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日本沉没》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3 16:40:33

  《日本沉没》是一部由樋口真嗣执导,草剪刚 / 柴崎幸 / 丰川悦司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冒险 / 灾难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沉没》观后感(一):请安静的沉没

  晚饭后和朋友及她老公一起去看电影,这俩相当爱国的人士立刻选了《日本沉没》这部电影,

  一部宣传为耗资上亿,创世上灾难巨片的电影。

  影片开始后没有多久就出现了灾难性可怕的场面,转瞬消失。

  然后是男女的相遇,感情的萌动;前妻和前夫开始共同拯救日本。都开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浪漫而温柔的气氛充斥其中,灾难的背景只是一个烘托,或者感觉是场景需要。

  性急的人是没法看下去的。

  于是开始和朋友在玩“找茬”游戏一样的看片子,

  计划一年左右消失的日本感觉在以一个月消失的速度进行破坏;

  首相的飞机竟然低空飞行,结果被喷发的火山给崩了下来,于是代理总统隐瞒事实,最后干脆去美国避难了;

  请来各国支援打柱子在海底,准备炸毁断层,岛国四周均海底火山喷发、地震,唯独打柱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风平浪静;

  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发生地震,任务失败;浪漫爱情展开,美好回忆开始,一切又恢复平静,好拾趣的地震;

  造价很高的潜水艇下去就不经撞,连一点英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人就死了,老杨说得好:跟日本车一德行,钢的换成塑料壳子,不破才怪,

  然而驾驶一个已经用于参观的古老潜水艇竟然成功,不过人是都回不来滴。

  那干嘛不学学伊斯兰兄弟,直接人体炸弹,还要费力去拣一点火装置.....

  数不清的这种搞笑细节,我俩忍不住笑的很放肆,惹得旁边的哥哥很有礼貌的说:请你们小声一点。

  看完觉得,这个导演也许没有学好编导,也许他没有生活常识,任意天马行空的幻想,但是他一定学过心理学,那么牢牢抓住了中国人的心里,

  钞票赚到腰包里比什么都踏实。

  所以他们依然很猥亵。

  模仿美国灾难大片的手法,却学的扭曲。

  美国是要拯救人类,日本要拯救自己,所以他们会用相当于核弹的威力去炸了断层,而不顾会对周围国家整个全球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打心里还是很自私。

  不过他们飘在太平洋中,脚没根基的感觉真的很不踏实,

  岛国的思想就会作祟,想侵占陆地,想称王称霸。

  这样的日本沉没太兴师动众,

  要是我拍电影可以几分钟就直接The End.

  一天晚上东半球大家互到晚安,然后就寝,西半球还在开始忙碌。一切正常。

  第二天醒来的东亚,大家竞相报道:日本消失在了太平洋中。

  于是马上头版头条,科学家开始分析。

  有人感叹有人庆祝。

  这样安静,才不扰民。

  不过,冲着这麽好个名字,看这电影也值咯

  《日本沉没》观后感(二):没有希望那就制造希望吧!

  灾难无情,虽说是虚构的情节,但灾难衔生出的人性,着实令人敬佩,忍着睡意看完的电影,国民情怀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共鸣,但小女孩,和女救护员这三个角色我还是挺喜欢的。

  这部电影却没有过多的从小女孩的视觉展开和延伸,让我多少有点失望,只是把她当成了一个受害者的摆设,其实可以挖掘出更多东西的,导演却点到为止,多少有点失望。

  女救护员,怎么说呢?用主旋律来讲就是爱岗,敬业,友善无私,整部电影的表达手法有点沉闷,而她的笑容是支撑我看下去的理由,和男主的感情线有种尴聊的感觉,毕竟理工男和活泼型人设。

  整部电影其实就是爱情和拯救世界加一点点政治纷争,缺少了点对人性的刻画,可是又不至于烂片水准,所以还算及格。看还是值得一看,逆境中也要寻找希望。

  《日本沉没》观后感(三):日本沉没观感

  日本现在正在面对地震,核辐射的双重危机,有关核泄漏带给日本以及全世界的核恐慌,让普通人感受到更多的是灾难降临时的无奈和对日本政府的失望。2009年拍的《日本沉没》,捕捉到了爱情,亲情在灾难面前的光芒,无论环境已变得如何恶劣,活下来的人抬头看到乌云散去的晴朗,眼中充满了希望,而在拯救过程中勇于牺牲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光辉,她在每个人心中,只是在某个时候会以无比的勇气再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她都存在,活下去,需要勇气,而勇气则来自对生活的热爱。突然意识到,日本很多不道德的所作所为,那是日本政府和部分民众的所作所为,而中国失去的一些文化的精髓,只能在日本当今世界里再现,是时候应该找回来了。

  《日本沉没》观后感(四):两大割裂,一部烂片

  原著是一部科幻小说,没看过,可是看名字也知道讲的是什么。对于国土会消失的担忧可能只有日本人才会有,这充分体现了日本人深刻的忧患意识,而这种意识也可以解释日本人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扩张野心。

  然而国土沉没这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灭顶之灾,在这部电影中成了男女主人公谈情说爱的背景。去掉这个背景,这完全就是一部爱情片。当然,把灾难当作爱情片的背景也没什么,《泰坦尼克号》就是这样,而且做得很成功。这部片子的问题在于割裂。主要有两点:

  一是爱情线和背景线的割裂。两条线根本不在一个节奏上,那边厢日本列岛已经如人间地狱一般了,这边厢男主人公还在不紧不慢地跟别人告别,跟女主人公欲语还休地相互试探。直到最后一刻,女主人公含泪表白、倾心相许,他却毅然决定赴死。结果不出意外地,他不无雷人地完成了任务,成了民族英雄。稍稍有些意外的,他没有活着回来,与好莱坞的灾难片不同。

  另一个是主要人物与群众的割裂。灾难片里绝对少不了群众,如何呈现群众在灾难中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一部灾难片成败的关键。对于这部影片,其实大可以好好表现一下面对灾难时的人性,再挖掘一下人性的背后。可是灾难临头时,只看到一小撮主要人物在那里忙活,日本国民如行尸走肉般茫然。坚守岗位的是主角,先退缩后坚毅的是另一个主角,闪现人性光辉的是主要配角,并且作用也是为了给主角最后的成功铺路。更过分的是,几个主要人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甚至于导演为了强化这一点,为其中的某些成员扯上非常牵强的关系。试想,如果国民都是那样蒙昧的,又怎么能出现那样的一群英雄呢?要知道英雄从来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日本沉没》观后感(五):用文明的方式去描写灾难

  在这个地球上,不论是哪个民族还是哪个国家,最严峻的危机,除了面对战争之外,就是灾难。《日本沉没》,一部号称斥资20亿日元的影片,将同名预言小说重新搬上银幕,看完之后确实震撼于灾难于人类之上,以及人类于自然之渺小。抛开日本侵略中国的沉痛历史,影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似乎并不仅仅代表的是日本,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假想未来,当一切将死,世界会是怎样?—— 记得以前小的时候地球灭亡的故事都是在漫画里面看到的,那些称之为CHAOS的时代,未来的世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也伴随着更加混乱,总是会让想象力能够在CHAOS时代天马行空,那些是遥远的;而这次的电影距离生命如此接近,毕竟,当你看到一群活生生的人在瞬间被海啸吞噬,即便明知道是电脑特效,却也是让人看着揪心至极。

  面对死亡,你会选择什么?很遗憾,影片里给出的选择都是艺术化的解释:女主角选择了留下来救援那些无助儿童,男主角选择了留下来拯救世界,还有就是不抛弃自己的民族和家园,或者就是为了证明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宁愿死在弥漫着所有关于家庭的记忆的燕子窝旁,也不愿意撤离这里半步。代任首相倒是出逃美国去了,不过并没有用去影片太多的时间去交待。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影片的艺术化过重导致了不真实的感受,或许实际发生更多的情况是残酷的,镜头总是掠过那些成群结队的逃难的普通民众,而聚焦在英雄的身上,在影片里的角色,似乎全是高尚的日本国民,这与我概念中的日本民族特征是相违背的。在进场之前,我就一再告诫自己要抛开民族的问题,这并不影响我去感受电影中让人感动的地方,毕竟,电影也只是电影而已。

  同是灾难片,却没有满目疮痍,在日本制片方看来,或许更希望用一种文明的方式去向世界表现灾难,但实际上这很难去感染一种面对死亡的真实恐惧,不过这样去描写灾难对日本国民却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顶尖的科技、全球领先的自信危机感、危急处理的能力、完美的个人英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日本的个人英雄主义渲染的淋漓尽致。我曾经幻想如果点火棒沉于更深的海里,如果小野君已经没有机会拯救日本,影片最后会不会以绫子的死作为个体的结局来烘托出一个民族的灭亡,这样似乎更贴近现实的概率一些。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原著在此,无论翻拍多少次也不会改变。但一旦灾难爆发,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幸运和偶然,日本就真正离沉没不远了。

  然后就是感叹于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一个目前在世界上领先的国家,一群居住在孤岛上的民族,虽然曾经的侵略行为让我们恨之入骨,但我不得不尊重这群勤奋的人们,一如女指挥官最后的那轮演说,感动得一塌糊涂,而我们中国正是缺少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缺少顶尖的科技和团结的民族,缺少一种可贵的危机意识;我不知道影片反映的日本社会真实程度究竟有多少,我宁可也同时相信《通天塔》里面的东京,但不管日本能否做到,我反过来会想,如果中国面临这样的灾难会如何?说实话,我不敢想象。至少,中国连这样的电影都拍不出来,想象起来都是需要勇气的,更不用说现在的社会了。日本,一个敢于把自己的领土灭亡写进书中拍成电影的民族,是可怕的,至少他们在骨子里面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男女主角的爱情戏来的有些突然,并不能够对全片的主题起到十分有力的作用,也算是影片美中不足之处吧。拜托,日本已经沉没了一半,另一名潜水艇操作员才刚刚尸骨未寒,什么都还没交待,就直接切换场景,男女主角竟然就开始在帐篷里过夜了……总觉得有点硬生生的感觉。不过,倒是很喜欢《Keep Holding You》以及绫子在飞机起飞之前与小野君的对手戏,定格在绫子身后起飞的飞机,那镜头太帅了。但转念一想,妈的,这部似乎是灾难片,怎么好像在看爱情偶像剧……

  不管怎么样,这部不怎么灾难的灾难片,比近期港产的什么十九层地狱要好看的多了,倒也算颇有些亮点,至少,如果不带着一颗批判的心去投入,还是被感动了几把。

  《日本沉没》观后感(六):中国没有灾难片

  假如有一天,我是说“假如”。假如有一天,太平洋的海平面忽然上升了100米,中国沿海城市全部沉入海底,经济重镇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了这个假设,后来的事情完全可以逻辑推断出来:首都从北京迁至内地,完全影响中国股市的两个城市上海深圳已经不复存在,股市崩溃,经济解体,国内通货膨胀达到顶点,沿海城市居民向内地迁移,甚至有向西部大规模迁徙的趋向,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年的成就瞬间土崩瓦解,国民经济衰退到建国初期的水平,国内治安一度失控,打砸抢活动在每个城市都时有发生……

  肯定有人要说我杞人忧天,这已经算是仁慈的,不客气的人甚至会质疑我的智商或者干脆骂我神经病。或者应该有领导同志站出来以长辈的口气教训我,怕什么,非典洪水雪灾都被我们众志成城地抗击过去了,有XXX的领导你怕什么?

  我不敢像《日本沉没》的原作者一样幻想中国沉没,那样的话恐怕更加有人骂我神经病了。但是我们的国家会不会有被大自然毁灭的一天?我们所熟悉的洪水、沙尘暴、雪灾甚至高传染性疾病会不会在某一天铺天盖地而来让我们根本无法抵抗呢?我相信会的,以目前人类强奸地球的程度来看,这一天也不会太遥远了。因为在轮奸地球母亲的这群高等生物中,中国人表现的尤为突出。

  去西部看看吧,看看以往水草丰茂的绿洲现在还剩下几个,看看沙漠到底离人们的家门口有多远,看看青藏高原上的草甸带被牛羊啃的还剩下什么了,看看我们歌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究竟还剩下多少……我们不去看,我们甚至不去想,只要今天我们还能喝上香浓的牛奶,只要今天我们还能吃上喷香的牛羊肉,只要我们还能用上卫生方便的一次性筷子,我们才懒得去管西部人民到底怎样呢,我才懒得去管明天怎么样呢。

  从我们开始认识这个国家以来,充斥我们耳目的就是“地大物博,物产丰盛,幅员辽阔,美丽富饶”之类的形容词,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呵!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国度是多么幸福呵!于是我们就挥霍吧,浪费吧,把大量的牛羊赶进草场,因为那样我们才能吃上丰富的佳肴,把无数的网撒向大海,因为那样我们的餐桌上才会有无数的海鲜,海里的吃腻了,驯养的吃烦了,那么就吃野生的,凡是能吃的,我们都要尝一个遍。

  只是我们的子孙将无福享受,也许将来我们的小孙子会问,爷爷你见过老虎吗?那是什么样的动物啊?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我当然见过,老虎就是躺在动物园的笼子里懒懒地睡觉的动物,你爷爷年轻的时候有个人无意间拍到了野生的老虎……。多么强大的人类啊,他们存活和改造过的自然界又是多么的溺爱这样残酷的孩子啊。

  灾难到来的时候,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是躺在案板上等待大自然宰割的猎物而已。只是我们不去想,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在XXX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就可以了。

  中国的电影界很奇怪,喜剧片出了个冯小刚,文艺片出了个王家卫,警匪片除了个《无间道》,情色片出了个《苹果》,战争片更是一大堆,偏偏拍不出一部像样的灾难片,也许杞人忧天的人物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让人嘲笑了吧,也可能这种片子谁拍谁要被和谐吧。我们的导演们也懒得去拍,中国人民的生活富足而悠闲,我们脚下的亚欧版块依然固若金汤,干嘛要去想那些费神的问题。我们还是一边看着贺岁片乐乎一边搞经济建设吧,至于灾难片——让傻逼拍去吧。

  《日本沉没》观后感(七):暴殄天物!

  据说,这是当年日本东宝公司斥资20亿日元打造的大片。

  一开始,我也的确觉得日本人果然不同凡响。像这种类型的灾难片,如果搁在美国好莱坞拍摄,他们至多会拿自已的一座城市来开涮——这座城市通常会是纽约。而日本人真是更狠,整个国土都不放过,天崩地裂,岛国灭顶,这真是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啊!说实话,这真的把握我给震撼了,真的觉得日本人对自己下手够狠,他们是要在电影中把自己逼上一个真正的绝境,这也许不再是面对灾难时的个人或者某些群体的抗争,而是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所以,我基本上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来观看本片的,也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准备着经历那场电影中的日本沉没。我很想看看电影是如何在这种毁天灭地的绝望中来表现日本民族的独特精神与内涵的,虽然这只是存在于一个虚构的情景之下,但我还是很关注,因为也许只有在与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生生地完全撕裂开来的时候,精神层面的东西才会更加清晰,更加突出,更加具体可触。我就在等待着电影给我这样的一种触动。

  只可惜,影片的后半部分让我大失所望,完全沦为了好莱坞式的灾难片,孤胆英雄舍己为人,拯救世界。真不明白,好莱坞电影其实还是有许多优点的,为什么好的不学,偏偏要学这些俗套的、形式化的东西。其结果就是,使得本来很深刻、很宏大、很有感染力的主题,在电影的后半段被演绎成了一部靠特技效果和煽情元素混杂支撑的二流娱乐片了!

  暴殄天物啊!

  据说本片是改编自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说,不知道原著的结局是如何的,不会如此陷于平庸吧?

  《日本沉没》观后感(八):热爱的土地--记《日本沉没》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经常看到人引用最后的那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这句话,说实话,我也不是很了解它的意义。但是我知道的是,最后那半句。对这个土地爱得深沉。其实,我们并不是对土地有那么深厚的感情,而是对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至亲、朋友爱得深沉;我们也不仅仅是对自己身边的人爱得深沉,也是对自己一直所处的环境爱得深沉;不仅仅是对一直所处的环境爱得深沉,更是对了这个集合了我们所有人思想、信仰的国家爱得深沉。

  在《日本沉没》中,当得知日本将要沉没后,很多人选择了逃避,很多人选择了迷茫,但是也有很多人选择了与那片土地,同归于尽。在这里,我并不想去评论某些人的思想,逃避死亡,为了生存,对于所有人而言,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愿意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身边的人去牺牲,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因为他们才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挽救那片土地,也为了自己的至爱,也为了自己的国家。

  每个人都需要信仰,同时,每个人也需要牵挂。

  如果没有信仰,人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牵挂,人会怎么样?

  当一个人有所牵挂的时候,他才会有所担当。也因为有了这份牵挂,他才会勇往直前。所以,在很多人都在找寻自己信仰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找寻你的牵挂。因为信仰是坚韧的源头,而牵挂,则是勇气的源泉。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出现的就是这句话。所以,如果想要深刻去理解这句话,请去好好看看《日本沉没》。

  《日本沉没》观后感(九):日本沉没

  当铺天盖地的海浪以吞噬一切的姿态,霎那席卷而来

  当磅礴厚重的大地以毁灭一切的姿态,顷刻决然崩裂

  当巍峨冷峻的雪山以摧残一切的姿态,瞬时燃烧天际

  人比尘埃,更微不足道

  当人在留守与逃离

  在生命与情感

  在自我与故土之间

  或坚定、或徘徊、或选择、或放弃时

  才显示了其真实性。

  《日本沉没》观后感(十):日本沉没

  又是包子推荐的一部片子。

  其实应该说导演想把它拍成一部灾难片的,可是里面穿插了太多的爱情戏份,倒显得有点不能突出主题了。灾难性的场面还算比较震撼人,主要是因为我很少看这种片子,爱情剧分说少也不少,可因为不是主题道成了鸡肋,有点无味。

  日本一直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国家,这跟他们国家的国情密切相关,可以说日本的很多电影和书籍都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一些不同与其他民族的东西,民族感,生存危机,残酷,还有一些冷冷的甚至让人心寒的感觉。有人说这是个变态的民族,我不否认。可是每个民族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想到一个认识的男生很好笑,某一天我说我的随声听是松下的,他叫嚣着说我叛国,要把我的随声听砸了,我说那实验室的液相是日本的十几万一台呢你不去砸?他不说话了。05年的时候因为日本想加入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天河区举行游行,广州的很多日资的店那天都关门了,但是叫嚣说抗日的,说爱国的和我这个被人说崇洋媚外的一样在家里睡觉。

  那么狭隘的思想就不要在那里说什么唧唧歪歪的话了,爱国不是嘴上说说排斥所有的别人的,自己的破烂都抓着不放的就叫爱国,爱国要爱的有点层次和高度,爱国是一个民族素质的体现,爱国不需要挂在嘴边,做就好。

  真正危机到来的时候,你,怎么做?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