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者》经典影评集
《步行者》是一部由保罗·施拉德执导,伍迪·哈里森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 劳伦·白考尔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步行者》影评(一):一个反叛的孩子花费一生去像父亲证明,让父亲感到骄傲的故事
真正的意思就在电影的最后2分钟说明了,就是他回去找那个他保护了免受绯闻纠缠的女人。那女人问为什么你会静了这么多风险来保护我的名声?男人回答:我用了这一辈子来思考一个问题,那谋杀案是一个谜,但是终究能够被揭开,真正的不可琢磨的是活着的人(他花了那么长时间交的朋友经历这件事后背叛了他,一个对他单相思的同性恋男人却和患难与共),当然还有他自己:一个正直的父亲的叛逆的儿子,没有一点像他的父亲,儿子的所作所为正式做父亲的英雄形象的反面:反英雄形象,包括他这一辈子都玩世不恭,从事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受到挫折和委屈,却用自嘲而一带而过。这个儿子花一辈子去扮演一个反英雄的角色,来逃避父亲给他的巨大压力。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像生怕让父亲失望的小孩子一样,希望赢得父亲的认同,让父亲感到骄傲。这个儿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是却同样值得敬重。
整个电影有点沉闷,故事的经过也不十分吸引人,但是却很真实,演员的表演也到位。知道最后你真的明白了整个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你会觉得没有白看这部电影。
那个指示谋杀并诬陷了主角的议员的意图在影片中,当他被主角所揭穿的时候,也表达得很清楚: 主角的父亲是个大英雄,但是不识时务,该死。主角玩世不恭,作为舞男的神风更加被人所不齿,也该死,美国人需要所谓的美国精神,这个人正是这种精神的维护者。可惜这个维护者最后还是失败了。
《步行者》影评(二):喜欢看独角戏
编:所谓“Walker”是一个职业,指那些上流社会的太太们的男伴。这一职业本身已经可以有太多内容可写,为了增加戏剧性,作者又发展出了同性情感和谋杀。同样是讲述中年男人的孤独感,比《美国美人》的角度更加独特。
导:花絮里的访谈很有趣,导演自嘲的说,从《美国舞男》起的这些“男性系列”每一集的主角年龄都要长十岁,寻找投资人的难度也跟着提高了。不像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是明摆着跟踪一个主角,《步行者》这样的系列是借用不同的时代背景描述某一阶段的男性心理。
演:当年所谓文艺小青年必看的两个片子《罗拉快跑》和《天生杀人狂》,这两个男主角聚到《步行者》发展了一段感情。亮点不少。
镜:一直喜欢看独角戏。摘掉假发的一幕绝对震撼,寓意深刻。
乐:好像有首列侬的老歌?一些应景的歌词搭配的不错。
# # #
《步行者》影评(三):当美国舞男五十岁
《出租车司机》—《美国舞男》—《迷幻人生》—《漫步者》,保罗?施拉德在世上华丽地转了一个圈,当年的舞男已经谢顶,成为为社交名媛保驾护航的男伴,即“the walker”,这难道确乎是一种职业吗?没错,而且看起来这个叫卡特的男人还算得心应手应付裕如。
在美国只有华盛顿和盐湖城是两个可以合法从事男伴行业的城市,当贵妇们需要出席某个社交场合,而恰好她们的丈夫又分身乏术,那么她们需要一位相貌英俊气质非凡的男士陪同,这就是男伴。伍迪?哈里森并不是导演的第一人选,但他举手投足之间的确传达出了一个男伴所应具备的优雅乃至油滑。
施拉德拍摄此片的源起很简单,当美国舞男五十岁以后会怎样?顺着这个思路你会发现他理应魅力依然,但在这个堕落的世界立足依靠的不再是他的性能力,而是社交能力,他显示了对朋友足够的忠诚,同时他还是个同性恋。
据施拉德本人说由于题材不够吸引所以找不到国内的投资,因此本片的外景是在华盛顿拍摄而内景部分则是在伦敦完成的。
有人试图将《漫步者》解读为一部政治电影,但是施拉德迅速作出了否认,在他看来给故事添加一点政治背景是为了让这个人物更加可信,毕竟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