人不忍直视的光芒,似有千言万语无法用言语阐述内心痛楚。嘴角紧抿,仿佛狠狠忍耐。身前的书案上是写满字的腰越状,似乎还能嗅得到未干的墨水香气。只这一幕,将义经被兄长苦苦相逼的困境刻画得近似完美,远胜过千句台词。
容貌上的秀明也完全符合后人对义经的期望,那时候的泷泽真的是满满的天使颜。白衣的秀明在树下吹笛那一段,活脱脱的眉目如画,少年义经想来也莫过如此。在五条大桥上与义庆打斗的画面,那被解开头纱缓缓回头的瞬间,美得惊为天人。换上军装铠甲后,不乏英姿勃发的一面。
泷泽秀明和源义经,也许是茫茫之中天注定,有种人神合一之感。
2.渡哲也:平清盛
个人非常满意渡哲也版本的平清盛,无论是年龄,体型还是神态都很符合我对平清盛的认知。
对于义经他既是敌人又是父亲。在面对小小的义经时,他的微笑威严而和蔼,看义经玩竹蜻蜓,仿佛面对的是自己亲儿子般。为义经在屏风上画上小小的帆船,引得自己诸多儿子眼红不已。在小义经心中,这个权倾天下的男人,纵然恋慕这自己母亲的美貌,纵然不会时常来看他和母亲,依然是自己唯一的父亲。
平清盛同时是平家的擎天柱。在将女儿德子嫁给高仓帝之后,平家的荣耀达到顶峰。然而平清盛也十分清楚,高仓帝和父亲天皇在妻子平滋子死后对自己的种种不满开始显露。他担心诸多,包括源家的重振,因此强令常盘夫人将小义经送至寺庙修习。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只是,恰好是在白马寺修行内,义经得知了自己生父源义朝的存在,和他和平清盛的悉数过往。试想,若是平清盛将义经一直留在身边细心呵护,义经会不会就一直以为自己真是平家人呢?
3.中井贵一:源赖朝
太赞叹这个形象,这才是哥哥赖朝该有的样子。话说2012年的平清盛里那个空有肤白貌美的冈田将生的源赖朝真的能在那个战乱时代成为一代桀雄么?(但是对于源赖朝的夫人北条我不得不说在本剧里面,一开始有点显老,后来看其实也还不错)
中井贵一的赖朝总给人面目严肃之感,因此他的眼神戏也就格外重要。赖朝的戏份是越到后面越精彩。特别是末尾几场,下令追捕义经时,眼中的狠毒似毒舌发难;对于义经未出世的孩子,对妻子北条说:是女儿则留,男儿则…你知道该怎么做时,眼中的冷酷似毫无波澜的海水;最后,得知义经自刎,眼中闪过一线茫然,又迅速被喜获成功的沉稳之色所取代。
赖朝和义经太不相同。义经既是战神,也是从未见过生父一面的遗腹子;是在乱世中重情重义的美男子,也是身经百战也不离不弃追随哥哥的弟弟。对于平家,他爱恨两难,平清盛于他,既是仇人也是恩人。他的眉目间充溢的是怜悯,是忧思,是深情。他爱的人静御前,也是温柔和善的女子,带给他的是内心的抚慰。而赖朝,生来注定和平家为敌。他只有一个身份:源义朝的嫡子;一个任务:复兴源氏。他认定与家臣或盟友之间的纽带靠的是利益而非情谊。他与妻子北条,纵使成婚之初尚是你情我愿,而后来则政治联谊、强强联手的色彩更多。
感谢中井贵一,给我一个如此的赖朝。
4.石原里美:静御前
给十元:无论你是顶着厚刘海的贫穷女,是如德芙般丝滑的巧克力职场恋人;被和尚盯上的迷人小妖精,还是热爱时尚的元气女孩,在我心中,你都是在石路上回眸浅笑的古典美人,静御前。
十元那时候真美啊。不是泷泽秀明那种宛若不是人间烟火的天使颜,不是仲间由纪惠那种妩媚嫣然,不是柴崎幸女将军的霸气无双,不是长泽雅美似邻家少女般秀美娇羞。那时年方十八岁的石原里美,落落大方,仪态万方,眉目娴静而坚贞。作为舞女持折扇起舞,庄严如一场神圣的祭祀;在爱人义经怀中落泪,褪去了矜持后的少女之心真情流露反倒更令人心疼;与义经在大雪中诀别,为了让义经专心隐瞒了自己的身孕,明明心如刀割却比义经更加冷静地转身;在得知自己刚出生尚未见一面的婴儿被赖朝杀害,痛哭失声,似癫狂似疯魔;最后的起舞,吟唱对爱人的相思,在秋日纷乱落红中迎风而立,以决绝不屈的意志抵御尘世的折磨。
阿静阿静,武士的妻子,注定了命运多舛凄迷。
5.其他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啊
喜欢僧兵义庆的仗义忠诚,喜欢常盘夫人稻森泉的婉转柔顺,喜欢阿韧的直率坦诚(上户彩妹子也很美啊),喜欢小时候那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义经神木隆之介,喜欢善识人心的赖朝妻北条政子…然而,那个教会义经武功的白发老先生总是一出场就让我有种看鬼片的毛骨悚然…
《义经》是我看的目前为止最投入的一部大河剧,故写一点粗略的影评,以此纪念。
《义经》观后感(八):理与情的纠缠
赶在还剩三集没看完的时刻动手写影评。【闲极无聊
这剧看得真让人纠结,遥记打开第一集的时候还是2012年那个明媚的秋季,直到2014年的现在我才慢吞吞地捱到了接近结尾部分。虽说NHK05版义经拍得还算是比较气势壮阔的,但是情节过分拖沓。当然这也不能过分怪编剧,因为既要把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发生的这么多事塞进剧情,又要顾及人物塑造和细节表现,也是不容易的。剧中我唯一很满意的部分便是源平决战——坛之浦的时候,那几集拍得很悲壮,很有epic的感觉。
老实说,支持我一直把义经看下去的不是泷泽的美颜,而是源赖朝与源义经之间纠结无比的interaction(不知道这么说准不准确)。历史上的赖朝对于九郎义经应该只有嫉恨和忌讳吧~权势人家的兄弟之间围绕继承问题难免会冤仇相对,这个都不必说了,某位明君当年在玄武门射杀长兄和三弟就是最好的注脚吧~不过,此剧里面,按照泥轰人神一般的奇异思维,我们会经常看到,当源赖朝每逢听人提及或见到义经时候纠结的眼神——那眼神中既有暧昧又有杀气,或许这就是相爱相杀吧趴....不,这是双向的爱和义经单方面被杀【请忽略一个腐女的惯常思路和她过度发达的gayradar...
好了好了,说正经的。源赖朝和源义经之间不同寻常的敌对关系,在腐女看来或许是兄弟间那些难以言破的事= =不过,这一对兄弟之间的敌对,更带有着泥轰人文化思维的象征意味。
源赖朝致力于创建武士不分家世、按功勋享有封地的镰仓幕府,他理想中的天下即为武士的天下,与京都朝廷、公卿官家严格划分界限。在他统治下的镰仓朝廷秩序井然,公正严谨。而源义经一直向往着清盛公的西国天下,在那里,兄弟友爱,父母俱在,没有战乱和纷争,与外界宋国进行着贸易。他们二人的理想国度都可谓美好国家,虽然类型不一。但是却各有利弊。赖朝公的国度过分偏于条条框框的限制,这种过度理智化的统治会让人觉得很没有人情味(每次看到赖朝和政子坐在上座面无表情对着义经或家臣时,我就觉得他俩怎么那么像俩阎王呢)。而义经向往和规划的国度虽然听起来如同天国般美好,但是他又怎么能保证人性之恶不会破坏这世间呢,也即他口中所言“和睦没有战乱”很难实现,为了利益的纷争,在法度和理治不全之下,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的。
赖朝后来开始对义经的排挤和追杀诚然有忌讳他具备源氏血统的原因,但是这也不能全怪赖朝。在泥轰人一向来的记叙中,源义经的确是一个让主君感到害怕的危险份子。用天朝古时候的话来说,就是“人望颇重”。君主最不能容忍的身边人就是这种人吧。可是从臣属的角度来看,这是人主最理想的特质,能让人死心塌地地跟随,作为一生追求的mission。假若不幸在为人主征战中死了,死时也会露出欣慰的微笑,觉得这一生都值了。这种蛊惑人心的力量,有时虽盲目,但是人性就是抵抗不住这魅惑,甘心付出一切。
记得以前瞅过辽太郎的《德川家康》,里面老狐狸伪装营造的也是这种人主魅力值。在历来的源义经形象中,他的人主魅力却是与生俱来的。幼年潜逃于奥州的路途中即表现出统领的特质,以及初到镰仓连赖朝的手下也对他颇有崇敬之感。在剧情版的义经形象中,这种人主特质尤为表现在他与家臣的坚固羁绊中。从逢魔时刻樱花飘落中遇到牟庆开始,源义经身边聚集了一帮忠臣死士。在很久一段时间内,源义经由于受到赖朝排挤,没有职位也没有任何作战任务,这帮家臣依旧忠心跟随,靠的便是源义经平日与家臣如同家人般的相处。剧里面表现了很多这样的情节,如家臣在堂下击节欢歌,以及九郎义经给赖朝长女和义仲长子讲述他与家臣的故事。在义经眼中,主仆之情是维系武士家族的纽带。
而这一点正好与赖朝的想法相反。在关于人质义仲长子
的问题上,赖朝的一个家臣因为忠心多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便被赖朝无情地下令切腹。那几集中可以看到义经与赖朝关于这种情的冲突,义经对哥哥这种行为简直无法理解,不明白哥哥心中竟把主仆情谊看得如此之淡。除了这个处决之外,他也不是很能理解他哥坦然接受平家投靠过来的人,给平家的人封官职,以及给予各类与源氏不相关的人更高官职的做法。
说实话看到赖朝算计义经和冷漠无情那几集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也直线下降,不过其间他与政子一段对话又立刻使得这种坏印象reversed。在他们夫妻交谈中,赖朝表明要致力于建立武士天下,这是一个全新的天下模式,没有了以前的源平之分,国家也不会由于这些盲目的私家纷乱而陷入无止境的折腾中。官职授予将按照功勋而非私情,一切都会在理性的道路上前行。看到这里,我还挺崇敬这种思想的,这种不分血统的官吏选拔,怎么看怎么像天朝的科举取士嘛~历史的潮流也正需要赖朝这样的思想统治,源义经期待的以血缘和情谊维系的天下已经不能用于现世了。
所以,赖朝在未统一之前,在镰仓即施行了这种思想指引下的政策。京都的大江广原慕名前来,成为他的谋士,后来对镰仓幕府也颇有贡献。镰仓汇聚了真正坐拥天下的力量,官职缙升有序,人才济济。其中有段估计是编剧故意添加的情节:北条时政担心北条家势力会在这种方式的统治下被外族占据,于是试图通过政子来传达,结果时政老爷被与夫君一条心的政子夫人训了一顿,政子对老夫进行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普及赖朝理治理念的教育,于是时政幡然醒悟....【编剧乃我说乃啥好.倒地不起( ﹏ )~
上面说的都是理与情的对立哈,而我竟然用了“纠缠”作为标题,是不是又犯了万年跑题废的老毛病了呢~不过,要是全剧都是讲两兄弟对立,那还怎么支撑我这种退隐江湖的腐女一直看下去呢【自揍、、其实在裹脚布一般的剧情中,我一直是看着赖朝望义经那纠结的眼神而一直鼓起勇气看下来的。赖朝的确是想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还有自己本身通通都理智化,不停地想放下人性中的恻隐之心。可是但凡为人,又怎么可能如草木般的无情呢~多少还残留一点的。这残留的情,对赖朝来说如同毒药吧。他一方面在家国天下的宏大借口下开展对弟弟冷漠的压迫,一方面又时常不忍心。还记得我最近看的几集关于赖朝最终逼近京都要讨伐义经时,在近江(没记清莫笑)的某处驻扎地突然想起此地便是他与义经人生中第一次会面的地点。辽太郎小说的版本也是如此,在描绘到兄弟相见的时刻时,赖朝看到在下方俯首叩拜的九郎,不停地说“快上前,快上前”,还不住地流淌着泪水。这个泪水不见得是假心假意的,很可能是内心真实的表露。还有那一段兄弟真正开始决裂的“腰越状”,义经情深意切地向哥哥表达一切心声,赖朝接到书信时也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狠下心来下令不准义经进入镰仓。这或者可以说是权势之欲战胜了人性之情,但何尝不是一种身不由己地无奈呢~【小声说我挺同情的...
在义经这方面,身为一代战神,在政治上的智商的确令人堪忧。不过也不能说他头脑中完全就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还好他还存有一丝理性之处,不过仅仅表现在与清盛公的关系上【点根蜡,如果乃仅有的理性能用在理解乃亲爱哥哥的思想上,乃也不会这么悲剧地跟哥哥天各一方了啊。这部剧从一开始很奇妙地描述了义经与平清盛的渊源,我相信这是编剧特有独创,也没见着小说版有这一节啊。弱弱地说句这是泥轰人奇异思维的又一表现吧,跟敌人纠结不断.....貌似12版《平清盛》里面源赖朝也对平清盛有着类似的怪异情感啊趴。尚在京都生活的遮那王起初对自己生来即为清盛公的仇敌而伤心不已,在即将逃往奥州时,在寺里的大殿中与清盛公遥遥相对,清盛公告诉他“你是源氏,我是平家,注定要对立”,他终于战胜了京都式的感情优柔寡断,开始下决心与平家对立。也开始清楚地明白,自己迟早要与清盛公的子孙在战场上相对。这种“觉悟”无疑是理战胜了情,也无疑是痛苦的。可见理中之情为毒,情中之理也是毒啊....
啰嗦了这么多,我得赶紧结尾了。最后发表一下伪公知式的言论,就是:编剧如此安排剧情的感情基调,究竟是为了增强剧的虐感,还是泥轰人的思维使然?在剧中,似乎赖朝式的理和义经式的情都被编剧推崇,身为泥轰人的编剧估计就是喜欢在这种情与理之间纠缠吧...说句小白的话,感觉某岛国之所以既与eastern的传统颇有背离,又不是western的普世观念,是否就是因为介于西方肇始启蒙时代的理性和东方人治气息浓厚的情绪之间呢?唉,这等言论的确小白之极....
最后,还是扯到个人问题上比较接地气。私以为,这理情纠缠确系伤人之物。陷入仙境般的爱恋却被理智打醒,重回现实后却惦念无比,在这种纠缠中真是最好洗洗睡了!
《义经》观后感(九):有些沉重
仅从电视剧来看,忽略历史的复杂性。 论站队和目光长远的重要性:义经选择人性全无的异母兄源赖朝(参见源家子杀父,兄弑弟的光荣历史)而背弃讲究人情的平家,无视可以保护自己的藤原长辈的劝告,最终沦为坏人手中做坏事的工具,不但平家故交满门死难,而且最后自己还难逃一死,令后人哀之。平家最后太惨了,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只想说为什么不先从福原港登船移民我大南宋,以后再收拾源赖朝那个婊子养的杂种[撇嘴][撇嘴]
就中国文化而言,仁义礼智信,仁是最高的准则。由仁爱推己及人,儒家的孝,悌,忠,是一种双向的思想,即“君待臣以礼,父待子以慈,兄待弟以友”,这是一种双向的关系。源赖朝不止杀义经一个弟弟,还有另一个异母弟源范赖,其所作为在中国人看来过于刻薄寡恩,完全无视孔孟之道,是属于瑜不掩瑕的极品。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明朝皇室满门灭绝有那么惨了。。。后来的努尔哈赤杀掉舒尔哈齐确实是迫于无奈,也没把他儿子济尔哈朗怎么样,源赖朝逼死源义经父子纯属丧心病狂。另外印象很深的是,为什么和尚僧侣如此凶残?!平重衡被一堆和尚斩首的场景实在太变态,这确定还是佛教徒?
《义经》观后感(十):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对日本古代史没有大概了解的人看这部剧会有点费脑筋。
源义经,平安时代末期武将,1159—1189年在世。在“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第二年在尾张被杀,义经之母常盘为躲避追杀,平清盛用常盘之母要挟,常盘遂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平清贪图常盘美貌,常盘为三个孩子的性命,答应做妾。
在义经四岁时,被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16岁时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鞍马山,在武土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才离开秀衡出征。
治承四年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源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 文治元年义经活捉平宗盛父子报了杀父之仇,源平之战就此结束。
赖朝本来就看不起妾氏出身的义经,加上义经战功赫赫,名声大振,引起源赖朝嫉妒之心,义经为表忠心,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却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并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后又亲率大军讨伐义经。
文治三年义经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文治五年,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开始了高馆大战。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义经先将妻女杀死,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