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图雅的婚事》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8 12:02:52

  《图雅的婚事》是一部由王全安执导,余男 / 巴特尔 / 森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雅的婚事》影评(一):原来纯净和美好也可以是这样的

  图雅,让我猜猜你的心事.

  你更向往美好的心灵,所以悔了与呆子的婚事与另一位男士森格结婚.我想这都是因为爱,因为感动.但这也成为你最大的痛苦,不能回避的事实.你欠下两笔情债.最后要每天面对两个情感归宿的时候,你的内心的纠结让你简直不能将婚事进行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有颗善良的心,你也有颗向善的心.你那洁净的思想是我们都愿意珍爱的.

  这电影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善良朴实的女性形象,让人十分感慨,简直就是草原上的传奇.你就是我们的梦,就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要过上幸福的日子啊!

  《图雅的婚事》影评(二):图雅的婚事

  忘了是从哪里看到介绍的了,看了之后觉得很特别。一个女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决定重新嫁人,但是条件是嫁给谁都要带上自己残废的丈夫。对丈夫的不离不弃的亲情,让我很感兴趣。

  昨晚终于看了,感觉像是《可可西里》那样的朴实拍摄方式。其实我挺喜欢像那样的真实感觉的朴素电影的。

  一样的大戈壁,一样的天高地阔的世界。一户人家,方圆百里没有另一户人家,牧羊为生。丈夫瘫痪,什么都要靠自己,骑着骆驼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打水,厚厚的臃肿朴实的衣服,包着头套。日子很苦,但什么都能够扛下来。每天劳作没有怨言,心地善良又能干的图雅。

  不太准的青涩的普通话,让我想起《天下无贼》里面的傻根的声音。感觉很真实。感觉看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蒙古那边的人的生活。总是觉得很感兴趣于不同的地方不同人的生活。

  一整部片子都很简单,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从查出图雅腰椎出了问题不可以干重活之后,就开始引入婚事的正题。每次提出要带上丈夫这样难以启齿的要求,图雅都有点难为而又理直气壮。好像在说:虽然我很难为情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我非这样做不可。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坚持。

  后来,图雅也妥协过,一个老同学安排丈夫巴特尔到福利院去,让图雅和孩子跟自己生活。图雅为了孩子,也也许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幸福的完整的生活,虽然不舍,还是答应了巴力尔那么做。后来,自尊心很强的巴特尔选择了自杀。带着孩子回到巴特尔身边的时候,图雅才发现一家人是那么重要,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分开。于是还是选择回到了守护巴特尔和家庭的日子。

  森格是他们的邻居。一个很好很直的人。总是被老婆欺骗和抛弃。跟图雅是好朋友,虽然图雅有时候很看不惯森格,但是森格是唯一的好朋友了。最后的最后,森格发现了图雅的美丽善良,决定照顾他们一家,图雅给森格感动。应该是很美好的结局了。中间有误会的时候我很紧张,害怕图雅真的等不到森格就嫁给了别人。其实我看了之后就觉得一定是误会,森格肯定是跑去找老婆离婚,而不是抛下图雅和未打完的井。果然就跟我想的一样。很高兴森格赶得急回来。

  其实,森格那么慌张的跑去找老婆离婚,不跟图雅先说一声,真的很容易让人误会的。如果不是刚好森格在他们要搬家当天回来,事情也许就完全是悲剧收场了。

  最后的最后,图雅嫁给了森格。

  只是最后一幕是:婚礼结束后,图雅终于委屈的哭了.....

  那个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女人的不容易....但是,像图雅那样善良能干而坚强的女人,一定可以得到幸福!!!

  《图雅的婚事》影评(三):<图雅的婚事> 导演太有才了

  最后,图雅结婚了,两个男人打架了,电影就结束了,我愣住了.难道不该接着演三个人住在同一屋檐下,矛盾,磨合,最后终于成为一个大家庭吗??这样匆匆结束掉,如同从高潮直接跌落谷底.导演说的好: 电影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嫁夫养夫不能够解决生活的困境,所以结局就这样了.....太有才了.

  我觉得如果巴格尔留在疗养院,图雅嫁给了旧时同学,这就是最幸福的模式了.当他们生活艰辛中,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大财主,解决困境,这样的机会是难得的.巴格尔没有想通,自杀了,又被救活.这个沉默憨厚的蒙古汉子,他究竟想要什么呢.在他们的原定计划中,所谓"养活巴格尔"只是说在保证他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自杀事件后,"养活巴格尔"顺其自然的成为他要和离婚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在一对法定的夫妻之间插进一个前夫。前一个镜头在医院,下一个镜头是图雅挥别老同学,没有任何过渡,导演巧妙的偷换了概念。为什么从始至终都是图雅在付出呢??巴格尔为什么不能替妻子想想呢??我看不出巴格尔有什么人格魅力让图雅一直爱着他。

  细节:1,图雅不是要搬家了么,为什么还要挖进呢?

  2,下雪的时候,图雅找到儿子,急于回家,于是说:羊不要了,有点假。

  《图雅的婚事》影评(四):一杯芬芳的奶茶,一段动人的长调。

  内蒙题材的影视及音乐作品是我偏爱的类型,电影《黑骏马》和《天上草原》的温情诗意和壮怀激烈会让你神往那片土地,追怀那段历史,歌曲《嘎达梅林》、《牧歌》、《草原夜色美》的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更可以让走进你的心里。

  那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又是什么性情的一群人啊!

  《图雅的婚事》因为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而倍受关注,我本身钟爱文艺片,又喜欢余男的表演,肯定要看的,只是这里的电影院根本不安排,我只好从当当上买碟片了。

  余男几乎本色的表演不着任何痕迹,将一个蒙古女人的苦难、坚忍和温情表达到如此精准的地步,有种罕见的老到,功力着实了得!

  当然别的人物如巴特尔对角色的把握也让人惊叹,故事本身也很感人,有种特有的凄馨感,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片中那不时响起的哀婉低回的马头琴声和悠远苍凉的蒙古长调,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并不是一曲只有欢快的乐章,也有磨难和创伤,人世无常,难免沧桑,但无论无何,我们都要坚强!

  《图雅的婚事》影评(五):《图雅的婚事》,幽默的思索之花

  熬夜后昏昏沉沉的次日,还去影院看了这部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看来我的精神追求大于肉体追求。

  蒙古,恢宏大气的胸怀下,有着苍凉的底色。我仿佛身处那澄澈的天空,枯萎的草原,周围是安静温柔的绵羊,耳边是婉转呜鸣的马头琴。那种大自然的孤独几乎令我哭。影片一开场,就在这种节奏中,递给每个观众内心一大碗浓郁的羊奶茶……

  她骑骆驼骑得那样美。女主角余男的演技超群,把一个蒙古女牧民演的如此本色,我几乎不相信她是职业演员。她演得真实。审美已渐扭曲,所谓的唯美只剩下扭捏作态。而真实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唯美,可惜已被人忘却了。很高兴在这部影片里得以看见。

  这是一部关于爱和遗憾的片子。我愿把这部电影的全部内容归结于此。没有崇高感情的歌颂,没有虚假的道德宣扬,没有苦大仇深的表情,只有真实的爱。给我一份平实的感动。相信我,我鄙视我所写的“感动”二字,因为这部影片所带给我的轻松诙谐式的思索,远不止于此。

  爱和遗憾,本身就是恒久绵长的主题。也是若干作家和导演都想尝试的主题。但他们普遍是要么没想法,要么没办法。作品高度充其量只能自慰,难以慰人。观众每每碰到这种题材,未深入已先带了几分失望。这部影片却是个异数。

  这一个带残夫改嫁的故事。我起先并没有被吸引,甚至未看就先带上了有色眼镜。后来实际证明,导演让我亲自把这有色眼镜踩碎活吞了。他能把这么个滥情的烂题材,拍成诙谐调子的人生思考。这种异数,令人精神亢奋。彷佛让人在困倦时抹上清凉油。观众们数次笑出声,这是最生动直接的说明。虽然有个别细节稍稍欠妥,但这不妨碍我对它的喜欢。

  影片的结尾不落俗套。不是庸俗的大团圆结局,也不是更加庸俗的悲剧。只是呈现了最真实的生活,递给观众一本厚书,让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想。

  我以为,这部电影是成功的。观众们有时大笑,有时思考--这就是最简单又最充分的理由。但我依然不看好它的票房。这有什么稀奇呢?梵高在世时只卖出过一幅画。大众和传媒还在追捧着张艺谋陈凯歌糟蹋自己的行为,好让他们继续糟蹋。所以我只能以我苍白无力的声音,使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

  如果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奖杯不足以安慰你的话,我将我,一个普通观众的red flower,我称之为“表扬的小红花”,献给你——《图雅的婚事》。

  http://blog.sina.com.cn/lengjian2007

  《图雅的婚事》影评(六):图雅的选择

  图雅的婚事是迫于经济压力。罗素说旧时代的女人着急出嫁是出于经济原因,在家中经济上要依靠父母,父母如果不在了就得依靠兄弟,出嫁是为了摆脱这种境遇。新时代的女性因为受过良好教育,可以出门就业,因此尽可以享受单身的快乐,直到生儿育女的欲望压倒了这种快乐。革命导师也说婚姻是上层建筑,决定于生产方式。影片里的森格说得更直接:男人挣钱女人花,男女就是这回事,不就是一张结婚证么。图雅的处境是丈夫巴特尔因为打井下身瘫痪,一人承担家庭重担的自己又积劳成疾,腰椎错位,不能再干重活,否则也有瘫痪之虞。在以劳动力为生存之本的草原,夫妻两人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尚有一双儿女需要抚养,图雅陷入了生存困境。巴特尔瘫痪后,图雅对劝她改嫁的建议不为所动,甚至大发脾气。但当自己也腰椎受损之后,她不能不认真考虑了。图雅还年轻,人漂亮,人品又好,不愁找不到改嫁的人选,困难在于巴特尔的生计问题。图雅和巴特尔有三种选择。

  一是巴特尔跟姐姐过,图雅改嫁后把孩子带走。这是巴特尔的姐姐主张的办法。巴特尔的姐姐生活也很苦,寡居的她还要带六个孩子,浮生沉重已经压得她烟酒不离手,如果图雅再瘫了,夫妻二人再加上两个孩子,又是四张嘴,她无论如何是无力承担了。但即使是再加上巴特尔一个,对她来说也是巨大的困难了,因此这个选择被图雅pass掉了。

  二是图雅带夫改嫁,嫁夫养夫,这是图雅的办法。图雅决定改嫁的消息传出后,求亲的人络绎于途,图雅家门庭若市,一天就来了六拨。但都在图雅这个条件前止步了。图雅说自己老了,来这么多人都看不上我。巴特尔说是看不上我。经过宝力尔的一场风波之后,森格和图雅互相倾心,森格也同意了图雅的条件。一切看来圆满了,但喜宴上巴特尔和森格的龃龉又暗示出这种办法也并非圆满的解决之道。爱情也许可以是不唯一的,像图雅可以爱巴特尔和森格,但婚姻可以不排他吗?在认可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两个男人如何自处?

  三是给巴特尔找到经济来源,让他自己过,这是宝力尔的办法。我得说,这是三个选择里最好的了。宝力尔有钱,把巴特尔送到了盟里最好的福利院,条件很好。巴特尔的生计有了着落,图雅当然也就不用带夫改嫁了。但巴特尔当晚就割腕自杀了。人的自爱之心有两种,一是求生欲,二是自尊心。住在福利院很好地解决了巴特尔的生存问题,也避开了和宝力尔朝夕相对的尴尬,但毕竟还是要靠宝力尔的钱过活,妻儿不能常居一处,对巴特尔来说,自尊和亲情终究难以保全。这对于当年在那达慕博克大赛上夺冠的巴特尔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巴特尔和图雅曾经是幸福的一对,蒙语中,巴特尔是英雄的意思,图雅是光,一双璧人令人羡慕,宝力尔视之为青春偶像,但在生存压力面前又是如此无奈。

  《图雅的婚事》影评(七):平凡中的不平凡

  我只看过王全安的两部电影,一部是“白鹿原”,再有就是这部,我突然发现王导在电影的选景方面真的高人一等,特别是“白鹿原”里的几个镜头(麦客乱弹.麦场.化了雪的小河边),这部片子的选景也让我觉得特别美,但导演想表达的应该是荒凉和无助吧!

  故事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一个故事,但重在刻画图雅刻画的非常到位,台词也不做作,全片都是非常严肃,好像拍的是一个纪录片,而非一个伦理片,不紧不慢,徐徐道来...

  最后还是想说,当看完“白鹿原”的时候,我就萌发去拍摄地看看,感受下陕西麦客这样的生活,而“图雅的故事”也让我有此念头!

  《图雅的婚事》影评(八):图雅的婚事剧作漫谈

  昨天下午又看了一遍图雅的婚事,图雅领着子女和巴特尔站在福利院窗前道别时,忍不住的掉下了眼泪。还有一场戏,割腕后的巴特尔躺在病床上和图雅、孩子见面那场戏,电影里的人都哭了,看电影的人也跟着他们哭了。

  这两场戏的哭点有两个元素,一个是埋在人物平淡的表情下深刻的感情,一个是它原生态的演绎。不管是服装、道具还是演员的表演,你会觉得,里面的每个人物就是你经常在小镇的街上走着会随处遇到的路人,而这种朴实的表述却能深深的打动人心。不管观众离他们的生活是近是远,是陌生还是熟悉,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部电影深厚的剧作功底。往往朴实无华看似平淡的电影情节,若要打动观众,它的剧作功力远要比情节跌拓人物热闹的电影要困难的许多。下面我来对分析图雅的婚事的剧作进行一下分析。

  影片一开始,是图雅穿着结婚的红衣服躲在蒙古包里哭泣,编剧把电影的结尾首先在片头重复,作用有两点,第一点是突出悬念扣紧主题,影片一开始,就看到图雅穿着婚服在哭泣,对这个故事产生里好奇心和留有悬念。穿着婚服躲在蒙古包哭泣,这个场景本身就很有戏剧性,所以平淡并不表示没有戏,不管你做什么类型的电影,最要紧的一定要记住,你设置的场景一定要有戏剧性。第二点就是和结尾呼应,隐晦的传达编剧所要表达的主题,图雅生活中的困顿并没有因为她婚事的完结而结束,也不可能结束。

  这一点是艺术片和好莱坞商业片最大的区别,商业片为观众造梦,而艺术片揭开真实的生活,让我们去直面它。所以,编剧用开头这一场戏深化了这部电影的主题,等人们看完结尾再翻回来想到她的开头,体会到图雅的人生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影片结束并不代表所有人能获得一个满意或失望的结局,我们的生活和图雅的生活还要继续,而那些困境,却是始终要伴随着我们的。我们生活在这困境中,也同时体会着直抵人心的情感和依赖。

  影片的前十分钟,交代了图雅的生活和她遇到的困境,丈夫两年前因为打井瘫痪,家里只有图雅一个干活的人,水井离他们的家太远,每天需要走上六十里路,图雅又被诊断为脊椎病再干重活就有瘫痪的危险。家里需要一个能干活的男人,图雅和丈夫只好选择离婚,但图雅不愿意把丈夫送到姐姐家,她要带着前夫再婚。

  影片到这时,全片最大的戏剧点一点点出现了,带着前夫结婚,这个极富戏剧性的情节贯穿了整部影片也是整个片子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在几次失败的提亲后,图雅和巴特尔的中学同学出现了,中学同学多年爱慕图雅,现如今物质生活富足,他能给图雅和孩子好的生活,也愿意承担养活巴特尔的责任,但有一点,巴特尔要住在福利院,不能和他们一起同住。

  按照常理来看,这个结局对图雅和巴特尔似乎都是最合适的结局了。一家人在福利院窗前告别那一场戏虽然导演处理的很平淡但是正因为这样给隐没的情感一定的张力,一家四口无奈分开,只是为了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全片最高的一个情节点就是巴特尔自杀那一场戏,把整个故事带到了高潮,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推到了极致,图雅和巴特尔的,图雅和宝利儿的,图雅和森格的。图雅和巴特尔无法分开,宝利尔为了自己选择无视巴特尔的生命,森格的帮助又使他和图雅的情感浮现。

  这个情节点最重要的一场戏就是巴特尔一家在病房那场,一家四口的开始哭泣,图雅和巴特尔压抑很久的情感爆发出来,这场戏无疑是全片的灵魂,非常爱这场戏。

  这个情节点过后,故事走向结局部分,图雅和巴特尔又回到草原的家里,森格为他们在门口打井,并向图雅求婚。正当图雅决定嫁给森格时,森格又消失了。

  结局这部分编剧也设置了一个小悬念,人们都传言森格又去找他跑掉的老婆去了,图雅对森格失望同意了别人的提亲,在他们要搬离草原那一刻,森格开着大卡车回来了,说他和老婆离婚了,要去图雅。两人在草原上打滚那场戏又把结局这部分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影片的结尾,又回到了影片的开头,一群牧民相聚在图雅家的蒙古包唱着蒙古族结婚的长调民歌庆祝,喝多了的巴特尔和森格扭打了起来,图雅跑出蒙古包躲在另一个蒙古包哭了起来,影片结束。

  我觉得这部片子出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它虽然看似平淡但是有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核,就是带着前夫结婚。另一方面,它在拍摄手法上尽量做到恢复生活原貌,没有一丝表演和做作的痕迹,这种十分生活化的拍摄手法拉近了观影距离,容易使观众产生心理认同感,还有一点就是导演对民族元素的运用很好的烘托了整个故事,产生一种间离感和神秘感,让这个故事既熟悉又遥远。

  《图雅的婚事》影评(九):淳朴的真情

  之前对于本片只有一个名字的印象而已,后来看完全片似乎对影片讲述的故事也有些记忆,可能某部小小说或者纪实文学记载过吧,带着丈夫嫁人的故事。整部影片故事非常简单,情节发展非常缓慢,伴随着舒缓的马头琴声,流淌出的却是浓浓的真情,相信也就是这种质朴而崇高的情感打动了柏林影展的评委吧。

  在我看来,片子还是有些瑕疵的,那就是通篇的普通话对白。或许,对于评委来讲,他们反正是听外语,所以没多少感觉,但是我总觉得蒙古人之间用生硬的普通话来沟通是件非常不真实的事情。既然将故事放在内蒙古草原而不是西部某地,用当地演员当地话来表现影片会更真实吧。

  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是这类影片的生存空间问题。之前的“三峡好人”好歹贾导还出来造了造势,可是本片似乎得奖以来便鲜见于媒体,这次公映也只是短短一周的档期,相信也是很尴尬的场次。虽然我也是看碟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叫好不叫座”,的确是此类影片的通病了。

  《图雅的婚事》影评(十):感人的婚事....

  影片公映后,就被人们称为“一部完美与震撼的的中国电影”,是“一部女性必看三遍的电影”。当然,在第一次看完这部影片后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感悟,不得不承认影片具有很强的情感渲染力。

  影片由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构架:一条线索是图雅决定改嫁,很多男人都竭力向她求婚;另一条线索是森格以自己的行动在图雅家门口打井,来向图雅求婚。影片抓住结婚这条主线,并围绕展开,先交代嫁夫的必然性,最后是图雅的选择,最终是出嫁。

  影片故事简洁有力,情节幽默,发人深思。如求婚段落中,求婚的马队刚走又来了一群摩托车,之后又是小轿车等几种交通工具的跟迭,带来着一种效果,最后还是森格的汽车取胜了。影片揩油结尾前后呼应,图雅婚礼上的打斗,把后面提上来,做了一个小广告,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兴趣。影片摄影及构图具有一定的特色,许多画面都是傍晚或早晨拍的,符合剧情的需要,特写与近景镜头也运用的很多,还有长镜头,这些都用来表达人物复杂的神情变化。影片的音乐采用了内蒙古少数民族的音乐,既符合了影片背景的特定性,又使影片带有一种忧郁的色彩。

  主演余男的表演也非常的到位,她把一个善良而又坚强、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图雅演的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很大印象,或者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内心;因此,这部影片的成功,和余男的出色表演有着很大的牵连。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