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死尸》影评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4:42:58

  《死尸》是一部由罗伯特·昆宁执导,凯利·蕾莉 / Darren Healy / 安德鲁·斯科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尸》影评(一):除了没有爱,别的什么都有

  汤米爱珍妮吗?显然不。如果有爱,他怎么会用那么重的重手误杀了她。

  汤米爱诺尔吗?显然也不。只有在杀死珍妮之后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他才想到让朋友来帮他揩屁股。

  薇薇爱汤米吗?当然不,否则他怎么会把汤米失手杀死珍妮的整个经过(她对此事件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成她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而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珍妮在临死前曾打电话给她求救,她却能眼睁睁地看着珍妮死去!是嫉妒珍妮?还是自己那不可告人的研究真的需要人命来作代价才可以突破?妇人心用来对付妇人亦如此之狠毒,悲矣!

  同理:伊利思先生不爱伊利思夫人,因为他亲手谋杀了她,比汤米的失手有过之无不及!

  同理:维勒检察官也不爱他的纳税人,一个都不爱。他不仅仅杀了伊利思先生,还企图把伊利思夫人的死栽给汤米。影片的最后,他看起来又盯上了薇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用在薇薇身上正好合适。可是维勒呢?他谋杀伊利思的场景,岂不是也都被汤米和诺尔瞧在眼里?汤米虽然被诺尔失手打死,可是诺尔还活着,维勒还能逍遥法外多久呢?

  也许只有从诺尔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点光辉吧?也许吧,不好说。谁知道这家伙到底是软弱,还是讲的是朋友之间够意思呢?

  没有好人坏人之分,这不是警察捉贼的游戏——警察就一定是好人,凶手就一定坏到极点。片中每个人都不值得同情,都是可怜复可恨之辈,从心理上倾向任何一方,都会怀疑自己的内心是否也潜伏着附着在那个人的魔鬼。

  《死尸》整部片子没有大明星,算不上大制作,却胜在剧情紧凑,环环相扣又张力十足,悬疑特色尽显,看过后心生意犹未尽之感,资料显示该片在爱尔兰拿了也不什么三个大奖,实至名归啊!

  再查导演罗伯特·奎恩,没有什么收获,可见其资历尚浅,但是假之以时日,倒是值得期待有大作品问世。片中那些偶尔出现的黑白的、颗粒感极强的画面我想都该是他的创举了,好歹不同于那种耍小聪明的鬼点子。

  对于如此“邪气”的电影,配乐没办法不搞得重一点,所以我们在整部片子里面听到的都是摇滚乐——中规中矩的摇滚乐,该有音乐出现的地方决不冷场,而音乐在烘托氛围方面做得也毫厘不爽。可惜爱尔兰摇滚乐的骄傲“U2”乐队没来为影片的配乐点拨一二,是以罗伯特·奎恩的分量还请不动波诺他们?还是导演出于成本的压力放弃了对大牌的努力?不要瞎猜了,没必要请波诺们来,难道把事情做到恰好不是最好的结果吗?你说呢?

  《死尸》影评(二):《死尸》死亡的多米诺骨牌

  题记:

  在我们的内心都是有小秘密的,一些小秘密,可,黑暗是有层次的,你看不透你周围的黑暗。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dvds.hitflip.de/dvd/dead_bodies_3683.jpg

  “遇到珍妮的那天,我的狗死了”充满文学化旁白和一张充满绝望的狗脸揭开了《死尸》的序幕。

  《死尸》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但是通过不断的意外发生,让影片充满了好奇以及为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汤米和女友珍尼因为兴趣不同而分手,汤米希望自己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女朋友因为家庭矛盾又来到汤米的居所鸠占雀巢,搞得汤米的生活鸡飞狗跳,过于婆婆妈妈的珍妮粗暴干涉小男生的自由,这引起了汤米无尽的烦恼和反感,矛盾的累加就会有不可测的未来,当怨愤占据了理性,肢体的冲突就无法避免,推搡之间珍妮不幸触到了茶几的角,应声倒地,不省人事,惊恐之中汤米叫来了好友诺埃尔,他们发现珍妮死了,因为害怕坐牢,他们不得不选择荒野葬尸。此后的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玄疑。惊悚片所有的因素和手段就在于出乎意料,导演做到了这点。

  由此想到今夏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电影《疯狂的石头》,一部二流水准的模仿电影加上哗众取宠的方言噱头已经让中国年轻观众交口称赞,没有对比的世界如此幸福,宁浩等新生代导演应该好好看看别人怎么编剧,黑色惊悚片固然是一系列巧合组成,然而,巧合得是否让人信服就是编导的功力了。

  人类所有自身的灾难都来自于不冷静,弦绷得太紧会断的。特别是两人关系里给对方留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呼吸,发生争执的初始都会以为自己有展控局面的能力,然而,积怨使人逐渐不够理性,现实中也是如此,大多数情杀犯罪都是意外造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慌张让人失去了判断后果的能力,这部片子应该让恋爱中的男女看看,他会让你清醒和冷静。

  只有真正来自生活的场景才能让人共鸣,影片的重场戏汤米和女友争执的戏很有生活气息,只要共同生活过得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甚至只是恋人之间的玩笑或者赌气都可能变成无休止的较劲、暴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说起来容易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并不容易,学会谦让才能保持两人相处的持久,女孩必须明白不要去损害男孩的心爱植物,男孩更应该理解女孩的生理周期。

  生命如此脆弱,一念之间全盘皆输,《死尸》是近年来优秀的惊悚电影,它引发自一个意外,而意外里所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各种私利而让伤害成为惯性。这是充满人性黑暗的电影,影片无意间在两人争执的时候后景有张忍者执刀的图片,正巧寓意了不妙的结局,当生命的恐惧和自我的私欲叠加人的将来就会被邪恶力量占有,它开始于偶然却结束于必然。在《死尸》汤米他们葬下珍妮之后,真正的恶梦降临了,

  错误的处理危机方式会有连锁反应的,导演为了突出汤米的恐慌还安排了在遭遇红灯停车被交警注视而错按汽车音响按钮的戏,突然跳出的音乐表明了汤米内心的荒乱,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当时主人公的心情。

  珍妮的尸体不久为警方找到,更为要命的是在同一地点发现了另一具被谋杀的政治家伊利思妻子的尸体,事态扑朔迷离,维勒检察官终于找来了,而时常在汤米电视机里和街上招贴出现的笑容可掬的男人正是伊利思,这种暗示性的联系正表明导演在细节设定上的技巧,而此后这些男人和事件都纠缠在一起,所有的纠缠通向利己主义的人心,导演没有让杀戮变成血腥的视觉,谋杀伊利思也设计成为黑色幽默的场景,这让我想起西方世界一个辩题: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

  在影像上,导演拍得极为精致,表现人物境遇的单色光和表现心理自觉和梦境的粗颗粒黑色画面以及出现死者珍妮时的偏色,这些组成了一个充满梦魇感觉的视觉存在,在演员的选择上,男主角的茫然眼神给观众印象深刻。为了呈现全知视角的立场,许多俯拍镜头就如直击灵魂的尖刀让观众得以知道事件内部的发生。那些表明时间流逝的城市昼夜高速变幻的镜头拍的更加深了生命不可洞察的未来可能,同时,导演对于每个细节上的关联物品运用都恰到好处,起到了剧情推动的重要作用,比如,政治家尸体在坑里被汤米撞见,这不仅串起了后面的剧情也增加了观众的好奇心。汤米的打火机遗落在政治家被杀的现场和检察官维勒的故意放水,珍妮的手机出现在研究人类行为的汤米新女友薇薇的手中并引起新一轮的真相揭示和发生,导演让每一场戏都为后面留下伏笔,一部83分钟的电影精炼地将几起死亡联系在了一起,而所有的因果都是邪恶和私欲的一定的因素下发酵成为生命失去理性的原因,只要人的精神世界存在着道德瑕疵,这样的事件不会是单个的发生。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有着某种道德感的,汤米承当了自己的过责,而这样的结局也是他自己想不到的。

  这部影片给中国电影人一个反思的机会,无论从编剧、剪辑和人物塑造上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附录:影片资料】

  《死尸(Dead Bodies)》

  导演:罗伯特·奎恩(Robert Quinn)

  主演:凯迪·戴维斯(Katy Davis)、达伦·希利(Darren Healy)、肖恩·麦金利(Sean McGinley)

  片长:83分钟

  获奖:2003年爱尔兰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录音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8,欣赏性8(非常有特点的惊悚片)

  2006年10月7日 星期六 下午23时45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死尸》影评(三):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意外有大小,闹出人命的意外也终归是意外。

  这个片最郁闷的地方,就是看完了,出了好几条人命,却不知道该指责谁。

  见死不救和失手杀人哪个更恶劣一点?前者没有相关的法律裁决定罪但道德上来说是满不人道的,后者会被法律宣判有罪但只能说是倒霉。

  这算啥,这能怪谁,怪法律不健全还是什么?

  女主没有所谓的黑化……她只想做个研究,就像那个拍濒死非洲儿童的记者一样,只想做自己的工作而已。她看着一个人死了(即使叫了救护车,也许也来不及救的重伤),然后想出一个学术课题想对凶手展开研究,她心太硬,心硬不违法的。不管她对那个死去的人有多讨厌,她没有做违法的事。最后她说了一些挑拨煽动的话,但很遗憾,这不违法。即使她跑去告发汤米,那既不能说是有违道德,也不能说是有违法律,在法律上这甚至值得嘉奖呢。

  能怪她什么呢?死者是个非常不讨人喜欢的人,所谓的闺蜜间暗地里积怨种种又碍着面子勉强相处什么的很正常。就连汤米,她的男朋友,都烦她烦得要死。

  汤米是失手。能怪他什么?人有失手马有漏蹄,还别怪他手太黑,看得太马虎的筒子把进度条退回一点点——是那双该死的高跟鞋,那双“被害人”穿着像受刑的高跟鞋叫她失去了平衡。就算是退一万步,连父母都有失手把孩子掉在地上的时候。

  面对一具意外出现的尸体,面对即将出现的牢狱之灾,一个在超市打发日子的混混能怎么样。“我不是故意的”,会有人相信么?我想是个人都会怀疑这一点。坚信法律会解决一切,那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头上吧。

  我并不认为汤米是有意拉朋友下水——

  1,他离开的时候,她还活着,还打了一个电话并至少坚持到了viv来到后的几分钟之后。这说明中途汤米没有回来过,也还不知道她死了。

  2,那女人已经表示要和他决裂,他并不是非她死不可,只要再忍耐一下下,她下一个动作就是卷铺盖滚蛋了。虽然看这俩人的尿性这种分分合合已经不止一次了,吵架的台词熟极而流,汤米的反应却并不像是真的到了极限。

  3,他为何需要拉这个朋友来看尸体?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借车可以有很多借口。

  关于探长与议员。

  很明显探长恨议员,巴不得他死。为何恨议员?在某个探案剧里我看过类似的情节——一个即将退休的老督查枪杀了一个人,因为他知道那人有谋杀罪,却没证据抓,纠结多年后变成了偏执,最后忍无可忍自己动手替天行道了。这里面的议员更可恶,居然洋洋自得的侮辱探长。

  探长借了一把力,弄死了议员,并在现场私藏证物打火机,很显然他已经准备包庇汤米,从而换取汤米的包庇(他捂死探员的时候有人在场他已经察觉了,这事儿不怎么好办。)可惜他来晚了一步。

  好吧,他知道了viv的见死不救又煽动挑拨。他也知道了汤米的死和那个倒霉朋友的失手杀人。即便他开了上帝之眼他又能怎样。他只能弄那个倒霉孩子一个防卫过当什么的。

  这个影片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开始汤米和女友的生活状态,太真实太典型了——因为荷尔蒙的吸引轻易地在一起的男女,激情退去后彼此厌烦,又因为生理需要和寂寞,分分合合缠夹不清,一如见过的无数对大学情侣。女人的长舌自私,男人的邋遢粗暴,年轻人共有的草率冲动,于是抱怨不完的抱怨,争吵不完的争吵,乃至那水到渠成的一推,真实残酷得割肉。

  真是致郁的一个电影,站在法律和道德的三不管地带。

  《死尸》影评(四):关于女主角

  看了一半这部电影,当然多亏了诸多网上热心人士分享,我总觉得演vivian的女人很熟,终于搜出来是演伊甸湖的那个受害者了,很久不看恐怖片,但是之前因为十大禁片之一的左边最后一幢房子的翻拍版我看了以后,有人说伊甸湖是同一类的,虽然剧透说很绝望,但我还是下载去看了,实在是太绝望了,不想说什么了,隔了这么久还是蛮闷的,特别是那些小孩真的很恶,当时的女主角对我印象很深,虽然也没去搜过她,但是恐怖片一般是很突出人物的心理呈现在面部的神态的,所以基本主角都灰头土脸,所以看不出和正常样子的区别,但是她四年前的片子我看到她第一眼就觉得不仅脸熟,而且她表情神态也很熟,也许是大脑自动隐藏伊甸湖的记忆,我始终想不起来,现在终于知道伊甸湖是英国电影。比较一下,美国恐怖片一般都不会让观众太绝望,就算结局是不好的,但是中间还是给轻松时刻的(一般美国恐怖片),英国恐怖片像黑暗侵袭,伊甸湖就属于真的绝望,还是蛮适合在心情太好的时候看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