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的观后感10篇
《东京审判》是一部由高群书执导,刘松仁 / 朱孝天 / 曾江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审判》观后感(一):还是算了吧
拍的巨矫情:狗血戏剧化的动机,让日本人民除了在意识到自己被精神领袖给耍了利用了之后继续自欺和良心发现的崩溃之外,就没了别的举动。而审判团的印度法官整一个布道的牧师(佛家弟子是这样子么),其他陪审法官,除了沉默就是单薄得可怜的台词。战犯们更是充分发挥了脑子糨糊化的本色(?)。
在这样的环境下梅汝敖再怎么出风头,也气壮山河不起来。唉。
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小青年们的爱情……嫁接到这种场合……好像硬将玫瑰花嫁接到仙人掌一样的别扭。朱孝天同学的假哭……我们说假哭也是需要水准的。
边看边跟朋友吐槽……这片子也就有个乐乐的价值。要谈战争人性反思xxoo还是算了吧。
《东京审判》观后感(二):“每一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
【东京审判】 9月1日各大影院震撼开庭!
六十年前的正义之声 振聋发聩
历史长河的警示之音 永久回荡
审判日本二战战犯,
讲述远东国际法庭历史上不为人知的时刻,
“一部每一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
【东京审判】 THE TOKYO TRIAL
出 品: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北京鲜明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九江长江影视制作公司
导 演:高群书
主 演:刘松仁 曾志伟 曾江 英达 朱孝天 林熙蕾
John Henry Cox Daniel Albert Ziskie
小池幸次 小池荣 名取幸政 大岛宇三郎
片长:105分钟
【关键词】——
* 远东国际法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专门惩治日本战争罪犯的国际刑事特别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分别为: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印度和菲律宾。
* 指控
法庭有权审判犯有以下三种罪行的日本甲级战犯:破化和平罪、普通战争罪、违反人道罪。
* 审判结果
审判结果:判决28名被告全部有罪。
有无实行死刑?也是电影结尾环节矛盾的核心!
*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据不完全的统计,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以上。
*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日本军队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2日,日本头号战犯东条英机自杀未遂,被捕入狱。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2日被执行绞刑。
【他们说】……
谢 晋(著名电影导演)
这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影片。
叶 辛(著名作家)
只要买票去看的观众,就一定会喜欢。
苏智良(著名历史教育家)
在历史教科书再版到时候,我会把《东京审判》列入候选的名单之内。
倪 震(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这部电影达到了能够在电影艺术和电影政治文化的层面上进行国际对话的水平。
梁 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主任/教授)
很久没有看到过一部影片对人的心灵有这么大的震撼力。电影不光要靠我们的武打、我们的功夫来征服世界,更应该靠我们的深刻思想来征服世界。
《东京审判》观后感(三):我好恨
又一次看完本片,我不想说什么了,我恨小日本,恨不得在那些罪犯说谎的时候去抽上几个巴掌,恨不得去进行东京大屠杀!!!!
喜欢那个有尊严的正义的中国大法官梅汝敖,为他而自豪!
找到一些梅先生的资料,以供各位参考。
梅汝璈,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二十岁时即毕业于清华大学,旋赴美留学,先后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山西大学法律系任教,不久转至南开大学任教,强调“耻不如人”,力图避免中国高校成为美国用庚子赔款余额培养西方代理的机构。抗日战争之始,南开迁往昆明与北大、清华合并成立“西南联大”,任该校的法律系教授。1945年8月15日由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中、美、英、苏正式受降,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梅汝璈博士作为我国法学界权威,被任命为我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 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梅汝璈为行政院委员兼司法部长,但他拒绝赴任。解放后,梅汝璈又拒绝去台湾,并秘密由港赴京,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成立大会,会上周总理特别介绍:“今天参加这个会的还有刚刚从香港回来的梅汝璈先生。大家知道,他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了将近三年,对侵略我国的大战犯给予了严正的判决。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1950年,梅汝璈担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常务理事和法学会理事。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在“反右”扩大化时,差一点被打成“右派”。六十年代起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在“文革”中,来抄家的造反派们拿走了他正在撰写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未完稿和许多资料,并搜出了他曾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造反派如获至宝,严辞质问他:“你保存着这东西,是不是盼着国民党回来变天?”梅汝璈气愤地回答:“国民党给我那么大的官我都没做,我是一个被国民党通缉的要犯。说句笑话,真要是复辟了,我的人头落地恐怕还在各位青年之先呢!”有些红卫兵又要烧掉法袍,梅汝璈一脸正气地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是咱们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审判外国人时穿的衣服,是民族尊严的见证……”。梅汝璈义正辞严,使对方失去了烧掉法袍的勇气。1973年,遭受文革迫害的梅汝璈怀着对未能写完那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巨著的遗憾,默默地离开了人世。1976年,他的家属遵嘱将他在东京大审判时穿过的法袍和判决书底稿无偿捐献给国家,希望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警示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那段岁月。
《东京审判》观后感(四):东京审判
不谈历史,也不谈事实,跳出影片本身,我看到另一种历史……不是人性,没有国度,也没有表格式的种种体制规则,我想我是自由的,如同笔下的漫思,这种历史是一种解构,或许更清醒,但也更绝望……很多时候历史的过程总是懵懂的少数人在领导盲目的多数人,所以历史从来没有正义,审判也只不过是强者的权利。战争只是历史的碎片。如维尔德说,一成不变的是文明,兴衰更替的历史。如此文明也不过是从碎片中耀出的天国的光,只是我们更喜欢把他当做天国,却遗忘了碎了的玻片割破的血……
君权旁落后的历史,断头台与绞刑架逊位,代之以更精细的规训,法律的边界变得模糊,道德宗教成分以人道主义的姿态渗入,心理学与教育旁岔,犯罪不再作为一种孤立的行为,意识插足,教育介入一种未来的话语预期。法律本身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审判者,更像一个基督,为着拯救而精细的禁欲。法律形成一个交织的网,却不是疏而不漏。貌似合理的背后,常常造成混乱,网络细密化的同时交织的漏洞也更多,只不过更为精细。这个时代越来越迷恋于各种理论的无理交媾时,绚丽的词藻,精致的逻辑都使得权力变得越来越知识化,于是权力只是从少数人的左手转到少数人的右手,“知识”本身成为一种最为隐秘的权力……(未完无续,爷困了,明早有课)
时间不早,聊表慨叹,纰漏难免,或许尖锐有余深刻不足,然无碍,执笔聊抒胸臆……
《东京审判》观后感(五):乱言.
想必很多人都被那一句"狗日的日本鬼子"深深震撼.
曾叔收起委琐表情,闷闷喝酒,剖腹,乃至说出杀死雄一弟弟的事实.
quot;你见过如此纯洁的孩子,竟变成杀人狂魔么.我不得不..不得不杀了他...."
昨晚看报.依稀记得一个日本律师面对媒体讲"我甚至厌恶自己是日本人".战时消息封锁,使骄傲的日本人不相信媒体上披露的一切残酷杀戮.
东条英机.典型的顽固形象.穿着伪善外衣:以和平手段解放中国,保护东三省人民远离贫困战祸..弟弟不理解哥哥的感情,用强硬手段反抗.所以哥哥被迫反击..
quot;什么狗屁哥哥弟弟的感情."
良心啊..不知东条最后是否认识到自己身上罪孽深重.写30多页申诉书时,心里究竟是想妄图以此说服法官冥顽不灵,还是只想做最后抵抗减轻刑罚..
莫谈国事.所以不胡乱猜测日本人看此片时的反应.尽管相当好奇.
英达形象帅极了,咄咄逼人但丝毫不乱阵脚.总检查官最后的结案陈词极其感人,梅在最后量刑上说服各个法官投票绞刑时的有关法律,文明,宗教的论述,精彩之至.
法庭庭长对梅的尊重,酒馆老板娘的好客,朱孝天林熙蕾不温不火的表演,也给电影平添一丝舒缓温情.
《东京审判》观后感(六):一部被高看的电影
《东京审判》DVD上面的宣传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每个人都应该了解那段历史是不错,但是这句话印在上面难免让人有借着盲目而冲动的爱国心赚钱的嫌疑。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又爆出导演“卖身”演戏的传言,更是让这部电影蒙上了一些悲壮的色彩,好像大家都应该去看看,不然就不爱国,就对不住那个导演。但是看过电影后,对这个传闻就有很大的怀疑,因为里面硬伤太多,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导演准备得很充分的作品,更明显的就是梅汝熬在投票之前对那个印度代表说的那些关于佛教的话,其实在印度绝大部分人信奉的是印度教,这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居然资金投入不足,完全没有必要请那么多明星,像林熙蕾和朱孝天在里面的出演,完全就是商业片的做法。整个审判过程也缺乏说服力,审判的目的就是一个,就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头目进行审判,而做为一次法庭上的审理,缺乏公正、客观的描述,没有为观众提供一个严正的法律程序的观赏性满足。在法庭审问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证人的供词,但是对这一段处理得比较粗糙,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现本来可以为电影在审判中这一节带来一个高潮,但是他的表现就像是一个五四时期的革命青年,其实这个人物本身应该是复杂的,做为一个日本人曾经的傀儡,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而审判中其他证人的供词,尢其是平民的供词尢可表现日军在侵华期间的残暴,但是电影中唯一的一个平民居然是一个小偷。在弥补细节方面疏漏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高调,影片几个主要人物的表现都是有些夸张的。
其实,这部电影就像中国现在大多数的艺术作品存在同样的缺陷,就是不敢面对事实。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一举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一下子成了中国学习的榜样,无数的人去日本留学,学习日本先进的地方。但是之后有马关条约、有艰苦的八年抗战、有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有近些年来两国之间不断的恩恩怨怨。历史不应该忘记,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和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历史。可以说,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怎么跟日本相处。
这部电影延续了中国抗战电影一惯的态度,痛打落水狗,讨还血债,好像打胜了一场战斗正义就能得到实现,观众们也在一场场的战斗胜利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其实,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反现我们自身,并从中吸取教训。为什么我们会落后,为什么我们那么愚昧,为什么当强敌入侵的时候我们还那么分裂?而到今天,为什么日本的电子产品又会进入中国的各个商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这种仇恨所支配,也可以看作是日军曾经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仍然存在和支配和今天的中国人。而今天网上那些盲目的反抗者中,那些叫嚣中要抵制日货的人中,心里也夹杂着对日本人的一种恐惧。在中国人眼中的弹丸之地,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到今天也是日本借鉴的目标,也是中国强大的对手,在这畏惧的背后,是对自已的不自信,如果中国强大到不用进口日本的这些东西他们还会那么叫嚣吗?恨一个人就要比对方更强大,而不是幸灾乐祸地看着对方的失败,后一种很没有骨气的想法。
《东京审判》观后感(七):落差
先看得各种报道,包括一位老导演的高度评价,使我对片子有了很大的期望
看了后,相比期望是失望,能达到我心中期望的地方太少。
最出彩的只有一个人:小日本的辩护律师,看他在那里目中无人,强词夺理地辩护,恨的牙根痒痒。
我们大律师的塑造显得呆板,象是按领导的意图在可以塑造,面部表情很少,通过神态来传达的内容就更少的可怜,看起来很呆板很顽固,这可不是我们想象并期望看到的代表中国的律师的形象。
剩下的更不可思议:
英达算不上二流喜剧演员,在这样严肃的片中出现,并作为律师,恐怕他自己也担心是否有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形象,并胜任这个角色。这不是娱乐片,不是搞笑片,拜托认真一些。
那个F4的选择以及爱情戏,只能说是败笔,他们两个人的戏我基本是跳过不看。
最后的疑问,演员的选择基本是以香港演员为主。这样一部刻画中国重大历史时刻的片子,更需要有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不单单靠演技来完成的。为什么非要用英语对白来表现真实,那无中生有的爱情戏岂不更不真实。
不管是否有各种因素制约了导演的初衷,包括500万元的事情。既然你愿意用你的眼光来重现这个历史时刻,你就要承受它带给你的责任,否则,永无翻身。
《东京审判》观后感(八):这种片子根本就不应该被拍出来
“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个每一个中国人都因该生厌的噱头。
在电影院消磨时光,看了那个宣传语,觉得可恶,便买了张票去看。
看过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片子根本就不应该被拍出来
内容没有什么悬念,几年前看过CCTV-4的一个关于远东国际法庭的专题,拍得相当不错,内容翔实,气势贯通。这更让我觉得《东京审判》一片是绝对的失败。
《东京审判》的内容暂且不论其是否真实,根本就没有气势,好比没有悬念的流水帐,稍有高潮的迹象就插入朱孝天和林熙蕾不伦不类的情愫,等到林熙蕾倒在血泊中的时候这种跳梁小丑般的串场才算结束。说实话,直到影片的结束我都不明白萧南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是作什么的,而又是为了起什么作用的。
曾志伟的表演很卖力,很到位,可是放在这里更像是一出闹剧。一出中国人自己的阿Q式的自我安慰和自娱自乐。
流水帐,串场的小丑,闹剧,再加上软绵绵毫无气势的台词,整个放映厅里弥漫的是散漫的、轻松的气氛,其间,整个放映厅,坐了不到20个人却几次笑场。
影片从司机的开枪,到小酒馆女老板的死直到最后的投票,有那么多模棱两可,有始无终的内容,作为观众看来,整部影片我们到底有多少是可信的?这便成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看了这部影片,我和朋友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我们突然对那段历史淡然了。
而一个中国人无论是为了任何目的来拍东京审判这段历史,唯一不该的就是使国人淡然。
《东京审判》观后感(九):东京
初中就看过这个电影, 当时是老师放的。个人觉得,这个电影倒是忠于史实,但是搞得纪录片不像纪录片、电影不像电影。大体故事就是再现东京审判的现场还加上点虚构花絮。主线索不如去看《探索 发现》的《末日审判》这部纪录片,尽管它一如中国的其他纪录片那样拖沓、节奏慢、解说令人昏昏欲睡,但好歹有许多珍贵资料;而花絮我只能摇头了,朱孝天一开口,天哪,流星花园又来了,林熙蕾形同梦游,英达油光锃亮的分头整个一汉奸,造型太失败了,溥仪像个苦大仇深的小学教员激动愤懑滔滔不绝,刘松仁的口音很烂,他扮演的法官更像是一个演说家,而英达一口京味儿英语,而且一个来自中国的检察官真的有必要说英文么?不知所谓!
倒是曾志伟扮演的角色有一句”狗日的日本鬼子“,大家很多觉得不现实不真实,我在想也许这个角色是一个受到良心谴责的日本士兵,然后可能在中国战场听到最多的一句中文也就是这句话,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大概也知道了,所以耿耿于怀一直念叨,所以会有电影中的表现。我觉得这里细细体味,大概能够揣测导演的苦心,不过是不是埋藏的太深了呢?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在投票是否死刑、结果6比5通过死刑的时候,电影院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心理,死刑给予战犯的惩罚真的可以让人觉得欢欣鼓舞?我觉得,战争对于双方的人民都是巨大的创伤,而我真的希望有比死刑更加严厉的处罚能够让战犯们明白自己的罪行而不是一死了之。另外,死刑无法阻止战犯的灵牌供奉于靖国神社,他们死了比活着受罚更加荣耀更加肆无忌惮。个人觉得,酷刑也许不人道,但是可以让战犯到受侵略的国家去服刑服劳役,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先例,主要可以让他们一直感受自己的罪孽有多深重
《东京审判》观后感(十):审判庭内
我对于庭外的纠纷并没有太大兴趣。无论是深夜里枪杀掉的两个日本人,还是家庭之间因为战争死去的亲人,活下的人抑郁或者自残甚至杀害手足。日本对中国人的敌视亦或中国人义正言辞地反驳。
作为人类,我们更愿意听假话,即使知道那是假的不是吗。
我更关注庭内的事情。一开头大川周明打东条英机后离开审判,被鉴定为精神病,逃脱。他是个法学家兼医学家,懂数国语言,巧妙地利用了法律;随后的辩护与证人,处处都有刑事诉讼法的影子,总体来说符合逻辑。
对于影片的评价我尽可能地往好方面去想,至于历史真实与否,有无夸大,无从考察。这也是对导演的一种尊重吧,拍个片子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