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印象派简史》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11:16:17

  《印象派简史》是一部由Tim Dunn执导,理查德·阿米蒂奇 / 查理·孔杜 / 亚丁·吉勒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象派简史》影评(一):致敬艺术家

  单单用“印象派”来描述这一帮天才艺术家们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他们性格迥异,风格也各有千秋,对于艺术的见解也是不尽相同。

  但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对于真实的追求,莫奈说他追求的是必将逝去的瞬间,而塞尚的则是固化的时间。莫奈,巴齐耶,雷诺阿,德加,塞尚,马奈……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被人们所铭记,一部分取决于所处的时代,另一部分则是个人追求。在沙龙为主导的法国绘画圈,他们是权威的挑战者,这也就注定了他们要走的决非是一条平坦的路。

  在我看来,艺术家心中有一对矛盾:对自我的追求和世俗的干扰。在没有被大众接受之前,你能否坚持得住?这恐怕扼杀了很多想要成为艺术家的人们,但这也是检验一位杰出艺术家的标准。

  每一位艺术家都应该被尊重,无论是在成名前,还是默默无闻时。

  《印象派简史》影评(二):记一些零碎

  随便记一些我喜欢的台词 都是自己记的 其中应该会有错误

  第一部分

  莫奈在影片开始时的介绍

  M:" We saw the world afresh,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world didn’t seem to understand us. The impressionists, they called us. We are painters of water, of light, of colors. We are of our own time, yet beyond it. "

  莫奈评价Edouard Manet的一幅画

  M:" When I looked at "dejeuner", I saw the very thing I’ve been moving towards, not ancient Rome, or ancient Greece,or Mountain Olympia, but Paris."

  莫奈的老师和莫奈的对话(争论)

  T:" It’s not bad, but it’s too, too much like the model you have. It’s a stodgy man. You draw him stodgy. He has enormous feet, you reproduced them. The ugly, in drawing, we must always think of the antique"

  M:" I prefer to work for nature."

  T:" Nature is a means to end. A masterpiece borrows from imperfect models....

  M:" For me, nature is an end itself."

  T:" But no one is interested in nature."

  .........

  M:" And if we do, we will all draw him differently, and his feet will be different, just as we are all different and the world is different, at every moment and every day. (YEH!)"

  T:" Styles is what matters. Styles Styles Styles! "

  M:" I want reality! "

  T:" Really has no place in my studio!"

  M:" I’ve just seen the future, and do you know something, you are not in it."

  莫奈在郊外取景

  M:" See how the light falls through the leaves onto the floor, and the leaves against sky... No one can tell me there is no color and shadow, when I have stood here, and seen it, and painted it by myself."

  第一集的结尾莫奈在惋惜好友Bazile的死亡时和记者有了这段对话,拍的很好,台词写的也好, 不知道是导演加的还是据事实改编的

  M:" And then we find our subject again, we return. As we travel, we return."

  J: "Where do you return to?"

  M: "Lights on water, clouds and sky. For years we struggle for something, and just when we thought our time is coming, seemed rather further to go."

  暂时写这些...

  《印象派简史》影评(三):先取悦你自己,再征服世界

  第二次看这部BBC的传记电影。虽然是一部印象派画家的传记电影,我却推荐给所有“目标迷惘”和“辛苦坚持”的人。这些印象派大师在他们求活的路上有目标,有激情,有坚持,有狂妄,有情,有义。他们不取悦任何人,只为心中的爱和激情作画,所以,他们最终赢得了世界。

  莫奈对他的第一位老师说:“我已经看到了未来,你没在里面。”

  塞尚的画完全不被人认可时,他的父亲对他说:“或许是你不够好。”塞尚回答:“或许我是个天才。”

  一个女人说:“虽然我现在还无法欣赏你的作品,给世界和我时间,我们会学习去认识你们的价值。”这个睿智的女人后来成为莫耐的第二任妻子,她的离世让视色彩如生命的莫耐封笔近三年。

  无论我们能不能读懂他们的画,我们可以读读他们的一段人生……

  《印象派简史》影评(四):莫奈和他的朋友们

  之前看的这部纪录片,题材和叙事方法都符合我的胃口,所以饶有兴致得记录下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下面的文字是去年看完之后在blog上写的,blog上配了图片,这里只写文字。

  [从来没有专业系统地学过美术,一切只是兴趣使然。

  上学时在美术课本中了解过许多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尤其对印象派印象深刻。前两天看了BBC的纪录片《印象派简史》(也被译作《莫奈和他的朋友们》)觉得现在的我不仅喜欢他们的画,更喜欢画这些画的大师们~

  爱德华·马奈

  2014年11月5日,他的《春天》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得3320万美元。想起早年怀才不遇的这些大师们,死后其作品却大受追捧,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马奈被很多人推崇为印象派的奠基人,尽管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西班牙芭蕾》、《躺着的波德莱尔的情妇》、《洛拉·德·瓦朗斯像》(又译做《瓦伦西的劳拉》)、《杜伊勒利宫的音乐会》、《吹笛少年》、《福利·贝热尔的吧台》都是他的代表作。当然还有当时饱受争议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1890年《奥林匹亚》被以募捐的方式买下并赠送给国家,并被陈列在卢浮宫。

  克劳德·莫奈 (1940~1926)

  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就感觉演青年莫奈的演员特别眼熟,喔他原来就是我们的“大舅”“李建军”--理查德·阿米蒂其(Rrichard·Armitage),以前看过他演的BBC古典英剧《北方南方》,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演员的五官蛮俊朗的嘛~

  我很喜欢剧中穿插的叙事手法,很是流畅生动。当看到年轻的几个印象派大师在画廊相聚一起学习作画的时候,(当然彼时的他们还不能被称作大师,只是画画的学徒而已)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想起了Woody Allen 的《午夜巴黎》,只是那里是刻意的去营造认识的契机,而这里完全就是一个时代伟大使命的驱使。莫奈、雷诺阿和巴齐耶的相遇无疑是天才灵感火花的碰撞与惺惺相惜。

  莫奈曾说:“作画的时候,要忘记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或许这个时候画家想表达的并不是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原模原样通过写实的方式记录下来,那是照相机应该完成的工作,作画是一个感知与创造的过程,此时更关注的可能是转瞬即逝那一刹那带来的美感,或者是周围的客观环境,比如光线、气流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这样的局限性在于抓住了细节,却忽略个体的完整性。因为绘画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一个新的画派的诞生必将是一个崭新的思想在生根发芽。

  关于大名鼎鼎的《日出印象》,恐怕是妇孺皆知,记得小学美术课本当中就有这幅,这也是印象派的由来。美术老师曾说过,欣赏印象派的作品可以眯着眼睛看,只是现在的我估计不用这么辛苦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缝了,因为我是近视眼,呜呜~

  莫奈追求那片刻间的光与影,绘画与摄影果然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因为是写实,而日出的光线又是分分秒秒都不尽相同的,他经常是一挥而就、酣畅淋漓地挥洒着画笔。

  《撑洋伞的女人》一共有三幅,只用了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恬淡舒适的感觉。虽然这是莫奈的早期作品,但足以看出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捕捉到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的感觉。

  在画作《圣拉查尔火车站》中,莫奈渴望追求那种烟雾弥漫而产生的神奇效果,这也是他对于瞬间光影的真实捕捉。

  我个人非常喜欢莫奈的《野罂粟》,画作里的人物就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和他的儿子,这也是莫奈生活相对安逸的一个时期,整副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母子俩漫步在美丽的罂粟花田当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这一大片花田也是画家重点描绘的对象,一大片星星点点的红色,或重重叠叠,或飘飘洒洒。

  还有被后人熟知的《翁费勒的塞纳河口》、《穿绿衣服的女人》……《睡莲》系列是莫奈晚年的作品,一共有181幅,被称为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此时的莫奈生活在法国小镇吉维尼,这个因为莫奈花园而大火特火的欧洲小镇现在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去观光,尤其是绘画爱好者,把这里作为瞻仰大师的朝圣之地,仿佛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接近和理解大师的世界。《睡莲》倾注了作者极大的热情,莫奈对于光和影的运用在该作品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莫奈作品近年来屡屡创下拍卖新高。2015年2月3日,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莫奈的《威尼斯大运河》以23,669,000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2.24亿元),为本专场最高价牌品。莫奈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是由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在2008年创造的,《睡莲》高达41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9亿元)。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刚开始是先知道大师的儿子的,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雷诺拉,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还有个鼎鼎大名的父亲。

  雷诺阿在格莱尔画室学习的时候,遇到了莫奈、巴齐耶等许多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画家,我总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性。看完BBC纪录片之后,我又把每个人的生平事迹逐一看了一遍,发现BBC真是良心制作,每个演员的挑选都是非常严谨细致的,剧中角色的外貌和他们的画像简直神似。而每集的片头也陈述得非常清楚,“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切都是根据当时的信件和报道一一呈现给大家的。”

  《煎饼磨坊的舞会》现在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奥赛美术馆里,我们可以看到阳光洒到树荫下投射在人们脸上的斑驳影子,或明或暗。可能是由于当时相机的产生,绘画也在追寻另一种创新和突破,这个时候浮世绘也在刺激着欧洲艺术家们对于传统绘画的突破,不再一味地写实和尽可能高的追求对事物本身的还原度,这时,印象派应运而生。

  《夏尔潘蒂埃夫人和他的孩子》、《威尼斯的宫殿》、《丰特的花园》、《在让阿特伊的塞纳河》、《一大片的板栗树》、《乡村风景》每一副都让人惊叹。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每次一提到巴齐耶,我都感觉很痛惜。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却英年早逝,1870年的普法战争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29岁就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部纪录片的另外一个译名《莫奈和他的朋友们》,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巴齐耶。当时在古典主义格莱尔画室学习的这些人当中,巴齐耶是为数不多的不用为经济发愁的画家,经常为自己的朋友慷慨解囊,莫奈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当莫奈看到卡米耶的第一眼时就对她一见钟情,于是有了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穿绿衣服的女人》。后来卡米耶怀孕了,莫奈因为囊中羞涩根本无力承受婚姻带来的一系列花销,差点沦为渣男,多亏巴齐耶鼎力相助才免除了所有不幸。

  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现在必定还有大批的画作流芳百世,啊啊还是好好欣赏一下为数不多的流传下来的作品吧。比如《夏伊的风景》、《粉色的裙子》……

  埃德加·德加

  受画家祖父的耳濡目染,德加从小就对画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对于德加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成功“打造”的一位女画家,他鼓励自己的绘画模特苏珊·瓦拉东尝试绘画并加以指导,使其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女画家。(作品《巴黎舞蹈课》)

  保罗·塞尚

  感觉塞尚像是个疯子,而疯子和天才只有一步之遥,后来当人们慢慢熟识他时,终于承认他其实是个天才。

  人们称塞尚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将轮廓线条变得模糊的话,而塞尚则是重新建立或者说重新恢复起轮廓线。

  《埃斯泰克的海湾》、《僧侣肖像》、《公民凯恩》、《玩纸牌者》、《苹果与橘子》……都是其代表作。与塞尚和他的“苹果们”一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塞尚和左拉的友谊。

  很奇怪的一点是比起一段关系的开始它的结束似乎更让人兴趣十足。据说塞尚和左拉中学时就认识了,南法普罗旺斯的波旁中学内的学生群架中,塞尚挺身护卫小左拉。于是,少年左拉提了一篮苹果送给大他一岁的少年塞尚。

  令人不禁感慨地是这段维持了近30年的友谊,在1886年左拉发表小说《杰作》之后宣布破裂。这部小说是以塞尚为原型的,刻画了一位最终惨遭失败的艺术家,直接促使了塞尚与左拉绝交。看来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的,真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呐"~

  总觉得BBC的这部纪录片如果拍完整点就更完美了,比如没有介绍毕沙罗、西斯莱,"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也只介绍了塞尚,没有梵高和高更,呜呜。

  《印象派简史》真心好看,准备二周目再刷一遍咯~]

  《印象派简史》影评(五):冲破传统的他们-伤痕累累 绝不屈服

  德加执着地绘制着芭蕾剧院的后台,那些带着倦意和伤痛的小女孩,勤奋刻苦地训练。当然,还有角落里衣冠楚楚的绅士们,美其名曰的赞助人,正精心挑选着能够取悦自己的肉体。

  他看不起莫奈想要捕获的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模特对于德加来说,只是物品,而不是人,是移动的形状和黑暗中的动物。

  我画的不是裸体,是没穿衣服的女人。没有衣服包裹的女人才能展示她最坦诚的一面。

  Trickery and vice,that’painting.

  It’s like committing a crime.

  这就是德加,谜一样的存在。痴迷于女性沐浴的场景,不停地描绘。还有那些私人收藏:妓院里的日常,无比真切,你说是堕落,但那就是妓女的生活。

  但我不明白,德加为什么要攻击莫奈。难道重新参加沙龙就是种背叛?生活总需要金钱,况且莫奈有家庭,八个孩子要吃饭。

  说到莫奈,他似乎才是印象派的主角。执着地追求永不再现的瞬间。

  卡米耶脸上的光线在渐渐褪去,她沉入了死亡。嫁给莫奈,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好不容易等到了丈夫的事业有所起色,卡米耶却去世了。

  初遇阿丽丝,两人之间似乎就有种不需言明的默契:你是伟大的,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这个女人独具慧眼,理解并欣赏莫奈的才能。这或许就在冥冥中注定了此后的故事。奈何身为天主教徒的阿丽丝是不能离婚的,奥德修生意失败,酗酒成性,莫奈担负着丈夫的责任,却不能执行丈夫的权利。

  终于,奥德修死去了,他们之间终于不再有障碍。阿丽丝帮着莫奈推着板车,来到田间,同时架起四五个画架,捕捉下不停变动的光线。

  当变化如此无常,怎么能说风景是不变的存在呢?莫奈买下了吉维尼的花园,将沼泽变成池塘,种下心爱的睡莲和垂柳。从前,他总是到野外去追逐大自然,现在,他停止追逐,邀请大自然来到自己的花园和池塘。这小小的园子,其实包含着整个宇宙。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阿丽丝去世了。他们让我紧紧抓住调色板,可是,整整三年,莫奈没有动笔。

  悲伤又悲伤的生命,你只能选择慢慢战胜。

  塞尚是他们之中最晚成名的一位。当然也是个极端固执的人:我为自己做话,不取悦任何人,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真实。但这就意味着他一幅画也卖不出去。不同于莫奈的光影捕捉,塞尚想要记录下更持久坚固的东西。粗粝不安的画风,受尽人们的嘲笑与讥讽:如果人们想不出笑话,就会去看我的画。有的评论说塞尚在用一把装满颜料的手枪向画布开火。

  为什么你画的房子都是倾斜的?如果这是真的,那所有的家具都会滑向一边。身为农妇的妻子当然不理解丈夫。没有钱,怎么过日子?所有这些现代艺术的开山祖师,在当时都活着非常拮据的生活。打破传统,需要巨大的勇气,甘冒风险。而结局往往是失败,不会成功。

  我要用一个苹果震惊巴黎。

  谈何容易!塞尚说他在推着岩石上山,要么一直推,不然,就任由它滚下来压碎自己。何等决绝!但塞尚的野心支撑着他:有一天,我将举起那块巨石,投向星空。

  面对维克多山,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间,画下六十多幅画作。这样的毅力与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现代艺术之父,这样的称谓背后究竟有多少艰辛得近乎绝望的努力,只有塞尚自己知道。

  要听话,但如果你不听话,你也会得到原谅。这是塞尚对保罗的叮咛,也是一个男人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吧!

  虽然身处同一团体,但个性迥异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画风与追求。莫奈追逐光影,雷诺瓦营造着甜美优雅的氛围。德加流连于舞台和妓院,执着地画下他认为的真实。塞尚更是决绝,要用一只苹果震惊巴黎的他,反复强调构图,不安与焦虑,引入全新的观看方式,启发了毕加索和马蒂斯。马奈,这位颠覆了古典优雅的画家,将妓女命名为奥林匹亚,直视观者。但他虚度了青春,死于梅毒。

  艺术家的人生总是充满缺憾,也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孤独。生命总是短暂,他们不屈地用画作锁住了永恒。

  以德加的话作结:

  Trickery and vice,that’painting.

  It’s like committing a crime.

  《印象派简史》影评(六):变革时代的先声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绘画史上,最先摆脱古典风格而走入现代的是印象派,他们是第一个现代画派。

  印象派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因此,必然与旧的事物处于一种冲突的状态。在影片中,莫奈们和画室老师、官方沙龙之间的冲突显示了这种对抗。

  在画模特时,画室老师让他们不要画那么大的脚,这是不和谐的,不符合神圣之美的。官方沙龙的侯爵在看他们的画时,说他们亵渎了神圣,说他们画了一堆污点,随意涂抹。

  但马奈、莫奈们却一定要画现实,看得出,时代已经是一个世俗的时代,宗教上的信仰已被俗世生活所冲淡,人们希望回归自然,宗教是完美的,自然是不完美的,但不完美是比完美更美的。人们要看自己的生活,要看自己生活的自然,所以他们称自己的画展为现实主义画展。

  技术的变革为画家们走向室外创造了条件,颜料管取代了猪膀胱,便携式画板取代了笨重的老画架。金属箍的发明使画笔也从圆头刷变成了平头刷,这种画笔更容易快速捕捉瞬间,在波浪、光线上更具表现力。

  政治的枷锁也在慢慢消退,面对官方沙龙的封杀与钳制,印象派选择了自己办沙龙的道路。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是耐人寻味的,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完全依靠着教会、王室,艺术家们在政治的支配下发挥着自己,但现在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此,他们要完全的解放,要做自己想做的。艺术的权力也慢慢流向大众,而非贵族与教会,市场的发展使得个人办艺术沙龙成为可能,市场冲击着政治对艺术的钳制。这让我想起了“星星画展”,黑暗中压抑已久的星星之火。

  与此同时,一种巨大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摄影术的出现,使得写实的古典艺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从此,西方艺术从“写物体之实”转向了“写心中之实”,莫纳说,“我要话我所看到的,而不是在奥林匹斯山上的。”毕加索说,“我画的是我认为的样子。”

  绘画脱离了对现实的描绘,成为了艺术家的意识秘境。未来从这里开始。

  影片的风格我非常喜欢,镜头色调有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温润,画作及其背后的故事相互穿插,印象派画家的困恼、激情与反驳在镜头中尽显。

  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出色,莫奈在画湖面,有几只天鹅在水面点了几下,他立即在画面上的蓝色部分画下了几个白色的点。我突然明白了莫奈画中那些看似不知所云的点状颜色了,那可能就是光线变化一瞬间带来的颜色变化,或者是转瞬而逝的光影。这个细节太出色了。

  《印象派简史》影评(七):超级好看的【印象派简史】←BBC把艺术史拍成了电影

  豆瓣不支持动图

  戳链接看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A5Mzc2NQ==&mid=2649167588&idx=1&sn=b468d061a599b2e157b1847968bcf195&chksm=f099590ec7eed018886a55e0ddd3e01945d1a6d597a9e7fc27f10ffc0889f5bb44cc175ce415#rd

  《印象派简史》影评(八):《印象派简史》:对生命的一次印象

  C拍摄的纪录片大多小巧精致且充满古典的浪漫主义情怀。优雅高贵的英式英语讲述的一般都是过去的老故事,令人沉醉向往。美丽动人的乡间风景,镜头常常掠过大片大片的绿色原野,英吉利海峡的风,徐徐吹过,吹乱主人公们的丝丝发带,激起一波一波跳跃的阳光海浪。这部《印象派简史》也不例外。虽然是一部讲述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的纪录片,但却有着故事片一般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令人心情愉悦的优美镜头,让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追逐着印象派画家们的生命进程,陪着他们一起回顾一次“对生命的印象”。

  作为印象派之父,剧中的莫奈英俊美好正直,天性善良简单。他热爱自然,将天地作为自己的画室,精力非凡、热情洋溢的追逐着自然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永不会再出现的光影瞬间。

  对于他来说,绘画是用画笔和时间的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就像他的那幅为印象派命名的作品日出印象。他说是每一寸光影的摇动变幻造就了他画布的美妙动人。

  他的好友另外一位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则更迷恋俗世中的热闹。他曾说:“如果没有女人那摇曳生姿的乳房,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画画。”

  作为印象派画家中走的最远的一个,塞尚更符合我心中对于艺术家的想象。剧中的他看上去有轻微的精神疾病,狂热,不修边幅,有社交恐惧症,虽然出生在贵族之家,但看上去更像一个活在自我世界中的流浪汉。他讨厌巴黎,喜欢家乡艾克斯的光秃秃的蒙特圣维克图瓦山,在他的画中,蒙特圣维克图瓦山没有朝阳在山后升起,那只是一座光秃秃的山,他喜欢他的万年静止不动和灰色、冷静的棱角。他画了他60多次。虽然他外表木讷,看上去冷血自私。但实际上他的心中仍翻滚着艺术家炙热的情感。剧中一幕,在和儿子保罗分别时,他对保罗说,“保罗,要听话。即使你没有,你也已经得到我的原谅“。让人动容。

  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的画笔看上去最为阴暗和晦涩。就像他本人。他钟情芭蕾舞台上穿着纱裙旋转的舞者,她们之于他是美也是丑,是真实也是梦幻。在她的画笔下,芭蕾舞者们仿佛卸掉了人性,变成了被他在画布上操纵的旋转的木偶,上演的都是一出出彩色的噩梦。

  《印象派简史》让我想回到他们的时代,想去闻一闻他们曾闻过的春日的花香,想亲自站在画布前感受他们画纸上的油墨的凹凸错落,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独特的生命故事,是他们对于生命的一次印象。

  《印象派简史》影评(九):演莫奈和雷诺阿的两个演员

  演莫奈的是的那个叫Richard Armitage,气质好

  演雷诺阿的叫Charlie Condou。原来那个演员是gay

  引用:【可惜豆瓣不让带图片】

  祝福查理,做爸爸了,

  查理·康斗 Charlie Condou 查理·康斗

  (1973年出生的英国男演员,已出柜)

  07年就知道他了,很佩服他的勇气,

  欣赏他敢于做自己,敢于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09年的最新消息,

  他与自己生活6年的同志伴侣,成功收养了一个女婴,

  祝福查理,做爸爸了,

  查理·康斗还是著名美国女演员 詹妮弗康纳利 的儿子的教父(干爸爸)

  应该比中国的干爹之类的要正规一点,因为有宗教的关系吧,

  很郁闷,MTIME的 上传艺人的资料和照片的审核 太漫长了!

  注意,右边才是 查理·康斗

  黑衣服的是Antony Cotton,也是出柜的英国男演员,

  :带图片的原址在这里:

  http://www.mtime.com/group/tongxinglian/discussion/753404/

  《印象派简史》影评(十):有时候留下文字,只是为了铭记此刻更加了解了自己(1)--绘画Impressionism

  找到这部有关印象派的“纪录片”,其实是缘起于一位以画肖像画出名的画家——Sargent。

  几天前开始临摹一幅街景油画,直到画完,才想起来看看原作者是谁。发现作者名赫然写着John Singer Sargent,想起最近很喜欢的肖像画Madame X就是出自其手,不由感叹,自己的艺术趣味确实是有迹可循稳定持续的,而不是一时兴起飘忽不定的。于是,射手座curiosity的自带属性迫使着脑回路开始探究为什么自己会对这一类型的绘画风格产生一种惯性的偏好。当时的结论:因为笔触鲜明有质感,因为色块鲜明且颜色融合漂亮。而这个当时感觉非常直接简单的结论,在看到这部回溯印象派画家启蒙发展的电影之后,终于能够扎根在更加深厚的历史背景之中。

  电影以老年莫奈的视角,去回忆自己如何被启发去创作非传统的画法,如何和“印象派”友人一起抵抗主流画派对新绘画风格的压制,如何最终被世人所接受的过程。曾经,在零星接触到的艺术信息中,我也把莫奈和梵高作为自己的最爱挂在嘴边。可是在看完全片之后,留在我脑海里最深刻的,却是印象派的启发者Manet和印象派后期最后为世人所认可的Cezanne。

  找到一张能看清黑人女仆和黑猫的一张图,真不容易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