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婚》的影评10篇
《中国式离婚》是一部由沈严执导,陈道明 / 蒋雯丽 / 左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式离婚》影评(一):一个关于婚姻的社会实验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视剧,不如说是一个关于婚姻的社会实验,其中共设置了4个实验组。
第一组:林小枫、宋建平。可以说这组是典型的中国式婚姻。经济是一个家庭的支柱,所以其极易引发家庭矛盾。这也是本组实验中主人公面对的第一次危机。经过一次次拉锯战后,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转折发生在林小枫离职后,此时她的人设是没有朋友、没有兴趣爱好、一心扑在家庭上的专职主妇。目光所及之处只有老公、儿子。而其中能聊聊的只有老公,但老公为了改善并维持经济条件,在外疲惫一天回家更愿意安静休息,而此时的老婆却有足够的精力并且憋了很多话想交流。当这种状况成为常态后,极易引发老婆对老公情感外迁的猜测。一场情感攻防战就此打响。男方疲于招架,为了尽快扑灭战火,只能制造一个又一个谎言。当谎言被揭穿,就如火上浇油一般,战火迅速蔓延至楼道、工作单位等一切能让生活在男方周遭的人鄙夷其人品的地方。而最终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把老公推离自己。
第二组:娟子、刘东北。这组的开始阶段男女双方显然都把爱情当成了一座宝藏,只知攫取不懂养护。殊不知资源是有限的。可以想见其离婚也是必然的。
第三组:肖莉。这组显然是林小枫的对照组。女主人公及时地看清了自己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并果断的抽离。事实证明,恢复单身的肖莉活得多姿多彩,事业生活两不误。
第四组:林小枫父母。这组的婚姻关系是令人羡慕并且向往的。殊不知其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往,因为女方的宽容最终得以走到今天的美满。
在以上几组实验中,第三、四组无疑是幸福的,因为这两组女主人的人设中都具有适度自我这个品质,而这恰恰是第一、二组所缺乏的。适度的自我能让人学会宽容与理解,而这恰恰是维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中国式离婚》影评(二):一个婚姻史空白的人对婚姻的几句闲言碎语
把《中国式离婚》看完了,看了一遍半,第二遍的时候把一些鸡肋情节直接跳过。现在开始在看小说。倒不是这部片有多好,情节当中或许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算了,权当故事看了。
但也不能说一点想法也没有。照例,随便说几句。对于一个没结过婚更没离过婚的人来说,或许有点轻率。
爱情的“原动力”
这股原动力,在电视剧中并没有表达过多少,倒是在小说里,在宋建平和兄弟刘东北聊天时说过好几次,每次宋建平都是略带醉眼,在朦胧中回忆那段美好的往昔:
大学联谊会时第一次遇见林小枫,亭亭玉立,众星捧月,才貌并重。一时间就不能自己。而林小枫也因宋建平不凡的才华和翩翩风度而倾倒。
那个冬夜,林小枫为了见宋建平一面,在火车站等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就为了8分钟的见面。据宋建平说,那时那叫一个感动啊,什么海枯石烂天长地久都来了。一切都来的那么自然且富有戏剧性。
或许生活中,或者说爱情中就需要这么一点“戏剧性”,而这点戏剧性有可能也将成为推动爱情号列车的第一股原始能源。尽管它在某一天会被燃尽,但至少,那辆沉重的列车缓缓前行了.......
持续的能源补给
我觉得,至少在片中或小说中,宋建平和林小枫都是在竭力挽救这段婚姻的。在片尾,宋建平躺在病床上对娟子说:“你知道我到现在最在乎的人是谁?还是林小枫!”尽管他已经被林小枫折腾的精疲力尽,对这段婚姻也极度失望甚至带有恐惧了,但依然最牵挂的人还是他的妻子。
尽管他们如此珍视,但依旧失败了。原因有很多,貌似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林小枫的无理取闹导致了最后的劳燕分飞,但宋建平就没有责任么?我觉得有。
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宋建平身上似乎有一种旧文人的“弱”。这份“弱”,体现在他的“躲”。他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但他不敢承认也不敢去争。从一开始林小枫逼他换工作以改善经济条件,他死活不肯,宁愿守着一家公立医院拿着微薄的薪水,美其名曰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但屈屈一次出国访问的机会就揭穿了他的假面具——乐得忘乎所以。他不是不想求,是前怕狼后怕虎,往难听里说,就是懦弱。面对婚姻,亦然,一次次回避问题,貌似忍让实则不负责任的逃避。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林小枫的确太凶悍了,平心而论,碰上这么一个非FBI却胜似FBI的女人,换了我我也怕解释(忽然想起《手机》里王志文的那句台词:“我找的是老婆,不是克格勃!”)。但也正是一次次的回避,结果很多小的误会就变成大的误会,又由大的误会变成误解,最后变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而他也一天天的心冷,片子的最后,他们签完离婚协议书,回到曾经的家里,林小枫问宋建平:“建平,你有多久没吻我了....”
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虽然宋建平懦弱,但起码他知道自己要什么——至少我这个旁观者觉得他知道——无非就是小康的生活,不低的社会地位,和睦的家庭生活。就那么简单。
而林小枫则不然,从一开始她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用什么来满足她的安全感。
一开始她以为要体面的社会地位,优越的经济条件,以此换取安全感,所以她鼓励、怂恿、激将宋建平辞职,去合资医院工作。宋建平去了,还成了副院长。她落寞中带着满足地辞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相夫教子。
然后她发现自己在家无所适从了,担心宋建平因为做了院长而嫌她人老珠黄了(插一句,整天担心这担心那,这也不甘心那也不甘心,天天抱着上坟的心情去生活,不加速衰老倒奇怪了),于是她以为对丈夫的控制权是她要的,于是开始没事打个电话探班,开始发挥其FBI潜质。
后来她聊了QQ,网恋了(殊不知这场网恋还是宋建平安排的“局”,这一点上,个人觉得宋建平挺阴险的,尽管很理解),她以为网那头那个愿意听她絮叨生活琐事,埋怨丈夫“不忠”的人才是她爱的。
宋建平提出离婚,她撕毁了协议书。她以为证明宋建平有外遇,对家庭不忠,搞坏、搞臭宋建平的名声才是她要的。
还有很多。。。
行了,或许以上所有的内容,在那时候都是她想要的,但都不根本解决问题。知妻莫如夫啊,每次她似乎满足了,宋建平都说:“在我看来,这是林小枫无限反复中的一次。”
题外话
1. 婚姻中,重在经营,重在双方的“空间”,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这份感情的珍视;
2. 无论双方中的谁,都要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如果没有工作,那就找点别的事做,培养点兴趣爱好,千万不能完全闲着,人一旦闲着,就容易出事。当然,这“找点别的事”不包含给对方带绿色小帽子;
3. 沟通,沟通,还是沟通。无论什么事,没有不能摊在台面上说的,一时说不清的,冷静一下,再说。但必须要沟通。
《中国式离婚》影评(三):典型
《中国式离婚》里面几家最后都是以离婚告终,而导致离婚的原因无非就是背叛,这个也确实比较能代表“中国式”。
肖莉离婚是因为老公的背叛而直接离婚,然后自己独自带着女儿生活,由于是一个人,所以经常被误会,这在中国的确是比较具有代表性。
娟子和刘东北的离婚也是因为自己怀孕了后年轻帅气的老公耐不住寂寞就去嫖娼,这种背叛似乎在中国的年轻人中也比较多见,由于娟子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所以没有在屏幕上表现出泼妇彪悍的形象,她默默地承受,也不放弃但是也不让刘东北碰她,觉得刘东北肮脏,这个感觉也很真实,很多女人都是这样,还爱着自己的老公,但是又觉得老公脏,所以就这样一直拖着,不过这些也只是时间问题,早晚还是要放弃的,这么累的日子又能坚持多久呢?
然后是宋建平与林小枫,虽然宋建平并没有实质的背叛行为,但是当局者都是迷的啊,林小枫一直都在猜疑,因为她坚信宋建平背叛了她,所以最终宋建平还是离开了林小枫离开了家。
剧中刻画地较多的是林小枫猜疑丈夫不信任丈夫的画面,蒋雯丽扮演的林小枫真是刻画地入木三分啊,婚姻过了激情期后的中年妇女对丈夫无端猜疑后的愤怒,购买性感内衣挑逗老公妄想回复到从前,到医院调查老公是否有*功能障碍,到医院跟踪老公打电话质问老公众目睽睽下不留情面的大闹……这些演的太真实了,实力派的演员就是不一般啊。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陈道明演的宋建平,那种越被缠得紧越想逃避的中年男人,审美疲劳是什么?生活压力是什么?女人你了解自己的男人吗?做为观众知道林小枫无理取闹,可是剧中人她知道什么?是剧作者设计出的很多误会和巧合让一个中年女人变得多疑抓狂,让一个中年男人心力憔悴。当宋建平去酒吧挥汗如雨地“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痛苦:酒吧的角落里面,宋建平摘掉眼镜闭着双眼,敞着平时规规矩矩系着扣子的白衬衣,毫无美感地、夸张地前后挥舞着自己的胳膊,大汗淋淋地发泄着自己的压抑,这时你看得出来他还是一个医生吗?
我不否认,之前对林小枫的同情现在换成了对宋建平的眼泪,我真想大喊一声:老天啊,你不要再蒙蔽我们的双眼了,让我们都活得愉快些吧!
最后,再说下林小枫的父母吧,我觉得也可以代表一些中国人,老一辈的中国人,有了外遇不但不离婚,甚至还替自己的丈夫和情人抚养大了他们的孩子……他们对待背叛的态度就是宽容,估计从旧社会刚过来不久,还能接受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吧,只能这样认为啦,呵呵。
《中国式离婚》影评(四):若即若离 方能始终
记得李玫瑾老师在一期报告里讲到控制情绪的问题, 她说到:“为什么对于有些人来说,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那么难一件事儿?”
-说在婴儿阶段, 一些孩子会因为歇斯底里的苦恼 而获得了父母的关注, 久而久之, 苦恼-得到关注-从而形成了满足。 当长大了之后,面对挫折时的歇斯底里 唤起了儿时对于关注 满足的记忆, 从而让这样的孩子 在情绪上来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
看得出来, 小楓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在情绪上来的一刹那, 她很难控制自己, 很难控制自己不对丈夫发火。也很难控制自己在还未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 与“小三”对峙。 也很难控制自己在与丈夫发火之时, 不去干涉孩子的自由。
其实我很纳闷的是, 小枫的爸爸妈妈感情那么好, 为什么小枫和建平从中没有学到任何的经验? 老两口退休之后参加合唱团, 谈古议今,互送礼物, 互相照顾, 穿上新衣之后 欣赏的眼神。 但是小楓和建平, 彼此为彼此的付出, 都好像是在无形之中被标上了价格。 好像一个拍卖一样, 如果没有以高价卖出去, 那就是 浪费了青春, 葬送了时光。 可是你想想, 干什么 时光不是流逝了呢?
总体来说, 是一部好片, 蒋雯丽也将一个神经质的女性演的恰如其分, 陈道明也将一个唯唯诺诺,不敢硬来 只敢偷摸的中年男性 演的让人牙痒痒。
《中国式离婚》影评(五):要么信任共持,要么男主外女主内
这是一部写女人问题导致家庭破裂的片子,首先很多女性朋友说急了,开始辩解自己了,从婚姻心理学说起:千万不要辩解,因为你一旦辩解就成了女主人公了,我们后面会主动帮你解释;
影片讲述女主人公歇斯底里问题,导致婚姻亮起了黄灯,很多人都说这个女人事多,大学毕业的人民教师,沦落成为一个泼妇式的市井人物。阴森的目光,蓬乱的头发,出其不意地现身,跟踪,窃听,无理取闹,自杀,假造证据,无所不用其极。大多数女性观众看林小枫一无是处,看宋建平处处同情。婚姻的导演,编出这样的婚姻剧情内心有三个前提:女人是靠婚姻来生存的;女人是婚姻中天生的弱者;女性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会有婚姻的幸福。
其实我不同意,因为在婚姻生活中,是需要共和的,如果你要爱情,那么就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前提是把生活中的问题拿出来彼此交换意见,或者叫沟通,来让彼此内心更加懂,或者叫包容,相互支持就是遇事特别是大事不要一个人决定,尤其是女性,最好先告诉男性,让其想想办法,即使你有更好的办法也应该这样,这是性别特征决定的。而在剧中复杂的婚姻问题里最缺的就是这一点,女人忘记了女人该有的温柔贤惠,转目光到男人事业上了,男人忘记了女人是需要用心呵护的了。所有越走越远,你说他们不相爱吗?也不是,这是心理被阴影隔离开了,不知道怎么去才好。
我们说婚姻问题一定不是一个人原因,大家都有责任,但是责任不到并不能说是男女的错,婚姻生活中最怕就是错字,错字简直就是给信任插一刀,男主人当然有责任,他认为在外面的传言不需要解释,这是大错特错,女人是感性动物,不解释等于直接承认,所以男主人女妻子留下了太多不良暗示,这很可能是导致妻子歇斯底里是原因,因为女人的感性会把很多在意放在心上很久,这样人就崩溃了,你看到的她无理取闹的样子很可能就是男人给予的,虽然男人并非故意。另外角度来说,丈夫是妻子的老师,妻子是丈夫的母亲,丈夫应当感染给妻子他的价值观,教会妻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教懂妻子如何理解自己,剧中的男主人没有,所以妻子只能靠自己去瞎猜,无疑中是丈夫没有做好,我们看事情不能看表面,心理问题清理了,世界就和谐了。
我常常会跟我的爱人说,某某好漂亮,我好喜欢,我去跟她约会吧,爱人开始都会很不舒服,时间久了,她也就明白我不会做什么,只是谈些什么,因为我在她心理给了她温暖,我把真话告诉她了,即使不好听但信任有亲切感。
作为女人,家庭主妇做好是前提,除非你的能力超出男人你养他,否则即使你不需要男人养也要把内事做好,不管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女人都是把内做好为优秀的,尤其是中国,不要听那些孩子不懂事的瞎糊弄,说不做主妇不生娃的,违背自然规律,一辈子就毁了,文革时期已经害惨了一大批妇女,现在要反省了。这么提议是有道理的,因为婚姻生活久了,那一种第一阶段的浪漫式爱情的激情淡去,如水的生活继续着,男人为事业在第一线努力前进,他需要女人成为他的后盾把家照顾的好好的,因为社会发展很快,家庭文化建设只好有女主人来建设,当然这也是女性的长处所在,女人完全有能力把家整的温馨快乐,让男人想回家,在家有安全感有安慰鼓励,让男人觉得有这样的好妻子好家园他可以更加努力,志向更加远大,这也就是民间那句“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搞好内的,这个道理大到国家也是如此,先攘内后主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中国式离婚》影评(六):我们要努力学会如何去爱和被爱。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看在电脑面前看完一部电视剧了。很多年前的电视剧了,机缘巧合想起来了,就一集一集的慢慢看完了。
首先演员的表演还是没得说的,陈道明蒋雯丽都是我喜欢的演员。这种成熟的男人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在电视剧里,当陈道明一脸认真的看着蒋雯丽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在呐喊“拥抱他快拥抱他”。。。。。。
最开始的时候每天只能看两集,心里压抑于是真的不想再看下去。我记得宋建平在给湖南菜馆的喧闹里给刘东北介绍他的爱情,他说,他们恋爱三年,结婚七年,育有一子。平淡的理所当然。就好像说,爱情已经成为两个人之间理所当然的存在。我想这是很多人艳羡的吧。后来林小枫疑神疑鬼,开始怀疑自己的男人,怀疑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很大层面上是归于不自信吧。我记得林小枫在跟“兵临城下”聊天的时候形容宋建平,她说,那个时候他对于我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
我承认这部剧还是让我对爱情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好像最终一切都会败在生活之下一样。林小枫在家庭和工作之间选择了家庭,选择了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女儿。她在给宋建平收拾行李的时候一直跟他说,你把脏衣服放在一起带回来我给你洗。这好像已经成为她人生唯一的意义一样,把自己丈夫照顾的妥当舒适,后来她渐渐的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她需要一个自我认知,可是她又不甘心做宋建平背后的女人,不甘心用“宋建平”三个字来做自己的名片。她跟娟子说,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着夫贵妻荣,可是当夫贵而不能妻荣的时候,大部分的女人还是会选择过她的贫贱生活。
感情上的沟通还是很重要吧。作为局外人,看着原本相爱的两个人渐行渐远,甚至彼此算计。林小枫算计着怎样抓住宋建平“出轨”的证据,宋建平让自己的朋友跟自己的妻子网恋为自己的离婚之路添砖加瓦。可是他们明明相爱不是么?宋建平躺在病床上说他对林小枫的想念,林小枫站在病房门口流下眼泪。一直到最后他们站在落地窗前拥吻,朝阳里林小枫读离婚协议书的声音慢慢模糊。我相信他们终究还是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回不去了,只是在看到对方时总是免不了会想起那些纠缠那些无中生有的丑恶嘴脸。
一个人的朋友还是很重要吧。我很讨厌刘东北这个人物设定,他觉得林小枫配不上宋建平,于是一直暗示宋建平离开林小枫,甚至在处理很多事的时候有意或无意的都在拆散他们。我想,如果换一个人,换一个希望林小枫和宋建平爱情美满的人做宋建平的朋友,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甚至在宋建平情绪低落需要跟一个人聊两句的时候,刘东北诚实的告诉宋建平他在亲热,于是宋建平挂了电话,一个人落寞的低下头,甚至无奈的哼着小曲。我很害怕有一天自己也变成这样。
生活总有这样那样的无奈。一定要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吧。等有一天我像宋建平一样,孤独的坐在海边也不愿意回家,我想我会更明白吧,只是我希望没有这么一天。
给五星,推荐。
《中国式离婚》影评(七):不要依赖所谓的亲密关系
对于这部电视剧,我长期无语……
但还是想说几句,其实,像我身边或周围,推而言之,在中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些人因为拥有与某个或某些人长期固定、稳定、法定的关系,比如友谊、血缘、婚姻、事业上下级之间等等此类关系,就开始缚束对方,认为有权力去改变对方。长期如此,关系的另一方就开始审视这种关系了……
一个人的个性,有一定的稳定性,想要改变,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除非,Ta深刻地认为自己某些性格有缺陷,或是有强烈的爱支持,发自内心想要改变自己,否则,你休想去改变一个人。
除了改变对方,很多人还想控制对方,这也是不可能的,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多么深的爱。起码来说不可能长期控制的,在对方厌倦之前,改变这种想法吧。因为每种关系的各方都是个体运行,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习惯或信仰追求,你没有办法控制这些,因为它们是无形无色的,Ta没有告诉过你,你可能永远都不清楚。
最可怕的,就是,有些人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科学地讲,Ta的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事实,没有经过证实,先给人家判刑了,像《中国式离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妻子林小枫因为太爱自己的丈夫宋建平(我认为这种爱是不健康的,狭隘的),她的眼中只有她的丈夫,没有别人,没有自我。而失去自我,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初能够吸引他选择她的,自然是因为她拥有某些特别的东西。而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自己都不爱自己,怎样让别人去爱你呢?!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无论和谁有多么亲密的关系,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哪怕这段距离有时候只有0.01mm),都不要随便地时刻地控制别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圈子,比如自己的追求、爱好、朋友、活动等,时刻保持自我,这是要保持一种关系中最起码的要求。
李安的《卧虎藏龙》中有一句话:当你紧握自己的手,什么都没有;当你张开自己的手,却发现拥有整个世界。
《中国式离婚》影评(八):基础不牢靠,上层建筑稳不了
所以说还是个基础的问题。
我想吧,虽然我没有结婚,但是除去爱情,婚姻跟亲密无间、交心换命、牢固如铁好朋友关系差不了多少,所以这个婚姻的基础更多的是尊重、坦诚、理解和宽容四点。
也有人说这四点很容易做到的,为何还是有那么高的离婚率在那儿摆着呢。
我没理会他,这是不负责任的论调。
首先说尊重跟理解。
林小枫用对丈夫的不尊重、不理解换来了宋建平对她的不尊重、不理解,却一直到二十二三集的时候还不自知。当宋建平以退为进刺激林小枫敏感的神经自动放弃以妻子的身份去参加东北、娟子婚礼的时候,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林小枫已经逐渐在宋建平的心里,从妻子的位子上面淡化了。宋建平宁愿冒着为人不齿的风险,借着酒劲,以介绍工作为借口哄骗他觉得理想的女人以他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同事面前满足自己的虚荣跟面子,也不愿意诚实的带着林小枫参加婚礼,哪怕是仅仅露个脸儿。那一刻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是这么想,这个庸俗的女人,眼高手低,市井势利,一心只想着夫贵妻荣。
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这是典型尊重和理解的问题。
宋建平从来没有理解妻子积极欲望,林小枫从来没理解宋建平苦于现状的艰难。宋建平从来不尊重妻子改变生活现状的意见,林小枫从来不理解丈夫怀才不遇的苦衷和悲愤。
其实没有多大点儿事。可是因为没有这两个基础,不知不觉之中矛盾的裂隙在悄然生长。
其次是坦诚跟宽容。
宋建平在很多问题上都在隐瞒真实的想法而对妻子编出拙劣的谎言,为了圆谎又不得不编出更多更拙劣的谎言,其实这是根本就没有必要的。
坦诚相对,宽容以待又何妨。
一件意外落下的衣服就能让两人猜忌、攻击,解释清楚了根本就是一场子午须有的误会。其结果就是,林小枫一直认为宋建平背叛了爱情,有了婚外情。宋建平觉得林小枫不可理喻,无理取闹。
我一直觉得这是林小枫不信任宋建平,怀疑宋建平的开始。
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坦诚跟宽容的问题。
整部电视剧一直用林父林母夸张的秀恩爱来对比宋林艰难的婚姻,直到最后一两集,分别通过林父林母的口,说出了夫妻之间宽容的重要。林小枫本身就是婚外情的产物,林母宽容了林夫,自此多了一对夸张秀恩爱的老夫妻,多了一个未出场的姑姑,少了一个破裂悲催的失败家庭。林小枫可真不像是她的养母。
宋建平的坦诚问题。
宋建平不是不坦诚,应该是害怕。换做是我我也害怕。
不难看出宋建平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
这种被放大了的男人的尊严左右了他的判断,导致最终一步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换句话说,林小枫的不尊重、理解加上宋建平的面子,将两人的选择指向不同方向。
(未完待续)
《中国式离婚》影评(九):爱情的分寸
爱情的分寸导致婚姻的结局,也许爱情已经转换成了亲情,女人,为什么就偏要那么在乎男人呢,为什么要为了他而活呢?搞得双方太累太累,尤其记得蒋的歇斯底里,陈的无奈与悲哀,在歌舞厅里自己一人狂跳,大汗淋漓...是什么导致的这一切?记得是在大学时看的这部片子,说陈应该多和蒋沟通,其实他心里有过出轨,只是他行动没有,为什么?也许是蒋对于他来说没有了魅力。蒋却一步步丢失自己,是的,有点疯狂,不可理喻,没有了爱,她要抓住这个男人,她不甘心....后来不还是放手了吗?阳光照进来,一切都特别平和,似乎从来都没吵过...不属于你的东西,再这么抓都抓不住.......
特喜欢最后的结尾曲《好久好久》我们有多久没吻过....我们有多少几乎都错过.....
《中国式离婚》影评(十):男人的最终归宿是女人
【跟婚姻开玩笑,还是跟婚姻睡觉?】
在探讨“中国式离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中国式离婚”。本片的编剧王海鸰女士用她“中国式”的聪明与精巧,创造性地发明了“中国式”一词,并聪明的把它用作“离婚”的定语,于是乎,我们不禁要问了,“离婚”便“离婚”,难不成还有什么“中国式”、“美国式”、“欧洲式”之类?退一步讲,即便有,那么究竟何为“中国式离婚”?再退一步讲,即便有“中国式离婚”,那么也就该有“中国式婚姻”。按照创造者的逻辑,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中国式婚姻”。
自古至今,“中国式婚姻”大体有两种模式:一曰“包办婚姻”,二曰“自由结合”。回到开篇所提出的问题,婚姻是解决人类欲望的一种途径,并且看来似乎是一种最经济最合法的途径之一。“最经济”,是因为“搭伙吃饭总比一个人吃饭开支小”,是因为家庭是行之有效的“规模经济”模式;“最合法”,是因为婚姻为人类的性冲动提供了稳定而合法的解决途径,是因为家庭实体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注意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婚姻,对于自然而言,它合乎常理;对于社会而言,它合乎伦理。如果说经济和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保障,那么,婚姻便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中的保障,基石中的基石。在《中国式离婚》一片中,婚姻模式的主体是“自由结合”,片中为观众展现了娟子、东北二人所代言的青年夫妇从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对于宋、林二人所代言的中年夫妇,我们也能从片中得知他俩的婚姻也是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的。西方人的婚姻大多也是“自由结合”的,不过是在教堂里,由新人双方按着《圣经》在牧师的主持下完成;而中国新人则是在宴请亲朋好友的宴会上结为夫妇。故此,我们可以推知,“中国式婚姻”比“外国式婚姻”少了“神性”,多了“世俗气”;没有外在的信仰的束缚,只有双方的口头的承诺。按此逻辑,“中国式婚姻”建立的基石是夫妻双方的责任感与世俗的伦理道德的束缚,那么“中国式离婚”便是这责任感的散失以及在打破这种世俗的束缚时所经历的“千辛万苦”。
在本片中,创作者将夫妻双方责任感的散失定义为“背叛”,并借由片中刘东北之口,讲述了三种背叛,“身的背叛”,“心的背叛”以及“身心的背叛”。宋林二人的婚姻之所以失败,是出于林感到宋对其“心的背叛”,并进而去怀疑宋对其“身的背叛”,在怀疑过程中,林变得“歇斯底里”,最终导致宋“心力交瘁”,两人的隔膜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东北,娟子二人的婚姻之所以失败,则是由于娟子无法容忍东北对其“身的背叛”。总而言之,这两段婚姻失败的共同的原因,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太较真”。《中国式离婚》竭力要告诉我们的便是:在婚姻问题上,不必太较真,包容一点,宽厚一点,放轻松一点,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在片中,林小枫父母所“代言”的老年一代的夫妻,之所以能度过风风雨雨,能相濡以沫白头到老,靠的便是林母当年对林父“出轨”的包容与谅解。作者所提倡的婚姻中的大智慧便是“宽容”。在处理婚姻问题上,“宽容”是矛盾的“润滑剂”。
然而,宽容真能解决所有的家庭矛盾吗?宽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宽容?
在片中,林母之所以能对林父宽容,是因为林母对林父的爱,并且是一种无私的真爱,根据“感情对应原则”,林母意识到林父是深受自己的,他的“出轨”不过是时代历史的错误;林小枫之所以不能对宋建平宽容,是因为她首先就质疑并否定了宋对她的爱,并且她自身还爱上了网上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人,可以说她俩的背叛是双方的,林无法理解宋,也无法与其同心同德。在故事的开始,林不停怂恿宋为了金钱放弃可以为宋带来名誉的国有医院的职务去私立医院谋职,即便她的出发点是为了整个家庭,为了孩子当当,但在内心深处,恐怕她更是为了“夫贵妻荣”,如果说她对宋有爱,也只能说是一种自私的有所求的爱;娟子对东北不能宽容,是因为青年人对感情的“投机性”,娟子可以爱东北,也可以爱别人,比如说宋建平,“从一而终”对于她们来说是“远古的笑话”。
宽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宽容,没有了爱,宽容无从谈起。
【持子之手,与子携老?】
“当岁月失去阴影的时候,我们就在黑暗里拥抱,并且安然入睡。雨滴敲打着坟墓上的青草,那是我为你弹奏的夜曲”。
在前面部分,我们探讨了宽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那么,这宽容究竟是谁对谁的宽容?
自古以来,大都是男人犯错,女人宽容。“家”是个阴性的词,正如子宫、月亮、大地、坟墓之类。男人是阳,女人是阴;生是阳,死是阴。人类作为地球上的过客,其最终的归宿是死,是坟墓;男人作为“母亲的顽皮的孩子”,其最终的归宿是女人,是“家”。男人的犯错,只是一时的“迷路”,而“迷路的羔羊”终会“知返”,只是需要“指引”,需要“牵绊”,更需要女人的宽厚的心胸。女人的子宫孕育了男人,女人的乳房哺育了男人,女人的心胸最终也将接纳男人。
人类的历史发端于母系氏族社会,中间经历了漫长的父系氏族社会,包括现在正在经历的男权社会。男人属“性”,女人属“灵”;男人性“刚”,女人性“柔”;男人是“有”,女人是“无”,“无”生“有”,“柔弱胜刚强”。也许,将来理想的社会模式,仍旧是女人占主导地位。这样说,我不怕得罪“男权主义者”,男人与女人本来就不一样,各司其职,才能各得其所。
《中国式离婚》中重点展现了四位女性的形象:宅心仁厚的林母,尖锐苛刻的林小枫,温柔敦厚的肖莉,清纯善良的娟子,这四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代表了自古以来女性的四种形象。如果说性格决定事业的成败,那么同理可得:性格决定婚姻的成败。三位年轻女性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林母的“从一而终”、“宽厚大度”形成鲜明对比。这似乎可以得出作者对待婚姻的态度是要回到“老路子”上去:婚姻成功是由于妻子的宽容,婚姻不成功是由于妻子的不宽容,不谅解。这也是作者最为人所诟病之处:王海鸰是站在男人的立场替男人说话。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些人是出于何种目的去指责作者,但至少可以说这些人是由于对本剧的“误读”,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本片采用开放式的结尾,创作者没有直接展现宋、林二人离婚的场景,即便离婚,也并不意味着宋、林二人的恩断义绝。当片尾宋、林二人再度拥抱,再度亲吻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俩“剪不断,理还乱”的深情。林小枫醒悟了,宋建平也透彻了,只要两人还有真爱,分开了,还能再和好;离婚了,还能再结婚。
在现实生活当中,幸福何其少,痛苦何其多。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当中,偏偏是这两个人相遇了,相爱了,并且结婚了,生子了。这是一种何其难得的机遇与缘分,当我们感叹“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时候,不如反思这是因为我们爱得不够深,或是这爱里的私心杂念太多。
“能牵手的时候,请不要只是并肩
能拥抱的时候,请不要只是牵手
能亲吻的时候,请不要忙着呼吸
能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轻言放弃。”
为了爱,我们相守,到老。天长地久,不是远古的神话,也不是痴心妄言,只要我们心中还有爱,还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