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0-04 11:12:31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一部由叶京执导,佟大为 / 常景如 / 黄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一):青春,你不得不付的学费

  最近看了一部长达52集的电视连续剧(碟片),题目就是这个《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电视剧的情节不复杂,叙述很拖沓,听说在上海收视率很低。我都奇怪,素来不爱看电视剧的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耐心,放下其他的事,跟它整整周旋了二十几个下午?而且看完了,并没有那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恰恰相反,还想说点什么。

  谁都有自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电视剧叙述了几个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部队大院的孩子,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时代的成长史。他们“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人身上吐痰”(这句话在剧中出现了无数次,我都要讨饶了!),是些天然的捣蛋分子。文革开始,他们正处在青春骚动期,于是穿着国防绿,骑着自行车,穿过半个城区去打群架,用臭嘴皮子调戏女孩子;玩腻了,人大了,又依仗着父母的种种关系,纷纷进了部队。可是,解放军大学校并没有改造他们的秉性。改革风云初起,有一些人先富了起来,他们耐不住清贫,又纷纷离开了大学校,南下广州淘金,倒卖彩电,走私“宝石”。可他们哪里是“捞崽”一类地头蛇的对手,常常是被打得鼻青眼肿,亏得血本无归,连防空洞都住不起。

  在这些日子里,他们的友谊、爱情或是经受考验,或是遭遇到背叛;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有的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电视剧的最后,曾经发达过的,有的得了不治之症,有的落魄在海外终于回来忏悔。大家“团聚”在朋友的墓前,握手、拥抱,泪流满面,原谅了一切,友谊似乎又回归了。可是他们早已青春不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拥有一般“胡同孩子”做梦都不敢想的自由度和物质装备。可是,他们浪费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他们敏感,他们偏执,他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他们轻易地伤害别人,也轻易地被别人所伤,他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 ;他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为他们而改变。但是,几经沉浮,历受挫折,甚至还进了“号子”,他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就是一本草稿,而且永远没有再修改、誊清的机会。生命尚且如此,何谈什么青春呢;青春,就是用来浪费和挥霍的,青春就是你不得不付的学费呀!这一点,几乎是所有时代所有的年轻人都是相通的。

  电视剧的看点不少。你喜欢王朔的“痞子腔”,那你就能过把瘾,记下许多“经典妙语”;你就会感叹:北京人是多么“贫”呀,难怪那里的的士司机个个都有郭德纲的水平!有趣的是,电视剧是“赤裸裸”的影射艺术。主人公方言是作家,有王朔的影子;汪若海,是大集团公司的老总,又是言情小说作家,号称“大陆的琼瑶”,这不就是那个写了《玉观音》、《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的海岩吗?更绝的是那个冯裤子,不光身份是大导演,票房大腕,口称要向奥斯卡进军,连那无法恭维的长相也和大名鼎鼎的冯小刚惟妙惟肖。不过你别担心会引发什么“名人官司”,编导叶京和他调侃的对象全是“铁哥们儿”,互相炒个热闹呗。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本剧的音乐制作是著名的“羽泉组合”,歌手陈羽凡还担纲了许逊的角色。难怪听他拨弄吉他,吟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时候,我热泪盈眶;而他唱着:“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俩小无猜日夜相随……”,我眼泪终于止不住掉了下来……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哟!

  (9.28)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二):<春有关的日子>梦想在现实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青春有关的日子

  这部片子无意中看到,要说剧情还真不算新鲜,老生常谈摆了!

  语言不是经典型,但觉对方言话,他丫的还真不太懂!呵呵........

  人物牛逼榜

  1.卓越:只有他最是爷的,青春这场游戏他玩的最好,最干脆,最仗义,他活着是诗,死去是魂,没有谁能代替他,柏珊似乎永远的遗憾自己的选择,我在阵地就在."带着呐喊声他走了,他走的很安祥,很坦然,向他来一样,清清白白的来,清清楚楚的走,他要是比喻成物,就是雪山上的血,

  2.汪若海.这哥们最先是一混蛋,照顾兄弟妞,却一失控照顾到床上去了,乔乔被他给糟蹋了,还不知道,迷惑不解的觉得自己爱他!谎言在他要去当兵的时候,临走时还想真理一般的说给乔乔,知道许逊回来,乔乔还以为汪若海爱她,知道汪若海的小说被方言看到,这天似乎让他变了,或许初出茅庐的他嫉妒方言,选择上学,学无止境.让他阅读越读懂了人生,可以说这场梦里他最早醒来,后来的成绩当然早有预见,拟物,他最像睡狮!

  3.高洋:这孙子一直做着爷的梦想,也是差点成爷的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计到最后把自己算进去了,以至于无颜去见江东父老!到最后只能悔恨当年,往事不堪回首!用物比喻.好似玛瑙.有时向玻璃,但最总会有人识货!

  4.冯裤子:这孙子最早南下广州,早就看透一切,早想成爷,确一直装孙子.他的苦很少是感情用事,好像是做事的程序,不可少,但去的最早,还真就跟广州人学坏了些,对夏虹一直不当会事,别说改革开放把广州市这快地方还真带到先富起来的轨道上了,记得他们早彩电时被追杀吗?别说这不光是电影,在现实中就这样,鄙人曾在广州市三元里真被人追杀,差点没把命达上,当是我也想将来兵杀回去,把广州市这帮孙子做了,(当然是局部,大多数人还是好人),最总还算走在时代的前沿,做导演了,像冯小刚,比喻他就好似破铁,最后还是练成了钢!

  5.许逊:这哥们曾今不错,最牛逼,为了女人可以做一切,三年的大狱生活似乎让他没有什么激情和青春了,抑或说早就磨灭了,那时没有谁有他横!一点都不逊,后来确变了.为了生活他变了,在南方竟然叫乔乔做了汪若海舅舅的:"孙女"自己位居在"孙子"的份上,那时候最损的莫过与"他妈孙子"在现实面前理想,面子,尊严,被击的粉碎,自己成了孙子,最后的帮票,似乎更让他明白,他对不起乔乔!比喻他,可以算壁画,再魅力也经不起时间的洗礼!

  6.方言:尽管剧中总把他安排的像救世主,什么事仿佛离他不可,什么场合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有代表性,可我不觉得方言怎样,前半生把一份很真的爱不当回事,老是占了便宜还卖乖,乔乔每次骂他的时候,总有些是骂对了,最虚伪,最会伪装,装的连别人都看不见自己,甚至连自己都找不到自己,迷惑不解的生活着,知道高洋归来之前,似乎他还活在过去,活在梦里,在高洋和卓越在与捞仔们哪场腥风血雨中重生以后,似乎大家都醒了,雨水洗刷了一切,流走了一切,也冲走了荒唐的青春,可是离开南方是方言看柏珊的眼神告诉我们他还在欲望的指使下生活,对于方言导演叶京对他,似乎有偏爱,或许......不多言,大家自己想!比物,方言就是一盏灯,或是像机,这一切似乎就和他无关,他只是故事的见证人,抑或是说历史的记录者,结局他是作家安排的再好不过!

  女孩子排行榜:

  1.乔乔:最简单最单纯的她,相信一切,谁的爱他都接受,他其实也很迷盲,她心理的痛苦可压力比谁都大,到帮票时她居然都有勇气了,匹夫之勇也算哦!为了逃避过去,他最后离开了许逊,这样或许她活的要轻松些!乔乔最可爱,也最可怜!

  2为高洋死的女人,她算是真正的努力的爱了,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坚贞,和善良,她毕竟爱过,最后嫁给胖子其实很美满,并不滑稽,生活总归是会毁于一旦,激情总归会不在浪漫,生活总归会回到平淡!

  3李白铃:她似乎很像方颜总觉得自己很牛,很高人一等,其实从来没有在乎别人感受,只是自私的爱,他爱方言吗?她不爱,她只爱她自己,他想把方言占有,就像方言自己说:"我不卖!"追求追动最后,竹蓝打水一场空的时候,往事随烟的时候,青春以逝,病魔出现,生活回到原点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这时候的她才找到自己!这时候才知道爱的涵义!嗨!死亡对她也是总安排!

  柏珊:典型的封建思想残余没有清除.一直知道卓越爱她,却固执己见的要和葛南征这个小老头结婚!葛南征似乎很有寓意,南征北战都过来了,但是改革方案的春风吹的他晕头转向,结果发国难财,投机倒把的坏事做的没完没了,他在剧中没有死,说明他现在依然活着!柏珊后来算是醒了,对卓越的死她永远不敢真正面对!确切的说是爱!对卓越的爱,她永远没有机会去面对了!

  其余的人物不怎么鲜明,模糊的我都看不到,我近视,望大家原谅!呵......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三):给青春一个交代

  52集的电视剧终于看完了,里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就是那不喘气不落字的台词了。这些演员个顶个的演的不错!

  这部电视剧对于我们这群站在青春尾巴上的孩子,那是早已消失在光景后的年华,悲伤、快乐、欢喜还有绝望。什么样的风与我们侧身而过,回首张望,那是一条青春的河。懵懂的年代,有爱情,有友谊,有青草的香味,那时朋友是生活的滋味,爱情是门外的脸面,如缺少其一,那你就是堕落份子,还有什么呢,告诉我,因为我只是在回味。

  每每看起这部片子,我都觉得身边一片安静,什么声音也没有,眼前所流转的一幕幕画面像是一条湍急不熄的河流,那中间所流淌的正是我那早以逝去的青春。

  “看!那时我们多好,可现在呢,所有的人却都早已离开,不知归途”

  那是一部伤感的片子,语言经典却处处掺透着对生活的漠视,画面中闪过的一个个熟悉的脸旁是微笑的苦涩,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假象,友谊的背后掩藏手段,爱情的背后掩藏利用。

  青春,什么是青春,拥有过青春吗!是我们错过了青春,还是青春丫跟就没出现过,很累,以是两天后的心情,头脑中留存的还是那个片段,他们坐在路边的围栏上,许逊、乔乔、卓越弹着吉他,方言他们仰望空洞的天空,在唱着那首不变的歌“你就要变心像时光难道回,我只有在梦里相依相偎,-----------------------------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地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是一段有欢乐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的青春。我们敏感、偏执,我们顽固到底的拼命坚强,我们轻易地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颓废的快乐,也陶醉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于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现在,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不再年轻,我们的前途或者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可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都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得爱和被爱。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读解

  首先,要阐明的是,这是我觉得至今为止唯一一部可以拿来同胶片相提并论的电视剧,也是中国最好的电视剧。导演在结构处理,镜头处理,演员、音乐、场面调度、拍摄手法上都表现了纯熟的电影手法,这是一种情怀,我基本上很不情愿拿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来分析这部剧集,原因很简单,导演的意图并不在于讲故事,电影远远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但是我还是必须落入俗套的来如此分析。首先得说说大的背景,那是属于少数人的青春记忆,他们是大院子女,他们的父辈们是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一代,他们则是直接沐浴在毛主席理想浪漫主义情怀下的一代,他们是当时最前卫最时髦的一批人,他们楂架、楂琴、楂婆子、楂书、楂歌、楂冰,他们玩耍聚集的地方,东单、西单、北海公园、什刹海冰场、莫斯科餐厅、天安门、地安门,这些都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现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了世界知名的地下文化聚集地……改革开放的物质膨胀欲给他们的精神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扭曲,时代需要他们变化,变的世俗,可他们自己仍然愿意活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纯粹的精神理想世界里,他们始终在物质和精神、现实和理想之中挣扎徘徊着,他们接触着西方的文学和文化以及物质,但是同时拥有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激情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所以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激情彭湃那么玩世不恭那么洒脱高昂那么自由任性,这正是一种成长的炼狱,他们将这种心理的扭曲完全爆发膨胀发泄……没有哪部戏能够做到让所有角色在你心目中都留有如此鲜亮的印记,方言、高洋、卓越、冯裤子、高晋、许逊、汪若海、乔乔、李白玲、金燕、夏红、百珊、谭丽,乃至吴胖子和刘庄主还有王匡林以及捞仔和葛南征……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读解---方言

  方言和他所爱的女孩儿:方言是个完全的矛盾综合体,自始自终他都玩世不恭对任何事情毫不在乎,对于身边的女人更是博爱,可以说每一个爱着的女孩儿都是真挚而深刻的,他对每个女孩儿都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爱,是个完全的完美主义者的爱,当然,用流行语言来说,他就是个小男人,小心眼的男人,行动上表现的满不在乎那是表象。对李白玲,那是不带一点虚假的爱,他其实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李白玲跟高洋的暧昧,他不能容忍李白玲脱下那身纯粹的军装,他看不习惯李白玲生意场上的一丝污渍,所以他完全是拧巴着的,这种拧巴就直接导致了他行为上看似满不在乎实际满心是酸;对乔乔,他曾经有过一丝的妄想,那是任何人在青春期都面临过的对性的幻想渴望和焦躁不安的情绪,情节的表达上也说明了这一点,至于方言放弃李白玲跑到乔乔家,可以两解,正解是基于他的矛盾心理,年轻的他分不清楚爱,到底是爱李白玲还是爱军装,矛盾之中以为自己爱的是李白玲的军装,他以为他对乔乔的爱才是本真的,不过这个心理比较复杂,个人简而言之,觉得他青春期早泻了,每个导演都有过对性的描写,这是懵懂的,是不可宣泄的,这其实就是真实的早泻状态,至于他对乔乔的爱的根因,那是基于小学时候对某女生的那种单纯的喜爱,这个在后面与高晋同志的聊天中有所交代;对百珊,应该说方言自始自终都有一种很深刻的军装情结,这是一种理想和激情的寄托,而百珊正是这样一个始终穿着军装而单纯的女孩儿,方言有一场戏是他临走前接到百珊电话痛骂百珊的戏,此时此刻,他觉得百珊跟他想象的单纯有了些许的差距,百珊也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可爱了,这正是百珊在方言心目中单纯完美的形象遭到破坏后的情绪宣泄。谭丽,这个女人是个现实的女人,这个女人企图拥有和男人们一样的洒脱自然,她不愿意将自己圈在某个人的圈子里面,她希望有跟男人们同样的自由快活和物质享受,方言对她同样是拥有着特别的洁癖,她无法容忍谭丽的生活态度,并屡次为此犯急,同样他其实完全理解他们之间的那种微妙而深刻的联系,他知道自己无法给谭丽带来最基本的男人对女人的爱,既然连这个也不能给,所以,他们只能这样,彼此彼此着。

  而片中的所有的女孩儿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那就是可爱。乔乔是最值得说的一个,乔乔无疑喜欢上了两个男人,而恰恰是这三个人相处的无比和谐,并未发生如其他电视剧的俗套三角情节,所以观众不高兴了,《德拉姆》中壮壮同志的镜头前曾经讲述了一个两兄弟共用一个老婆无比和谐的家庭,那是西藏淳朴的农家兄弟,是现实的印证。当然,本剧剧情中是导演的故意安排,现实中虽然有这样的事情,但是制度和教化的思想注定了多数人不能接收,恰恰是最简单的农民兄弟可以做到,这一点上,女人是伟大而可爱的,乔乔就是这么一个女孩儿。其次是李白玲,她的单纯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觉得有点傻,同样,傻的可爱,她对方言的痴情,她对男人施舍给她爱情的渴望,她把毕生的精力都消耗在了这种无比强烈的欲望之中,但是她始终没能从男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根源的动因就是方言对她的态度,在离开北京之前,方言深深的伤害了她,而她却跑过去找到高洋,这又让观众无法理解了,其实这是一个女孩想豁出去了,就跟你玩,拿高洋来报复你,拿自己的身体来报复你,但是最终她没能够完全豁出去,这就是感情,这就是真挚的感情所引发的心理扭曲带来的行为效果,当然,后来她最终妥协了,她仍然傻傻的想要自己的东西,那就是失去方言对她的爱之后想要得到的平衡――男人对她的爱,她始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肉体和物质,精神和生活,这些都让她徘徊着痛苦着,哪些该舍弃,哪些才是真正得到的途径,她一直在迷茫中前行,她却忘记了,她想要得到的方言却始终原地踏步不愿同时代一起前进,所以他们最终渐行渐远……夏红,这个女孩是现实中男人们最向往的一个,所有男人都会说找老婆就找夏红这样的,夏红深深的爱着卓越,并且被高晋和冯裤子的关怀所真实的感动着,只能说,这个女孩够味儿,够纯。百珊,这是个一直单纯着特别仗义的女孩儿,对爱情与婚姻,他坚持传统的简单,但是事实上她未能简单下去,只因为男人在利益和女人面前的不可靠,对于卓越,她想的是真实的以弟相待,她希望建立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护和关心的关系,这是她自己给自己强加的一条不可逾越关系底线,但是,面对那张纯净真挚的脸,她也骗不了自己,并屡屡自然接受逾越,对她来讲,这种来自卓越对她的爱是幸福的,她试图以她天真的方式永远的保存这种幸福感;对于方言,她有那么一点特别的感觉,这不能说是爱,这种喜欢是有一定距离的欣赏,她为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如既往的坚守着,纯粹着,可爱而可怜!金燕,金燕应该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她拥有着对婚姻的渴望,她基本对男人没有分辨能力,完全接受传统封建家长式的那一套婚姻制度,并且严格的遵守这种语法规则,在这样一群不按规则出牌的男人面前,她没有丝毫的抗争能力,他们是她的向往,永远无法企及,因而永远无法放下。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束缚之中,她为了她的梦放弃了所有的尊严,她用脖子上的一刀让自己梦醒了,同时,也让高洋有了瞬间的清醒,所以更增加了这种悲剧的感染力,让人着实内心冰凉,这是时代变迁过程中人类价值观改变直接导致的悲剧,所有人为之感叹!谭丽,她是一个真实的女人,她懂得如何在现实中活的洒脱,她不矫情做作,她简单直接,她真实,她深刻的知道在这个拜金主义的时代之中女人之于男人的意义,她企图摆脱任何世俗的思想包袱在逍遥自在之中得到应有的物质享受,但是同样,她也需要有人理解甚至同情她,她一直将方言放在这样一个特别的位置上,所以她基本不计较方言的任何东西甚至会对他给予直接的经济施舍,她知道,她只能给他这玩意,可是她自己却只能是自我解脱,她知道女人的青春对于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意义,她拿青春换取正常的优越的家庭生活,她始终追寻人们的理解,又始终难以完全解脱,最终走向正常的女人应该的家庭生活之中,这是一个好的归宿,有青春的迷茫无知激情放任的生活,又拥有了所谓的觉悟后正确的生活方向和方式,可谓张弛丰满,有尺有度,隐痛和真实同在。

  卓越

  对于卓越,总有许多许多令人想吐露的东西,可是千句万言还是那一句,一个理想主义的完美人物,他是导演以及观众心目中最完美的一个人物,他是一种完整的精神寄托,他对感情对朋友,他的纯粹,他的激情,他的忠贞,他的英雄气概和他为理想的义无反顾以及他的壮烈,总是令人如此震动和震撼。他对百珊的一见钟情直至一生的操守,这种真挚,着实令人向往,他不容许任何人拿他和百珊开玩笑,因为他太真切,容不得一点亵渎,为此,他必须要让自己在百珊心目中留下最完美的印象,所以,他对自己的谎言以及百珊对他的看法是那么孩子气一般的天真,也是为此,他再三的拒绝夏红的爱,他对百珊的不辞而别感到忐忑不安,他再次见到百珊后感到惊惶失措,他的天真执着和深刻,一切的一切都很好的印证了他对百珊那种无暇的爱,他一直怀念的是百珊的那碗面条,这就是一种十足的青春情怀,每个人都会感同身受。每一次镜头对准卓越的脸,总让人感觉那么干净,这种干净直接震慑到你的心灵最深处,他就是纯洁,他就是你一直向往的那张脸,但是显然,他与这个物欲的世界格格不入,你无论想象着他做一份怎么样的工作,都不合时宜,都十分别扭。他对理想的执着,对朋友的义无反顾,他的牺牲是一种完美,是对生命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华,最终,在他与百珊两次欲吻被打断之后,百珊的一吻更加成全了这种生命的完美,他成就了无数男人和女人向往的那个梦,也同时宣告了实实在在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们的梦彻底的破灭,这是一种怎样的震撼,来的如此真切,触手可得,却又如此缥缈,遥不可及!

  高洋

  孩子王,可以说他是最先看懂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并投身其中的人,他的镇定和潇洒会让你产生一种安全感,他力图在时代的游戏和理想的哥们儿义气之间游刃。整体来讲,高洋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深刻的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那就是做任何的事情都不用太认真,游戏而已,因此他一直活的很洒脱,但是他最终没能做到完美的平衡,他一直幻想着能够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当然,简单的拥有财富不是幻想,他完全能够做的到,他所不能企及的是共同创造共同拥有,乐趣和成果兼得,在共同的时间里,他渐渐明白,这两者只能取其一,保持始终如一的理想义气,那就必须舍弃物质上的游戏,这会让他失去很大的乐趣,永远也不可能过上时代需要的无忧无虑的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他自己曾经说过,他是早就看懂了钱对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没有钱就没有义气没有生活,所以他最终忍痛玩弄想不声不响的离开,如果成功,他得到了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物质上得到满足,这才是义气和理想的基础,他仍然会回来找回过去的东西,这就是一个真实可行的途径,一个他认为可以两者兼得的途径,可是他忘了,感情这东西,稍微一差味道就变了,正是失之毫厘,差之万里。女人之于高洋,就是满足男人那种高高在上的虚荣和成就感的工具,他在女人面前从来都是大男人形象,他对金燕还是存一些男人应该的责任,这点从他偷偷去酒店跟踪金燕可以看出,但是他不会去强求和要求女人任何东西,直至金燕自杀才有了瞬间的清醒,那一刻的眼泪应该是真实的,李白玲对于他同样是这样,他同样渴望以此来成就他得到的满足和乐趣。应该说他一直将女人和生意看成欲望,他完全理解了这个时代变迁时候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保持的心态,在理想和现实面前他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简单的说,他是个能入俗世也能上雅堂的人。

  冯裤子

  典型的小人物,每个时代每个群体生活的每个角落几乎都会有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冯裤子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他脱离不开群体,他有各种小心思却无大奸诈,有一定的小思想却无大智慧,他能做任何小邪小恶的事情却掀不起大波大浪,他活的那么真实而可爱。这样的人物也注定了他有一定的可悲性,他始终得不到这个群体的认可,这个群体有他没他似乎都一样,有了他不会因此而成就卓著,没了他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多少乐趣,他就是他们这个群体里面孔乙己式的角色,不同的是他懂得如何适当的放下尊严让自己活的更舒畅,事实上这恰恰大大的提高了他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他总是在斤斤计较之中显得那么大方无私,他深刻的懂得如何做大树下的枝蔓,攀在上面,就会爬的更高,他始终毫无保留的攀附着,最终在得到自己的前途的时候他选择了义气的一面,这正是他小人物个性之中不可多得的忠义。

  高晋

  高晋的个性跟卓越是非常相似的,仗义执着,骨子里充满了正义,只是他比卓越更懂得适应生活, 也就自然少了那份彻底的纯粹。他始终在夏红和卓越之间徘徊,在哥们儿和女人之间选择,在得到夏红的感动之后,他对卓越和夏红抱有了更加强烈的歉疚感,所以在他伤愈后始终没有继续占有夏红,在卓越牺牲之后,他更是失去了方向感,所以在沉痛和摸索中他选择了正路。

  许逊

  这是个很简单的人物,喜欢一个人,就为了她做任何事情,哥们和女人同样的对待,经历沧桑变故的他仍旧坚守自己的心灵净土,他是个想法跟行为几乎完全一致的人。

  汪若海

  这是个大众式的人物,他是他们快乐童年群体中的一员,中途走上了所谓的国家制定的光明前途并且走的很好,这也是多数人最容易接收的一个人物,面临如此的时代变迁,他们没有办法没有勇气再像原来那样的生活,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面是什么,所以,他们很自然的毅然选择了规则告诉他的康庄大道,并且走的也轻松顺利。

  大时代

  那是个怎样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外部战火纷飞,你依然可以成就你的英雄梦,内部是一片歌舞升平,人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资本主义带来的物质上的快感。很多人说那个时代是单纯的,不该这么乱,我个人来说,从不觉得里面有任何的乱,但是我很明白他们所指的是什么,其实他们之所以觉得乱,就是因为在这么多公共财产面前男人们没有争风吃醋明里斗而是渐渐的习惯了共用,女孩儿们也都在哭泣和忍耐向往中习惯被共用,相安无事,没能演义复杂的多角矛盾出来,堂而皇之的紧密团结在一起。简单的说,夺人所爱,那是可以接受的,夺朋友所爱就有些荒唐,而更荒唐的是夺了爱还能是朋友。其实对性,我们历来都是开放的,只是我们的开放是行为,做了不说,现在之所以看起来比原来所谓的开放,只是因为包皮包茎无痛人流的广告满天飞,你才会觉得好像开放多了许多,每个时期每个人的青春期无疑都面临着“性”这一关,或焦躁不安,或假装镇定,或洒脱自然。同样,每个人的青春都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歧途”式的性幻想,他们真实,他们毫无顾忌的表达,他们在女人面前一直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其中的所有女孩儿,他们都希望建立一种同哥们儿之间的友谊一样的爱情,其实他们始终拿友谊和爱情来衡量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不因友谊让爱打折以及不为了爱让友谊失色的关系,他们这群人是真正的理想的化身,是大时代变迁过程中坚守心灵的护卫者,在这种坚守和追寻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深刻的心灵变迁的镇痛和烙印。我已经完整的看完五遍了,每一遍都会更加深刻的体会他们的执着和激情以及颓败中的美丽,还有每个女孩的可爱单纯,我已经说过,原本,我极不情愿将此剧以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来做分析,那完全是虚构主义的套路,人生变幻无常,毫无规律可寻,人的心理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往往是自己干了什么都不会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所以逻辑的东西,本就是胡扯瞎掰,随性而致就是真实的人生,而这个我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电视剧事实上也正是一种情绪表达,他脱胎于老王同志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小说本身结构和语言方面很前卫,其他也没什么,电视剧本身更多的加入了导演自己的东西,当然也是那个时代那个群体的东西,情节不属于我们任何人,但是我始终认为,青春的情绪是真实的、相通的,我也坚持认为,这就是电影,是可以产生共鸣的。这让我想起了《太阳照常升起》被大众一致认为情节难懂的时候拿了个最佳剪辑奖,同样这个被大众评说乱和乱伦的电视剧却惟独拿了个最具纯真气质奖,虽然奖项不代表任何东西,特别是国内的奖项更不能说明任何的问题,但是无疑这种玩笑简直具有太强的讽刺意味了。

  总结:这是整整一代人的《红楼梦》,他同《奋斗》的区别就是《红楼梦》同《还珠格格》的区别,无法比拟。再多的言说也不如他们自己给青春的悼词来的准确和震撼: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的前途或者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可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五):曾经的年少单纯

  这部2006年拍的电视剧,看了近一个月,其实也就32集,我感谢叶京导演,这部片子带给我很多东西让我久不能释怀。趁着一腔热情,此时一吐为快。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改编自朔爷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剧中充满了京腔,京味十足。虽然说的是王朔叶京那代50年代人的青春,却莫名的引起我很大的共鸣。

  高阳,高晋,方言,卓越,许迅,冯裤子,李白玲,乔乔,夏红。。。这几个主要人物,从他们穿开裆裤时候就黏在一块。按他们的说法,打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王路上行人吐痰玩。几个人一个院里长大却都特有个性。

  先说高洋。他们这群里年龄最大的,打小一直是他们打头的。整部片我最欣赏的人就是他。成熟,特能忽悠,脑子也最灵光,讲哥们义气又能顾全大局,该狠的时候够狠。特男人(最体现这点的情节是金燕用刀子抹他脖子自杀那段,送金燕到医院,自个没事人似的照样去谈生意)。冯裤子后来说他贪财不贪色,这点我特同意。先是看出来方言对自己女朋友有意思,一点不心疼就把李白玲拱手相让了。和金燕的感情,基本为了利用她家里的军队父亲,对金燕谈不上多喜欢。可金燕明知道这样还是毫无保留委身于他,换作别人谁不感动,偏偏高洋跟别人太不一样了。一点不感动并且为不值得事打她,耳光一点不轻。用冯裤子的话,高洋,你对女人可够狠的。

  再说二号人物方言,据说是王朔的原型,有点他性格,可也太愤世嫉俗点了吧。他是最有理智的,比高洋理智,很多事情上最大的缺点是看不惯的人还是事情都赤裸裸的表现出来,没有冯裤子的善解人意。更没有卓越的可爱,也没有比这伙人谁更讲义气。有很多时候自己都忍受不了他那种清高得意的嘴脸。。 他和李白玲的分手怪不得人家白玲,这么优秀的女孩又那么爱他,只能怪他不懂得珍惜。。

  高晋卓越,他们俩有很多共同点,义气单纯。尤其是卓越,可爱的单纯而又单纯的可爱.

  最后的最后,他们长大了,社会让他们不能再单纯下去了,社会是邪恶的,我一直这样悲观的认为,如果想混的比别人牛逼,就必须要够狠,更无耻的坚强,把自个的自尊放下,相信高洋和李白玲冯裤子特容易做到,这也是为什么冯小刚现在能混的这么屌。。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六):那些流逝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差不多化了一个星期,在网上看完了52集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伴着亲切的老歌,听着那个时代熟悉的语言,看着别人挥洒青春岁月,想着自己流逝的青涩时光,真有一种五味杂陈、恍若隔世的感觉。

  正好去年看了王朔的几部作品,再看他竭力推荐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不自觉地会把两者联系起来。这部取自《玩的就是心跳》的框架、人物关系和语言风格的电视剧,应该说对王朔小说的演绎和拓展是比较到位的。因为导演和编剧叶京是王朔的发小,他们曾经有过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过“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美好童年,这是无人能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电视剧采用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一帮自我感觉良好的京城部队大院子弟在时代变幻的浪潮中的躁动和迷惘。那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用全剧末尾的那段旁白来总结是比较贴切的:“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地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的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不懂爱和被爱。”我深为惋惜的是,那几个跟他们“泡/耗”在一起的女子结局都很惨,真是被他们“祸害”得不轻。

  其实,当时普通人都没有剧中那些部队大院子弟生活的优越感和轰轰烈烈,我“美好的童年”是在文革中单调乏味和蒙昧无知中度过的(因为比他们小六七岁)。尽管如此,对那些岁月的特定情景还是有共鸣的,特别是当时流行的语言、电影和歌曲,看着听着都很亲切。诸如里面的许多台词:“向毛主席保证,我没骗你!”“把××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我们的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贵贱,均贫富;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喜欢片头字幕上的那句话:“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

  喜欢序幕那首童声合唱的老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和穿插其中的怀旧旋律。

  如果要挑剔的话,感觉这部片子的节奏还不够紧凑,贫嘴调侃的密度太大且一个腔调,重复多了就叫人起腻。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七):无悔的青春留下无尽的遗憾

  是看了豆瓣上的评论才去看的。

  两天三夜的奋战,一气呵成地看下来。

  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卓越的死。开头的明快调子在广州的下海浪潮中迅速瓦解了。有些人变了迷失了,来不及变的人也彷徨了犹豫了。那以后就是无尽的不安焦灼。哪有不迷茫的青春,不留遗憾的岁月,但这一切我们不后悔。岁月赋予我们的或是我们选择的,在我们回头去看,无论什么,我们都宽恕了释然了,忘记的又重新记起了,因为我们已经老了。

  卓越死了,我们还活着。对逝者的留恋却不能阻止岁月将我们改变。那些单纯快乐的岁月里的笑声与泪水,嫉妒与义气,都成为我们青春记忆的相片成为岁月的礼物被珍藏,总有一天我们会老的什么也想不起来,这一切会化作一片温存藏在心底,那是我们曾活过的证据。

  今天之所以不同于昨天,是因为昨天的感觉还存在于我们心中。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八):几句台词摘抄

  第一节是李白玲和高洋的对话

  疯狂的爱着方言的李白玲,终于因为自己狂热的爱灼上了自己和方言,随即去找那个似爱似不爱自己的高洋,而此时的高洋已有了余燕。

  第二节是方言知道白玲得了乳腺癌之后,两人相拥着哭成了泪人,一切的矫情和不羁此时都幻化成真诚的两颗相恋着的心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九):一部贫嘴的长片

  这部电视剧王朔很喜欢,近来在不同场合多有吹捧。于是找来熬了几个晚上,但最终还是没看全。太长了,太贫了,机位都不动一下,几个无聊的家伙可以侃上十来分钟,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算是领教了北京侃爷的贫嘴功夫!

  他们侃些什么呢?无非是把文革时期深深留在他们记忆中的那几部电影的台词,如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以及《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等,镶嵌到八十年代初的日常对话中,换着不同的方式一个劲儿地瞎贫。开始还觉得有点意思,越看越觉得忒他妈无聊!重复得让人只好按快进键。最后我干脆把最后一集的最后部分先看了,知道了人物的最后结局,完事!

  这样一部冗长的电视剧,不过是写了在动乱年代里一群没正经读过几天书的孩子无拘无束、打架斗殴、近乎小混混的生活,以及在开放初年,当社会现实和价值标准发生急剧变化后,他们内心的慌乱燥动与茫然无措。剪掉一半不会影响其完整性。很多人从中看出的“微言大义”,无疑是过度阐释的结果。其实它远不是那么好看,也远不是那么有意思。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观后感(十):与癫狂有关的日子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奋斗》,还凑合。至少那些演员都挺好看,男的女的,个个都人摸狗样的。故事大概讲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故事,其中包括爱情啊(主要是三角恋)工作啊朋友啊理想啊现实啊....,说老套吧,还有点新鲜东西,说新鲜吧,其实也挺老套的。反正看这个片就比发呆强一点,就比逛商场有聊一点。

  后来网上有人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比《奋斗》牛多了,电视台都没全播,一共50集只播了30集,属于地下电视剧。甚至王朔这个老乌鸦在接受采访时说,电视剧啊,我只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特牛比,特好看。(洗衣服还不掉色?)

  不明白了,啥几8地下电视剧?是在地下拍的么?跟忍者神龟有关系么?

  于是就下载下来看了一下,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这片虽然是个叫叶京的导演拍的,但是显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代表了地痞流氓的历史和传统,这一刻他鬼上身了....

  我觉得他简直就是跟王朔用的是一个大脑(卤煮?)。

  1.思想上。

  我不知道这个导演拍他那个年代的东西对他来说是美好回忆还是什么?应该不是在批判和控诉。

  从台词上能看出来,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专制统治下受毒害非常深。类似独裁的思想非常恶劣。他们看着谁不顺眼就是“打丫的”,要不就是“花了丫的”。记得有这样一段剧情,他们坐在广州街头,侃侃而谈,谈的都是怎么泡妞,怎么对付异己,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机枪扫个扇面...”。听到这个我吓了一跳。他们那个年代教育出来的人,感觉骨子里都有魔鬼。如果沦为街头混混,那就是拼狠,消灭异己,独霸一方。如果一旦混得好了,那绝对是独裁者。

  另外要说的就是他们对待女人的方式。其实就跟玩弄女性差不多,但是他们却把这作为骄傲。任意伤害别人的感情。可以说他们那种感情根本就不是爱情,就是性欲 占有欲 控制欲。当然,剧情中人物繁多,其中也有比较真挚的爱情。

  2.剧情方面。

  剧情非常拖沓。整个故事其实是一个还不错的故事,一个特殊年代,一群性格鲜明的人,还有他们那一堆千奇白怪的故事。本来应该挺精彩的,可是剧情太拖沓了,全毁了。每一集基本都是固定的模式——三四个场景 一堆废话。看到25集的时候我实在看不动了。一集45分钟左右,经常都是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刚好十几分钟,这是几分钟里充斥着废话。

  3.台词方面。

  一个好看的片里面的语言当然应该生动。但是这部剧的台词好像“过于”生动了。以至于看了几集之后就觉得对话非常无聊。其实当初王朔甩出他那一套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新鲜,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痞子的风格再也不新鲜了。无非就是,碎嘴子 流氓黑话 插科打诨 黄色笑话 搞笑典故(其实一点都不搞笑)。这一套,至少对我来说,真的太无聊了。懒得再批这套台词了,下面我不完全的总结一下常出现的词或句子。

  1.我们从小就一起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美好的童年~(在这部电视剧里,这一句话简直说滥了,每次听到这句,我直反胃。)

  2.骗你是孙子。(每个人都经常说的台词。以示自己诚实。)

  3.打丫的...(要打架的前奏)

  4.花了丫的...(同上。例如某人在地上拣个砖头,同时嘟囔着,我非花了丫的。意思大概就是我非把他的头打开花。)

  5.圈子。(对女性不尊的称呼。还可以加上形容词,例如,臭圈子。)

  6.拍婆子。(泡妞的意思。拍字可单用。例句,某男问某女,“刚那个男的是不是想拍你”。)

  7.有本事单练。(一群人打一个人时,这个人就可以跟那一群人里挑头的说这话,但不一定管用。)

  8.瞧你丫那怂样。(这句好理解,比如剧里有个人物叫冯裤子,经常哭,只要他一哭,大家就可以这样说他。我觉得“怂”字应该写作[尸从],但是微软拼音上没这个字。)

  9.我想毛主席保证...(相当于发誓。)

  10.***算个蛋。或,***有个蛋用。(就是不把某人放在眼里。或者是,有个屁用的意思。)

  11.你就是一叛徒....(略)

  12.你别来劲啊!(略)

  13.***劲儿劲儿的。(儿化音。一种故作姿态的意思。例句,我就是看不惯她劲儿劲儿那样。)

  14.***在那臭显呢。(臭显就是显摆的意思。)

  15.雷子(警察)

  16.瞧丫那操行。(“操行”跟“德行”差不多)

  17.碴架(就打架的意思。后来改革开放了,不流行打架了,这帮混混又开始查琴,就是弹吉他对唱)

  .........

  就不一一总结了,只是列举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其实大多语言现在北京的人也说,也有一些不用了。这个电视剧显然想让台词生动点口语化点,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过劲了,感觉有些话不该那样说偏要那样说。这就好比一个人,谁都能看出他是糙老爷们,结果这人觉得还不够,愣是抓把土洒脸上再敲掉两颗门牙,说,看我就是一糙老爷们。

  这部电视剧在小众(主要是文艺青年)范围里挺受吹捧的。我还真没觉出哪好。甚至很烂。本来整个故事其实还不错,但是结果让这个导演折腾得就像拉了一泡又臭又长的屎,还没拉干净。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