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影评10篇
《三国演义》是一部由王扶林 / 张绍林 / 蔡晓晴 / 孙光明 / 张中一 / 沈好执导,唐国强 / 孙彦军 / 鲍国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影评(一):白帝托孤看到哭....
这可能是小时候看过最多遍的电视剧了,现在才渐渐发觉他对我的影响有多大。看原著才觉得,书里的描写是相当简洁的,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很少。这样看来这个电视剧才真是神了,我认为可以说是超出了原书,把历史拍活了,把文字间隐含的情义不仅挖了出来,更是发挥得超出三界,义薄云天。把读简明的史书、浩汤的小说时心里翻涌的层层浪都卷起来了,告诉观众,真的是这样啊,甚至比你感受到的还要浓烈。比如吕布这个人,单看书的话,不太容易爱起来,干的蠢事太多了。但演出来就不一样了,他优秀的一面突出了,抓住了他的魂,英武俊貌,让人看呆了,先把这个形象立足,再让他去做傻事,这个人物就立体、复杂了,观众也就很难会对他无感了。
小时候看得入迷,那时候也不懂得这不过是部男人的历史。于是就深深建立起了 “只要是人 就要当英雄建功立业 ” 的价值观,一直觉得当了诸葛亮这辈子才算活了,到慢慢长大也都是愿意交有迷人之处的朋友,也喜欢迷别人的长处,愿意发现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也愿意别人迷我,性格里很有点男孩的成分。想想初高中我干得很多事都有点这个意思,是急着争强好胜,图个赢的快感。
那时候这里边所有英雄我都迷,爱风光,爱才智,爱神武。但那时不懂得一个道理,野心大是好,但是结果却并不真的最重要,今晚上看白帝托孤看哭了,感觉刘备也是真的惨啊,当年卖草鞋的一个,最亲最亲这两个兄弟,霹雳扒拉先他而去,临到死只觉得遗憾,我这么多年到今天,却不能继续了,孔明你加油吧。真正风光在于过程,赢过,也就是赢了,要说善终,也不过是最后的时间里舒服一点而已。三兄弟在天上相会,应该也是终得善果了吧。
看书也重新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赵云这个人,原来只觉得他帅,是真帅。看了书才发现是一股清流,神勇、有胆不在话下,简直是箭无虚发啊!从来不失手,贼靠谱,还没有让人讨厌的地方。而且,虽是刘备四弟,却才发现刘备对他不是那么亲,五虎上将之三,都没有封侯。救过刘备命,阿斗命,这么多神迹,可是给他的赏赐也不多。而且感觉他本人也极有谋略,相当稳重内敛,话巨少,极其让人喜欢,也不争什么,就是靠谱!向来是半路投过来,他对刘备重门第等等都看得很清楚,却为人始终如一,让人佩服。
原来是很喜欢关羽的,觉得是个完人。现在看来却大不是。诸葛亮都说他的死有性格使然的成分,总体来看,厉害是真厉害,但还是比较骄傲自大、且有点小心眼的。
张飞让我很意外,感觉他是主要任务中一个进步很明显的人!仗义收了严颜,而且会用计了!和开头绝对的粗鲁莽撞相比,真的是个明显进步!
看电视剧的时候没觉得孙权如此傻逼。真他妈废物点心。
小时候连我妈都跟我说刘备心机,但现在却很理解他,并被他感动了。重门第,以自己为正统,尽管招某些人讨厌吧,但我觉得 人家就是有理想嘛!怎么了!就是想成事嘛!到最后伐吴,那真的是要气炸了,心都要碎了吧…………
小时候是真的爱曹操的,尽管他这性格有些要命,但确实是很迷女人的吧。他多疑,可是又很可爱,因为你知道他心思多呀~复杂呀~另外立曹丕个人感觉是很正确的呢,大家都爱曹植,但这个事情要看怎么看了。曹植当然值得爱,当自曹丕后来的表现看我觉得能够胜过曹操,他的性格更稳一点,做事又准狠,也是能把王者气运得风生水起呢。
看书对于曹操这边的大将也更关注起来。也是非常可爱!徐晃 许褚 曹仁 典韦 张辽 张郃 n多的夏侯们 都是真英雄啊!尤其是曹仁 感觉也是魏国这边赵云一般的存在。于禁那个结局 有点黯然
吴国傻逼颇多颇不招人待见,张昭算一个。鲁肃是可爱的,幸好死的早,没看见后来的窝囊样。
说实话,还是蜀国风光那会最好看,就像人年轻的时候一样,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数得上的得意之人,尽可以快活。以及我心里的诸葛亮就是唐国强了.........
其实要是想到历史不过是轮回 循环 反复,也就会看开一些,更能放手去搏,也更坦然点,不用看个新闻就一惊一乍,我现在干脆不看新闻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片尾曲太戳心!嘤!
《三国演义》影评(二):长歌当哭
少年时是不懂三国的,只顾看各路英雄厮杀,人到中年,才终于懂了水镜先生的断语。“徐元直去便自去罢了,又何必惹他出来呕心沥血?” “卧龙虽得其主,然不得其时。惜哉! 遥想孔明先生初出茅庐,长身玉立,俊雅无双,然彼时有多么意气风发,秋风五丈原就有多么孤独悲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难道水镜先生看透的,孔明先生会看不透么?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罢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只为实现治平天下的大志,这是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吧。 只是令人倍感悲凉的是,红楼最后到底留了一个宝玉扫花,为千红一哭,而三国英雄逐一谢幕之后,谁来为孔明长歌?
《三国演义》影评(三):完美的残缺
经典,我不怀疑。我也很能理解众口一词的赞扬。但是我们除了把一部经典奉上神坛,用所能想到的所有词汇,极端地美化他,我们还为他做过什么。
最近重看三国,这些专业演员真令人不得不敬佩。
刘备是参与过三英战吕布的,所以,即便刘备没有张飞,关羽般的武神气质,但是也不至于如白面书生一般。你们真的认为这里的刘备有说服力么?
至于曹操,鲍国安霸气十足,但是曹操在历史上的身份还有一个诗人,这一面,是鲍国安在表演上所忽略的。当然,我依旧不质疑鲍国安曹操的经典。
但是有些场景,比如在王侧奸笑这样的略显浮夸的场景不在少数。
我看了一些这里的评论,除了抒发感慨,极致褒扬以外,有价值的评论几乎没有。我们也许就这样了吧,永远守着从前的经典,然后将它奉上神坛,用它比较着现在的作品。于是,这部经典不会成为我们的开始,而成了我们永远的终点……
《三国演义》影评(四):文化需要传扬
学生时代最爱看的一部历史剧了,上学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把历史书和政治书都拍成电视剧的话,我们是不是都能学好政治历史啊。 事实不然,现在很多的翻拍都有串改历史的嫌疑,很多电视剧或电影都不符合历史,或者选取的题材都偏向写野史。串改历史容易误导。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可以写的也很多,不明白现在为什么总是喜欢把史诗剧拍成宫斗剧,唐宋元文化鼎盛,不去拍那时的文化和历史地位,总喜欢写杨贵妃。明清时代开始没落被欺压,不去描述历史和社会现象,总喜欢拍后宫争斗。抗日战争片也是情节不尊重事实,乱拍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现象,比如手撕鬼子
《三国演义》影评(五):成语典故熟语串起的三国演义,太精彩
一串早已体现为成语/熟语/典故的故事,紧密布于整个演义当中,
这些故事是如此地流传广泛时间久远,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语言体系里面,
甚至包括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也是三国原创,哈哈。
因而即使从未看完过全文(或全剧),一旦读起,就像你早已经看过许多遍,
早已融入生命记忆中。
比如这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冲冦一怒为红颜(貂蝉是个有情有义的妹子)
曹操疑心杀友人,又割发代首,赤脚迎谋士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酒水尚温,华雄的头就拿回来了)
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救主
赵云大战长坂坡,七进七出求阿斗
刘备摔子,不知真情或假义(电视剧里挺真的)
三顾茅庐,隆中对指点三分天下
孔明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曹操赋歌《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PS 电视剧里面是真的唱出来的,想来彼时这些词,是真的歌词)
还有还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曹操铁链连船,周瑜火烧赤壁
曹操败走华容道
赵云:大丈夫何患无妻
周瑜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孙尚香是个有情有义的夫人)
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即生瑜,何生亮。卒
(这么多典故都在一部剧里面找到出处真是太有趣的!看完就把成语什么的学得差不多了)
曹操割须弃袍
关羽单刀赴会,华佗刮骨疗伤
然又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被斩(T_T)
曹操赐一合酥,“鸡肋事件”,杨修命丧
曹操头风病发,杀华佗,曹操亦逝去
(悲凉,没有任何主角光环,更甚于冰与火之歌。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
曹丕当政,欲杀手足,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
(诶,这一段,还是TVB的《洛神》26集把背后的故事与情绪展现得更为惊心动魄又动人)
张飞睡着的时候瞪大眼睛,被杀了。。。。这是什么梗[捂脸]
刘备,被七百里火烧连营。。。
白帝城托孤,卒
孔明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有进有退
空城抚琴退司马懿,挥洒斩马谡,再写出师表,
最后妙计设一场大火,围困司马懿父子,不料天降大雨,只能说是天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卒,星落五丈原
……
随后,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他笑死了(剧里面真是这么写的。。。)
晋国立,三分归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一百多年后,更加混乱的南北朝十六国开始了
……
好了,成语典故熟语串起的故事讲完
下回看看春秋战国,估计有更多典故
欲知前事如何,可以看《大秦帝国》。。。
《三国演义》影评(六):浪花淘尽英雄
用了很久很久看完了老三国,感慨良多啊。。。就剧本身来说,除了每一集都像在讲故事一样没有旁白衔接不起来以外,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的硬伤,道具什么的很有年代感,个人感觉比较符合近2000年前的生产力。从剧情上来说,演的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而不是《三国志》,所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偶尔也会有司马昭笑刘禅笑死这种魔改[微笑][微笑][微笑] 纵观三国时期80年的动荡,出彩的文臣武将辉煌陨落,不禁深感历史与时间的残酷,个人最看重的还是曹刘两个势力(ps:三国志里几乎从来不用吴,偶尔用用周瑜什么的,其实真三国无双里也不用吴[捂脸][捂脸][捂脸])曹操赤壁没赢,诸葛亮北伐失败,真的是三国两件最大的憾事。如果曹操大一统了,接下来也没司马懿什么事了;如果诸葛亮打下长安了,三国的格局又会怎么变化呢? 这部剧最大的收获,就是顺带把杨慎的《临江仙》背出来了,时间总是无情地带走很多东西,是非成败也不过转瞬即逝,昙花一现而已。此词让人顿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世间一切不过冯虚御风。 对了,顺便还见到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全诗[微笑][微笑][微笑]
《三国演义》影评(七):千载谁堪伯仲,万古丞相不朽————谨以此浅薄文章纪念我敬仰的诸葛丞相
刚刚看完纪录片《中国通史》第31集——《诸葛亮治蜀》。以前只听说诸葛亮是治理内政的能臣,然而实实在在不知道他究竟有什么功绩,只是单纯地崇尚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信条与奋斗历程,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似以卵击石的不懈斗争。在网络上看过好几篇评论司马懿与诸葛亮之斗的文章,其中大概的意思就是司马懿的才能是高于诸葛亮的。还有毛泽东对《隆中对》批注,意思就是诸葛亮的最终定国策略是兵分两路,一路从益州取长安,一路从荆州进兵,这是兵家大忌,因为毛认为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是集中兵力干大事,更何况在实际上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分兵三路,最终必然失败。我也正在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也听说鲁迅对小说里塑造的诸葛亮的评价是“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总的来说,我以前是对丞相的真实才能有很大怀疑,甚至想过,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屡屡失败,他究竟有什么能力敢担当大任。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想说,丞相是我心目中最出色的三国英雄。
丞相在治国理政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大才。早年,他向刘备在茅庐提出《隆中对》时,便提到“南抚夷越”,然后进图中原。“南抚夷越”就是后来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包括今天四川南部和整个云南等地),并大力开发当地,向当地土人传播新式生产技术,大家熟知的一则佳话“七擒孟获”源于此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忙着准备与魏、吴两国的争锋,却有空率大军南下呢?这之前便是大家熟知的关公“走麦城”之事。关羽一意孤行,目中无人,导致吴魏结盟,荆州被吕蒙偷袭,关羽自己也被杀害。刘备得知消息大恸不已,不仅要为关羽报仇,也要重新掌握荆州,以实现当年《隆中对》的宏伟构想。于是,三国时期最后一场重要大战——夷陵之战在两弱之间爆发了。蜀军刚开始势如破竹,吴国节节败退,却只退到夷陵,两军开始对峙。这时,东吴四英将之一——陆逊登上历史舞台,一把火烧尽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刘备不得不败退至白帝城,最终崩殂于永安宫。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式形成,吴国顺利实现当年鲁肃提出的《江东对》构想,而蜀国仅剩益州一州,开国元勋少了许多,精兵良将折损过半。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后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安侯,官拜丞相,蜀汉举国大业全托付在了诸葛亮身上。
不久,诸葛亮派邓艾前往吴国达成结盟一事。诸葛亮一开始就坚定着联吴抗曹大计,此时新败,更需要坚定这一信念,以图长远计划。于是吴蜀再次结盟。孙权称帝,并在第一时间告知蜀国想看蜀国的意见。蜀汉朝中大臣个个顿首跌足,痛心疾首,认为只有蜀汉才是正统,曹贼是篡位,天下哪有三朝之说?在这种情况下,又是诸葛亮站出来,说服群臣,让使者转述蜀汉对孙权的祝贺之意,孙权十分高兴,同盟便得到了巩固。接着,丞相便利用短暂的外部安定时间着手解决国家生产发展之事。都江堰两千年来灌溉着“天府之国”的千亩良田,为李冰始创,而丞相有着维护之功。丞相深知此水利工程于农业生产的巨大功用,特设堰官一职,并派1200名士兵担负维护都江堰的职责。都江堰之管理,始于丞相。巴蜀之地据记载是我国最早发现“火井”的地方,“火井”就是天然气井。巴蜀的产盐技术很落后,盐产量较低,丞相首创“火井产盐”之法,将盐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丞相也特设盐官,强化盐产品的官卖。盐税成为蜀汉的重要财政收入,为蜀汉国力提升提供了资本。“火井产盐”至今还在巴蜀地区广为流传,令人称道。除盐以外,铁也是丞相重视发展的产业。蜀汉的铁质地优良,大部分用作农具,而制成的铁兵器也是坚韧无比。为丞相特制的铠帽,强弓硬弩难以穿透。蜀地特产“蜀锦”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远销巴基斯坦、中东等地,是色彩华美的世间瑰宝。丞相特设的锦官,负责管理蜀锦这一产品的生产贸易,成都的别称“锦官城”流传至今。而制作蜀锦的原料多来自丞相平定的南中地区,南中地区逐渐有了蓬勃旺盛的桑蚕业。得益于经济上的巨大恢复,丞相才能够六次北伐,对抗人口、军队均五倍于己的魏国。丞相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木牛流马、诸葛连弩都显现出丞相的过人才智,八阵图也是丞相才智的体现
若说丞相的错误之处,我只能看出两个:派马谡守街亭、排挤魏延。挥泪斩马谡是丞相赏罚分明、严明军纪的体现,丞相以法治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能够让百姓谨守法度,并且心服口服,可以说达到了法治的极高境界。然而,我以为,丞相本不必斩马谡,马谡本不必当此难容之罪。马谡曾在擒孟获过程中出奇谋,堪称丞相的左右臂,在北伐过程中也立下功劳。然而此人终归是一名帐内谋士,调兵遣将不是他能做的。丞相明知如此却派他守街亭,马谡就失了街亭,临阵逃脱,犯下大罪。在演义中是司马懿大军攻下街亭,史料中记载张郃大军攻下街亭,无论哪种说法,此败罪过不仅在于马谡,更在于丞相用人不当。在演义里,魏延初降刘备,丞相就指着魏延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北伐时,魏延向丞相献谋,说愿意领五千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秦岭,经子午谷直取长安,被丞相拒绝。魏延此人算得是忠臣良将,虽有性格缺陷,也不会倒戈投降。魏延最终造反,我以为是丞相对他一直以来不信任的结果。
——————————————————————最近连看三遍《火熄上方谷》片段,实在心痛。丞相早已命令马岱于上方谷埋伏精兵,并准备了引火之物,专等司马懿上钩。听闻司马懿自提军马前去上方谷,丞相忧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拍掌道:“好,司马懿果然中计!”于是亲自去上方谷等待司马懿的到来。司马懿父子三人行到谷口处,早见魏延领一军在此。魏延奉丞相命诈败,要将司马懿引入谷中,于是率军后撤,司马懿随后挥军深入谷中,而魏延已不知踪影。司马懿见到谷中多有草房,料想这必是蜀军屯粮之处,可又见此谷极为逼仄,倘敌人用火攻,形势可危。想到这儿,只见山上旌旗林立,丞相飒爽一笑,对司马懿喊道:“司马懿,你死期已至!”将羽扇一挥,山上檑木滚石火箭齐发,谷中早已预备好的易燃物剧烈燃烧起来,谷口被烈焰决断,上方谷瞬间成为一片火海。司马懿父子三人抱头痛哭:“我中诸葛奸计,可怜我父子三人死于此处!”丞相看着这一切,却露出颇为凝重的表情,或许是想到当年火烧藤甲兵折损阳寿?无法料到的是,突然天降大雨,把谷中火全部浇灭了,司马懿死里逃生,赶紧撤退了。大雨打在丞相的身上,顺着铠帽羽扇倾泻不尽,丞相仰天闭目,雨水洒在眼角,实在看不出是丞相的泪水与雨水夹杂在一起,还是丞相欲哭无泪。看到这里,我哭了。演义里有诗一句:“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以后想到啥再写啥,丞相,请受我一拜……
《三国演义》影评(八):边看边记
剧情:
3.《董卓霸京师》
吕布杀前义父不眨眼啊。
4.《孟德献刀》
曹操谋杀董卓,败而献出宝刀,吕布察其意暗告董卓,董卓贴告示悬赏抓拿,县令陈宫敬曹操救之,愿与之同谋大事。二人至吕伯奢家,吕伯奢命人杀猪款待,自行外出买酒,操夜闻吕氏家丁磨刀以为吕家暗谋杀他二人(生性多疑)便先下手杀了全家,吕伯奢归来,操恐其知真相后不罢休便将吕伯奢杀死,陈宫得知曹操为人便弃之而去。
5.
《三英战吕布》
十八路英雄匡扶汉室,歃血为盟,讨伐董卓
汜水关
round1 鮑忠×华雄 华雄胜,鮑忠亡
round2 孙坚×胡轸 孙坚胜,胡轸亡
孙坚(文台)粮草将尽,袁术(公路)不予粮草,欲令其军溃散。
round3 孙坚×华雄 华雄胜,孙坚逃(华雄夜袭孙坚军队,祖茂将
其帽与坚换,调虎离山保孙坚。)
round4 俞涉×华雄 华雄胜,俞涉被斩首
round5 潘凤×华雄 华雄胜,潘凤被斩首
round6 (温酒斩华雄)关羽×华雄 关羽胜,华雄被斩首 (马弓手关云长迎战,张翼德擂鼓助战)
李傕、郭汜固守汜水关
虎牢关前
袁绍军: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扬、陶谦、公孙瓒、曹操八路
董卓军:李儒、吕布、樊稠、张济
张飞、关羽、刘备三英战吕布(三姓家奴)吕布落荒而逃
孙坚报袁绍(主公)说袁术不予粮草之事,袁术推卸给手下。
董卓派李傕向孙坚提亲,李傕被怒轰。
6《连环计》
孙坚井中得玉玺欲回长沙,被袁绍识破,曹操兵败而归,对各路英雄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自相残杀的行为不屑且失望,故而离去。十八路四分五裂、反目成仇、自相残杀、溃不成军。袁绍、公孙瓒归顺董卓。张温与袁术谋刺董卓,袁术书信到被吕布拦截,吕布斩杀张温,诸公胆战心惊王允与貂蝉谋连环计 使间吕布与董卓,先将之许给吕布再趁吕布出征之时,让貂蝉献舞许给董卓。
7.《凤仪亭》
董卓占貂蝉,吕布气愤,私会貂蝉,貂蝉诉苦鼓动吕布,董卓追至赶走吕布,董卓欲杀吕布,有臣谏其效仿楚庄王不计此嫌,并将貂蝉赠与吕布可使之感恩戴德。貂蝉向董卓哭诉。王允鼓动吕布杀董卓老贼,吕布为得貂蝉,故与李肃、王允等谋诱其入宫,吕布杀之。
8.《三让徐州》
曹操杀董卓失败后,自领兵至山东,欲接父与家人到山东,徐州城陶谦为讨好曹操,派部下张凯护送其一家,张凯因贪图钱财杀害曹操一家,曹操怒而攻打徐州。陈宫劝曹操饶过黎民百姓,操拒之。刘关张赶来,奉太守孔融之命解救徐州之围,陶谦欲以府君之位让与刘备,备推之。刘备下书劝和曹操,曹操藐之。快马来报陈宫投吕布,献计吕布收山东,曹操遂从徐州退兵转而收山东。徐州兵退,陶谦宴诸公,堂上再让徐州与刘备,刘备再推辞。陶公告诉刘备附近有小邑曰小沛,可屯军,请刘备驻军于此暂可保护徐州。后陶公病倒,临死前再让徐州,举孙乾辅佐刘备。陶公亡,徐州全城挂孝。曹操气愤刘备不费力便得徐州,欲攻打。荀彧劝之以兵力不足两面应敌,若攻打徐州恐两边皆失。吕布自知打不过曹操,故而投奔刘备,刘备善待之,以徐州城让之。张飞怒之、不满之,出言驯之,吕布不敢接,备以沛与吕布屯兵,布受之。(不得不说刘备的胸襟真的大)
9.《孙策立业》
孙策(伯符)在江东兵胜而归,却被袁术羞辱。黄盖、程普劝之假借搭救母舅的名义向袁术借兵
《三国演义》影评(九):扮嫩的大叔
最早看演义的时候,最着迷的是军师和皇叔。军师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辅佐无能的后主,壮志难酬,力尽而亡。一遍遍看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越来越偏爱周瑜,那个气量狭小、屡屡败于军师的大都督。就如迟子建《与周瑜相遇》所言:军师是神,都督是凡人,会倒下的英雄更为人心折。所以那些缺点只是让他更真实更接近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声“既生瑜何生亮”几乎叹碎了我的心,那时我才上初一。感受过命运之叹,就很难被琼瑶式的婆婆妈妈哭哭啼啼打动了。后来看《三国志》知道其实一切只为陪衬军师——大约罗贯中觉得两人有相似之处吧:周瑜盛年猝死殁于征途,诸葛明知不可而为之、力尽而亡,一样的时不我与,一样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才智是燃烧生命的能耗,所以史实中的周瑜只有一个缺点:完美。 小时候看电视剧,很不满意洪宇宙的扮相,很期待一个年轻英俊的人来演周瑜。现在,看到了,耐着性子跳着看了两集,失望。后面导演给大都督加了两撇胡子,将皮肤化黑,这种“丑化”大约是想让小奶油看起来男人点儿。但遗憾的说,男人与否,原本与胡子、肤色无关。伉俪情深似有娘配花瓶的嫌疑,腻味有余而情似不足。只好回过头去遗憾洪宇宙时代的化妆。 31集智激周瑜。感情戏不过几个镜头。孙权召回前,周瑜已从鄱阳赶回,小乔在门口迎接丈夫。大都督连夜赶路当然是形势压迫的缘故,一路应是满腹筹谋,心事重重,然而进门第一句竟是:“我星夜赶回,一路上都在思念夫人。”明明是瞧着挂外衣的妻子刚刚想到的调戏,却偏偏说得真诚。长大了再看这段,只是不觉去想:那纵马疾驰的归途是不是也包含了急于见到妻儿的迫切?戎马生涯的缝隙是不是填满了关于“家”的惦念?这细微处竟是恰到好处。 周瑜进门才说几句话就被张昭等人的到访打断。周瑜戏谑妻子“要不今晚陪夫人,谢客?”佯作嗔怪的小乔被逗笑,推丈夫快去处理公事。张昭等辞去后,周瑜回到内室,小乔很自然问及文臣主战还是主降,周瑜却反问夫人的主张。小乔略略思索后,简明扼要表达主战之意,说话间面带忧色又隐含微笑。而周瑜神色中些许掩饰不住的激动恰好说明了小乔的知心体己。这番表示很合两人的年龄身份。我能明白小乔忧的是情况确不乐观,牵系夫君身体,笑的是深知其性深信其能。打发文臣武将之后,诸葛和鲁肃到来之前,小乔轻叹周瑜抚琴,不多的台词不多的动作,但能感觉到这两个人感情很好很深——默契不就是不需剖白何须多言的高度契合的心领神会吗? 这都是为诸葛歪解“揽二乔”智激周瑜而做的铺垫。 其实周瑜也早有定夺,一番惺惺作态无非是想看诸葛怎样应对,透过来使侦探准盟友的能量。古人夺妻之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过探究周瑜的情绪,与其说是羞愤之怒,倒不如说是割心之痛。你看周瑜打发东吴战和两派,滴水不漏,岂是感情冲动的动物?一时羞愤能否激他当场失态,草草决定东吴的命运? 试想吕布败亡,曹操强占其妻杜氏,张绣降曹,曹操霸占其寡婶邹氏,就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美人不过是暗示英雄的结局。诸葛所指或与杜牧诗异曲同工,编剧可能就是从这个角度理解“揽二乔”智激周瑜的可能。 诸葛走后,周瑜扶着栏杆,问孩子们是不是睡了。小乔说“身为大将,竟如此儿女情长。”周瑜淡笑答道:“人非草木,焉能无情。登台号令三军,跃马勇冠三军。上能报君侯知遇之恩,下可荣妻荫子,我平生之愿足矣。”不慷慨不激昂,只是很家常,稳稳的笼着志在必得。此刻他揽着孩子的母亲,是当世豪杰,也是世俗中的寻常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语带着大气和欣赏的小乔,也不过是婚姻中颇为满足的幸福女人。 小乔再出场是45集三气周瑜,不到3分钟。周瑜在家养病,抚奏长河吟。小乔不仅明白丈夫的志向,也体会得到丈夫心中的渺小感,还能合理宽慰,静静的暖在心里。小乔最后一次出场是在46集卧龙吊孝,哀而不伤,在众人面前表现得从容得体:感谢孙权帮她守灵、向鲁肃转达丈夫的遗言、安抚哀恸过度的诸葛(先不论哭棺是否做戏)。赤壁之战距离破皖城已经十年了,小乔并非“初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是相知相偎的伴侣——唯有这样一个女人,方能衬得周瑜雄姿英发。英雄与美人,岂是两具空皮囊的搭配? 洪宇宙的周瑜,有种浑然天成的成熟与大气,举手投足间“不小心”透露出来的。或许黄维德太过年轻,历练不够欠了火候,表现得很小家子气,可能极力的“表现”本身就是欲盖弥彰——就像正常人谁会极力证明自己正常呢? 形神不能兼得,终是有神的洪宇宙耐看。
《三国演义》影评(十):经典三国
诸葛亮之所以跟刘备,是因为备可以让诸葛尽才,发挥他所有的本领。而曹操本来武将能臣极多,虽然知道诸葛亮厉害,也会重视他,但并不会像刘备那样能让诸葛亮施展他所有的解数.
刘备本来就没人,得诸葛之前连容身之地都没有,所以他比谁都更能让诸葛亮发挥!但是刘备输就输在他的义气上,虽然说他是枭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要有权谋,多机辩。刘备虽然有雄心,但是有点优柔寡断,更重要他太重兄弟义气了,这是他和曹操不一样的地方。刘备后来人才济济,文武双全,诸葛亮,庞统,五虎上将,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做后盾,也没让他得了天下。
历史就是经常有一种遗憾的美,人无完人!各种人物的优点缺点,才让我们感到鲜活,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