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旧世界群像》的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02 10:23:21

  《旧世界群像》是一部由杜桑·哈那克执导,non-actor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一):《旧世界群像》短评:永远无法忘却的铭记

  《旧世界群像》,拍的很成功,感觉沉重之余,震撼非常。尤其是影片的黑白两色的记录风格、相片式的定格个性突出、老人的体貌细节特写及片中穿插的真实采访,让我至今难以忘却。原因想必便是,影片确实是抓住了现象的本真,它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对客体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它更是拍摄主体的对客体现象的“发现”与阐释。

  影片所记录的客体,当然是那些老人。老人的生活,也正如影片的整体风格那样,灰白、暗淡、没有色彩。也许,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便只在于“生存”。他们心中或许存在不同的信念与坚持,但他们的状态却表现为一致的“虚无”,或如农村知识分子对加加林、对“第二宇宙速度”的表层“精致”,或如双腿残废的老人日复一日饲养家畜的深层“粗糙”。他们所谓的“笑声”、所谓的“快乐”,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当时一种强颜欢笑的状态。

  影片播映一段时间后,我有注意到,拍摄者,似乎想表现各种各样的老人的生活。他拍了病人、退伍军人、妓女、残疾人、农民、农村知识分子、小买卖人、能工巧匠(那套音乐装置的制作者)等等类型的人,当然一定是老人。我期待着出现一生活富裕的老人,但到结尾,还是没有。所以,我终于明白了,拍摄者其实并不是在“表现”老人的生活,而是在“发现”旧世界的一种共同的状态——联系影片的拍摄背景,就可以知道,那就是社会主义的状态,“布拉格之春”后的一种状态。

  不止如此,老人的物质生活苍凉之余,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为苍白。片中穿插的采访,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老人回答时,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但他们都有几秒钟的迟疑和困顿,也有老者踌躇后直言“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看来问的很突然,但这个问题也同样意外的展示出当时老人一致的苍鄙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回答,迟疑、生涩、雷同;他们的描述、比方,苍白、无味;他们的表情,有点夸张,更有些强颜。所有这些,无疑便是旧世界的节奏脉络。

  最后,悄然死寂的黑夜,突然惊现婴儿的清脆响亮的哭啼声,预示着旧世界后,新世界的诞生。我们期待天亮的同时,导演拍摄者,真实的记录下了黑夜。我们期待光明,但我们不该忘记黑暗,此片恰好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铭记~~~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二):旧世界给新世界传承的活力

  我承认我对黑白的记录没有抵抗力。第一眼看到这个片子,那些照片、镜头前的老人布满皱纹、沧桑的的手、脸,孤独的身影、麻木落寞的表情,温暖的歌声与音乐,似乎生活的酸甜苦辣一下子汇集在一起,深深震撼,惟有震撼。

  这是杜桑·哈那克从马汀马伦克拍摄的人物肖像中延伸出来的记录片,镜头动静结合,意味深长。老人们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地位卑微,无人关怀只能自我劳作和娱乐,他们处在被新世界即将抛弃的边缘,似乎是无可奈何,听天由命。可你也分明能从一个小时的片子里,看到这些奇特、贫穷、自私、悲剧性的老人们一直都在活着,坚强的抗拒着岁月和世界的残酷,他们身上的韧性展露无余,给人一种生活的启迪。

  对于“什么是才人生最重要的事”的问题,老人们给出了很多答案:健康、爱、劳动...也有人表示不知道。是的,在生活里,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呢?或许等我们老了,那时也大概还是不太清楚生活的意义何在。或许,好好地能活到老年,就是最重要的呢?

  都说这部片子因为尖锐的意识形态被禁了10几年,看有的影评也提到了导演对当时捷克“布拉格之春”后的体制再反思,从老人关于“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的肤浅、懵懂回答中,得出当时的体制压榨剥夺人的内在精神的事实。我不太知晓这部片子的具体背景,当然也不能去反对这样的评论,或许导演真的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在里面。不过我想,这部片子给我最大感触,不是政治体制上的反思,而是人生生命力的思考,从老人身上学到坚韧、乐观甚至是糊涂的生活观,从那些旧世界的群像上学到有意义的事,给我们这个新世界注入新的活力,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临近片尾时,老人在回答问题时,展现出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充分表现了他们看似简单肤浅麻木却丰富的一生历练,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吧。片尾,老人们的画面隐去,黑暗中传来婴儿的哭啼声,预示着旧世界得到传承,新世界得以开始。

  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和老奶奶。愿他们在天堂继续幸福地活着!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三):旧世界群像

  又是分裂的国度,又是高压统治下缄默贫瘠的生活,呐喊、呼唤甚至梦想,全部被压抑在事先安排好的虚伪美丽框架中,人性被巨大的政治阴影扭曲成有着统一表情的木偶,岁月的沧桑与风霜的刻痕侵蚀了年轮,却无法毁灭一个人的灵魂。

  斯洛伐克现代电影宗师Dusan Hanak用最朴实无华的手法,用最具压迫力的黑白影像,把敏锐的洞察力和悲悯的人文关怀投射在遭遇重大变革的祖国,旧世界并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崩塌在尘土飞扬的废墟中,继而被充满摩登味道的摩天大厦取代,相反它作为历史的铭记,将永远驻留在这个世界跳动不息的文化脉搏里。

  没有一鸣惊人的野心,没有煽情的画面和访谈,Dusan Hanak甚至避开了敏感的思想主题,政治成为对话中最避忌隐晦的情节,甚至没有在电影中出现只言片语。最偏僻遥远的乡村并未因地理位置而逃脱政治风暴的洗劫,60分钟内年华老去,然而这群朴实的老人却没有在贫穷、疾病、权威、压迫中丧失生命的尊严,于无声处的抵抗和对生命的解读了充满不屈的韧性。时而想起的悲怆音乐,失焦的画面,看似松散的剪接与漫无目的地拍摄手法,从局部的细节中折射出旧世界的风貌。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是快乐!

  是健康!

  是很复杂的东西,我无法用言语组织起来!

  我头很痛,什么都想不到……”

  无需哑然失笑,分段式的访谈对话里没有夸夸其谈的大道理,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理在闪光,最直接最不经意的回答,恰恰是充满旧世界节奏感的生命脉络,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举步维艰,但我们从影像里解读出Dusan Hanak的关怀与追忆,黑夜不要再来,但不应该被遗忘。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四):我不知道

  这部片子已经让我无话可说了。我沉重表示折服。比如说,我热爱它从一张张黑白照片延伸出来的拍摄手法;我热爱杜桑·哈那克意味深长的联想和象征力;我热爱这部片子看似冷静实则尖锐的人生主题。

  老人们艰辛的活在破烂的马厩,牧场,和烂泥路上;整个片子最绚烂的景象,却是鲜花簇拥的墓地。老婆婆平静的说,这是我的姐姐,这是我的母亲,这是我的小孩。老大爷一边吃力的翻弄饲料一边滔滔不绝的谈论太空和人类登月。年轻的女子温柔的吟唱母亲我会爱你孝敬你一直到我结婚为止,之后我们会坐在桌旁吃饭而你将坐在灶台旁哭泣。牧羊的老者吹着风笛踏野而行,他说有一些东西的人只想得到更多,一无所有才能拥有最盛大的生活。

  纪录者举着话筒询问一个又一个古稀之年的老者: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老者说: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油灯熄灭。片终。婴儿哭啼久久不息。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五):诗意人生

  当你老了

  当你孤独

  当你坚毅

  当你脆弱

  当你无望

  当你念想

  当你生活

  当你思考

  生命最重

  从何而来

  向何而去

  oetic Life

  Where you’re from

  Where you're going

  Where you've been

  Where you’re not leaving

  What you’ve cheered for

  What you’ve fighted for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at you’re waiting for

  Who you met

  Who you missed

  Who you dislike

  Who you love

  Why you're happy

  Why you're sad

  Why you're quiet

  Why you're alone

  ince you’re old

  ince you’re ancient

  ince you're a poet

  ince you're an artist

  #旧世界群像[电影]# #观照#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六):布拉格之春

  电影开篇那个老奶奶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时代。在那个诸如德国和朝鲜分裂的国度,捷克斯洛伐克,一样在暴力的政权中苟延残喘。

  曾一度迷恋纪录片,喜欢纪录片的真实。在看过的诸多纪录片中,这一部Pictures of the Old World是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并且好之又好的作品。是怎样细腻的情感,能把这些老人生活的片段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即使生活贫瘠,即使健康堪忧,即使身体残缺,可是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却犹如真正的原上草一般,不但烧不尽,而且在这大时代所谓春的背景下,越长越精彩。

  这是一部展现贫困孤苦老人的作品。他们腼腆的笑容和拮据的生活在我们面前真实的一幕幕展开。每个老人的短短生活写照,就如一幅幅无声的黑白照片,在无声的背后,却在低低的泣诉这个国度带给他们的是如何一种老无所依的生活。

  很有意思,这同样也是一部禁片。正是因为昨日对大陆一部所谓禁片的评论才让我想起是否也该对这部我深爱的禁片加以评价。都是强压政权对于艺术的桎梏,这17年有头的等待或许也不算那么漫长。

  1972年的作品,距今已有40个年头。可是片中的很多场景似曾相识,让我想到了40年后今天的许多场面。

  所谓优越的意识形态该带给人民快乐和满足,而不是精神的打压和肉体的摧残,40年前如此,40年后依旧..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七):老无所依

  今年奥斯卡得奖的电影叫做《老无所依》,本来以为是描写关于老人家在晚年生活当中的惨况,进而批评自由主义在美国的生根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以及唤回第三世界国家对于拯救这些水深火热的人民的冲动和诉求。结果很可惜,相对于《旧世界群像》,这部电影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前者更真的是老无所依。

  《旧世界群像》,1970左右的作品,发生在布拉格之春的后面,哈欠已经证明了可以是传染的,所以在第二波中很多的概念也都在各个国家当中传染,法国有很出名的1968,甚至现在一个很出名的衣服symbol“69”,其所希望展现出来的概念也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同一时间的中国也不落寞,在痛斥修正主义的不是的同时,一场席卷山乡的文化运动展开了,分析毛发动运动的动机是很复杂的,有不断革命论的说法,有民粹主义的导向,当然也有西方精神分析方面对于其幼年反叛生活的影响,更有人把曾经在北大图书馆的一段经历,作为其很多概念衍生和成熟的发生期,不过无可否认的一点,面对当时国外很多地方企图变色的外交现状来说,净化队伍,统一着装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旧世界群像》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结束以后,对于体制的再反思,整个片子贯穿于其中就是一个不断需要那些百岁老人回答的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是一辈子当中最为重要的,老维看了他们回答,很诧异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要“实现什么社会”,他们的回答很多都是说不清楚,说不上应该怎么回答之类,即使是有所说明,也是有一些很模糊的概念啊,例如爱啊,健康啊,居然还有人说是工作。老维同时诧异的地方也在于处于当时整整一个历史环境当中的这些捷克老人,在行将就木,回顾一生走过的路,似乎应该是最有发言权来总结此生的时候,居然仍旧弄不清很多问题的答案,姑且勿论这些人在一个宏大的理论底下,是否缺乏一个伟大精神的内在化,甚至对于一个人生似乎总是不断地被提问,不断地需要去找寻答案的问题,他们仍旧是失语的。莫可名状,无言以对,无话可说,难以启齿,所以的这些词语在这一刻都可以汇聚成为“失语”。

  再回过头来看看范伟的《耳朵大有福》,就更加是一部中国板块下名而符实的老无所依,五五退休的老范,不断地在寻找一份工作去帮补老伴长期卧床的医药费,故事就在不断的各次选择工作的过程当中流浪,有因为年纪太大无法胜任的拖拉小车,也无那种为两餐可以甘愿低声下气的拭擦皮鞋,过去的老本行唱歌也终因中气不足而不得不放弃。

  电影拍得很妙,有很多现实间观念的冲突,也抛弃了过去那种把什么困难都归咎为机会不平等,归咎为权利给剥夺的旧有论证模式,而是真的给予了机会让你证明,只是的确是能力低下,而无法胜任。社会上的确还是需要有人去唱响革命歌曲,也的确除了爱听周杰伦的人以外,还有很多的红色歌曲的受众,只是会唱的人太多了。

  顺带说个经历,前天去学而优买书,有一张招聘的广告,招一位图书的整理员,具体的要求如下,第一,年26以上,第二,男性,第三,高中文凭。蓓蓓问我为何招聘条件如此奇怪。其实,中国招聘一直都是很有特色的,要么很多职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模棱两可,要么是框框条条,普通办公室文员都需要一大堆条件框范的,具体得不能再具体,最后只有一个人入选的荒唐。图书整理员的要求估计是因为男性,无须放产假,26以上,废弃了很多刚刚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轻狂和不成熟,高中文凭,不太高的专业文凭,不怕庙小留不住高僧。

  回到《耳朵大有福》,老无所依是现实,不过是很多国企改革以后,遗留下来许多问题的之一。对于老范来说,可能有三个不同的看法,第一,从个人出发,我是很穷困,我是老无所依,但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的规划好,所以导致晚年的不幸,我自己甘愿负责;第二,从国家出发,你过去包办了我以后的未来,你答应提供各种福利和铁饭碗,结果有一天你告诉我,心若在,梦若在,大不了从头再来;第三,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出发,有没有什么NGO可以拯救我啊~~

  故事的最后,以老范唱着长征的歌曲作为一个隐喻结束,长征背后的精神应该如何解读,才能关照老范的生活现实,我相信不是只言片语,也不是非此即彼就可以说个清楚的。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八):巨大的必须的悲悯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是杜拉斯《情人》的开头。男人对女人的爱,塑造了一种克服衰老表征的美感,惊心动魄。然而,这总归是一种抒情,而非纪录,它虽有偶然的、特质的情感力量,却并不普遍、并不现实。

  真正的衰老的现实,在捷克导演杜桑?哈纳克的黑白纪录片《旧世界群像》中更加直白、残酷地表现出来。片中采访那些流落、散居于捷克斯洛伐克僻野的老人们的一段影像,我们剪了下来: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老人们的回答是工作、健康、爱、善良、人,更多的回答是不知道。

  哈纳克的镜头是零度情感的记录式拍摄,这带来纪录片在“客观性”上的最高完成,让人为乡村老人们的孤苦生活深受震撼,但若纪录片仅追求“客观性”的峰值,悲惨主题的残酷性,就不仅是一个电影的力量,而也是一个电影导演的冷漠与残酷了。

  但哈纳克的情感并不冷漠,而是怀有巨大的悲悯。这种悲悯与《情人》中男人对老妇的爱是一致的。

  片中给了一个落居荒野的老人大段的陈述空间,让他去描述他从报纸上获得的关于宇航员、月球的各类零星消息并以此拼凑而成的宇宙观,一个流浪汉被家庭抛弃,在荒野里生活于对宇宙的构想之中,对他来说,的确,工作、健康、爱、善良、人,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被遗弃的生命只得残存在幻想世界中。

  一个双腿残废的老人,花费几十年的时间,独自建造一座房子,饲养自己的牛羊,如同另一位老人所说,天堂是什么?天堂就是我守的羊不会跑了。

  这些遭遗忘的孤独老人们,生活在断绝之中,与壮年时代的断绝、与文明社会的断绝,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存在。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极其懒惰,而历史的真实肌理仅存在于已经活了一百多岁、通晓几种语言的那个老人的日记本中,只有他记录着那些过往岁月中的战事、死亡和生存。

  正是哈纳克以极大的悲悯之眼,才关注并记录了这群残喘老人们的生存实景。就像没有爱,那个男人就不会喜欢老妇备受摧残的面容一样。

  这部纪录片1972年制作完成即被禁映,因为其过于坦诚、过于阴暗的风格,会让任何当局如坐针毡。这就是悲惨事实摆在面前时,话语权拥有者的被动态度:回避、压制、欺瞒。

  叶芝也曾柔情地描述衰老: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哈纳克镜头下的老人们,隐藏在捷克荒野和贫穷、孤独的生活细节里,是一部纪录片杰作,我们自现在开始,也许就要询问自己,生命中,什么是才是最重要的?健康、爱、善良,人,等等。因为,等到我们也如此衰老时,我们也许不再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九):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

  诗一样的纪录片 特写到人的转变想到geography of body

  粗糙的指节 嚼食物的颚骨 胸毛 皱纹 鼻子和嘴巴之间的蠕动 拉大称为肖像 那些属于个体的特征 太强烈

  动物的眼睛 我们从未这么近距离看过它们的眼睛 它们的感情 恐惧 纯粹等等 吟唱的老人们 犹如交响

  一个老人看到自己的羊群说“不是钱 是生命”

  另一个老人 跪着打开家里所有动物的大门

  拿着放大镜看报纸 接着火箭飞升的影像资料 转接和交叉剪辑很精彩

  问: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

  “小鸟和灵魂终将归来”

  婴儿初生的哭泣

  《旧世界群像》观后感(十):看了又看

  在电驴上看到这部片子,抱着猎奇的心理下下来看。由于没字幕第一遍是跳着看的。我最看不得的东西就是落魄的老人,虽然知道老来孤独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但看到老人们在红尘中踽踽独行,曾经自己的天空已经被下一代所拥有,自己于世无用却还在这天地呼吸,我心里还是堵得慌。

  心里老堵着可不行啊,我就到SHOOTER上下了字幕,看第二遍。才发现导演拍老头不是表现他们老无所依的。他在老人们身上探求生活真谛。影片的确始于破败的屋子,随处可见的食腐虫苍蝇,灰暗的色调将老人们头上的皱纹勾勒如鸿沟般,加上配乐的苍凉,老人独唱于无际的天地,泉水叮咚配上狰狞的玩具。气氛此时非常压抑。导演问这些老人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却没一个人说出来。人们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一辈子过就过来了----我的心更堵了,看什么不好看这么黑暗的片子,还是去看兰博4吧,爆头分尸家常便饭让人爽快。好不容易坚持下来看到最后,没想到,导演给咱开了个大玩笑。谁说这些人人生没有重要的东西,他们只是没仔细想过罢了,他们歌舞在人生的夕阳之下,他们欢笑在走调的音乐声中。那么为什么还要思考还要深思人生之最重要呢?既然这样的人生还拥有快乐,又为何沉湎在思辨的痛苦之中呢?

  由于影片最后让我很畅快,我又看了一遍。每个人的形象是那么鲜活,每个人都让我感动。还是说不上理由的感动,这种感动很玄妙。之后我又看了几次。这部片子居然成为了我调节心情的良药,这是我下载的时候决然不会想到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