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诺莱特》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马诺莱特》是一部由门诺·迈依杰斯执导,艾德里安·布洛迪 / 佩内洛佩·克鲁斯 / Nacho Aldeguer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诺莱特》影评(一):观众喂养的贪婪
从未想过是我们害了他。作为一个所谓“资深”的斗牛迷,我一直以为喜欢一个斗牛士便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然而他却说,观众才是最凶猛的野兽。“我除了会斗牛,什么都不会。”是呀,如果这电影非关于斗牛,我怕是根本不会看的。马诺莱特与孩子他妈一样,不过是取悦观众的妓女。观众喜欢便挥舞白手帕,观众不喜欢,便扔下白坐垫。那铺天盖地的坐垫混合着嘘声,真的能压死人。
孩子他妈让他放弃斗牛,他不愿意。非关于钱财,而是关于名声。名声,看起来多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却让他拼了命。皆因观众诱了他,喂了他,培育了他。
想起了Teresa姐姐回来说的西班牙见闻。说著名斗牛士恩里克·庞切居然只因为朋友说最好的斗牛士不是他而与其反目。心下颤然。
想起看马诺莱特最后一段斗牛的时候,我们几个斗牛迷还在猜测那身材修长,动作优雅大胆的替身究竟是凯撒·赫米内兹,还是塞巴斯蒂安·卡斯蒂利亚。希望是小凯撒,这样可以助他成名,这么多年,他也挺委屈。现在却想来不成名也许并不是坏事。希望那替身不是小sebas,近年来众星捧月,不知这俊俏的小伙又会摔得如何惨.......
《马诺莱特》影评(二):始于门 止于门 (观影杂录)
英雄应该拥有美酒、时光、荣誉、崇拜、名气、敬仰,唯独不该有的就是情感。情感影响他们,让他脆弱,情感是他们的弱点,女人、亲人,爱情友情,都是阻碍他发展,让他变弱的介质。为什么特工间谍,黑客都要选择没有家人,没有亲人,没有爱人的孤儿,因为只有摈弃一切情感,他们才能够拥有更精湛的技艺,更冷漠的内心,拥有一颗不会跳动的心脏。
I’m just your mistress ,death is your wife.
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ugly man I’ve ever seen
旋转门的相遇,自动门的一开一合,门的隔绝与连通,开合的门的情感宣泄
斗牛时的激情与床笫之欢时的激情,画面相切,情感相通。给他带来激情的眼神,动作,女人和那头牛。
I belong to you because I don’t belong to you。诠释了女人之于男人是什么样的存在。
you can do things with me you could never do with your wife。情人与妻子的区别在于一个带来激情与刺激而另一个给你温吞如水的生活。
两人共享的红苹果,圣经中代表着开化和欲望。而她不是夏娃,是那条诱惑他吞下禁果的毒蛇。既带给他勇敢,又带给他害怕。既让他痊愈,又让他伤痛。“when you feel like this,do I help or do I make it worse? ”“You do both.”
“I thought you were born brave. No,I was born not to care.”我以为你生来无畏。不,是生来无谓。
《马诺莱特》影评(三):Mamita&Papita
Manolete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形式,而是由AB和pepe两人演绎出那中火热撕裂的爱情,还有服装,场景,背景乐,就这些就足以让我忘我的想打满分,虽然电影的表现手法非常减分,但是还是吸引我这么多年间重复看过无数次,吸引我的,是他们,是他们的爱:无法满足,他永远都在挑战征服,而她却从未完全被征服。
就是电影用插叙不断混接剪辑片段让故事情节有变得散乱,让人觉得故事讲到一半硬是哑然而止,很生硬,时常在人含情脉脉的沉溺于那甜蜜的恋爱时却突然泼一盆冷水,抑或是在感伤热泪滚滚时,让热滚滚的眼泪硬是吸了回去挂不出来。。所以,我就把它当作为是自行想象的空间吧。
斗牛士,并不是说对斗牛这项“人寿竞技”有什么兴趣,或是这种血腥残酷的竞技有什么迷人或能让人亢奋之处,只是AB让斗牛和斗牛士充满了鲜活的魅力,无论是人物性情上的激情强烈与火热,还是战斗时的那种淡定而沉稳,抖动斗篷时直立身板的优雅,手臂力道的干脆,眼神释放着多种感情,像是在说「过来吧,拥入我怀吧」迷人又忧郁,似有所畏惧又无所畏惧,尤其是最后一场,manolete站立在一点,伸开手臂微微挥动斗篷公牛贴着他不断冲着斗篷转圈时,他温柔的单手轻抚着公牛的身躯,这种刺激和征服感,正是他内心底所享受的吧。这段把公牛和mamita的联合引用真是绝了!
Manolete沉迷无法自拔:斗牛&Mamita
在采访中AB诉说到manolete是个害羞又害怕与人接触的人,
AB让这位斗牛士再次活了起来,又悲壮的死去。尤其是那双迷人心魂又时而忧郁并存的眼神,简直表现的淋漓尽致。
《马诺莱特》影评(四):不足于
世间所有爱情的悲剧 都因为这两个字 —— 不够 而两个人 总是无法同时知足或不知足 当她认为爱得正好 不多不少的时候 他想结婚 生孩子 厮守 一起变老 而她只说 我的心属于你 正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拥有我 于是他感到不满足 潜意识当中是认定了自己付出太多得到不够 千方百计要唤醒她 为的是想让她明白 在人生当中 自己可以拥有的 太多了 而他选择拥有她 这是怎样一场决斗啊 每一次出击都能够得到回应 20个回合之后 它看见我的脚踝 多一些之后 它看见我的双膝 再多一些 它就看见了我 爱人总是要用互相激怒的快感去抵消折磨的疼痛 我想对她说 当他爱你发疯的时候 为什么不能如他所愿 我想对他说 当她决意只爱你的时候 为什么不能妥协 你看 你们都觉得不够 当对方的爱情成为永远不够却又不能缺的寄托 一切都活不久 除了遗憾 悔恨 还有 不值一分钱的 让人生死相隔 让爱永垂不朽的 伟大
《马诺莱特》影评(五):油画,热土,血,朦胧诗
1,油画
张爱玲说她从小就有一种对色彩的饥渴。她不厌其烦地翻看时装杂志,只是为了寻找那些对她有刺激性的词汇。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种饥渴。可能我是有美术的天赋的,比方说,我不善于表达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倒是很喜欢用色彩。给我看一段抒情诗,我不会感动到哪儿去,但你给我一张时装广告,我可能就会为其或欢快或哀伤的颜色痴迷。《马诺莱特》的题材看起来实在是非常普通的,以此为主题的小说流水线生产。我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看它?一是Adrien Brody主演(这位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二是因为那海报做得太华丽,太漂亮。太能使我激动了。红色?血的颜色。那样浓烈的红色,美归美,总不是好的兆头,不同于中国过年时满街满世界的红。同样,这部电影的风格,从始至终都是富丽的,奔放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这使我想起油画。用无数细小笔触堆积而成,融汇,交织,甚至隆起低矮的小丘,还嫌不够,那热情仍旧灼透了画布。佩内洛普克鲁兹确乎是油画里的女子,几乎称得上妖艳。但布罗迪嘛(歪头),还是画在水粉里看着舒坦,素描也行。
2,热土
我见识过的电影,抛去国内,无外乎日韩英美法。西班牙的还真是不多见。你们二萌小学时,学校办了一个西班牙语小组。你们二萌觉得新奇,就跟着去了。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咿咿呀呀地念什么“欧拉”“阿马理由”,然后看遍了拉丁美洲国家的旅游宣传片(墨西哥的拍得最好),又给讲西班牙的历史,西班牙的文化,甚至拉着上了一趟三里屯的委内瑞拉大使馆。后来他们软硬兼施,逼着我上该中学的西班牙语班,你们二萌意志品质坚定,没有“晚节不保”,但对西班牙这个国家,却喜欢上了。那是一片火热鲜艳阳光充沛活力四射的丰饶的土地。《马诺莱特》这部电影,并不着力于为西班牙旅游业作贡献,可是有意无意间拍摄的风光,迷人之极。即使不看风景,道具,场景,“绝对的华丽丽”。
3,血
在西班牙,斗牛相当于什么?让我在我们国家找一个类似的——没有。真的没有。它是一种最最残酷也就最最令人景仰的艺术。西班牙人民对斗牛的狂热,使得越来越多活跃亢奋融入他们的血液。相比之下,我们的国家缺乏这精神。当然,你们二萌除了觉得姿势帅气,别的基本没看懂。模糊地认为,那是神圣庄严的,用生命进行的舞蹈。片中,“孩子他妈”对我们的斗牛士说,我只是你的女人,死亡才是你的伴侣。当时我愣了好久。一个斗牛士,选择斗牛,是为了什么?刚开始,可能是因为崇拜,因为羡慕,为了解决温饱,为了好日子。但是当他真正领会了斗牛的真谛,他就什么都不为了。他只爱斗牛本身。这一刻他信仰了死亡。观众席上人头攒动,他们只知道自己在欣赏其惊险刺激的过程,殊不知,自己正在无情地注视那个斗牛士慢慢走向死亡,并且一步一喝彩。所以,片中多处表达了这个意思:他的死,所有人都有责任。我们的斗牛士最终失败了,不过,这也可能是最完满的结束,就“斗牛”而言。斗牛士斗的是公牛,其实也在斗一切。它简直是我身处的世界的最好概括。他的身上负着千钧的重担,却鲜为人知。《马诺莱特》想讲述的也正是这个。brody的忧郁派上了用场“我生来无牵无挂”,把斗牛士本身演的很好,却演不出角色伟岸的影子。两两形不成对照。
这是一场绝望的爱情。爱情因绝望而凄美。双方爱之炽烈如飞蛾之扑火。斗牛和“孩子他妈”,都是马诺莱特的情人,他起初却不自知。他斗牛,给“孩子他妈”看时,两者平行,并行不悖,毫无问题。他发现自己爱斗牛,是在最后了,“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时候。他把“斗牛”想象成了“孩子他妈”,于是拿出了一生罕见的热情。这是恐怖的。这是幻象。这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表现。“斗牛”与“孩子他妈“,时而重叠,时而又分开,困扰着马诺莱特最后的时光。
至于”孩子他妈“这类角色,我们见的多了。战争片里,主角常有一个爱慕他的表妹或学生,在他上战场前,抹着眼泪期望和他过平常人的小日子。历史上”孩子他妈“是什么样的,我无从知晓,但片中,我欣赏她的勇敢和倔强。
如果我也有一个那么样的信仰,可以为其生,为其死,该有多么好。
4,朦胧诗
北岛顾城舒婷等人写的诗迷住了一代人,也迷住了我。因为意思模糊不清,一首诗有了无数种理解的可能。其实就是猜测的过程。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实际上缺一不可。有人说,这部电影属于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我看过半本《百年孤独》和一本薄薄的《透明的胡萝卜》。这主义是“可爱这不可信“还是”可信者不可爱“?我无知得很呢。所以,只好拿朦胧诗来作比。如果不清楚 马诺莱特的生平,好吧,你看电影的感觉约等于看朦胧诗。
开头,马诺莱特看到一句什么话,大发雷霆,一梗得一梗得(原谅我说东北话)地去杀“孩子他妈”。屏幕右下角标出了精确的时间。一看就觉得事情非常之严重。同时明白,马诺莱特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在“刺杀未果”的主线上,衍生出几条分枝,讲述二人恋爱的经过。完全是回忆的方式。这类片子大部分都这样拍。因为这些回忆,马诺莱特没能杀死“孩子他妈”。之后,电影支离破碎地讲着马诺莱特如何如何悲惨的结局。几乎是好几件事同时进行。还有一些与事件无关的镜头。比如,马诺莱特对着“孩子他妈”放鸽子,鸽子扑凌凌地飞了;马诺莱特悲哀的绿眼睛,八字眉斜斜地弯着,像清晨的草叶,有露珠顺着它滑落;“孩子他妈”楼上撒酒红色的玫瑰花瓣,花瓣飘飘悠悠的落了。处处都是不祥的预兆,欲言又止。
同时,“门”也是电影极精妙的一个象征。从二人初见惊心,在饭店的旋转门里,一圈一圈地走。到马诺莱特濒死时,不断开合的病房的门,门外有进不来的“孩子他妈”。他们两个人,之间永远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开始时,彼此是互相追逐而不得的,如同狗追逐自己的尾巴,永远不可能成功。到后来,简直就是阴阳两相隔了。那道门,变做了他人偏见的化身。
:这部电影有几分钟我不该看的镜头,我大义凛然地闭上了眼睛。奉劝各位看电影学外语的孩子们,除了反纳粹的,别的就不要看了。
:我比较的慢热。开始没进入状态,写道“血”时才来了感觉。前面的闲篇扯得太多。
《马诺莱特》影评(六):美色袭人欲破禅
本片的镜头语言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了。
那就是“美!美!美呀!”
其实我对美的感知是相当迟钝的,看电影时尤其如此,很多电影精致漂亮的画面在我看来就像日式甜品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小糕点,色泽鲜亮、干干净净无一丝烟火气,尝起来也不过尔尔。
不过这一部虽说实质上的确是淡化剧情的MV式电影,我却意外地很喜欢,大概是因为它美得泼辣决绝,没有遮遮掩掩,美好的镜头、人物、配乐简直如延绵的潮水一般汹涌而至,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当然最美的自然是两位主角。
佩内洛普自不必说,她的美是粗枝大叶的那种,凌厉而近乎张狂。影片中她并非没有拾掇得端庄整洁的造型,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她摆动着一头汹涌的栗色波浪时或活泼或不羁的姿态,比如她在阳台上牵起白被单学着斗牛士翩然起舞的那一段,还有她身着烈焰红裙、脚踩红色高跟在阳光耀眼的小巷里渐渐远去的背影,眉宇间尽是媚态,连那颗小金牙也显得甚是俏皮。
布洛迪的美和佩内洛普搭在一起是一动一静、浓淡相宜,佩内洛普在片中有一句台词“你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丑男人”,布洛迪的长相在不少人看来的确很怪,尖削的鹰钩鼻长得突兀,两撇细长八字眉下那双偏灰的眼睛似乎永远都郁结着一片阴云,但是对于喜欢他的人而言这无疑就是其魅力所在,它们赋予了他一种安静忧郁的神态,这种神态是美的。
尤其是在本片中,当他解下睡袍为爱人演示自己在斗牛场上的风采的时候,颔首低眉、眼神轻柔,围观群众如我几乎要和佩内洛普一同发出那声“You’re the most beautiful ugly man I’ve ever seen”的感叹。面对观众席上狂热的人群时他的神态亦是这样安静的,观众对他报以嘘声和白眼,他无奈又宽容地笑笑,薄唇抿成了一条柔和的弧线,美好似画中人。
美得让我都没去在意影片背后的故事带着多重的血腥气。
直到最后那场隆重的葬礼上,殷红的玫瑰花雨渐渐地淹没了镜头,好似缓缓涅开的鲜血。
--------------------------------------------这是本性暴露的分割线----------------------------------------------
1.其实本人看片时的真实反应是非常粗线条野兽派的→“啊呀好强的帅气姐被晃瞎了怎么办~”果然不正经才是俺的本性啊╮(╯▽╰)╭
2.虽然有人说这部电影其实不适合苏,但是苏这种情绪反应又不是水龙头岂是你说关就关得住的?!于是姐还是……义无返顾地苏了起来→那制服!那西装!那细腰!那长腿!(?﹃?)(?﹃?)(?﹃?)姐又被晃瞎了咋办!
3.斗牛场景里拍那么多臀部特写导演你真是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