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追踪再现》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9-11 10:01:17

  《追踪再现》是一部由法尔汉·阿赫塔尔执导,Shahrukh Khan / Priyanka Chopra / Arjun Rampal主演的一部动作 / 喜剧 / 犯罪 / 悬疑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踪再现》观后感(一):差距:《Don》

  《Don》

  《Don》翻拍自1978年的老片,原版因为年代较远我没有看过,仅就2006年版的《Don》而言,故事本身相当不错,整部电影160多分钟,在前半部分故事框架已经很完整的情况下,在80多分钟的时候依然出现关键性剧情反转,并且在最后又反转了一次。在长片中驾驭这一点就很值得表扬。

  《Don》依然保持了印度电影一贯的特点:片长较长,故事进展不快,但情节丰富无冷场,无用枝节偏多,尤其是任何人物任何场景下皆能跳舞。印度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长在印度电影上体现得淋漓尽致,《Don》的主角和配角在杀人和被追杀的时候依然能跳舞,简直匪夷所思。

  如果快进掉这些一看就出戏的标志性歌舞,《Don》依然是一部能靠叙事和悬念抓住观众的电影。连悬念的提示都留得相当巧妙:它把最后一处反转的提示留在了片名上。就算故事并不是2006版《Don》的原创,但其镜头配合和节奏把握之老练是跑不掉的,导演对整部电影的控制显得游刃有余。

  本片给续集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与绝大多数这么做的华语电影不同的是,《Don》的主创真的有这个能耐,并且也在2011年拍了《Don 2》。我很高兴地看到,印度电影不仅仅是会翻拍,更隐隐有与同题材的英国《007》系列相比毫不逊色之势。这才叫复兴,这才是印度这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全面复兴的缩影。

  电影作为一种科技产品和思想产品,往小处说,体现了主创人员的能耐,往大处说,综合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步水平。

  犯罪题材的动作片,其实已经属于比较初级的产品,但就算是这样的初级产品,就算是初级产品中的翻拍之作,印度电影也甩华语电影几十条街。华语电影的短板并不是哪一处,而是每一处,除了不差钱以外,华语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差距是不仅是整个电影工业的差距,更是整个时代的差距。

  这种差距已经大到了就连翻译都差劲的地步。看看这两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一个叫《痛击》,另一个叫《夺命煞星宝莱坞》或《追踪再现》,完全不靠谱,翻译片名的人到底看没看过影片本身就敢这么译啊?唉……

  我这一声叹气,不仅仅是为了译名,更是为了差距太大,就失去了与世界沟通的能力,而中国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又岂止是电影而已。

  《追踪再现》观后感(二):追踪再现

  多年前,Jasjit在妻子被抓的威胁下,前去盗窃宝石,然而被警察Saheb射残入狱。妻子被杀,儿子Deepu失联。Ramesh计划退出组织逃亡时被Don杀死。Ramesh的未婚妻Kamini为替夫报仇,与警方合作,但最终却被Don识破和杀死。Ramesh的妹妹Roma混入Don身边成为手下。Don在一次交易中被Saheb督察射伤抓住。Saheb找到与Don样貌一样的Vijay,以让Deepu读好学校为条件,让Vijay冒充Don获得黑势力的资料光盘。在Vijay整容手术时,Don突然心脏衰竭而死。Jasjit出狱后,从Saheb处抢走光盘。Saheb暗中杀死Singhania,并假装在枪战中死亡。Vijay因不能证明卧底身份被抓,但在转移时逃跑。Vardhaan以Deepu要挟其交出光盘,原来Saheb就是Vardhaan。Vijay联合警方捉住Saheb。剧终Vijay离开时,展示出他才是Don,真的Vijay在整容手术时已经死亡。

  《追踪再现》观后感(三):除去那喧嚣的歌舞,真觉得这是一部剧情迷迭的好电影

  之前看的印度电影,多数是爱情片,或者是文艺片,如此商业的印度间谍片,是第一次。对比间谍片《无间道》和《变脸》,还有好莱坞《谍中谍》,会发现这部《夺面煞星宝莱坞Don》是三部电影的合成体:既有无间道的边缘人苦痛的描述,又有变脸的元素,还有谍中谍的迷迭。

  当你一直看这电影的时候,会感觉叙事风格稍显直白了。但是看到剧情转折点时,你会一下子发现剧情又TM的被颠覆了。如此翻来覆去,但是看着真觉得很过瘾。

  打斗场面挺多,一开场就是连续杀人。男猪脚在前半段主要的戏份就是杀人,不过当认真细看,会发现印度电影的格斗场面还是缺少点真实感,枪战则比不上香港。可以说是印度电影的尝试吧,不深究这个。

  结尾很赞。如果少了结尾那一段,整部电影就逊色很多了,只能沦为二流间谍片,而且又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而这部电影的结尾就是刚好逆转,邪恶最后战胜了?其实应该还有伏笔的,值得玩味。

  还想说点什么,但是如果说太多,难免就涉及到悬念剖析,就严重剧透了。这部电影真值得一看,看完了就会明白,除去那喧嚣的印度歌舞,这部电影真的算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悬念重重的好电影。如果把剧本交给《无间道》的原班人马来拍,也许会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胃口,印度电影的歌舞实在太拖沓,搞得电影好像都脱节了。毕竟悬疑片更多的是要讲求故事连贯性。

  发现这部电影还很少人看,给个五星,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品鉴品鉴!

  《追踪再现》观后感(四):抛砖

  发现这里的评论好像都不是在说这部电影 于是写点 以便大家日后好参考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商业电影 所以不要去追问他到底阐述了什么意义 我觉得看了以后觉得好看就已经满足要求了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

  这部电影要是在中国肯定上映不了 原因很简单 那个极富喜剧色彩的结尾完全不符合中国电影局一贯的做事逻辑 完全违背社会主义正义战胜邪恶的原则

  电影里面设置了相当多的悬念 颇具希区柯克的悬念风格 总是在诱拐观众成功以后迅速地颠覆观众之前所有的假设 这一点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许观众们习惯被善意地欺骗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把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填得这么匪夷所思 一点恐怖和惊悚的感觉都没有嘛 警匪题材和动作题材确实是比较恰当的

  这部电影也是典型的印度电影 首先在结尾安排上面就体现了整个东方电影对于好莱坞的逆反 另外大量的印度歌舞 情节似乎暂停了似的歌舞表演方式也许会让有些人不习惯 当然,现在的印度歌舞不仅仅停留于抒情 也和情节有关联 从歌词上可以略知

  沙鲁汉在中国观众看来不知道现在还帅不帅 至少我觉得不帅了 有点类似于成龙了 其实说起来他们还确实有点象 都是大鼻子 美女倒是很多的电影里 印度美女就是好看啊!

  《追踪再现》观后感(五):让我想起港剧的印度片

  这个系列应该是Shahrukh Khan比较知名的作品,原名就是主角名DON,有趣的是电影名还包括「追踪再现」、「夺面煞星宝莱坞」,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DON。

  主要是由于,这整部戏,就是围绕着DON这个主角,这个角色非常有魅力,特别是,身为主角,他完全不是个好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无恶不作、杀人不眨眼;女主角则是尝试抓捕他的卧底警察…

  这个设定原本不会这么有趣,但是,剧情中加入了跟DON长得一模一样的平凡少年,而警察,不走正规路线,而是尝试让这位少年取代、扮演DON…

  然后一切就开始失控、变得有趣,原本以为看点是…那位少年怎么在黑帮之中,成功的扮演DON,而且成功活下来;没想到故事一转折,他突然开始逃亡…然后竟然挖出更大的真相,无人可相信的真相,而他决定去揭发这个真相,不计任何代价。

  然后,结局的反转更让人吃惊,除了戏中戏,角色扮演…每个点都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追踪再现》观后感(六):翻拍的经典

  据说本片人物、情节、歌曲很大部分来自1978年的版本,即宝莱坞两大王牌编剧Salim Khan和Javed Akhtar合作,由Amitabh Bachchan主演的《Don》。对于没看过原版的人来说,已经找不出时代痕迹,完全符合了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导演Farhan Akhtar是原版Don的编剧之一 Javed Akhtar的儿子,他在听老歌的时候偶然听到了Don的主题曲,回想起自己年少时是多么迷恋这部电影啊,于是产生了翻拍的念头。新版重写了一小部分但是至关重要的情节,令本片与原版形似但神不似,可以说青出于蓝,给观众意外的惊喜。

  除了情节和歌舞致敬甚至照搬原版之外,Don身上有很多细节都有大B的影子,但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大B是以正派演反派,而沙沙是以反派演正派,虽同样出彩但观众总会有比较。十年没演过反派又热爱动作戏的沙沙,在经典角色之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让充满邪魅之气的Don帅出天际。毕竟“抓住Don不是很难”,翻拍也不是很难,沙沙很经典的两个角色:Devdas和Don,分别翻拍自宝莱坞两位不同时期的一哥Dilip Kumar和Amitabh Bachchan并且大获成功,将来肯定会有新人要翻拍沙沙,宝莱坞就是这么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着,面对新的面孔产生新的规则。

  《追踪再现》观后感(七):《D-day》:群魔乱舞的倒计日程

  《D-day》:群魔乱舞的倒计日程

  ■ 文/火神纪

  哪一天。哪一天。

  那天边飞过的云彩上写着忧伤的语句。

  我在这边。而你,在那边。

  遥遥相望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冲动的感觉。

  我说,那是幸福。

  ——火神纪。题记。

  《突然有一天》系列电影的第三部。这部电影类似于《女高怪谈》系列,只是这次把学校从女子高校搬到了复读的非法民办学校。这部电影把恶俗的校园离奇传说的高度提升到了对应试教育制度的批判以及对非法民办学校的遣责。

  当然我并不清楚知道韩国的教育制度是什么样子。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以及身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再来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会有种茫然若失的感觉。如果韩国的教育制度跟我们一样或者相类似的话,这部电影应该有着深厚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意义。

  以恐怖片来说教也许已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而这部电影,至少说教的味道并不那么浓烈。这是作为恐怖电影的成功,也是作为有社会普遍意义上说教电影的隐晦上的成功。

  学习首先应该是兴趣,还是责任。这样的争辩显得毫无意义。至少在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学习者的时候,这样的争辩显得丝毫没有意义。如果仅仅只是责任以及日后为人处世的一个方式的话,这样的定义会让学习者对学习心生厌倦而且毫无兴致。

  然后现在的教育人似乎并不会如此地自我定义。在他们看来,他们所争辩的似乎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可是他们忘却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

  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才是完美的呢。学者的争辩其实没有意义。而真正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学生本身。可是,从来没有人会去真正的关心作为学生那微弱的声音。我们总会相信以后的制度会更完善,以后的学生会更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感叹自身受过的应试教育的同时,我们期盼后人,后来者们的幸福而且一直相信。可是没有一个学生会真正地提出他喜欢什么样的教育并且受到重视。这本身已经是教育制度上的残缺和不幸。

  我没有试过复读。可是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试过。有的只是为了读上更好的大学,有的则是只想进入大学,更甚至本身就不想复读而仅仅只是社会需要,家长的需要以及自己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为什么要复读。仅仅只是大学。或者更好的大学。于是,复读的整整一年显得暗无天日。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其它,这样的学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会厌倦,会抵制,会疲惫。

  很少人会复读之后成功。大部分的都是成绩下降,而小部分会比去年进步甚微,而更小的部分会成功。这就是复读的现状。我最惨淡的一个朋友复读了三年之后依旧没有考上大学,而每次考完试之后他会淡淡地说,如果再让他读一年的话,他会考上名牌大学。最后他哪个大学也没有上了,社会大学的校门依旧为他敞开。

  看着他偶尔惨淡的脸,其实我没有任何表情。可是有时候我不能不思索的是,上大学仅仅只是社会意义吗,而当这种社会意义直接到了个人的思想里成了个人的想法的时候,这能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吗。我不知道,我上高一的时候他第一次高考失败,等到我上高三的时候他就在我的隔壁班里继续读着他已经读了六年的高中课本的时候,他看着这些书本上的文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应试教育本身是一种过渡性的东西,本身并不健康。可是当应试教育制度可以如此深入人心到每个人身上,那就是一种悲哀了。一种社会的悲哀,一种未来的悲哀。

  谁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儿童,少年。可是,我们的儿童和少年有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呢。

  电影只是一个侧面。一个层面上的反思。而这部电影,只是找到了一个突破点,用一种很隐晦的语调在诉说,在低沉地说。至少这是深谙教育制度,也深谙说教电影的方式。因为强制性的以及埋鸭式的东西没有人会受得了。

  抛开那些深沉的东西之外,这依旧是一部不错的恐怖电影。这就够了。电影述叙的故事发生在一群复读的女孩子身上。在那个非法经营的民办学校里。故事其实并没有很多新鲜的地方,很多在恐怖电影里应该有的东西其实都有,惯有的镜头语言和持续着让人惶恐不安的述叙方式并没有给这部电影带来多少的亮色。因为熟知,所以不曾意久,所以并不担忧,也因此没有给我很不安的感知。一切显得很安份,非常安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是一部不错的恐怖电影,只是因为它尽职而安份地做完了一部恐怖电影应该有的所有东西。尽职和安份,在这年头已经变得可贵了。至少不会不知所云,至少还能牵强附会地牵扯到一些更沉重的话题,对于一部小制作小成本的惊悚电影,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然而人生一直都是这样前行的。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有抱着任何期望,我们反而会喜出望外。这部电影达不到惊喜的程度,可是至少我们不会觉得遗憾。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在我们国内公映,可是对于一片DVD的价钱来说,至少我不会很失望。

  前行。一直前行。可是前面的路上会有什么在守望。没有人知道。

  从狂妄不羁到落迫失魂;从纯洁美好到神经质的疯狂;从怯懦质感到发奋图强……一路堕落,一路飞升。谁将告诉谁,前面的路上有着安份守己或者疲惫的落魄;谁又将告诉谁,眼前的路其实并非岔路。

  所有的美好都在闪烁着诱人的光茫。可是,谁又知道,那些诱人的光亮背后,是如此惨淡和阴暗。

  我们并不知道这一切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于是我们似乎只能无知而惘然地继续前行。这就是人生。

  从视觉上说,也许电影最后的那组镜头显得如此触目惊心。然而我糜烂地喜欢上那一组镜头。在窄窄而狭长的走道上所有的怨灵都倒在血泊里。

  狭长的走道似乎是恐怖电影非常常用的一个场镜。因为视觉上给人一种局促感,而且我们的镜头必定会从这狭长的走道上慢慢地前行,因为主人翁的视角上必须穿过所有这些阴秽的地方去寻找一个光亮。

  所有的人都将死去。就算他们无罪或者伟大。可是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在我们吹嘘自己如何智慧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其实不如一棵看似没什么感知力的千年老树那么坚强。

  敏感是罪。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如此定义。因为敏锐,所以喜怒哀怨来得如此猛烈。生命无力承担的轻率之时,我们必将为之付出最后沉重的代价。

  整个校园,看似校园的校园。被一种晦涩的暗调弥漫,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女子监狱。在夜深的时候,所有的已经远去的人们开始从阴暗的角落里爬出来,爬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再一次死去。死得鲜血淋漓,死得惨状百出。

  这部电影在氛围的营造显得别具一格。在所有的鬼片都已经看不到鬼的时候,如此大张旗鼓地华丽登场,至少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视觉上的复辟。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忘不了的那些已经逝去的电影,而不是现在所有华丽的特效和故弄玄虚的隐晦。

  群魔乱舞。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在我们已经严重视觉疲劳和被那些故弄玄虚的所谓心理战术玩弄得疲软不堪的时候,纯粹的群魔乱舞至少让我们轻快,然后安逸。

  2007-02-12;丁亥年壬寅月丁丑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突然有一天之D-day》

  《Roommates - 4 Horror Tales》

  ■导演:金恩景

  ■主演:刘珠熙/金丽娜

  ■类型:惊悚/恐怖/悬疑

  ■片长:95 分钟

  ■国家:韩国

  ■语言:韩语

  ■发行: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上映:2006年8月3日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