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第601个电话》的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3 11:30:18

  《第601个电话》是一部由张国立执导,张柏芝 / 周笔畅 / 胡歌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601个电话》影评(一):《第601个电话》观后

  这肯定是部引人关注的电影

  首先,他取材于去年夏天那个600明星电话泄露事件

  其次,张柏芝和周笔畅在出席新片发布会的时候,不满周笔畅人气太高

  再次,张国立和编剧邹静之首次在电影领域合作,之前他们合作的电视剧可是相当地受欢迎

  最后,还有郭德纲、刘仪伟、谢晖、魏宗万等一众明星的捧场客串

  但最终,事实证明,张国立导电影,确实差了点,即使他有冯小刚做监制也不行

  《魔比斯环》制作方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

  坦诚,当年公司之所以接这个活儿,是因为觉得做电视短片做得足够多,完全有能力接下一部动画长片了,不就是把十几分钟的片子做成八九十分钟嘛

  现在,她承认,当初想得太简单了

  同理,张国立决定拍这部片子的时候,也想得太简单了

  以为自己拍了这么多电视剧,电影不就是时间短一点嘛

  但是,电影这个时间长度,绝不是说将短片灌水,或者电视剧抽水这么简单

  因为,其故事的讲述,小高潮和大高潮的分配,有一套极为复杂的模式

  尤其是对于一部需要在市场上接受观众检验的商业片来说

  从这一点来看,编剧邹静之和导演张国立经验不足

  邹静之的编剧能力,毫无疑问是国内一流的

  《千里走单骑》这部片子也是他的作品,相当精彩

  唯一为人所诟病的,就在于结尾用力过度,煽情煽得让人接受不了

  这个毛病,在《第601个电话》里面,他还是没有改掉

  胡歌饰演的那个身患绝症的歌手,在病房里的一段,以及他的队友在张柏芝演唱会结束后一段

  都太用力,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但我们必须承认,邹静之还是很有才华的

  比如,形容周笔畅一直很倒霉,就设计了一段醉鬼走过都没事,但周笔畅一走,就掉下阴沟的故事,很出彩

  此外,在明星电话泄露事件后,

  除了设计了一段上榜明星受到干扰的戏,还设计了一段没有上榜明星有何反应的戏,有点儿意思

  郭德纲、刘仪伟等人都属于客串,不提也罢

  张柏芝在目前国内女艺人当中,演技是数一数二的,也不用多说

  张国立这种,也是老戏骨了,肯定不会失误也不会有多出彩的地方

  这下,就只有说说周笔畅的演技了

  我只能说,周笔畅很像周杰伦,她在参加超女之前,似乎还因为学周杰伦很像而得到跟他同台演出的机会

  从演电影这个角度来看,周笔畅跟周杰伦也是一路的

  说话口齿不清,表演也比较木讷

  但关键是,他们的角色就是如此,因而本色出演,也相当符合要求,hoho

  此外,张国立在片中说了一句实话

  “你以为,这明星,是人当的吗?”

  联想到如今超女曝出的各种绯闻,没有一条是正面的

  这句话,真是经典啊!

  《第601个电话》影评(二):如果中国电影都是601个电话,还是死了的好——评《第601个电话》

  “如果中国电影都是《疯狂的石头》,只有死路一条!!”——导演张国立近期名言

  张导怒了,面对《疯狂的石头》票房超过2000万,而自己执导的《第601个电话》上映大半月却只有600多万的现实,导演张国立在被记者提出比较时这样回答说。虽然此张导非彼张导(大名鼎鼎的张艺谋),但脾气之火爆、文字之激扬毫不逊色。

  都说演而优则导,其实这也很正常,一个演员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不错的业绩,完全应该向同类领域深入发展,逐渐从一线盆钵中脱身,转而在幕后“发展下线”,从事一些组织工作,搞一些创作,艺术本身没有高低贵贱,据说都是为人民服务,不过艺术家的行情就不大一样了,演员和导演的价钱可大不相同,虽然导演表面上的价格不如演员高,也不如演员风光,但他们的价值却是巨大的,导演可以提携一个小演员成为国际影星,所以对于已经算是混出来的演员们来说,当导演是向更高的层次过渡。张国立先生就是这样的例子,最近他的电影作品《第601个电话》粉墨登场了,主要演员目前的人气都很高,属于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没时间到香港购物的主儿,讲的故事坯子成色还行,说的是关于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演艺圈名人电话泄露事件,按理说,这样的题材属于爆料范围,只要操作的好应该说很容易成为叫号、叫座的片子,完全可以成为针砭娱乐圈时弊的讽刺作品。然而不幸的是,一直在演艺圈中摸爬滚打的张导,显然是对这汤浑水眷恋有加,难以痛下其手,所以他展现给我们的只是一盘杂烩饭,啥都整点、啥都掺合点、啥都忽悠一下,各种低俗的娱乐元素都给你方进去,煽情、伪崇高、绝症、FANS、郭德钢相声……2006年所有的娱乐元素这里都能露脸,还不忘给索爱手机狂做广告,生怕观众不知道这电影有人家日本人的赞助,就像片中张国立对张柏芝说的“庸俗才可以流行嘛”!似乎只有这种东西才是观众最想看得,这是什么狗屁逻辑,我去你大爷的。

  电影简介是这样的:易淑是个生活不如意的小人物,走路会被车撞,喜欢的东西都得不到,更不幸的是,她的手机号码与遭泄密的大明星天佑的号码只差一位数字。大明星天佑虽然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但实际上她却同样面临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压力。600明星电话曝光后,易淑的号码成了“第601个电话”,一下子收到无数骚扰电话,就在她不胜其烦要换电话的时候,接到了一个大男孩阿文打来的电话。阿文身患重病,但是一直希望心爱的偶像天佑能演唱自己写的一首歌。易淑于是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去寻找天佑……

  什么电影叫好电影,我才疏学浅、词汇量匮乏,说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来,我只是站在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影迷的角度来谈:一部好的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再由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讲出来,这个讲故事的人就是导演,电影的好坏很大程度就在于这个人的表达能力。既然张国立摆明了要跟《疯狂的石头》叫板,那我们就帮他分析一下。

  首先看如何讲故事,凑巧的是这两个电影都是通过三条线讲述,本来《第601个电话》应该更能出彩,因为它是想揭露娱乐圈的内幕,比起《疯狂的石头》讲笨贼笨探起点更高,但《疯狂的石头》恰恰成功在安分的在故事上下功夫,围绕一个意外发现的翡翠,把各路神仙各种衰人烂事表现的淋漓尽致,三条原本平铺直叙起来很累赘的线索,被导演宁浩以三个独立的倒叙紧凑又巧妙的联系起来,浑然一体,让人想不出除了这样表述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影片中伪装搬家公司行窃、假中奖可乐、旧房拆迁等等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一下挠到了观众的痒处,整个电影信息量和搞笑量大的惊人也优质的惊人,自始至终,没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如同一场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足球比赛,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导演的功力,不需要其他的东西,完全靠对故事的控制来抓观众。而反观《601个电话》,三条线索基本被控制的谁也不挨谁,生硬的搅在一起,节奏缓慢还要靠大量的极度深沉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而至于绝症音乐青年是什么绝症、电话差一个号的人多了怎么就都找到了周笔畅、一帮品质低劣的同事怎么就忽然间全都良心发现、一个低能到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春天花花”怎么就靠一个号码时来运转???影片一共不到半个小时,那首不咸不淡的歌倒是反复出现了五六次,再加上大陆影片中非常习惯运用的俗套——背景音乐,真正讲故事的时间不到50分钟,可见其货有多干,别说注水即便是充气也不粘啊!!

  再说演员,又很巧,两个片子里的演员大都不是专业的,但不同的是,《石头》里的演员服务于电影,不管是谁都演的到位,符合角色的需要,几个主角的表演让人过目不往、津津乐道,就算是火神庙门口的“棒棒”们都相当的出彩;而《电话》呢?简直就是靠名人做卖点,超女的粉丝、郭德钢的钢丝、张柏芝的芝丝、胡歌的……看看周笔畅面无表情的表演,觉得她真的适合演恐怖片里的僵尸,从井中爬出来的镜头更是能让贞子下岗,这叫什么表演,简直就是在给超女拍MTV,而愣挤兑一个通过商业炒作出来的超女成为巾帼活雷锋、当代刘慧芳,此等动机也忒庸俗了吧!

  最后说细节,别的不提,单说两个电影里都有的手机铃声,《石头》里手机的彩铃来的正是时候,把电影的喜剧效果推向高潮,而《电话》里的铃声多的令人发指,连傻子都看的出来,这是丫变相的广告。

  奉劝张国立先生,您不是说过:做人要厚道嘛。先别说别人的死活,踏下心来学学怎么讲故事,虽然您挺能折腾,这几年没少出作品,但能折腾不见得会折腾,乌鸦叫的挺欢但爱听的人毕竟不多,可能这是曲高和寡,不过也别当寡人当惯了不能自拔。电影好坏还是在电影自身而不是靠其它因素,想圈钱不错但也不能拿老百姓开涮,把大家忽悠进电影院,骗了钱又拿不出什么东西,大家都不容易,冲着您的名头来的,这么做您也下的了手?“我是文化人,又不是黑社会”。这不也是您说的吗!

  ======

  我的BLOG:http://baibo.blog.sohu.com/

  《第601个电话》影评(三):不知所云 广告云云

  哎,在豆瓣里,第一次想给一部戏剧大大的差评,我这个自问已经看腻烂片的人,竟然都觉得忍无可忍,想来放上几个炮,跟那部有点白痴的《新扎师妹3》有得挥,一个多小时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是否能分辨手机广告和电影的差异思维能力。从一开场到结尾,你就知道导演把多少心思投放到刻意琢磨剧情的过程了,多么好当的编剧啊,只要从头到尾想想如何把“中国移动”四字镶嵌进故事里就可以了。哇,我真是无法想象,竟然连明星手机泄漏的伎俩都出来了,用个如此下三烂的招数来兜出一大砣与之沾边的东东:手机彩铃,手机短讯,甚至是,移动赞助的演唱会,用手机录制的歌曲,用手机救命,手机广告的士,手机广播插播,最绝的是,连那个一但想起“手机”,就会想到他的冯小刚都被搬上来了,真怀疑是否挂名的,冯导最近不是热衷武侠大片么,怎么有空监控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

  至于演员,我更是没什么好说的了。以为红就了事么,难为片中女主角还口口声声说没好歌就不唱歌自杀去了,他们这些演员啊,还不是不会因为是一部烂片而拒绝拍摄,真是说得多清高,观众就有多少牢骚。虽然都是好演员,但是剧情松散得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那观众进来戏院是干什么的呢?

  本剧还有几大恶心点:

  1)乱煽情,我真是不明白,那个胡歌为啥老是有慢动作镜头呢?慢慢步上天台,一群小鸟慢慢起飞,注意,这可是突然出现的画面哦,貌似是非常的英雄,可是,那个地方根本不需要来个那样的镜头,画蛇添足!

  2)乱艺术,以为加些什么大特写镜头就可以搞得印象深刻点,错错错,张柏芝割脉自杀,然后又突然扎醒,这么一个镜头,我竟然笑出来了。

  3)乱搞笑。我不明白,一开始那个倒霉鬼的情节,有啥好笑?那个说自己手机号码没被公布而做新闻的老头,有啥搞笑?最搞笑的,我看就是笔笔的铃声了。

  4)乱恐怖,吐血恐怖吗?狂吐血更恐怖吗?

  5)乱mv,最后结束的一段,完全是mv表演,慢动作,旋转再旋转,呕!

  好了,说到这里就够了,md,还有一句最重要的想说:千万别花冤枉钱去电影院看!盗版都不值。

  :中国移动的广告电影真该改善一下,上次我没记错,应该有一部古巨基和张韶涵演出的《短讯一月追》,本来我以为那部已经很烂,谁知道有烂浪推前浪这回事,下次该不会又毁掉几个演员吧,阿米托佛!

  《第601个电话》影评(四):多我一句也无妨

  不知道如果不给这部电影评级的话,是否可以。但是看着大部分人对于它的评论相当的糟糕,我就不说差的了。

  以一条新闻作为整部电影的引子,600个明星手机号码曝光,如果恰恰是一个普通人呢?她的手机号码就是这第601个。不知道原来的剧本是什么样子的,总觉得文字的东西转化为可以动的画面是考验所有人想象力的事情。也许导演想把一些东西加进去,但是,恰恰是那些有点过的表现,让本来可以(或许)很值得看得电影索然无味了。 

  角色的名字问题,老演员的自我炒作。。。这些问题,好像本来应该由观众自己品出来的东西,却由演员告诉了我们。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到了mv,从开始,就期待着精彩的出现,一直等到MV又开始了,我知道,电影结束了,但是,我什么都没有等到。。。

  《第601个电话》影评(五):与电话无关,与电话有关

  就是喜欢用些有的无的做标题,够后现代嘛!

  说这片子的确与电话无关,片子当时一直是以上一年一大帮的明星的电话被泄漏出来为宣传内容。当时在心里就预想片子是有关这些明星电话,从中揭露出娱乐圈与媒体的黑幕。但片子出来并非如此。的确是跟那次电话泄露事件有关,但那只是个引子。片子的主旨也不是意在揭露些什么,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揶揄了一下娱乐圈当中的一些状况,来得不痛不痒。顶多就是那个老演员因为没有泄露出自己的电话而心有不甘地自爆自己的电话出来,嘲弄了一下这些哗众取宠、炒作的家伙。但都只是一笔带过,不见得有多深刻。再有一个就是张柏芝无奈地要为那些老板点唱,后来被自己的老板袭击的事情。但这些情节都显得很乱,尤其插入胡歌和周笔畅的那一段。正部片子的主旨都显得很乱。

  胡歌与周笔畅的认识就是因为600个电话中的出错,而因为这出错,二人在电话与音乐中联系出了微妙的感情。发生在这两个角色身上的事情都很滥,一个身患绝症,一个碰上霉运;死亡令生者有所感悟。故事就是这种套路。情节滥还是次要的,但要是处理上可以处理得好,滥的情节也可以感人。

  真如一些人所说,这片子的确是赶着超女这潮流出来的。我不敢说这片子的票房都是笔迷的奉献,但起码会上绝大部分。平心而论,周笔畅的表演是自然的,但与《春田花花同学会》的感觉其实还是一个样。呆呆的样子,就是多了点爱情于其中。

  最让我反感的就是这的确与电话有关,让我难以忍受的索爱在镜头不断出现。充斥全片的倒是那些索爱唱起了主角,都是今年新推出的型号。这拉赞助卖广告也卖得太突兀了吧!简直就成了电视广告杂志了。全片除了索爱和周笔畅之外还真不见得有那个演员的演出是出彩的,张柏芝就差强人意了。

  对片子总体评价,情节算完整,但要说的事情有点乱,但都知道要说些什么事。

  《第601个电话》影评(六):3万5千个大哥大

  看完这片子,想起开头字幕里“总监制:冯小刚”、“导演:张国立”

  大概张受了冯的启发,冯用一部叫《手机》的片子,把“you have incoming call”的手机大大地炫耀了一把。于是张就搞出个《第601个电话》,说是源自名人手机泄露事件,其实就是把索爱各款手机变着法的展示到我们面前。索爱这个首席赞助商当得实在是值,1个多小时的广告片,还在一线影院放映,除了剧情弱智一点没什么缺点了。

  所以我决定自己也要拍一部《3万5千的大哥大》,故事就写一个大哥大形状的外星人,派军队进攻地球,人类奋起反抗。结果最后双方相互谅解,于是人和大哥大和平地生活在这个星球——其中人类的男主角和大哥大星的女主角还获得了跨越星际界限的幸福~

  多好的剧本呀~ nokia、moto赶紧来抢赞助商的位子吧,不过俺支持国货,所以国产厂商要赞助俺优先考虑——片中会有35000个手机列队进军的宏大3D场面,抓紧设计款式吧~

  :周小笔同学演这种慵懒、受气的倒霉家伙很合适——春田和601里都是,不过如果只能是这种角色的话,还是更专注于唱歌吧。看这部片子只有最后《号码》这首歌我还蛮喜欢。

  《第601个电话》影评(七):“缘” 来如此——感谢

  看到很多人评论这部电影差劲,其实对之中的中国移动广告也是有些反感的说。

  看这部片子起始是因为胡歌,然后最后还是哭了

  我从这部电影里面感受的,是“缘”这个字。

  人生的缘分是多么的其妙,简单的相遇,甚至有时候是自认为自己在最倒霉的时候遇见一个来不及记住面容的人,可是缘分就是这么其妙,也许是之后故事的开始。

  所以,淡然的面对遇到的所有境遇, 追求自己的内心,书写自己的故事,无关乎生命的长度与梦想的大小。

  还有,感谢自己的幸运,好多时候,身边就有那么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人在帮助我们。

  还有在影片的最后,我感觉到’爱",我不肯定这就是爱情,但是却是由于缘分的牵引,一种很美妙的牵引与遇见。

  谢谢,导演。

  (但是很希望这种简单而感人的电影,最好商业化别这么明显 = = !)

  电影,好似人生,在那里,许多的灵魂被演绎着,我很感谢这些影视产业链事业的产生。

  好多电影,我有时候更想去看里面想表达的情感,演绎的灵魂。

  所以,当懂得去感受自己内心寻求的东西时候,很美好。

  《第601个电话》影评(八):别以为烩菜就能随便搁料

  看完电影第一感觉就是悔。明知道某些东西摆明了吸引眼球,还是忍住被牵着走。

  好演员,好班底,好题材,还有个听名字就想乐的监制,怎么说,也的出点彩吧。可爱的笔笔被放大到电影屏幕上怎么看怎么难看,自毁长城。柏芝姐姐自然怎么拍都美,那时站在一片金属玻璃之间,四周冷冷的光反射在眼睛里,恐怕不仅仅是剧情需要,也是对电影本身的无奈。她走到那里都是一片寒光,犀利的心疼。“一个歌手没有好歌就死了”那一个演员呢?

  笔笔每次出场都有鲜活明媚的背景陪伴,只是她真的不适合演电影,傻傻的怎么看都是又一个麦兜。好好唱歌不挺讨人喜欢的吗?献丑不如藏拙啊。倒是张国立有句话挺积德的:那明星是人当的吗?希望可以吓退那些前仆后继做明星梦的人。

  总结就是,片子不好,张柏芝演的不错。有了众FANS捧场,估计不会亏本,仅此而已。集中了所有商业元素的电影,象是杂烩的一锅菜,可惜花多不艳鱼肉一锅,没能互相映衬,反而非驴非马。

  《第601个电话》影评(九):白眼看《第601个电话》

  影片的三位主演分别是通过选秀比赛势头正旺的周笔畅,内地当红电视剧小生胡歌,以及在香港影坛同辈中地位无人能出其右的张柏芝,从演员阵容上看,本片是主打偶像牌的,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这部电影除去三位主角都是当红偶像之外还有娱乐圈红人郭德刚与刘仪伟的客串加盟,不过本片除了偶像牌之外并无其他特色可言。

  影片内容毫无新意,无非是在讲述张柏芝饰演的偶像歌手被公司掌控,变成替人赚钱工具内心痛苦而不想苟活。后来在自杀之际忽然接到一病危歌迷替她写的歌而使自己有勇气继续生活。影片里或许是为了增加效果而故意安排胡歌扮演的歌迷小文一开始就身患绝症,这也正好为最后他在片尾的绝症发作死掉埋好伏笔,不过这恰恰成了影片一大败笔,使得本片内容的烂俗之气刹时章显。

  周笔畅饰演的易淑这个角色完全可以作为连接其它两个主角戏的桥架。当然,本部电影本身并非毫无亮点可言,比如说导演张国立在戏中扮演的唱片公司老总就相当的出彩,这位操着河南口音,一心想发死人财的唱片公司老总在听到助手问他大明星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还会去死的时候,口中说出了本片几乎算是唯一的经典台词:“我说你在这演艺圈混了十几年了,这明星是人当咧么?得到很多。他就想得到更多,得不到,脑子就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看似调侃却一针见血的话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由虚荣心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人死的故事:说的是两个刚刚相恋的人,男孩很想占有女孩,可是女孩怕怀孕,于是男孩就想去买保险套,思前想后出于害羞还是没有去买,于是他想到去他姐姐家里偷,当到姐姐家门口时发现姐姐家没有人,锁门了,他就想出爬墙的手段,他姐姐家是住二楼的,后来东西偷到了,可爬下来的一瞬间手没有扶好,摔下来,造成脑部大量出血,最后死了。这个男孩也是太拿自己的脸面当回事了。恐怕他如果不死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还不如去买来用。何必偷呢。由此可见,人有时候如果不要脸一下还是会活的久一些的。

  可是即便有张导演如此卖力的演出,还是避免不了该片在当年票房上的惨败,以至于后来张导演有一段时间内甚至说出了谁再提《601个电话》就跟谁急这样的狠话。按理说这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混迹于王朔小说改编电影的老电影人是应该懂得电影实质的,电影,是拍出来给大众看的,所以至少要对得起大众的智商,不能愚弄大众,否则只会迎取票房上的毁灭,可是导演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尽管他试图以剧中人物阿文(胡歌饰)的生死来打动观众,可无疑手法是苍白的,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是80年代的那种:看到电影里的女主角为爱人挡枪而死在枪口之下就会落泪的观众了。现在的人们是自私的,浮躁的,冷漠的。一个人简单地不涉及到经济,伦常,慈悲心的生死已经不足以撼动他们的泪腺了。张国立的心里也许还是为当初那个在电影里流里流气内心却纯洁的少年留下了一扇窗,而如今的观众却不肯再为他打开一扇门了。

  《第601个电话》影评(十):"骂的人再多我也要说好话"到"想说点好话和建议"

  一边倒的骂声,好可怕啊.本来想只写两举简短附注给自己的,一看评论没一点肯定和鼓励的意思,于是更觉得要说两句好话以示支持,看看有没有人同意.我想也许,有时候一方面声音太大了把其实只是较小的声音压制得发不出来,可能双方势力悬殊原本没那么大的。

  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差啊,至少挺好看的,挺好看下去的.不过很可能因为从导演到三位主演都是我喜欢的艺人,所以我会从头到尾带着期待很用心的看,所以比较容易投入。

  不过我也不会盲目的说它是部优秀的电影,它不是那种充斥着导演理想充满野心或技术炫目的电影,它只不过是一部试图取悦观众的商业片,但是我不能抹杀导演的诚意,至少他有用心。可能你喜欢的人,你从心里就愿意肯定他,所以他的话你也特别能理解.张导说大众对电影的要求太高.我觉得毕竟张导第一次导电影,而且电影和电视剧的差别太大了.我们都主动看了太多把观众当白痴的敷衍了事的商业片,怎么依旧津津有味鲜见怨言呢,是不是宣传越大主创越说自己用心,到时候越要把话往狠里说才显力度呢.也许前者是吃了哑巴亏没处说,后者觉得有被欺骗之嫌.至于张导说,只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有时候能哑然失笑有时候能稍稍被感动就足够了.我觉得他们努力做出的这部片子以及不高的要求在我身上已经达到了.

  演员的表演我觉得都没有问题,淳朴自然也很到位.但是天佑这个人物本身的设置有点问题,白白浪费柏芝很好的演技,让我有点无法接受这个人物.导演意图讽刺娱乐圈的丑陋现象,本来我们只是听闻无法想象,现在则只是把听到的看到他们演出来依旧无法真正感受艺人的无奈和悲哀,反而觉得这方面情节简陋生硬没有说服力.而且是不是把艺人和运做在娱乐圈里的商人表现的过于脸谱化,分明的好人和坏人安排不适合成年的思想成熟度.如果可以把娱乐圈的丑陋归结于环境世事逼迫的无奈或者多一点人性多方面的挣扎,片子的内涵是不是能深一点呢.

  至于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笔笔和胡歌的戏份,不明朗的爱情戏,虽然戏码并不很新鲜,但是感觉很好,应该归功于演员吧.所以虽然影片有不少我不惜喜欢的部分,但是我还是会推荐,尤其是像我这种有偶像崇拜的人,我相信你也不会介意张导第一次执导留下些许不尽如人意的.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