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诞生记》影评10篇
《基督诞生记》是一部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 西娅姆·阿巴斯 / 奥斯卡·伊萨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督诞生记》影评(一):顺服——祝福
玛丽亚,在拿撒勒这个村庄里很普通的女孩子,她因着圣灵的感孕,怀上人类的救主——耶稣,这个电影向我们陈述了一个过程,生命顺服的过程。
玛丽亚是有福的,因为她懂得接受神所给的一切,片中的玛丽亚单纯而柔韧,在平静的外表中,常常会有着出人意外的坚强,虽然一直没有对约瑟产生不一样的情愫,但当约瑟来她家下聘时,她还是喝了那杯酒。纵然她有多么的不愿意这桩婚事,但她还是顺服了下来。对于约瑟,除了他是个好男人以外,她对此人并没有什么印象,每个女孩子都怀有对爱情的幻想以及期盼,或许不是因为约瑟不好,不合他意而产生排斥,而是仅仅因为那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丈夫,所以心不甘也情不愿。玛丽亚是个真实的花季女子,她也渴望心心相印的悸动,也渴望情同意合的感动。不过,因着环境、因着家庭、因着约瑟,她仍然选择了顺服。
那天,她的生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当天使向她显现时,她惊恐不已,但,当她知道这是神所吩咐的使命时,她平静了,因着对神的顺服,她接受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她说,愿这一切成就在我的身上,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男女之情的少女而言,这种接受,除了顺服,还需要极大的勇气。圣经里,虽然只有几句话述说了这个历史,可是,在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一个任务,确实是极大、极重的。她仍然会害怕,仍然会担心,她也会彷徨不已,为了得到更多的力量,她去到她表姐家里。当表姐欣喜地对着她说,你是有福的女子,我怀里的胎,因着你里面的而跳动。她惊讶地看着表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在这一刻,她终于明白,她的顾虑真的是多余的,她的一切,神全然知道,她现在所经历的,乃是神迹,只是,她不懂,为什么,会是她?她是个如此卑微的女子。无可否认,玛丽亚是卑微的,只是她自己不知道她有着多么宝贵的品质,就象她未婚夫约瑟所说的,我喜欢你,是因为你是那么的贞洁,她的品质决定了她的经历,她的顺服,她的勇敢,她的坚韧决定了她的承受力。
我们也是卑微的,主在出生的时候,也是如此的卑微,直到他后来也说,飞鸟有窝,狐狸有洞,可是人子却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卑微只是身份,而唯有内心的尊荣才可以神的圣洁的荣耀彰显出来。我们纵然卑微,可是,神却要使用我们,成为那尊贵的器皿,在神的眼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我们怎么以身份、地位去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但是神从来没有如此看待我们,他看我们就象眼中的瞳人,就象那千世难遇的珍宝一般,他爱我们至深,甚至将自己的独生爱子为我们献上,神对我们的爱,足以使我们献上自己的一切。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将惧怕除去,因为这爱,玛丽亚挺着大肚子回到了拿撒勒,正如她所料的,一切都发生了,约瑟的痛心疾首、父母的羞辱难当、邻居的鄙视唾弃,她都默默地承受了,她内心平静而安稳,因为她非常清楚,这一切都在神的旨意当中。终于,天使向约瑟说明了一切,约瑟找到了玛丽亚,向她说,你的孩子需要一个父亲,玛丽亚终于看到这个男人内心的义与良善,以前,是她还没有发现,现在,她终于明白,她是她孩子最适合的父亲。约瑟为了保护玛丽亚,同样地遭受着别人的轻视和排挤,但他已经无惧了,当他带着玛丽亚走出村庄面对好友不屑的目光时,他对玛丽亚说,“他们一定会很想念我们的”。约瑟的爱从不流于表面,他总是以最平淡的语话、最简单的行动来安慰着玛丽亚的心。玛丽亚是有福的,因为她接受了约瑟的爱。
临盆将即,这对年轻的夫妇好不容易去到了伯利恒,可是却遇到最危急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可以生产的房子,没有人对约瑟施以援手,他们唯有去到一个没顶的洞里,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迎接了耶稣的诞生,一道星光一直在照耀着他们,那光不但为他们带来了光明,也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主的诞生,是神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无可比拟的,极为重要的礼物。因为他,我们成为了光明之子,因为他,我们得蒙救赎,因为他,我们胜过了黑暗。
《基督诞生记》影评(二):顺服而来的祝福
玛丽亚,在拿撒勒这个村庄里很普通的女孩子,她因着圣灵的感孕,怀上人类的救主——耶稣,这个电影向我们陈述了一个过程,生命顺服的过程。
玛丽亚是有福的,因为她懂得接受神所给的一切,片中的玛丽亚单纯而柔韧,在平静的外表中,常常会有着出人意外的坚强,虽然一直没有对约瑟产生不一样的情愫,但当约瑟来她家下聘时,她还是喝了那杯酒。纵然她有多么的不愿意这桩婚事,但她还是顺服了下来。对于约瑟,除了他是个好男人以外,她对此人并没有什么印象,每个女孩子都怀有对爱情的幻想以及期盼,或许不是因为约瑟不好,不合他意而产生排斥,而是仅仅因为那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丈夫,所以心不甘也情不愿。玛丽亚是个真实的花季女子,她也渴望心心相印的悸动,也渴望情同意合的感动。不过,因着环境、因着家庭、因着约瑟,她仍然选择了顺服。
那天,她的生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当天使向她显现时,她惊恐不已,但,当她知道这是神所吩咐的使命时,她平静了,因着对神的顺服,她接受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她说,愿这一切成就在我的身上,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男女之情的少女而言,这种接受,除了顺服,还需要极大的勇气。圣经里,虽然只有几句话述说了这个历史,可是,在现实的环境中,这样的一个任务,确实是极大、极重的。她仍然会害怕,仍然会担心,她也会彷徨不已,为了得到更多的力量,她去到她表姐家里。当表姐欣喜地对着她说,你是有福的女子,我怀里的胎,因着你里面的而跳动。她惊讶地看着表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在这一刻,她终于明白,她的顾虑真的是多余的,她的一切,神全然知道,她现在所经历的,乃是神迹,只是,她不懂,为什么,会是她?她是个如此卑微的女子。无可否认,玛丽亚是卑微的,只是她自己不知道她有着多么宝贵的品质,就象她未婚夫约瑟所说的,我喜欢你,是因为你是那么的贞洁,她的品质决定了她的经历,她的顺服,她的勇敢,她的坚韧决定了她的承受力。
我们也是卑微的,主在出生的时候,也是如此的卑微,直到他后来也说,飞鸟有窝,狐狸有洞,可是人子却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卑微只是身份,而唯有内心的尊荣才可以神的圣洁的荣耀彰显出来。我们纵然卑微,可是,神却要使用我们,成为那尊贵的器皿,在神的眼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高低之分,无论我们怎么以身份、地位去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但是神从来没有如此看待我们,他看我们就象眼中的瞳人,就象那千世难遇的珍宝一般,他爱我们至深,甚至将自己的独生爱子为我们献上,神对我们的爱,足以使我们献上自己的一切。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将惧怕除去,因为这爱,玛丽亚挺着大肚子回到了拿撒勒,正如她所料的,一切都发生了,约瑟的痛心疾首、父母的羞辱难当、邻居的鄙视唾弃,她都默默地承受了,她内心平静而安稳,因为她非常清楚,这一切都在神的旨意当中。终于,天使向约瑟说明了一切,约瑟找到了玛丽亚,向她说,你的孩子需要一个父亲,玛丽亚终于看到这个男人内心的义与良善,以前,是她还没有发现,现在,她终于明白,她是她孩子最适合的父亲。约瑟为了保护玛丽亚,同样地遭受着别人的轻视和排挤,但他已经无惧了,当他带着玛丽亚走出村庄面对好友不屑的目光时,他对玛丽亚说,“他们一定会很想念我们的”。约瑟的爱从不流于表面,他总是以最平淡的语话、最简单的行动来安慰着玛丽亚的心。玛丽亚是有福的,因为她接受了约瑟的爱。
临盆将即,这对年轻的夫妇好不容易去到了伯利恒,可是却遇到最危急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可以生产的房子,没有人对约瑟施以援手,他们唯有去到一个没顶的洞里,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迎接了耶稣的诞生,一道星光一直在照耀着他们,那光不但为他们带来了光明,也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主的诞生,是神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无可比拟的,极为重要的礼物。因为他,我们成为了光明之子,因为他,我们得蒙救赎,因为他,我们胜过了黑暗。
《基督诞生记》影评(三):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圣经》
又是一年圣诞节到来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耳边眼前总会出现许多争议,一是宗教内部谈论应不应该庆祝圣诞节,二是伟大的天朝总有一些愚昧无知的人拿12月26日某人生辰来抵挡所谓的西方敌对势力文化。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阳神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也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初期教会特意选中这天做为基督教化的方法之一,将异教所崇拜的被造之神庆祝日改变为赞美上帝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节日。真正的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圣经》没有记载,今日的世界众信徒所纪念的并非是时间本身,而是纪念创造万物的上帝甘愿成为人类的救赎之心。
这些属世的声音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天朝几十年洗脑奴化教育使得天朝子民在历史观的善恶论上无知到极点。雷某的案情如此宣判也敲不醒那颗卑躬屈膝维护专制失去自我的头脑。还有一些人是站在有限的被造者的理性中去定义无限的创造者的奥秘,各种自诩为神的言论去抨击耶稣基督或者宗教,但是如果你问他(她)“基督、基督教、基督徒”三者的定义和关联是什么,你又不会听到一个靠谱准确的答案。
人的虚荣与骄傲蒙蔽了追寻真理的眼睛,所以人们应该回望历史,就是人的存在与神的关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真相……
《基督诞生记》这部电影晚于《耶稣受难记》两年,一部描写耶稣基督的出生,一部描写耶稣基督的死亡。虽然在豆瓣评分上来看两者的分数非常接近,其实在艺术水准上两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梅尔吉布森在《耶稣受难记》中所表现的宗教信仰理念和电影技艺的表现水准都远远的超越了《基督诞生记》。
耶稣的诞生在《新约》中所占篇幅极少,在电影中所引用的故事出处大多出自《路加福音》,还有少许出自《马太福音》。路加是一位医生,他所描写的《路加福音》主要描写的是耶稣人性的一面,一般的慕道友大多从接触《路加福音》开始。
《基督诞生记》这部电影主体上是按照《路加福音》第一二章的内容改编。
本片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最令观众熟知的电影是《暮光之城》,所以本片的艺术水准确实有待提高。饰演玛利亚的是曾凭借《鲸骑士》荣获奥斯卡最年轻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凯莎·卡斯特·休伊斯,相貌平平的她在本片中的表现不过不失。
电影的开始描写了耶稣基督降世时期的历史背景。施洗约翰比耶稣基督早一年出生。他的父亲撒伽利亚因为年事已高怀疑天使的启示被惩罚失语一年直至约翰出生。
电影在讲述约瑟与玛利亚的故事的时候导演添加了艺术想象用的比较传统青春片的表现手法。约瑟对玛利亚情有独钟,而玛利亚对这个比较陌生的男子起初心怀抗拒。约瑟在未求婚之前先用一头赎回的驴向玛利亚表达爱慕之情,这里对以后玛利亚未婚先孕约瑟的包容埋下了伏笔。
订婚之后的玛利亚遇见天使这场戏大体照搬福音书中的记载。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的女子所受到的惩罚是被石头打死。而一向敬虔的玛利亚在听到天使所告诉的信息之后安心乐意的领受,这份顺从是所有信徒应当效法的榜样。
童女怀孕,在历史上仅此一例。因为童贞女的缘故,“罪”就不在耶稣的身上。世界上唯一无罪的人所以就是耶稣,这也是耶稣受难之际总督彼拉多实在找不到耶稣犯罪理由的原因。
睡梦中的约瑟听到天使说话,更加坚定的迎娶玛利亚为妻。
伊丽莎白一听到玛利亚问安,腹中的胎儿就跳动,并且伊丽莎白被圣灵充满。两位妇人肚中的胎儿约翰与耶稣初次相见。多年后约翰说“我用水为你们施洗,他(耶稣)用圣灵为你们施洗”……
在伯利恒那个小小的马槽里,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来到世界。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所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圣经·以赛亚书》
最伟大的君王在最卑贱的地方降生,在马槽里迎来了耶稣基督。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之后被流放在一个小岛上,临死前他说“我曾统领百万雄师,如今却孤身一人。我曾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
今天有些人所崇拜的不过是些不能言语无法行动的雕塑画符,将这些被人手所造之物又当做自己所敬拜的偶像。还有一些人将世间的罪人当做内心的信仰,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历史的真相被虚假蒙蔽了眼睛,伟大领袖伟大救星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的有哪些是真正应当被人民所纪念的呢?
追寻真理的人也会走偏了方向,苦苦寻求换来的是灵魂的依然沉沦。活在当下在罪中取乐的人只关注今生的诉求却无法参透永恒的意义。
在今天这个几十亿人纪念耶稣基督的日子里,愿上帝的慈爱、恩惠、平安与众弟兄姊妹同在。也盼望有更多的人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走进教堂避开世俗化金钱化的商家庆祝,安静的去思考耶稣基督的真理以及找寻人生的意义……
《基督诞生记》影评(四):不仅仅是个旅途
这部片子同学拷在我电脑硬盘上放了许久我都没动,当初以为的纯宗教电影,内心总有股莫名抵制的偏见,说教的,枯燥的,更是与我无甚相关的基督的。
至于今天看来也不是那么使自己强迫。以前down过一部《耶稣受难记》,冲着莫妮卡*贝鲁奇去的,整篇拖拉着惨淡的愁云沉痛的气息,人人压抑不已,血泪纵横,隐约记得耶稣背着十字架至于走过荆棘开来黑暗弥漫开去。。。当时没有细细品味那部片子便草草删掉。而现在看过《耶稣诞生记》反倒想回过头去看那部了。
耶稣诞生记,用上耶稣的噱头,实际确是描写圣母及其丈夫的怀胎苦难,若改作《圣母受难记》也不为过。玛利亚与忠厚的约瑟夫订婚,族例规定一年以内不许同房,谁知偏偏此时玛利亚被天主相中孕育解救众生的弥赛亚,天使告知玛利亚圣灵的旨意降临与她,出生的孩子叫做耶稣。自然,一年期限未到,而玛利亚却挺着个大肚子,族人此时已经认定玛利亚是不贞的,只有约瑟夫同时被天使告知事实的真相,力挺妻子,说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与玛丽一同忍受族人的不齿。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整篇就是如何描写夫妻两人如何受苦,如何忍辱负重。突然故事转折,残暴的希律王纵使以凯撒自居,仍然畏惧预言,为了除掉人们口口相传的救世主弥赛亚,下令所有男子带领家眷回到自己的户籍地进行一次人口普查,铲除祸害。于是后半部的情节便成了玛丽与约瑟夫的艰难旅途了。
旅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词,它包含着太多的未知,请允许我老套地引用Gump那句台词“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alate.”说旅途像生活或生活像旅途那样,没有人可以料到自己将会遇见什么。好的,坏的,什么人,什么事,他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过程是一种必然的体验。像摩托日记里格瓦拉和艾伯特那样,为了祭奠青春,放弃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医生和化学家的机会,骑着一辆屌车走遍整个拉美,途经的越见沉重的沧桑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引导自己走向自己理应所处的位置。
玛利亚与约瑟夫没有那么释然,他们从旅途的开始就知道路途的艰辛。无奈,那个社会设下的规则让人无所是从。玛利亚问约瑟夫说你害怕吗?约瑟夫说,怕,你呢?我也怕。他们到底怕什么?我深深思索。怕希律王的压迫?族人长此以往的冷漠?紧接着我才发现,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抚养圣子的神职,怕没有能力教育这个孩子。对神的敬仰油然而生,你说他们迷信,我倒不以为然。耶稣此时代表的已经全然超脱中国人崇拜玉皇大帝那种色彩。耶稣是传说中的救世主,弥赛亚,他承担的是每个人的解脱。当他们途经圣城耶路撒冷时,遇到那儿的各色人等,约瑟夫也不仅鄙夷的说了一句,圣城也不过如此。这全都是在希律王的统治下造成的啊,能说是那些不齿之徒的错么?都不是,大家无非都是社会制度下的傀儡,谁都没有错,希律王作为暴君,是罪魁祸首,他将自己的罪赎转嫁到牛身上,然后杀掉,以此象征性地“洁身”。方式可笑地令人汗颜,但我却也不敢说除去他以色列就将天下太平。此时,人们已经认准他们需要什么了,救世主弥赛亚——耶稣*基督。
波斯的三位术士已经预言到神的降临了,不远千里远道而来,迎接诞生在马厩中的耶稣,并奉上波斯带来的福祉。天上的金星,木星,将星三星合一,从马厩的空顶投射向玛利亚渗汗的面庞,宁静如斯,周边的牧民来到马厩,亲临如此神圣的时刻,虔诚地注视着这襁褓中的孩童。其中一位老人走近玛利亚,他曾对玛利亚说过,神给世上每个人都赐了福,玛利亚问他,神赐给了你什么,他说,没有,除了对救世主弥赛亚的希望。此时的老牧民将手伸向孩子,想要抚摸却迟迟不敢触碰。玛利亚对他说,这是神赐给我们大家的福祉。。。这样,电影也达到了它的终结。
最终,希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黑暗中的希律王自言自语说,一个孩子从最最卑微的人成为了最最高尚的王,我不会允许它的发生。。而事实正在发生。。。
最后,虽然没有看过神圣的圣母形象和约瑟夫,不过引用剧情简介里最后的一句话说:“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夫的形象,从来没有如此人性化过,在风雪中衣衫褴褛、拉着草绳、坚信彼此的这对年轻夫妻,才是震撼心灵的真正精彩!”
——献给苦难中怀抱希望并坚持到底的玛利亚和善良的约瑟夫。
——献给5月12日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希望等候在坚持的前方。
《基督诞生记》影评(五):神之大能在最谦卑处显现。
在圣诞节刚刚结束的这两天,分别看了《耶稣诞生记》和《耶稣受难记》,作为一名天主教徒,这或许是我很早就该看的片子。
犹豫再三要不要写些什么,背景音乐就停在了电影的片尾。
当三王来朝,看到圣婴时,说:神之大能在最谦卑处显现。
我还是忍不住掉泪了。
就像玛利亚问依撒伯尔,“上主为什么选择我?我什么也不是。”
玛利亚就是这样谦卑的承受了上主的救恩计划。
她谦卑,遵从,有着强烈的信德。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将玛利亚看作我们最好的表率。
于是,会有很多人误以为天主教是玛利亚教。
其实不然,我们恭敬玛利亚因她是基督之母,因她是我们每个教友的榜样,因她的谦卑,更因她的信德。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多一些谦卑。
人啊,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
上主保佑
阿门
《基督诞生记》影评(六):你这样到来
孤独的牧羊人说,主赐给每个人一种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东西。
牧羊人说,我一无所有,除了等待你降临的希望。
他们一路带着你来到你的降生地,带着你来到你将成为王的地方,他们全心全意为你。
是不是只因为你是他们的王,是救世主,是弥赛亚。
他们穿过沙漠,穿过海洋,来朝圣你。
来看你的荣耀。
信仰对于我来说是神秘的事,是我永远不能理解,不能得到的东西。
我只是相信它的存在,羡慕那些得到他的人。
不知道我的生命将由什么支撑并源源不断的提供力量,
弥赛亚,你的光芒万丈,我只能在远处淡定观看。
我只能虔诚的信仰自由,大概就是因此,我会时常觉得胆怯和无力。
不轻易相信,是不是我最深重的罪。
《基督诞生记》影评(七):对于普通观影人来说……
我想一定有很多西方文化的爱好者或是信奉基督教的宗教人士来观看这部影片。但笔者认为除了这个原初的大框架的故事外,本作对于一般的观影人来说依然有许多点睛之笔。
单从影片的讲述来说,我认为前半部是比较难熬的时刻。因为这里大部分都在交代历史背景,并为玛丽亚的身世做一个铺垫。我认为本作最大的优点有两个:
1. 对于时代感的营造。不光是在人物服饰上细细考究,导演还选择了非常能够体现出历史气息的方式来处理影片的画面。所以这也是一次文化与风情之旅。
2. 我想大的故事框架绝大部分人都能说上来一些。不过导演在玛丽亚与约瑟的人物刻画上独具匠心,她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冰冷刻板的符号化形象,而是尽可能用现代人的观点来揣摩在那个时空下玛丽亚与约瑟这两个人物对人生中发生的诸事有着怎样的反应。换句话说,导演的焦点似乎也并非一味强调神迹,而是更加建立在有血有肉的人物身上,让人性的光辉来映衬那个神圣的瞬间,这样似乎更加能让观者沉浸在那个时空当中。
还有就是在影片的结构安排上。片头与片尾的屠杀场面呼应——我自己在这里倒并不认为导演是想进行某种控诉,反而令我更加感到“诞生”这一主题下那种出离人世的纯洁性。最后我还想说我很喜欢东方三博士,他们确实是非常有趣的智者,至少在导演的拍摄下就是如此的。
《基督诞生记》影评(八):非古典现实注意
一定以为我写了错别字,哈哈。
昨天晚上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期待很有限,得到的亦不多。我以为我所知的已经足够,不需要别人做无谓的努力,去放大我不关心的细节。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是我对耶稣诞生这个故事怀着真诚的敬意与好感。我只消知道,圣母玛丽亚不孕而生,诞下人之子耶稣,将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领袖之一带到这个世界上。虔诚的人们在得知这个故事和传颂它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增添了无数彼此不同的的细节,从圣母玛丽亚的音容举止,到耶稣诞生时的星光。这个简单故事带来的想象,使得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耶稣诞生记。干什么限制我原本广阔的想象。
可能是作者所选的题材的局限,一方面路加福音里关于耶稣的诞生并未有浓墨重彩的描述,另一方面耶稣的诞生是极其重要的事件,以至于那些日常的细节显得比平时更琐碎无聊,甚至未能占上一点神圣的味道,只觉得是冗余。细节有时候也是开启观者的创造力的有力武器,可在这一点上本片似乎做得很糟糕。复述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却不分享作者自己的体验,乏味之极。如果说还原故事里的场景只是冗余,那么增加的细节则显得滑稽。比如约瑟抓住了小偷,比如玛丽亚掉进了河里。神就是神,干什么要刻画他们莫须有的人性,以此来讨好大众?处处都很假。
沉渣泛起的时代,文化制品都有一千副面孔。内涵缺失的“人文”,掩饰创造力低下的“忠实”,浮躁的沉默,伪装的低调,有些“诱人的味道”就被当成了“大境界”。你以为它是,其实根本不是。鱼目混珠的结果是,因为得不到清晰的信息,不能相信自己所看见的,本能地怀疑,尤其在所见的东西一本正经地做作起来的时候。不论是文字游戏,还是似是而非的厚重感,都一样让人生厌。
《基督诞生记》影评(九):信仰与电影
The Nativity Story(2006,耶稣诞生) 此片的问世,恰如《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之对比。一种是代人民赎罪的痛苦,一种则是给人民带来乱世光明的喜悦。因为痛苦是极端的痛苦,喜悦也是极端的喜悦,所以两种情绪都有打动人的功效。
可是,如果上帝想让所有人类都明白基督受难这件事本身和这件事本身的意义,那各国为《耶稣受难记》一片打上的限制级标签则似乎是个悖论。仔细一想,则其中的缘由也是可以理顺的。基督教或天主教在大部分国家都不是国教,它是流行的观念,但并非官方的和权威的意识形态。那么,持有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级制度(或机构)就不会因为“耶稣受难”是基督教的必修课程而给相关电影开一路绿灯。由于分级制度本身可以视为一种类型的意识形态,故过去曾作为意识形态的天主教已经为新的意识形态所替代了。
另外,拍摄《耶稣诞生》之类的影片,也可看作是传道之法。古时候,识字的、能读圣经的只是一小部分精英,作为教士的他们,须将不识字的大众领到上帝面前。所以,他们的传道方式越能使人信服就越好。如今学界已经将此类传道法归入“大众文化”——也许学者们认为,在这个层面上,大众能理解和接受的就是“大众的”。不仅传道手册、传道书、宗教剧(或类似的演出和parade)等等都算作很好的向文盲民众宣讲福音的途径,而且,教堂中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更是将上帝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给人们。
上帝应该是什么样子?进而,《圣经》上记载的东西又应该是什么样子?拿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的宗教美术作品为例,对上帝和《圣经》故事的描绘一靠艺术家本身的意识与想象,二则依据赞助人在合同中的规定与安排。这些赞助人,或者说“出资人”更为准确,来自上层的各个集团,有世俗贵族,有神职人员,还有虔诚的商人。(Peter Burke, Italian Renaissance: Culture and Society, 1420-1520, London & New York: 1999)所以可以说,如果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美术的灵感“来源”,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上层人和艺术家脑海中的天主教的印象。
《圣经》反对任何对偶像的崇拜。《圣经》之前,我们只能崇拜上帝;《圣经》之后,我们只能崇拜上帝和上帝的《圣经》。尽管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形象就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不管是古代的美术还是今天的电影,凡是把上帝的脸清晰地刻画出来的,我们都应对此保持警惕。同理,凡是一个细节接着一个细节地把耶稣的事工描绘出来的,我们也应保持警惕。我们相信的仍然是上帝,而不是这类美术和电影,尽管后者在传道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用。美术、电影以及其他一切类似的“途径”或“通路”,都只是从作者的角度来提供一种理解,我们最终的信仰还必须是上帝。
所以《耶稣诞生》要分成两个层面看。第一个层面是“信上帝”的教义,这是宗教;第二个层面是“还原”历史和《圣经》场景,这是消费品。信上帝的我们没有花钱看《耶稣诞生》的必要,但那些不信上帝的资本家则想利用我们的信仰来获取利益。我想起这片子里有一段《新约》没有记载的细节,可能出自编剧之手:约瑟和玛利亚去伯利恒,路过以色列首都“圣城”耶路撒冷,见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前,竟有人兜售充作牺牲的动物。约瑟对此感到异常失望,便没有在耶路撒冷作任何停留。这就好像如果我在佛教寺庙外面的摊位上买香烛而不到寺院里买,就说明我并不清楚真正应该献给佛祖的是什么。我们所信仰的“神”缺香火吗?缺吃的吗?缺动物吗?缺钱花吗?
《耶稣诞生》和《耶稣受难记》在教会里面应邀请神职人员和教众免费观看,就像我们那个中央组织党员免费看《张思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