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集结号》经典影评集

发布时间:2022-10-22 12:08:54

  《集结号》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张涵予 / 邓超 / 袁文康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集结号》影评(一):别让英雄流泪.

  想着看英雄,所以看了集结号.知道必然要一阵淅沥,未料竟不是在最惨烈的时候.可能被阵势吓傻了.第一次热了眼眶是在首轮阻击.很可爱的士兵,一万丈的豪情和勇气,打得很痛快的样子.以为集结号一响就可以回家了吧...最后谁回去了?...

  焦大鹏烧成了炭,说我听到集结号了,你们撤吧.被大炮吓得尿过裤子的王金存说,我没听见...九个人,一个班不到,几台烂炮几挺破机枪.对面是"师",是坦克.明明12点已过,集结号没有守约地吹响,这时候退,谁能怪他们?问全人类,谁能怪!

  然而没有退,最终的惨烈可想而知.

  看得心里头很闷,只是奇怪眼泪竟没有滚出来.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把进度条往后拖,大概看个梗概吧.看到一个镜头是谷子地面对团长的墓泣不成声:"咱九连,四十七弟兄,明明都是烈士,怎么就成了失踪了呢?"我的眼泪就跟着这么下来了.打仗的时候死了多少人,怎就没见他谷子地半分软呢,只记得吼得异常吓人的一句是:"死的摞下,先抢喘气的."

  终于九连被证明是阻击战中阵亡的英雄,终于"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被念出来的时候,眼泪直下.

  最终决定还是看把片子完整地看下去.

  最悲哀的怎是战死沙场.寒彻骨的是英雄为祖国流尽了血,躺在不见天日的煤山下,而那些未曾尝过硝烟的人轻描淡写地问,哦,有这回事么?你怎么证明他们不是失踪呢?

  是因为这样吧,那个在战场上就会发令和骂人,一个连打剩两个人还牛气冲天的老兵在和平年代里总是偻佝着背,掉不尽泪.

  都是仰赖英雄才活下来的人,绝对不可以让英雄流泪.

  后记:新浪上问哪位英雄最硬汉,本是想好好看了片子去投个票的.看完了觉得,有什么好投的!

  《集结号》影评(二):在祖辈生活的地方 未曾吹响的号

  第一次得知《集结号》的拍摄地点在我的老家——宽甸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泛起小规模的自豪和激动。

  今天为了这部在我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拍的据说是2007年最大规模荡气回肠的电影,考完CET4后和室友直奔南京市。

  影片中的青山绿水,秋日红绿相间的树木,都让我想起了初中时第一次回老家祭祖的情景——一个小屁孩,懵懵懂懂地和一群都姓“阚”的远房亲戚在一起,坐着颠簸的卡车去祭奠几个和我一个姓氏但我却从来不曾听说过的先人。当时只是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祭奠之后,便跑到山里拣掉下来的红枫叶,去我清澈的小溪旁捉鱼,去当地破旧的学校操场嬉戏……

  当时虽然带着DV,那盘记录下我们在宽甸生活的带子却已不知道哪去了。宽甸留给我的印象只有没有信号的手机,落后的乡村,难走的道路,淳朴的表亲,清澈的小溪,美丽的林子,以及——我是这里延伸出的血脉。

  《集结号》带我们一起缅怀了曾经为了一寸土地不惜血洒疆场的无名英雄们,也同时带着我——一个已经20岁自以为长大了的孩子的心,再次回到了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每一个场景,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桥,都勾起了我曾经的回忆。儿时的我,从来就不知道我的老家原来是这样美——美得庄严、肃穆。

  在感叹谷子地的连队为了那撤退的号声而与敌人厮杀至一兵一卒的时候,我也不得不去想,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埋了多少“谷子地”这样的连队,但能被铭记的又有几多烈骨忠魂?

  冯小刚导演第一次正经的拍摄了一步战争题材的影片,我个人感觉很成功。我们也许会苛求他可以拍得更好,不过作为战争题材的冯小刚处女作,《集结号》无疑是次成功的破处。我不否认这部电影有失败的地方,就是头重脚轻,年轻演员的表演也多多少少缺乏些张力。不过正如冯导说的,这是部真诚的电影。不会俗得如其他电影,刻意的去撒狗血煽情、音乐渐入、镜头抬高、主角仰天长啸、一切都如此自然,仿佛是纪录片,后半部分带给人的感动不是一下子山呼海啸的铺天盖地呼呼的往你身上招呼,而是一下下的把你的眼泪往出挤。

  略显平静——或者说是平庸的结尾我很喜欢,没有教科书式的说教,没有恶狠狠的升华到某某境界,让我们看到了谷子地最真实的执着。

  看完这部电影后,所有人都默默的走出电影院,没有喧哗,没有嬉闹。偶尔从人群中传出来几声啜泣,也不时看到男孩们友在安慰哭泣的女孩。

  而我,带着脸上的两行泪痕走出电影院。

  我大爷去世有一阵子了,我却一直没机会去公墓看他一眼。

  我想,他不会生我的气。因为,他的魂灵,已然徜徉在宽甸的青山绿水间,默默地守护着,守护着我祖辈生活的地方……

  《集结号》影评(三):现实主义的矫情

  为了国家甘愿牺牲自己,这是曾经的爱国主义;战争中集体无意识下的灭亡,这是现代的新类型解读;而那些活生生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每个人很难去问,更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去回答。集结号希望表现一个这样的故事,并不是甚至一丝一毫不像表达是答案。它的表现方式太中庸了,平静到似乎是一个蹩脚的记录片,因为它根本没有一点情绪,所以很多人看完了会哭,哭什么呢?和我们见到那些新闻联播里的失学儿童或者残疾人或者倒霉的患者和被骗者,观众的心里有区别么?有什么崇高,有设么愤怒,有什么感怀甚至反思?我们知识看到了可怜的人,最多是坚强,或者执着,令我们为之动容,但更多的问题,影片都不想问一问,或者提醒观众问一问。作为一部影片,它是成功的,但他却像白开水一样是廉价、矫情、而没有意义的。

  《集结号》影评(四):战场上的人性光芒

  连长谷子地说:兄弟们活着比什么都好,缴这么多破铜烂铁干什么!

  今天我在厦门中华电影院看了电影《集结号》。不得不说,冯小刚拍了一部好电影。放映期间坐在我前排的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士好几次不住的抹眼睛,看得出他是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年头能让爷们落泪的电影真不多,而《集结号》做到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战争片从60年代的《南征北战》到最近的《亮剑》无一不颂扬的是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活和运筹帷幄的战场统帅——奢战如命的巴顿将军像战神一样被人顶礼膜拜,不怕死的李云龙才是好战士的典范。而战场上的大多数却被忽视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打完仗能平安回家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们对并肩作战的战友的兄弟情谊超过他们对伟大领袖的忠诚,在战场上让他们杀红眼的是为兄弟报仇的渴望而不是对阶级敌人的仇恨。这是事实,他们99%是文盲,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信仰,当然更不会为之而战。他们是同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同一个散兵坑里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一起面对炮火、一起面对死亡。

  《集结号》正是将镜头对准了这样一个人。按革命战士的标准,连长谷子地算不上英雄:在他眼里手下士兵的生命高于完成任务,战利品他都让自己弟兄留着不愿上交“政治觉悟”很不够,士兵吓得尿裤子他不但不责怪还说:头顶上飞枪子,裤裆里跑手榴弹,要是神仙也得尿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48年冬华东腹地的汾河战役中(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淮海战役),团长让他坚守一个阵地,必须等到后方集结号吹响才可以撤退。于是谷子弟带着他的46个兄弟上去了,坚守了十几个小时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之后,他的46个兄弟全部阵亡了,只有他一个人幸存。可是,在战斗至死至终都没有听到集结号声。等他伤愈之后,部队已经南下了。战争结束他重回故地,却发现他的46个弟兄被划为失踪人员而不是烈士。老谷生气了,发誓要找到老部队,可是部队番号已变,所有的讯息都石沉大海。老谷抚摸着汾河烈士陵园里一排排刻着“无名”的树桩,无奈的叹息:生下来爹妈都是起了名的,怎么都成了无名的孩子呢……

  我们从来看见的都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中的“一将”,而他身后的“万骨”却被埋在厚厚的历史尘埃之中慢慢腐烂变质,变成了老谷叹息里那一排排刻着“无名”的树桩。就拿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淮海战役来说,据资料解放军伤亡13万,这个伤亡数字甚至比三大战役中其它两大战役的伤亡总和还高。国军伤亡数字不详,相信还会高于这个数字。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二十多万年轻的生命就灰飞烟灭了,可想当时的战场是怎样的人间地狱啊,将淮海战役称为一台“绞肉机”毫不为过。可是在电影《大决战》里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粟裕、刘伯诚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看到林彪用冷酷的令人战栗的语气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我当时甚至还想:“真***酷啊!”我们在大呼过瘾的同时谁又在乎战场上那一百万多万逐对厮杀的年轻士兵呢?杜聿明手下十几万人被包围在方圆十几里的绝地上万人被冻死,他们都不是什么阶级敌人,只是被拉壮丁来的可怜农民;为了打退增援黄维兵团的援军,解放军两个纵队打阻击,拼得只剩几千人……最后粟裕赢了,蒋介石几十万精锐灰飞烟灭,国民党大势已去。粟裕一战定江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无可否认,粟裕是优秀的军事统帅,以至于不停的有人为他没能当上元帅而愤愤不平,可是面对几十万逝去的生命,肩章上的那一颗将星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你们那些为粟裕将军打抱不平的人不觉得无聊吗?

  谷子地是不是一个好连长?

  我的回答:是!

  战场上统帅要为战争的胜负负责,他的责任就是打赢,伤亡数字倒是其次;而每一个战士,他们的责任却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保住自己的性命!作为一个基层指挥员,谷子地做的很对,他坚守阵地完成任务的同时想方设法保住弟兄的生命,他没有将他手下弟兄当作炮灰来来为他铺就立功升官之路,他的人性光芒在硝烟迷茫的战场上熠熠生辉。

  曾经在火车上遇见过一个老兵,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谈话间最令他自豪的不是他杀过多少敌人、立过多少功,而是他有一次带一个侦查小分队深入敌后,在北越的原始丛林中穿行几十天最后安全的把手下一个不拉的带回来。有一次遇到一伙敌人,一个小战士冲出去想要立功被他死死的压在身下……

  向这位老兵还有老谷以及千千万万活着和死去的士兵们致敬!

  西点的军歌唱道:老兵不死,他们只是随风而逝(old solid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集结号》影评(五):那一声集结号

  《集结号》我看了,还不错。冯导又回到了现实主义的地上,我很欣慰。

  网上有捧有骂的,不奇怪,东西出来没人说那就不是什么东西,甭管好坏。况且这年头指着骂别人抬高自己的人大有人在,就憋着使坏呢。

  反正我觉着这次冯导是带着诚意拍的这个片子,至少我是感动了。其实老拿他前面凑热闹拍空中飞人大片说事也挺冤,艺术家出了名立了万,被公司招安了你就得听人公司的啊,谁有钱谁大爷啊,华谊的2王让他拍他不得整啊,老谋子不也是让张总操纵着先英雄后埋伏吗,杜琪峰不也得拍甜蜜爱情片吃饭吗。也别说冯导妄图整个史诗大片未遂,人家本来就没想整成《大决战》《大转折》《南征北站》之类的主旋律史诗巨作,我个人觉得战争场面和情节都是为之后谷子地的正名行动作铺垫,个体的命运总要放在一个大背景下展现的。

  谷子地为了信念放弃一切执着探寻的主题被大家接受,充分说明了当下缺乏和呼唤“一根筋”人物,这种题材其实也特讨巧,不过一不留神就让人想起了老谋子的“秋菊”和“魏敏芝”,都是认死理一条道儿走到黑的主儿。

  片子整体水平可以说是国产战争片的上乘之作,场面营造得是那个意思,声效也如临其境,连抽烟时烟卷燃烧的咝咝声都有听到,演员也选得不错,表演都挺到位的,尤其是张涵予和廖凡,2个演员我都一直特喜欢,最早看到廖凡是在他和陈建斌在孟京辉拍的《象鸡毛一样飞》里头,就觉得丫挺有意思的,后头还看过几个别的。这里要特别说说张涵予,最早知道他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记得当时在电影院看一个法国电视2台的电影《电视杀手》,其中男主角一个BT高科技杀手的配音象极了邱岳峰,我当时就纳闷,邱老师不是80年代初就仙逝了吗?咋还有他配音的新电影呢,电影演完我特别注意了配音的名字---张涵予,之后在很多外国电影里听到他配的音。到了90年代,小张不甘寂寞,从幕后跳到了台前,主演了2个电视连续剧--《梦开始的地方》、《贻笑大方》,2个都是叶京导的,就是《甲方乙方》里头偷鸡吃的那大款,2个电视剧一个怀旧凝重,一个黑色幽默,看了这2个连续剧,觉得小张是个人才,可塑性极强,遗憾的是一直没遇着好机会,之后冯老师的4个贺岁片小张都有露脸,不过都是那种虽然出彩却没名儿的超级配角,好在这部《集结号》终于让小张当了回大电影的主角,确实不负重望,表演张弛有度、自然到位,战场上的冷静和为兄弟讨说法争名分时的激愤,都让人觉得这就是谷子地,谷子地就是这样儿。以至于现如今小张说得最多的是:我走不出谷子地了,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无法再接戏了。咋办呢,人家成了角儿了,有装X的资格了。

  《集结号》影评(六):大兵与集结号

  看过这部片后,我心想还可以,挺好看的,内容就不想讨论了。今天看南周冯小刚的访问(http://www.infzm.com/culture/whtt/200712/t20071219_32813.shtml),原?来冯竟然真的为这个故事而感动,就觉得这一定反映一些甚么:反映着两种很不同的人文趋向,很想写出来。?

  一切当然由《拯救大兵瑞恩》开始,《集结号》片首的一段激战就充满大兵的影子,用了现代资源加上珠玉在前,冯的处理远胜过去所有的国产战争片,充满质感之余亦有电影感。但同样在战争的处境中,《大兵》和《集结》所讨论的价值,?恰好反照出中西文化的底质。如果冯导没有这方面的觉察,则《集结》所呈现的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没有受到自觉性的刻意污染。?

  ?《大兵》的价值是甚么?用一个小队八条性命换一条人命,值不值得?这是甚么价值观??

  耶稣在加福音15章4-7节说:「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找着了,就欢欢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里。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罢。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这里耶稣展示了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超越了数目的多寡,就是失而复得的价值,?失与得,是有和无的分别,而不是多或少。?

  ?《大兵》所拯救的,是一个失去了两个兄弟的孩子,他妈妈就剩下最后一个儿子了,牺牲八条生命,为的其实不是一这最后的孩子,而是一个含薪茹苦养大三个孩子的妈妈──也就是一个家庭。这就是《大兵》所呈现的价值观,疯狂杀戮的战争最后的目的无非就是这样:为温暖安稳的家而战,若非这样,战争就祇是兽性的疯狂,士兵就会沦为魔鬼为自己而战。?

  ?《大兵》所说的是,在疯狂的时代我们不要忘记为甚么而疯狂,这是我们在疯狂?过后能返回正常的归途。这是一种价值而不是效率的计算,不是他的多还是我的少,而是普适于你我他的价值,就是说,当同样的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也很安心地相信组织会这样重视我,所以我可以安心地去打仗。?

  放在美国战争电影的传统中,《大兵》是对一系列如《猎鹿者》、《末日启示录》?等描写战争中人性疯狂的一个回应;疯狂是为了一个不疯狂的原因,失落了这个原因战争就使人不能自拔。?

  在这一分析下,《集结》的分别就很明显。谷子地所关心的是退与不退、他一连四十七条命能否保存、这些性命有否烈士的名份。战争一直都在他的心里面,国军、美军、然后是省政委、官僚、所有阻挡他的人。他没有看见团部和团司令员都牺牲了,他只怨为甚么要牺牲自己的一帮兄弟。?

  难怪他下令枪杀战俘而受到处分,因为他打的是个人之战,《大兵》导演史匹堡很清楚他胶片里的战争为甚么而打,但冯导则选择抽离于这个问题,宁愿让主角依大势随波逐流,在上级的指示里打有限度的个人之战。?

  我总是看不惯这句:「焦大鹏临死前的这句话其实是存有私心…」,临阵撒尿的书生可以原谅,但为连队留下几个活种则是私心。这中间有矛盾,在于为甚么谷子地对于团长留下他们死守阵地这么愤怒,而焦大鹏的临终谎言就是私心?留孤兵断后在战斗中常见,谷这种老兵不可能不明白。?

  这又是甚么价值呢?我能想到的就是一种狭义的牺牲精神。谷子地的感人,在于他没有私心,他关心的是兄弟们,由始至终,他的世界就是这个连队,他的牺牲是个人相对于小群兄弟们的,并没有扩及团或更大的我。?

  于是《集结》的张力在于群体和小群体之间,而谷对于整个解放事业似乎漠不关心,这是因为送检的问题,冯导索性避开算了,但这亦很符合当时的情景。许多解放军战士根本不知道共产、解放理论,只在战后和平才倒过来学习,这适用于内战双方。?

  这个回避恰好写出当下中国的处境。中国就正正展示出各种交迭互并谁大谁小的利益冲突,群体与小群体、中央与地区、省又与下级城镇,一级压一级,无非是因为上级比下级大,所以就要牺牲小的。中国就缺乏一种价值,一种超过了数量效率计算的价值,一种换转了位置仍然公平的价值。?

  中国就真的没有这种价值吗?《集结》所描述的那场战争放在百年历史脉络中当然有很深的内涵,中国一直在问这个问题。而其实,冯导完全可以探讨烈士的含意、甚么是牺牲、大我和小我的分别是在数量上吗??

  可惜,到底冯导还是谷子地的视野,那场仗打甚么就免谈了,我关心我的兄弟是不是烈士。?

  《集结号》影评(七):所有战士都是英雄,所有战争都是噩梦

  今年清明节,一个湖北的同学突然给我电话,说他到了南宁,要找我喝酒。我在大学和他并不算是哥们,毕业以后连电话也很少来往。他在电话里很急切见到我的那种感觉让我感到有点诧异。

  我到了他住的宾馆,见到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兄弟和年迈的父亲。寒暄了一阵,我陪他和他二哥到街边一个小馆子点了些菜,开了一瓶白酒。他开始说起这一次他们全家男人来到广西的目的。

  我同学原来有四兄弟,大哥在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后就杳无音讯,家人就一直认为大哥死在越南了。30年后有了互联网,中越边境的中国军人公墓把所有埋葬的人名都放到网上供人查找。我同学便上网查寻,想不到竟查到他大哥30年来就一直葬在广西某县一个公墓里。这时他父亲已经将近八十了,老人说无论如何在自己死之前要来给大儿子祭扫一次。于是清明节他们兄弟三个和父亲就这样从湖北老家来到广西。

  “原来我不想打扰你,来的时候也没有给你电话。”我同学说,“可是扫墓以后我实在是觉得不应该!”他说他看到公墓里那些前来为战友祭扫的老兵们,他们跪在那里大哭。“我们做了四年同学,居然连面也不想见。他们也许才是几个月的战友,怎么就有这样的感情!”我同学几杯酒下去,有点激动了。他眼圈潮红,为了他自己的大哥,也为了那些不知名的老兵。

  我也很受感动,不断地陪老同学搞酒,那一晚我们都喝多了。

  《集结号》说的东西,是一个老兵对自己战友的执着怀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和平环境下人们对战争英雄的迅速遗忘。在和平时期,战争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影视大片中的感官刺激。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呢?

  谷子地的遭遇让人们感到“组织也不可靠”了。但这不应该是这部电影唯一的意图,我想不管是《大兵瑞恩》也好,《集结号》也好,都要突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战争就是杀戮,就是血肉横飞,生灵涂炭。可是某个国家机器只要需要,就可以用了很好的裹尸布来包装战争,就可以把血淋淋的杀戮化为正义。本来都是人杀人,却可以包装成不同的宣传迷幻药。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日本人杀中国人那是禽兽暴行仇恨滔天此生不报非君子,中国人杀越南人是跳梁小丑自取灭亡正义之师替天行道,就是这种迷幻药的药效所致。甚至象国共内战这种典型的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战争,包装就更是迷幻。我们在学校读书得到的知识,是英勇的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几十万几十万地歼灭国民党反对派军队。血淋淋的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残酷事实,在这种包装之下变成同学课本里读起来很爽的小说,或者成为主旋律影片中战斗英雄们光辉形象的陪衬。在这种宣传对成长中的少年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呢?

  30年前一场不知所谓的中越战争,几十万不知何故死去的中越青年,还有此背后多少因此陷入痛苦的家庭和亲人。对于无关的人来说,死几十万个人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但对于我的同学,他失去的是他心爱的大哥,一个血肉丰满充满人生梦想的18岁青年。

  所有因战争而捐躯的人都值得尊重,值得怀念。不能因战争的胜败来论英雄。

  所有战争都需要反思和检讨,不能因回忆的痛苦而故意遗忘。

  所有别有用心地让人民相互厮杀的各国政客都应该受到谴责。

  在此纪念30年前因战争而死难在中越边境的中国人和越南人。

  《集结号》影评(八):如果谷子地不去承担,还有谁会去承担?!

  谷子地,历尽艰辛,偏执的为死去的兄弟争取到应有的荣誉:“烈士

  ”!

  作为他们的连长,作为唯一的见证者,如果谷子地不作为,那些死去的灵魂,可能永远都不能安息。

  承担责任,这对谷子地可能付出的太多,但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负责人的人,人性的光辉和人存在的为数不多的意义!

  责任使人强大,这也是我们网站(www.ali265.com)倡导的理念!

  《集结号》影评(九):号吹的不错

  本来是去年的贺岁片,为了躲开蜂拥的人群,到了今天才看。

  对冯小刚的好感本来在《夜宴》之后已经跌到历史最低,而今天的这部新作为其带来了急剧的反弹。之前,我总把电影《一声叹息》和电视剧《一地鸡毛》视为他的最佳作品,如今可以加上这部。

  抛开被争议的服装、手语和枪支不说,这部电影的题材我们是需要的。战争在和平年代好象离我们很远了,我们忙着挣钱忙着娱乐,我们走进电影院的目的纯粹是消遣。所以,每到电影中的情感部分,我身边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就开始悉悉索索的在座位上蠕动,不耐烦了。以往这个题材的电影,多是一些非常正面的角度,几大战役啦领袖啦之类的,而这部电影尝试着把镜头伸向普通的底层官兵,伸向可能的战争当中所谓真实的一面。当然,冯小刚的商业脑袋不是吃素的,留了一个光明伟大正确的结尾,不然的话,免不了象《苹果》和《刘跃进》一样被划为反映人性阴暗面一类,被审查部门刀砍斧剁。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我相信战争中有不要命的人,也有尿的人,有迂腐的人,也有鸡贼的人。都说战争是残酷的,它的残酷就在于人在其中的无力和被动。相对于这个合理的尾巴,我更相信战争当中有着更多不合理的结局。死去的人算是幸运,而象谷子地这样的幸存者,如果不是认识一个团长,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城市角落里的修鞋匠,或者一个山间地头的老农,然后在回忆和愤恨中终其一生,这算不算不幸?

  张涵予属于充满了北京爷们气质的那类人,演绎这个角色合适,也很成功,几次让我泪撒眼眶。其实早在《梦开始的地方》,张就表演过这种男性的军人的感情风暴,只不过那次是对爱情,这次是对战友情。其他演员的戏份都很少,中归中矩,无名的小梁子倒是挺有爆发力。(媳妇说是《七剑》里孙红雷手下的秀才,是吗?)

  如果《集结号》不是贺岁片,可能会让我们感动的更纯粹一点,不过,在商业社会里,获得点感动好象也离不开钱的依托。

  《集结号》影评(十):每一次永垂不朽都与我无关

  【文袁柒】

  在以往的国产战争片里,我们常看到伟人把烟头在鞋底上捻灭做若有所思状,之后便伏案挥毫写下一首开天辟地的诗词佳作。在宏大的音乐背景中,万炮启发,摧枯拉朽。人民解放军势不可挡的解放了全中国后。欢呼雀跃的群众们给战士们塞鸡蛋,加红枣,披红挂彩,让弟兄们吃了个肚圆。战争就这麽像小刀切黄油一样打完了。剩下的这拨儿人民解放军成了最可爱的人,当然,是在……的领导之下,每每看到此处,不仅感慨一句话:“丫这是把战争当儿戏了:”

  《集结号》成为了目前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看的战争片之一,不仅取决于冯小刚,更取决于过去的国产战争片普遍阳痿不举。《集结号》的强大和坚挺,是因为它描写了人的战争,而不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行为艺术。

  子弹擦着头皮过,裤裆底下跑手榴弹。战争场面的塑造是真金白银砸了钱的,剧本台词充满了朴素的引申意和粗糙的口腔快感。刘恒这个大师级作家在剧本上是用了心的。虽然悬念并不深,开头我们可能就比谷子地早猜出,这47个兄弟要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陷阵之士,接到命令的一刻就等于已然牺牲,这种仗不进则退,不战则降,根本没有能拯救你的集结号。对革命英雄主义感到肉麻的我们,也能在此片中找回了小时候看王成“向我开炮”时的那股子血性和感动。战士们死了,却不好意思妄下评论说人家是炮灰,因为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然而问题是,永垂不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谷子地一个人活了下来,成了一个身份可疑的人。甚至连上面都辨别不出他算那一拨的了,我们一再看到,上面的人问他被俘虏的时候,为什么穿着敌军的衣服,地方上的同志也要他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有没有投敌的嫌疑。更别说埋藏在煤窑里的那47个不说话的兄弟。他们永垂不朽,可除了谷子地,谁信啊?可见永垂不朽,如果你不信,或许不是个东西。

  永垂不朽,是因为这47个人用他们的牺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他们还在等集结号,没觉得自己非死不可,可当阎王爷真来的时候,他们没尿,而是冲上去薅了龟儿子他一把胡子再死。所以对自我来说,他们死的光辉,壮烈。 然而在外面的世界和后来的年代里,英雄的头盔在群众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矿工接尿的工具?或者知道了,又能怎样?当我们再提英雄主义的时候,却正身处在一个英雄主义只能用于被怀念的时代。所以电影让我们感动,生活在逼着我们热爱电影。

  影片刚开头,谷子地在指导员被炸成两半,连里的战士一个接一个被撂倒后,正待拼命,国军却投降了,谷子地冲排长吼:“让他们拿起武器,我们不接受投降:”这是全场矛戏剧矛盾最激烈的时刻,国军一脸无辜和茫然,在想是捡起枪还是举起手?我军这边也起了争端,在争论铁一样的纪律和死去的弟兄们那个更重要?正当两军僵持不下,高潮欲来之时……,镜头接下来就是团长吃红薯的镜头。还有对谷子地由于枪杀已经放下武器的战俘的处分决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想谷子地最终枪杀放下武器的战俘的镜头或许给广电总局阉了,一个导演系学生也知道戏剧高潮时必须让观众射的道理,冯小刚会不懂?杀俘虏的行为对不对我无法判断,但要是这场戏真的是把所有国军俘虏都结果了,那我想知道战俘在明知要死之前,反抗了没有,他们有无谷子地一样的血性和刚烈。谷子地你宣布开枪是什么表情?那些开枪的手颤抖了没有?活着的有没有人放声大哭?死去的有没有人仰天长啸?复仇也有正义性吗?铁一样纪律可以解决死一样的伤痛吗?两个阵营相同的生命你们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一方永垂不朽,而另一方遗臭万年吗?几年前,开枪的和倒下的可能还是一个村儿里的呢,可能还一块偷过地瓜呢。因为这场戏一晃而过,所以我不知道。

  如果这场戏真的是像我构想的那样存在,那些在开动着的战争机器里被绞进去的那些人,我们对于他们生命的意义可能有更复杂的思考。然而像上面派来质疑谷子地身份的人的逻辑一样,谷子地被抓时穿着敌人的衣服,所以他说不清。这场戏有没有被剪我也说不清,或者不可说。

  不说也好,免的养成爱说的习惯。虽然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但我还是恳求这种事儿可别落我头上。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是,当时和比较仰慕的某某(上次写了真名被责怪)女士一起看,片子很暴力很强大,但实在不适合聊点风花雪月的,早知道换部韩国催泪片看看。咳……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