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卡珊德拉之梦》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10-22 12:37:38

  《卡珊德拉之梦》是一部由伍迪·艾伦执导,伊万·麦克格雷格 / 科林·法瑞尔 / 莎莉·霍金斯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一):梦

  感觉从头至尾就是一场梦。从电影开头两个只能各出800英镑的青年要买一艘6000英镑的小艇开始,梦的名字,梦幻般的赌狗获胜,如梦而至的艳遇,都为后来慢慢黑夜之梦拉开大幕。

  影片中Terry一直在重复“像在梦中一般”,赌博、杀人,一切罪恶,都是后来让其不断惊醒的噩梦。身不由己,不能自拔。

  就是在这种权衡、犹豫、不清醒中,故事不断发展,显得很真实。虽不像被塑造成英雄的职业杀手那般动作到位、干脆利落,反而没那么冷血和仪式化。这种挣扎,每个人都会经历许多次。

  然后结局到来,一切回到了原点,正是梦的醒来,什么都还是老样子,有谁会知道在梦中生死胜负都轮番上演了一遍。

  结构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环。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二):伍迪?艾伦作品《卡珊德拉之梦》观后座谈会纪要

  伍迪?艾伦作品《卡珊德拉之梦》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上午11:05-11:40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伍迪?艾伦作品《卡珊德拉之梦》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牛玉竹、杨越辉、何吉、金爱武、蔡玲、王犀灵、陈杏生、沈岚、刘晓岚(观影者:姬伯庆、李晓鸣、余涵、李以波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蔡玲

  影片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人世间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凶险性

  范达明:伍迪?艾伦的《卡珊德拉之梦》是属于他的“伦敦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赛末点》和《独家新闻》。“卡珊德拉之梦”是片中一艘游艇的名字。故事的地点从纽约转移到了伦敦,也就是说,他写的是发生在伦敦的现代英国人的故事。本片是带悲剧色彩的,为了钱财而凶杀,可以说就是典型的“谋财害命”,凶杀最终甚至直接发生在两兄弟之间。影片设定了一环一环的情节的递进机制,最终让人觉得其结果既出人意外,又是在情理之中——它使得主人公原先所希冀的“理想”目标终成了一场可怕的噩梦。这部影片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人世间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凶险性,它的教益应该就在这里。

  美国导演去英国拍摄的英国的故事,是用了很现实的手法去表现的

  牛玉竹:伍迪?艾伦作为美国导演去英国拍摄的英国的故事,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反之,如果我们杭州人来演杭州人的事情,就总比较好办一些。影片中,伍迪没有去拍摄很多伦敦的标志性景点,就是拍摄下等人的生活,很实在地去表现他们的生活。扮演两兄弟的演员原来都是很有成就的演员。

  范达明:我们在片中可以看到的主要景点,就是那座伦敦的桥。扮演哥哥伊万的就是演《猜火车》中男主角的伊万?麦克格雷格。

  杨越辉:不是所有的案子最终都能破掉。人生中会碰到很多无法回避的事情。两兄弟的妈妈如果能及时地帮助两个儿子,他俩也就不至于去求助于自己舅舅而去犯下杀人之罪。人在现实中总会面临种种困难,伍迪的影片对此是用了很现实的手法去表现的。

  范达明:舅舅在片中字幕为“叔叔”——从影片看,他显然是母亲关系上人,应该翻译为“舅舅”。叔叔、舅舅,英文都写成uncle。

  何吉:我觉得导演处理的手法太实,写他们如何杀人等,对我们的青少年或许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伍迪会站在很远的地方,以很冷静的眼光看这件事,结局有很大的讽刺意义

  牛玉竹:我们看两个人打架,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看法。伍迪会站在很远的地方,以很冷静的眼光看这件事。他不像国内很多影片是站在一个很近的视角来告诉你: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等等。

  范达明:伍迪在本片中是冷眼旁观地让他的主人公一步步地下滑下去,因为杀了人,他们最终也一定不配有好的结局。这或许就是某种“命运”——这个片子在我藏的影碟上的片名,就是“命运决胜点”。你的命运如何,还得看你是否是有原罪——如果你有原罪,你的“命运”必然会越出“决胜点”,最终一定会大祸临头。伊万为了他的所谓“梦想”,为了他与弟弟的行凶杀人不败露,“一不做,二不休”,甚至不惜杀了自己的亲兄弟,结果反误了自己的卿卿生命。这个结局是有很大的讽刺意义的。

  活着的精神上继续受着折磨;死了的倒也得到了解脱。

  金爱武:弟弟泰利的焦躁不安是他本人的良心发现,却影响了原本平静的伊万,这促使哥哥对弟弟动了杀机。可结果是,泰利还活着,精神上继续受着折磨;伊万却意外地死了,倒也得到了解脱。

  人的一生中遇到什么人,或许真能改变他的一生

  蔡 玲:在这儿看艺术电影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尤其是观影后的讨论,大家对电影从不同角度的解读让人很受用,获益许多。这部电影中的哥哥伊万起先与父亲共同经营餐馆,在爱上了一个想当演员的女朋友后,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想赚更多的钱,投资宾馆需要资金。弟弟泰利和女友好赌成性,欠下高利贷也需要钱,兄弟俩为了钱走上犯罪之路。我们设想,如果兄弟俩都爱上的是安分的女孩,或许就没有如此强的金钱欲望,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结局。不过追求富裕生活的欲望各个层次的人都有,人的一生中遇到什么人,或许真能改变他的一生。

  范达明:伊万所追求的那个参加演剧的女孩安吉拉,精神层面上要比他高,他能有机会接近这样的女孩是很难得的,所以他要紧紧把握住她,包括在她身上花钱。

  大师手笔:结局出人意外,两兄弟肢体的冲撞是心理折磨的具体表现

  蔡 玲:伍迪有不少表现“罪”的电影,我看过的《赛末点》就是如此,往往犯罪之人均能逍遥法外,仅受到心灵的折磨,而这部影片例外。影片结局出人意外,而又合情合理,泰利受不了心理的折磨近乎崩溃,伊万表面坦然,为了掩盖泰利失控的表现引发更大的恐惧,狠下杀心之前,被兄弟情谊良心中善的一面唤醒,两兄弟肢体的强烈冲撞其实就是心理折磨的具体表现,意外的结局之后,影片戛然而止,彰显大师手笔。

  2012年7月3日夜整理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三):故事讲的多好啊

  伍迪没什么野心,就是做一个快乐的说书人。把一个不算太复杂的故事,讲的有滋有味,还时不时吊胃口。

  比如泰利赌钱,每次输了借钱,观众以为他要调入陷阱,结果下个镜头就是赢了钱挥霍了,等真输钱反倒来不及反应。就是说,虽然整个故事的走向我们可以揣测,但每个步点上伍迪都要捣捣乱。在比如杀人那一段,非得横生枝节;走道上,那位老兄还回头看一下,太坏了。

  故事的主题,我觉得,都算是蛮老套的。第一,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一大堆麻烦,霍华德舅舅来了就摆平了,可老霍不是好人啊。

  第二,情和色。这片子和巴塞罗那很有相似之处,那边是一对女生。而且都是看起来冷静有文化的,先着了道;倒是粗鲁豪放的保持相对高水准的道德标准。是不是伍迪一贯的反讽风格啊?

  影片最后一句算是点题吧。“伊万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我就是穿这件呢。”伊万看到这个性感女郎,从此忍不住欲望,一步步拖着弟弟下水。不过他最后把酒瓶砸了,算是对了。他也不该有那么恶。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四):还是期待那部西班牙旅行片......

  似乎是为了给这个英国系列来个结尾,仓促了好多。找来了McGregor 、 Colin Farrell ,故事是《match point》的核,对白依然是紧凑,连珠炮似的的woody allen风格。但是...但是...总感觉味道不是很足,McGregor一副欠揍的犬儒模样,Farrell一副白痴冤大头的感觉,几个小女生还真是没有Scarlett Johansson有feel,可惜了她嗓子....

  还不如彻头彻尾的大明白剧《scoop》,刚刚上了一下imdb,居然看到老人家准备筹拍一个叫Untitled Woody Allen Project,我的天,他真是要奔着“终生成就奖”去了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五):《卡珊德拉之梦》与罪恶感有关的道德剧

  《卡珊德拉之梦》的一个变化是没有了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她是现阶段伍迪·艾伦的“御用女郎”。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片中没有香辣美女,只是她们不像斯嘉丽那么有名气;即便如此,片中海莉·阿特维尔(HayleyAtwell)出演的妩媚女郎也足以让伊万意乱情迷。作为弥补,影片拥有两名魅力男星:伊万·麦格雷戈(Ewan McGregor)和柯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他们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着人物的紧张不安,伊万在影片后半段的发挥尤为出色。只是面对命运的决胜点,他们都是最后的输家。

  老伍迪的思维绝对是反好莱坞的。好莱坞的超级英雄杀人如蝼蚁(好吧...我承认那些人都是“坏人”...),爆破镜头满坑满谷,飙车的时候从来不会撞车,枪法从来极好而且永远不会被“坏人”射到。好莱坞电影最过人的一点就是:隐藏这个故事还有别的版本的可能性。(观点来自于李达义先生的《好莱坞·电影·梦工厂》)严格遵守因果关系,遵守人们刻板的思维逻辑,塑造大家熟悉的人物角色,最后丢出来一个耳熟能详乐见其成的结局。老伍迪就是看不惯这点。

  跟《赛末点》(Match Point)、《独家新闻》(Scoop)一样,《卡珊德拉之梦》仍是部跟罪恶感有关的道德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依然影响着伍迪·艾伦,三部曲还是一脉相承。影片将镜头对准伦敦的阴暗面,年轻人拒绝贫穷、力争上流,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贪色好赌,电影就让魔鬼进入他们的内心,折磨一番后命运也发生惊人转变。伍迪·艾伦没有拷问伊万和凯利的灵魂,只是描述了无法逃避的内心惩罚。他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拍了个悬疑故事,不到最后一刻,观众心中的石头都不会落地。就凭急转直下的结局,也称得上极见功夫。

  他的电影里人物对话喋喋不休,这是伍迪·艾伦(Woody Allen)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小老头还有着惊人的出片速率,近二三十年他都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的良好状态。生命不息,拍片不止,年逾古稀还能精力充沛,实在是难能可贵。伍迪·艾伦的最新作品《午夜巴塞罗那》(Midnight in Barcelona)刚在戛纳首映,好评众多。此地的我们,不妨先看下“伦敦三部曲”的最后一击:《卡珊德拉之梦》。

  想想“伦敦三部曲”,每一部里面都有一个谋杀的情节设定。《赛末点》里面,男主角威尔顿(乔纳森·莱斯·迈耶斯 饰)杀了情人诺拉(斯嘉丽·约翰逊 饰);《独家新闻》里面,伦敦上流社会的新贵彼得(休·杰克曼 饰)预谋杀掉追查他的新闻系学生桑卓拉(斯嘉丽·约翰逊 饰);《卡珊德拉之梦》里面,两兄弟伊恩(伊万·麦克格雷格 饰)和泰瑞(柯林·法瑞尔 饰)共同谋杀了一个人之后反目,最后双双“神秘”身亡。没错,如同之前很多影评探讨过的,老伍迪就是在用这三部曲讲述着“罪与罚”的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对生活在伦敦的好兄弟伊万和凯利,片名“卡珊德拉之梦”是他们为自己买下的游艇所取的名字。乘着它出海兜风,伊万和凯利逍遥自在,快活得不行。他们有很多打算,梦想着更好的生活,但凯利的好赌让两人的财务捉襟见肘。救星般的富叔叔突然拜访,他们决定前去求助,不想却遭遇买凶杀人的可怕抉择。

  老伍迪琢磨人的心思的功力很强。其实,扪心自问,设身处地,换做我们自己,杀了人,或者预谋杀人的时候,内心难道一点波澜都没有?或者说,杀人之后,难道不会良心不安,悔恨不已?即使我们杀掉的是所谓的“坏人”,即使我们是为了自保,即使我们安慰自己“我们没有选择”,难道我们就可以安心过完此生?

  其实,这三个“谋杀”的企图,都来自于人的私心。威尔顿是为了保住那个家产万贯的贵族未婚妻,而且这姑娘怀孕了,这段婚姻会让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网球教练跃入伦敦上流社会,因此,他决定杀掉情妇诺拉。彼得本身即属于上流社会,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他要把知道他秘密的记者也是他的情人桑卓拉杀掉。伊恩和泰瑞来自一个正经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是一对好兄弟,是好人。不过一个为了还债,一个为了创业,他们和舅舅做了交易,为了利益而谋杀了妨碍舅舅商路的的劲敌。是一种利益的驱动,一种对个人名誉、财产和地位的维护之心,他们动了杀机。这是对老牌资本主义社会人心异化的一种深刻嘲讽。

  看看这三个名字,其实也很有知识分子的“穷酸”味(哈哈,大误~):《赛末点》(Match Point)是源自职业网球的一个词汇,但同时又那样恰到好处地描述了这关键的“一掷”对于一个人命运的重要作用。《独家新闻》(Scoop)是个很美式的词汇,是具有“轰动性的新闻“的称呼。除了呼应影片中塔罗牌连环杀手的事实,我揣测是不是也带着对美国商业新闻(甚至是黄色新闻)的小小嘲讽和反省?《卡珊德拉之梦》(Cassandre’s Dream)是最晦涩的一个,虽然“卡珊德拉之梦”是伊恩兄弟俩为他们一起买的小船的命名,但我想应该有更深刻的隐喻。卡珊德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预言家,她被神诅咒:可以看到厄运的发生,但没有人会相信她的话。她梦到了木马计的阴谋与特洛伊的沦陷,不过没有人相信她的话。最终只能郁郁而终。之后,“卡珊德拉”这个名称变成了“痛苦的先见之明”者的代名词,也暗含着悲剧的必然性的隐喻。放到影片中来看的话,泰瑞这个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预言者。他在赌桌上总是能化险为夷,峰回路转,颇神奇。在谋杀事件里也一直意志不坚定。他其实已经预见到:如果他们动手杀掉一个无辜的陌生人,他们的下半生会一直生活在自责当中。但是,在动手的那一刻,他还是做了,并且如同预言一样,陷入了抑郁之中,无法自拔。在伊恩和他的争夺中,他失手杀掉了兄弟,并且溺水自尽。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如同卡珊德拉一样,看得到结局,却无法改变。

  而且,通过上一段的描述,这三个故事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对阶级的探讨。英国,伦敦,这是第一个发展到顶峰的资本主义国家,日不落帝国。人的文明程度可称世界最高,但同时,那种根深蒂固的金钱权利等级观念也深入人心。人的阶级分明,并且每个阶级都带着自己独特的阶级特点。比如工薪阶级的威尔顿先天而生的自卑,或者伊恩兄弟骨子里那种不甘于自己的阶级、想追求更多财富的态度。不能否认,阶级可以解释很多东西。

  有趣的是,在这样浓厚的英伦范围内,一点美国的异色总称为搅局的不定因素。《赛末点》中的美国女演员诺拉,《独家新闻》中的女学生桑卓拉,《卡珊德拉之梦》中虽然没有明显的美国人,不过霍华德叔叔住在美国加州,他的成功事迹在伊恩兄弟口中明显带着“美国梦”般的传奇色彩,而且充满野心的伊恩和伊恩一心想到美国发展的女友安吉拉身上都带着典型的美国“开拓冒险”精神。其实,个人认为,这种有趣的文化冲突(Cultural Shock)是影片推动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英伦典型的做事有板有眼、规规矩矩、正统经典、绅士风度,遇上美式的冒险、开拓、“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处事态度产生了一种惊人的效果。连身处其中的主人公们都无法自觉自知自救。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为了保住金钱、名誉、地位,他们像赌徒一样放手一搏,跨越了底线而骑虎难下,用越来越多的谎言来掩饰之前的谎言,犯下越来越多的错误来补救之前的错误。生命彻底陷入了一种疯狂的循环。对物质的追求和对良心的拷问是这些主人公挣扎的原罪,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刻的矛盾。这三个故事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结局其实就是这种“失控”的命运的佐证。在这种情况下,救赎已经不起作用,只能等待那充满不确定性的“赛末点”的判决。

  其实,说到底,这三个故事,也不过是一个故事的三种讲述。但在伍迪的精巧构思下,同样的老套故事披上英伦的文化外套加之学院味儿颇浓的对白和“内行人”的幽默感,就颇有看头了。

  说老伍迪是个“文化玩家”是一点儿错都没有,作为一个出身纽约布鲁克林的影人,作为一个在舞台上晃了大半辈子的老戏骨,伍迪擅长发掘英语语言国家之间那种隐性却深刻的矛盾冲突。他的故事不外乎生命死亡、不道德行为、两性关系和都市生活。纽约这个大都会是老伍迪深深根植自己思想的土壤。这个美国的电影发轫地给了他一种学院派的大气与深刻。虽然去描摹大洋彼岸的伦敦,伍迪不会煞有介事地自称行家,他轻描淡写地揭示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伦敦的不习惯不适应,他坦然面对这种文化隔阂。

  《赛末点》、《独家新闻》到《卡珊德拉之梦》,虽然我的评价是递减,不过还是非常喜欢伍迪独特的心理迷宫式的叙事方式,峰回路转,一波三折。

  文章由美剧巴士http://www.meijubus.com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谢谢!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六):请别忘了有上帝

  Woody Allen实在是个很有趣的老头。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黄舒俊的《改变1995》中,“我没和U2一起表演,倒是看到Woody Allen走在45街”。

  他的新片叫《Cassandra’s dream》(卡珊德拉之梦),中文译法是“迷失爱与罪”。看完全片,发现中译名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这样就失落了原名的寓意。在希腊神话中,卡珊德拉是特洛伊的公主,有预言的能力,后来由于拒绝阿波罗的爱,便遭其诅咒,令所有人不相信她的预言。特洛伊战败后她成了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俘虏,她预言阿伽门农和自己的死亡,结果一一应验。这个故事是悲剧的寓言。

  这是个普通的美国中下层家庭。父亲花一生心血经营着亏本的餐馆,家人要靠舅舅的接济维持生活,为此父亲常常遭到母亲的奚落,大儿子伊万一心想着离开餐馆从事酒店业,小儿子泰利在车房工作,爱酒爱赌,眼前目标是买个房子和女友结婚。

  梦想与失落在这个家庭中纠结,日常磨擦时时不断。它真实得像我们的某个邻居或者某个穷困的亲戚。这很恰当。没有谁生来就是罪犯,刑事案件当中,真正凶残得杀人不眨眼的也并不多见。

  一个偶然的机会,哥哥伊万邂逅了漂亮的女演员安哲娜,从此爱得死心塌地,安哲娜要的却是个有钱和可以照顾她的男人。与此同时,弟弟泰利为了尽快买到房子,豪赌不料输了九万英磅。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有钱舅舅来家里庆祝母亲的生日,两人厚着脸皮向舅舅借钱。舅舅却提了一个让他们瞠目结舌的要求:杀掉将在法庭上揭发他的助手马丁宾斯。

  命运是如此的吊诡。忽然一个改变三人命运的机会来了,可是机会就意味着诱惑,意味着选择道德还是甘于堕落。

  故事的发展是毫无悬念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时,就是变得歇斯底里的时候,他会把全部的能量用来付诸这个念头的实现。这时的人是最可怕的。哥哥只想着留住女朋友,弟弟只想着还清赌债,舅舅只想着不要坐牢。三个人为了各自的愿望,决意去杀害一个无辜的、前一晚还和年轻女友做爱、当天还见了九十多岁老母亲一面的人。

  这件谋杀案天衣无缝,让两兄弟如释重负。可是没有别人知道,不等于良心不知道,不等于上帝不知道。一个人除非坚决弃绝善恶之心,只想着如何更好地猎取眼前的一切,否则不可能不受到良心的拷问,不受到上帝的责问。相形之下,哥哥伊万更为坚决,弟弟泰利却终日陷入梦魇中,喃喃自语“我们做了这么可怕的事情,如果上帝知道怎么办”。

  我猜中了故事的发展。一个人如果要脱离罪恶,必须在因由处赎罪。这是弟弟泰利的选择,他打算自杀或自首。一个人如果已经犯下恶行,为了不昭然于世,办法是继续作恶,中国话叫“一不做,二不休”。这是哥哥泰利的抉择。他打算带弟弟出海,造成服毒品过量身亡的假象。

  我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局。哥哥终于不忍心递给弟弟有毒的啤酒,两人在船上推拉中,哥哥重重地倒在地上死了,弟弟自杀。这艘名为“卡珊德拉”的小船孤零零地漂在岸边,既是宿命,也是人性最后的归宿。

  一切只能悔不当初。念念不忘的还是片中弟弟泰利反复说的那句话,如果上帝知道怎么办?上帝给予了人自由意志,在伊甸园中,人可以选择不受诱惑,或者受到惩罚。在善恶面前,伊万和泰利同样拥有自由意志,同样有得选择。

  能够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的,毕竟是人自己。请别忘了有上帝。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七):霍华德舅舅(不说罪与罚的主题)

  霍华德舅舅,一个贫苦家庭的有钱的亲戚。

  你还记得小时候霍华德舅舅给我们买的那条小艇吗?

  霍华德舅舅在中国做生意,那么大年纪了还去学习汉语那种难学的语言;

  霍华德舅舅帮我们交的房租;霍华德舅舅帮我们开的餐馆;

  你们霍华德舅舅给我买的生日礼物:一束花和1000英镑;

  霍华德舅舅生意很忙连在电视机前吃爆米花看球赛的时间也没有;

  霍华德舅舅要来看我们了,母亲Dorothy激动的脸都涨红了,声音都有些沙哑。

  。

  。

  。

  。

  一个超级富豪的亲戚对一个贫苦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Kate,这是Terry和他霍华德舅舅的合影,也许这个家庭会给每一个客人讲他们这个舅舅的故事,看他们这个舅舅在大别墅前的照片。于是这个家庭的父亲就失去了一家之主的权威,变成了母亲挖苦讽刺的对象,变成了全家唯一不喜欢霍华德舅舅的人,他的生活就和他满脸的深深的褶子一样委屈了。

  这家的兄弟两个,哥哥满是野心,一心想过上舅舅那样奢华的生活,想要一笔投资旅馆的资金,想给女朋友介绍导演;弟弟胸无大志,沉溺赌博,欠下9万英镑的赌债, 正在这时候,他们的霍华德舅舅要来看他们了,听到这个全家(除了父亲)都开始兴奋和激动,兄弟两个更是看到了希望。但是这一次,霍华德舅舅静静地听完了他们的要求后,告诉他们亲情是相互的,以前都是我帮助你们,现在我需要你们帮助我一次,你们要帮我阻止一个人出庭控告我,你们要帮我把他杀掉。

  张爱玲说过“下大雨,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的。没伞的挨着有伞,钻到伞底下去躲雨,多少有点掩蔽,可是伞的边缘滔滔流下水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更来得凶。挤在伞沿下的人,头上淋得稀湿。当然这是说教式的寓言,意义很明显: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这次兄弟两个赔上的是性命。

  。

  。

  。

  。

  你还记得小时候霍华德舅舅给我们买的那条小艇吗?

  霍华德舅舅在中国做生意,那么大年纪了还去学习汉语那种难学的语言;

  霍华德舅舅帮我们交的房租;霍华德舅舅帮我们开的餐馆;

  你们霍华德舅舅给我买的生日礼物:一束花和1000英镑;

  霍华德舅舅生意很忙连在电视机前吃爆米花看球赛的时间也没有;

  霍华德舅舅要来看我们了,母亲Dorothy激动的脸都涨红了,声音都有些沙哑。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八):学习如何去杀人

  woody allen的这部新作一出炉,评论界的反应立即是好坏参半。作为“伦敦三部曲”的终结篇,我个人的感觉是肯定比不上《Match Point》,但也比《Scoop》强。故事的母体仍然是关于小人物的梦想与阴谋,结局也如《Match Point》一样突然来了一个峰回路转,只是在叙事的气氛上处理的更加温和,也越趋朴实。

  不喜欢woody allen的人看了这个电影肯定会更加的不喜欢,整篇絮絮叨叨的对白,看似松散的叙事方式,几乎没有戏剧感的人物表演... ...更何况这个故事中还牵涉了凶杀,暧昧等本能大肆渲染的情节,但woody allen的处理方式则是一贯的娓娓道来,不焦不躁,平稳中带着犀利。正象结尾的处理方式一样,干干净净但又夹杂了些许的嘲讽,让人在心酸的同时忍不住来一个冷笑。

  不过,这些在《Match Point》中也早已发挥的淋漓尽致,《Cassandra’s Dream》并没有真正的在《Match Point》的高度上更进一步。在看惯了woody allen式的喜剧套路之后,我们会突然被《Match Point》中的冷酷与辛辣大吃一惊,但经过了《Scoop》再到《Cassandra’s Dream》的时候,的确新鲜与惊喜的感觉已经不多了。除了佩服woody allen驾轻就熟的导演功力外,实在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提到woody allen的导演功力,片中的一个镜头已经不得不让人对woody allen肃然起敬。这是片中最关键的一个镜头,内容是两兄弟策划了很久如何去杀人,终于在一条小路上找到了机会,于是二人冲了上去把目标结果了。这样的一场戏在各种电影里少说也被人拍了一万遍,如何去适当的表现这场高潮而又能合适自己影片的气氛,这成了导演要考虑和决定的。象woody allen这样的叙述方式,肯定不合适比较激烈的画面。而且考虑到内容,这场戏要突出的是兄弟二人在杀人时的状态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所以,导演采用了利用化外空间来完成叙事的手法,整个事件只用了一个镜头完成。这是一个斯坦尼康镜头,不选择用轨道或其他的移动设备想法也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摄影机的晃动感来渲染二人的内心活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也很有意思,先是等人物走近了以后突然一转,带出要去杀人的兄弟二人,然后镜头紧跟着二人逼上,在他们开始慌慌张张的杀人的时候,摄影机却又从容的离开被摄主题,飘到了旁边的灌木丛后。画外传来枪响,画面停留在被灯光撒满顶部的植物上。整场最关键的高潮戏就这么被看似清淡的带过,但这种巧妙又精准的匠心却非常值得让人学习和回味。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九):伦敦命运三部曲的收尾——《Cassandra's Dream》

  《Cassandra’s Dream》是Woody Allen的伦敦三部曲的收尾,在戛纳和美国的小范围上映并没有得到太多好评之后,他就转战去了西班牙,今年上映的《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师兄倒也有向我推荐。《卡珊德拉之梦》的不成功之处在于Woody Allen没有延续一贯的中产阶级的作风,而转向了相对底层的平民大众,但是这个领域没有办法发挥他的知识分子腔和反讽的幽默,反倒是他自己竭尽脑汁想配合底层写出的台词剧本,却显得格格不入,比如Colin这个痞子演的修车匠弟弟居然满口没有一个Fxxx word就让英国观众们和我挺不能接受的了。但是除去这一点别扭的地方之外,电影本身还是将Woody Allen在这三部曲里经典传统的改变命运与犯罪谋杀主题很好的延续了下来,并做了一个让人有点窝心的结局。

  其实纵观三部,《Match Point》里为了改变命运的杀人者却因为运气逃过了法律的惩罚,《Scoop》里阴错阳差机缘巧合的让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Cassandra’s Dream》里Terry却因为内心的负罪感而饱受折磨,Ian也在下药的最后一刻因为兄弟之情而摔碎了瓶子,只是结局仍旧是Woody Allen冷眼旁观式的意外发生,戛然而止一般的突兀,但是思索起来一切却在情理之中。少了《赛点》中的侥幸,《独家新闻》中的戏谑,《卡珊德拉之梦》剩下的更多是辛酸和无奈,警察在那艘梦之船停靠的码头冷漠的评断兄弟俩的死因的时候,他们爱的、也爱他们的女人们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屏幕黑掉的冰冷昭示着这就是做了不应该的选择、跨过了那条界限的代价。

  我家Ewan和Colin的这对兄弟其实还是挺有说服力的,差不多的发型、身高,一个“白领”一个“蓝领”,一个好色一个好赌,一个耍小聪明没底线的利益至上却最后顾及了兄弟之情的哥哥Ian,一个空有蛮力没心眼冲动办事但却颇具良知的一根筋儿弟弟Terry,仿佛就是Ewan和Colin的化身,Ewan眼睛一转一转的狡黠,和Colin八点二十眉毛的憋屈模样,都让我忍俊不禁,也很电影平添了许多喜感。

  本来一艘本来应该是兄弟俩开开心心去游玩的小船,最后却成为两人的葬身之地,着实让人觉得人性的险恶和命运的无常。延续三部曲Woody Allen还是采取了古典式的的叙事和配乐,中规中矩,在看多了试图拔高自己讲人性讲道德的新电影之后回归有着时间累计经验的大师,也别有滋味,其实姜还是老的辣。

  《卡珊德拉之梦》影评(十):撞见自己的丑恶

  最大的震撼在快结尾处,当伊万在舅舅家的沙发上,阴冷地说出那句“又要杀人了”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思一下子被伊万牵引过去,看着已近絮叨和神经质的泰利,沉沉地觉得他死了未必不是好事。

  兄弟二人最后一次登上“卡珊德拉之梦”,伊万往泰利的啤酒里倒药粉的时候,忽然感到一阵轻松,一切就要结束了,泰利死去,伊万经营自己的饭店,将父母带离低产生活,与美丽的女演员共度浪漫的余生……可是,忽然电影一百八十度转变,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伊万摔碎了酒瓶,泰利闻声而来,伊万愤怒之下与泰利大打出手……到这里,结局便清晰了,伍迪·艾伦式的结尾:泰利错手杀死了伊万,然后自杀。

  直到字幕升起,才忽然惊醒,忍不住告诉同来的好友,多么可怕,艾伦让我看见了自己的灵魂。如果说伍迪·艾伦依然在《卡珊德拉之梦》讨论人性的话,至少这部电影像镜子一样照见了我身体里的丑恶。如果我们依然以“罪与罚”的正义来自我裁决的话。

  富有的舅舅掌握着改变两兄弟命运的力量,然而他需要他们以“犯罪”的形式来挽救自己可能遭改变的命运,谋杀的背后即昭示了舅舅财富来源的罪恶。答应,便是狼狈为奸,就是泯灭自己的良知;不答应,即意味着得以改变命运过上自己渴望生活的机会就要丧失。作何选择,其实就已经显示了二人灵魂的高度。

  如果杀人而能做到干净利落,不落被人发现的证据,为何不去做。伊万那么爱他的女演员,而他的出身地位的女孩却有着强烈的成功的渴望,要爱她,只能给她她需要的。在最后安吉拉告诉伊万,她为了伊万拒绝了富有的侯爵之子时,也证明了伊万的决定是对的。更何况,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他要脱离父母给他画的平庸的生活框框,他要追逐财富,过上舅舅一样的奢华生活。

  泰利也一样,他爱他的女友凯特,凯特看上了一栋他们暂且买不起的房子,但他要为她挣到购买房子的钱。然而,他只是一个修车工,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的“好运”,赌博时候的好运。而泰利的生活就跟他赌博的结局一样,赌徒的命运注定了要输多赢少。欠下巨债的泰利不但无法让凯特过上好生活,而他的高利贷债主更可能伤害他的爱人……即便泰利是个信仰“上帝”的惩罚的人,总有一刻他听从了心中欲望的指引。

  他们胆战心惊地走上了杀戮之路,可一切竟出人意外的顺利。没有人发现他们杀人的痕迹,警方毫无头绪。这是一桩完美的谋杀案。

  而伊万也获得了舅舅的资助,安吉拉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他的酒店投资事业也开始风生水起……如果泰利愿意,他的凯特也能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舅舅会帮他还掉赌债,他们的房子会买下,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体育器材经营店。

  这个时候,连故事之外的我都为他们光明的未来高兴,那个局外人静悄悄地死去,他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切那么美好。可是,这种同情是可怕的!这种针对一方的美好结局是自私的,而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就是伊万和泰利可能的美好生活都是建立在“谋杀”犯罪这个前提上的!

  这个兄弟俩是通过犯罪来获得改变生活的资本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择手段获得成功的阴暗信号,反正当我意识到自己竟然对杀人者带着浓厚的同情的时候,我害怕了,恐惧了!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这样的力量,我会不会也去“谋杀”?!

  泰利的自我忏悔和赎罪情绪在整个光明的电影里显得那么微弱,连与他最亲近的凯特也将他的“良心”视为一种病症。在以寻求成功为目的的生活里,良知的声音显得那么弱小。乃至我这个看电影的局外人都放弃了思考它的可能性。

  泰利如果死了呢?如果真的如舅舅所愿泰利也被自己的亲兄弟伊万杀死了呢?

  我不敢想象如果电影以此为结局会怎样。我可能会为伊万高兴吗?连他们可恶的舅舅的罪恶也一并抹杀不谈?

  所以,某种意义上我感激伍迪·艾伦,他太伟大了,他看透了人性的丑陋,但是他没有让人因此沉沦下去。他没有让丑恶得逞,当然他也没有像好莱坞一样宣扬“邪不压正”的乌托邦,他只不过尽自己所能,用一场意外拯救了一些旁观者地灵魂。

  伊万与泰利的死亡确实令人唏嘘,可是对于“正义”来说这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呢?真实是残酷的,凌驾于生命权威之上的真正凶手“舅舅”在两个侄子死后更加深了自己生存环境的安全,不出意外,他将如他自己策划的那样,逍遥于对谋杀案的制裁之外。

  而失去两个挚爱孩子的父母将充满痛苦,他们的爱是真实深沉的,而正是这种深沉才使得他们死亡变得更有意义。于他们父母而言,自己的孩子死去可能比被法律审判更高,如果他们还是遵守世俗道德的话。而泰利爱人凯特的悲哀也必定是真实的。她对泰利的爱也是深刻的。

  安吉拉的将来也不难想象,她会悲伤一段时间,但是她有自己的成功欲望,她会继续走向上的道路。也许接受导演、编剧的潜规则,也许和侯爵之子结合……一切都有可能。唯一不可能的是,她会为伊万守人妻之孝。

  这里还有一层,就是被兄弟二人杀害的伯恩斯先生。于伊万和泰利而言,伯恩斯完全是个与他们没有任何交集的路人,但是因为他是他舅舅的敌手,他掌握着可能置他们舅舅于死地的证据,而他们的舅舅则握着这两个侄子的未来……这种间接的关联,使得兄弟俩能忽略人心的善意而直达自私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夺取一个无关乎自己生活的人的性命,于他们而言不会有悲伤,如果不被查处,也不会有恐惧。

  可是,伯恩斯先生那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呢?她还在家里等自己的儿子来吃晚饭。

  对你而言没有感情交集的人或者事物,你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他们,这在你不会带来你心灵的波动。但是,任何生命都有他自己的轨迹,你不在乎他的生死哀乐,但有人需要他爱他与他生死相依。这种追问也是律法之外的,是灵魂和信仰上的事情。

  最后泰利悔过了,他重新看见了那个“上帝”。他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其实舅舅逍遥法外,伊万风生水起都严酷地证明了,上帝可能并不会时时都作出正义的裁决。但是泰利却唤起了他心中的上帝,与其说那上帝是宗教的神灵,不如说是他作为人的“良知”。没有人审判他,但自己却要审判自己。

  泰利死了,他的死是他自我审判的结局,也是昭示给我们这些可能已经步入伊万心路上的旁观者的道理。

  伍迪·艾伦最终都没有跳出来审判,他只不过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呈现了生活的真实、残忍与无奈。但是,他却给了我们自己一面照见自己灵魂的镜子。

  我照见了自己的丑恶,不知道你看见了什么?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