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火星的孩子》经典影评集

发布时间:2022-10-03 19:45:26

  《火星的孩子》是一部由Menno Meyjes执导,约翰·库萨克 / 鲍比·科尔曼 / 阿曼达·皮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星的孩子》影评(一):火星小鬼

  是谁把这片标注“科幻”的……为什么原著还可以获得1994年星云奖最佳短篇……除了主角是个科幻作家,这片还有什么科幻可言……

  本片和《K-PAX》剧情挺像的,但现在看,《K-PAX》明显高明得多。《Martian Child》看到最后有点失望。

  John Cusack饰演的主角David领养了小孩Dennis,这个小鬼确信他来自火星。可是,他和人类有什么不同么?就怪癖一点而已。

  当然,编剧也赋予小鬼一点点“超能力”:许个火星愿望,打个全垒打;吃不同的巧克力豆可以分辨出颜色……除此之外,只有怪癖。

  这样一种故事如果最后发现只是又一个心灵受创的案例,那整个剧情编排的效果就大打折扣。《K-PAX》在这方面远更巧妙。

  有人说这其实就是一部亲情片。是,没错,可那犯得着绕这么一大圈吗?说这个小孩独特,最后又把他的独特否定掉,其实只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怪异,目标还是要和众人一样,这……有什么意思?

  John Cusack是我喜欢的演员,他的表演还是挺出色的。至于这个小孩,不好意思,但我没觉得多可爱。David的姐姐由John Cusack的姐姐Joan Cusack饰演,两人长得不像。Amanda Peet我还是蛮喜欢的,但她演一个不大知所谓的有些花瓶的角色。对了还有Richard Schiff也出现了,《The West Wing》里的Toby,熟悉的面孔。

  亲情的部分,确实还蛮伟大的,而且有些难以置信……作为一个父亲的角色,面对这种小孩,尽管或许这样友善耐心是挺好,但总还是觉得有点别扭。反而令我们觉得不可信,你多怒几次,多厌烦几次,然后仍然仔细照料关怀,这样观众大概会比较买账。

  关键还是,前面说的,这片其实跟科幻根本没关。

  http://syc0129.blogbus.com/logs/22201929.html

  《火星的孩子》影评(二):not human ,it's a creature

  孩子的世界是没有空间时间控制的。或许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小孩子的精神。把很多规则和经验抛掉,看到更多的可能。

  其实结局是什么,从一开始影片开始就能猜到了。无非是这个窜出来的爸爸最后和这个“怪异”的孩子很舒服的生活在一起。因为坚持和爱还有相信。

  我最喜欢影片结尾的那段话——

  ometimes we forget ...

  That children have just arrived on the earth.They are a little like aliens coming into being...As bundles of energy and pure potential.Here on some kind of exploratory mission..

  And they’re just trying to learn..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我突然想到,或许10年后,当我有了孩子,当我看见自己的孩子做出成人眼中奇怪的行为的时候,我的反应会是怎样?

  是否也痛影片中的爸爸一样,刚开始活在孩子的火星世界,到最后失去耐性,开始责备和谩骂,但是,爱还是战胜了一切,孩子找到安全感,决定不回火星,爸爸也有了一个真正可以陪伴他一起生活的孩子。

  或许,是孩子改变了爸爸。就如大多数生活中,很多父母从孩子的行为中得到非凡的启示一样。

  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10年后还是可以拿出来看的电影。

  《火星的孩子》影评(三):only about the little boy

  完全与火星无关,也与独立特行无关

  一个受伤的男孩,用自己的想象给自己编织了一个保护网

  当他被地球人遗弃,他始终相信,它属于火星,一个有着或许生命迹象的星球,他用想象建立起他的信念,建立起行为模式,一个martian boy.

  实在是很敬佩david,至少我没见过哪个家长会这样耐心,这样的把孩子的话当回事,真正对孩子的世界好奇。

  最后一幕,在天文台的房顶上,男孩终于能够面对他心中的创伤,面对大人们对他造成的伤害,并最终确定他将于david有一个家,心中的阴霾终于去除

  归根结底,这部电影讲的还是人,人需要归属感,需要关爱,需要尊重,特别是孩子们

  《火星的孩子》影评(四):“我回来了”

  我很喜欢日本人之间这样的一句对话

  “我回来了”

  “欢迎你回来”

  他们不厌其烦的在彼此之间一次次的进行着这样看上去有点矫情有点做作有点多余的对话,出于什么?习惯?尊重?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归属感?

  想起那时看白夜行,里面有一段如出一辙——在天台上,雪穂向亮伸出了手,笑着对他说“欢迎你回来。”亮的眼里还有止不住的眼泪,可他依然接过了雪穂向他伸出的手,抱以同样的微笑,对她说“我回来了”。看着他们的痛苦,看着他们的眼泪和微笑,看着他们拥抱在一起,我想“真好啊,即使不在一起,因为这句话,他们也将永远的牵绊下去”

  大卫最后一遍一遍的对丹尼斯说着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会离开你。……我抓住了你,你回来了”。一个关于存在和需要的许诺。对于大卫来说,这样的许诺是一种责任和爱,对于丹尼斯来说,是一种归属。总有人不断的揣测着人生的意义,从生物学,从物理学,从哲学,从文学……可对于我来说,我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被需要”。

  从星座,从血型,从环境,从遗传,人的性格难免产生共性。可这种共性对于人性的随机性而言,真的微不足道。我喜欢丹尼斯的出场,不知道他的面孔,不知道他的发色也不知道他的穿着,只看见一个开着孔的大纸盒,会移动,会转身,也会赫然的盯着你。他被称为一个古怪的孩子。“古怪”是多数人对他的性格定位。我常常说自己古怪,甚至常常说自己变态,这种习惯是渐渐养成的,当身边有人一次次对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就知道,下次我总要比别人提前一步说出来,像是一种警告,或者是一种可以更加放肆的借口。可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定位却变成了一种自我安慰。我融不进去,融不进那个在我眼中被看成是“正常”的世界,于是,自己为自己套上了一个纸盒,从小孔中看世界,对我来说是极其安全的,我不需要接受别人的审视,就不需要对自己的性格产生怀疑。

  我试着去找一种理解,直到现在。我也曾说自己是火星上来的,可这样的言辞对我来说是虚弱的。在年华的洗刷中我已经没有丹尼斯那样瞠目的勇气,那么坚定的把自己隔离开。或许我们的内心都一样,蜷缩是因为怕伤害,那种对伤害的惧怕掩盖了渴望被理解的勇气,那样的情绪已经不能化为行动,而是渐渐的变成一种悲伤的秘密。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整天端着板凳坐在墙角等家人来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现在,我的内心永远摆脱不了那个角落,稍有刺痛,便轻而易举的缩进那个对我来说极其安全的地方。

  “你可以走出你的世界吗?”有人对我这么说过,我也曾经鼓起过勇气,彻底敞开自己,这一切都是在我幼稚的认为理解等同于接受之前的。可现在,至少我发现,理解我,并不代表就能接受我。理解只是感情上的,接受却是感情与行为的高度统一。大卫理解丹尼斯,可他在开始并不能完全的接受丹尼斯,直到最后。当他真的开始学会接受时,理解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那个被接受的人自然会向对方敞开心胸,放开所有感情上的纠葛,就自己赤裸裸的呈现,一目了然。

  小时候看《成长的烦恼》,杰森对麦克说:“接受,或者离开,但是不要试着去改变”。很难做到,真的很难,可我愿意穷其一生去寻觅一个我愿意全盘接受的人,他的优点和缺点,我也渴望有这么一个人能够完全的接受我,而不是试着去将我改造成一个他可以接受的人。

  生来就孤独,可我是多么的想有一个人每天可以对我说“欢迎你回来”,而我,也愿意一遍编的笑着对他说“我回来了”……

  《火星的孩子》影评(五):“I can't taste blue”

  lue,英文字典对它的第一个解释是“蓝色。忧郁”。

  这是个讲述单身男人与待领男孩之间的故事,明明两个人都有着最为悲伤的过去,全片的镜头却都是干净而纯洁,所有的情节却都是欢乐与和谐。

  ——男人的丧妻,男孩的被弃,都是一掠而过,给予的镜头,吝啬的不能再吝啬。

  最后的结束语这么说着:

  “所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带着任务而来,他们就像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来观察和学习地球的人们……”

  是的,这看起来确实是一部温情的伦理片?

  不要忘记,它的脚本,来自于一部同时获得雨果文学奖和星云文学奖的短篇故事,这篇故事的作者则是在科幻领域知识非常渊博的大师级人物大卫·杰洛德(创作了《星际旅行》)。

  ——它必然的会贴上“科幻”的标签。

  就像校园漫画里面轻松的调剂元素,科幻固然是严肃的理论堆砌,但也不能排斥把它当成烧冬瓜的虾皮,不是么?

  只要一点点,又不止一点点。

  球场被丹尼斯说中的全垒打,靠品尝就能够知道糖果的颜色——这可不比大太阳打伞戴墨镜或者神神叨叨自闭状,就被总结为童年阴影的后遗症。

  这是真真正正暗示丹尼斯身份的设定。

  我信他是火星来的孩子。

  片中并非没有其他的暗示,最明显的就是——

  圣诞节戴维和姐姐起争执时,姐姐的那句“你的怪异和这个孩子,根本不是一个层次!”

  为什么要深究,丹尼斯到底是火星来的孩子,还是被弃的孩子?

  这两者冲突吗?

  ——并不。

  他确然可以来自火星,他也同时可以是被抛弃的。

  不是么?

  并没有人会接他回去。

  而他说的那些

  都是真的。

  可是这个世界不在乎真相,我们在乎的,只是一份相拥的温暖。

  圣诞节的晚上,与家人争吵后的戴维,站在满是彩灯的院子里时,他那深深的无力感散发出来,小小的丹尼斯看着他的背影,怯怯的伸出手来,想握住他的右手。

  可忧郁的男人没有发觉,将手藏到了裤袋里。

  这一霎那的错过带来的伤感,实在令人无法言语。

  再之后,陪伴着戴维十几年的、见证了他和早逝妻子往事的金毛犬毛毛去世了,男人掩住脸,眼泪从指缝中不停的流出来……

  这时候,是小小的丹尼斯靠近他,抱住了他的胳膊——被孩童柔软的身体拥抱的那种感觉,一定足以融化内心的寒冷吧?

  父子俩裹着织物从车窗里看星星,那一晚,是他们真正的走进了彼此的心里。

  相依为命。

  于是从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个笑容来。

  穿过忧郁和悲伤,孤独与迷惘,不安和彷徨,我们期待,我们相遇,我们承诺彼此。

  我们经历了相处的摩擦,经历了无可奈何,经历了老朋友的离去,经历了永失所爱,经历了求而不得。

  我们心里都有以为永远得不到的答案,却又会在某个时刻被某个人圆上。我们心里都有永不愈合的伤口,可是却同时又重获真爱。

  不管是地球人,火星人,金星人,我们都有无数解答不了的困惑,和不愿回首的往事,但我们会有彼此。

  总会有一个温暖的胸膛,或者一双依赖的小手,让你无法忧郁。

  所以最后的最后,戴维的火星愿成真,丹尼斯的也得到了他想要的永远。

  小火星人和地球爸爸,还有他们的慧美女神,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ever,ever,ever,ever,ever,ever……forever。

  《火星的孩子》影评(六):我们曾经来自天外

  从母胎里呱呱落地开始,我们就试着、就学着去做一个标准的地球人。小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或者拥有一些常人不能及的超能力;或者世上的好奇迹肯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干脆认为自己是属于哪个外太空,是要干一番世人无法想像的大事而来。然而在这个标准行为准则下的社会中,我们在红灯亮时也得停下匆忙的脚步,在读完学业之后也得出来谋生,在婚配年龄也得找个女子到民政局领个红本,然后生孩子,教儿育女,养家糊口。

  时光飞逝,父辈们那曾经笔直的腰杆,在沉重的肩膀下跨成山脊形状,老一辈的头发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卸下它庄重的颜色,那一冢冢的墓穴将是每个人最后为之理想的藏身之处。一路走来,面对人生,谁都有理由对此咆哮,谁都有权利大声狂笑,因为你也是这样不偏左右的存在着。然而等你懂得这样笑的时候,等你知道了人生意义所在的时候,我们已经忘却了从另一个国度来此间的目的,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到来时的故乡,从根本上说,就是忘了自己是那个曾经来自天外的小屁孩。

  出处http://www.smooo.net/smo/article.asp?id=116

  《火星的孩子》影评(七):我是火星的孩子

  这样一个孩子

  他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书籍,和自己对世界的观察

  人们所谈的世界和他眼中的世界并不一样

  他在同龄人中如此孤独,他不知道应当如何做一个人类

  他不理解人们所接受的那些思想,和为他们所抛弃的,有什么两样

  真的要做一个人类吗?还是宣布自己来自火星,躲在自己深深的阴影里?

  当他独处,他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他可以远远地看着人群,投去俯视众生般的目光

  当他身处人群中央,却慌乱地无所适从

  他人成为了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墙

  :我觉得我这么老不应该自称孩子,也不应该借题发挥,往自己身上扯。当然,父母没抛弃我,我孤独的原因和这孩子并不一样,但我们都有一样的孤独

  《火星的孩子》影评(八):生命是一场奇遇

  防晒霜

  David Gordon第一次见到Dennis时……哦,不对,他见到的是一只大大的amazon的纸箱——他听说这个本来应该被自己领养的小男孩正在和邪恶的阳光作斗争,所以他只肯躲在纸箱深处窥视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他最喜欢做的事是用一部里面没有胶卷的照相机咔嚓咔嚓,不过既然他放弃了领养他的打算,这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Gordon 带给Dennis的见面礼很特别,一支防水的防晒霜,他把它放在巨大amazon前面的空地上,在他和监护员聊天的时候,Dennis伸出一只手把防晒霜拿走了。

  ice to meet you

  He is in the box。

  不知道是这个念头一直折磨着David,还是福利院里的那个大纸盒子让他想起了自己躲在床单下的童年,没有听从姐姐的劝告,他又回到了福利院。

  他第一次放弃领养Dennis是因为他的妻子Mary突然去世了。David的第一部小说决战天龙座异常畅销,被天文馆,书商轮流请去作讲座,David身边的人都很和善——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两个循规蹈矩的外甥,既是粉丝又是boss的书商,一个胖乎乎的经理人...可是这些都不能让他在夜半安睡,他看着Mary的照片默默流泪,在半夜喊着妻子的名字突然惊醒...

  但是,突然,他决定要一个人——和一只“200岁”的老狗——一起领养Dennis.

  尽管,福利院的负责人告诉他Dennis不好相处。

  尽管,福利院的负责人告诉他Dennis偷东西。

  尽管,福利院的负责人告诉他Dennis认为自己不是地球人,自己来自火星,是为了完成任务才来到地球的。

  David第一次真正“见到”Dennis是在和他玩球的时候,Dennis为了捡球不得不从那个大盒子深处爬出来——一个金色卷发的小joda武士,戴着David送给他的墨镜,cool。

  ice to meet you。

  火星孩子和地球爸爸

  David 自己就是一个特别的人,他认定Dennis也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不仅仅是指他被父母遗弃精神受创。

  等待评估委员会给出收养评估结果的那段时间,David不接任何电话,Liz问你不是有呼叫等待吗?David的回答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I don’t believe that。

  Dennis是个相当固执的孩子,从他来到David家里的第一天就显露无疑。

  David想帮他提行李。

  I got it。

  David只好让他拎着比自己还大的箱子挪进门。

  David给他做芝士三明治,一点一点推到他面前。

  Dennis把盘子往回推了一点点,只有一点点——但是这是微弱又坚决的拒绝方式。

  David只好去超市买一大堆的lucky charms.

  作为一个火星来的孩子,Dennis的确很神奇。

  有一天David半夜睡熟,又梦见了Mary。

  突然间卧室里亮起一道刺眼的闪光

  ……

  ……

  David睁开眼睛Dennis拎着他再也不愁没有胶卷的照相机对着他咔嚓咔嚓。

  好脾气的David强压睡意问:Dennis你现在拍我的照片干什么呢?

  我在学习。

  学习像一个人类那样生活。

  Dennis拿起刚拍的David的睡眼惺忪照,眯起眼睛。

  the Mars wish

  Dennis的神奇还表现在他强烈的好奇心上,绑着他那跟用电池做成的负重带——因为他认为地球的引力太小,他害怕自己会飘走——四处观察,四处拍照。

  David尝试让他接受正常小男孩的生活,PlanA是带Dennis去看棒球。

  地球爸爸向火星孩子解释如何如何就能成为棒球场上的超级巨星。

  火星孩子很坚定地说:超级巨星是不存在的,只存在超新星或者白矮星

  地球爸爸第一局就败下阵来,但是他还是兴致盎然地说I deserve you。

  地球爸爸鄙视地批评场上的击球手太差。

  火星孩子说,那是因为我许了一个火星愿。一个可以附在任何物体上的火星愿。

  地球爸爸让处在许愿模式的火星孩子再许一个愿,让现在上场的击球手打出一个本垒打。

  火星孩子照做了。

  本垒打。

  地球爸爸的第二局完败。他还是很高兴地鼓励火星孩子。

  Dennis是个很好心的火星孩子,虽然他只吃幸运饼干,不喜欢太阳光,也不喜欢和别人打招呼,他还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偷偷拿回家。地球爸爸说一个地球人等红灯的时间加起来浪费了一周的生命,他又许了一个火星愿,让他错过了一个红灯。

  火星孩子很严肃地说, 我让你年轻了三分钟。

  地球爸爸不甘心,让他再试一次。

  Dennis义正词严地拒绝说:我只有这么多火星愿了。

  然后又很慷慨地送了地球爸爸一个——虽然地球爸爸不知道要怎么用。

  hot coffee

  火星孩子其实非常乖,David带他去打棒球,三次打不中他也还是不急不躁,终于打中了之后,他有些犹豫地照着地球爸爸的教导说:HOT COFFEE.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只是很重要的人这么说,也应该是一句很重要的话吧。

  虽然平时,他从来不人云亦云。还给家里的那只年岁很大的狗起了个火星语名字:火毛毛。

  MM

  Dennis对David说他能尝出颜色的味道。

  于是David就随手拿了几颗MM放在他嘴里。

  红色,绿色,黄色...

  都猜对了。

  蓝色的,Dennis说他猜不出来。

  地球爸爸很高兴,以为这是能告诉他他不是火星来的机会。

  猜不出来了吧?

  火星来的小孩很笃定地吞下蓝色的MM糖,从草地上站起来说:我就要告诉你的,蓝色的我是没办法猜出来的。

  地球爸爸只好让他戴上墨镜。

  。。。。。。

  再后来,火星小孩和地球爸爸还经历了很多很多曲折和很多很多开心的事情。

  他们吵架了,火星小孩闹着要回家,回火星上的家。

  火星上的家,没有人听得懂火星小孩在说什么。

  David也花了很久才想明白。

  火星上的家就是虽然我们会像火毛毛那样离开,但是我们不会忘记。火星上的家就是我在看开着花的天空的时候,你也能抬头看一看。火星上的家就是有一个地球爸爸说,N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give up.

  火星上的家就是虽然你一来到我的世界,我就会忘记自己写了一书架的故事,忘记自己对加州葡萄酒有多在行,忘记自己到底有没有跑过马拉松,但是我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不会离开你。

  你就是我火星上的家。

  《火星的孩子》影评(九):问候内心深处的孤独

  很多人可能这么想过,我也许是外星人,很多人也标榜自己来自火星,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时候,谈话说不通的时候,孤独无人懂得时候,幻想自己是外星人,或者干脆变成外星人好了

  外星人,是否是我们选择逃避的一种形式呢?

  自己小的时候还真是常常作这样的梦,上课的时候看着门口的光影发呆,时刻等待着自己的骑士走进教室,宣称自己是来自他们星球的公主,现在要接回去了,然后就再也不用为渺小的作业和考试惆怅,这样的幻想陪着我渡过了漫长的学生时代

  于是看到这个温暖的老电影,在周末的晚上,随手换到的频道,恰巧刚开始一部电影,恰巧是这么温暖的一部

  小男孩总是失去领养他的父母,白天呆在箱子里观察这个世界,大男人刚刚失去他心爱的妻子,考虑是不是放弃领养的念头.他们相遇的时候,他透过箱子上的小洞看他,他只看到一个移动的箱子.

  他带来防晒霜和墨镜给他,鼓励他走出箱子.带来的还有孩子需要的关注和关心.于是他走出了箱子,一点一点的,他摸厚厚的防晒,戴着墨镜,打着太阳伞,身上挂着沉重的负重带.他害怕地球上的阳光,又不相信地球的引力

  这个孩子宣称自己来自火星,他说别人听不懂的语言,给狗起火星名字,观察植物和动物,学习地球人的表情和动作

  你看,他多么多么像那个隐藏着的我们啊,那个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只是偶尔探头让我们一阵惆怅的,却依然还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啊,讨厌周围的一切的时候,本想走开却还是在笑,无法融入周围的时候,想学习却摆出不懈,喋喋不休却无人认同的时候,恨不得自己说得是他们不懂的语言,许个愿望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愿望有火星的力量,可以神奇的实现

  也许脱了世俗无奈的外衣,我们都是这个顽固,却单纯,执着,有些讨厌和神经质的小外星人

  我们并不是真的想离开地球,只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勇敢的承诺,一些纯粹的爱

  《火星的孩子》影评(十):不可言说的玄妙

  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我还是愿意给它四颗星。

  我觉得软科幻的魅力在于,某种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的玄妙的氛围,让你怀疑自己现存的思维判断,不停地追问可能吗?可能吗?可能吗?

  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你一边听“这个男人”说着他在一万四千多年间的经历,你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嘿,这只是个设定奇特的故事,但同时,你不得不承认,他所说的既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于是你凌乱了,此时的氛围就变得非常玄妙。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现实与想象的平衡点

  所以这部电影的问题就是,现实的一端被加重了,孩子来自火星的证据一再被淡化,就变成一部纯粹讨论亲子关系的教学片了,虽然从这个角度去看,也挺感人的,也不乏亮点。

  原著作者大卫 杰罗德在平衡点的把握上相当之高明,用诸多证据来模糊你的视线,比如据他调查有很多人也认为自己是火星人,而且对于自己如何来到地球的描述相当一致;比如火星愿望的百无一失;又比如他第一次看到丹尼斯的照片与丹尼斯许愿要一个爸爸的时间点吻合……你渐渐就被这些证据说服了,最后大卫当然不会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就让你陶醉在那种玄妙的氛围里,在结尾大卫说还不如让丹尼斯许愿让他得个“雨果奖”呢。大卫如愿以偿,而且同时摘得“星云”和“雨果”两大科幻界最高奖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