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涯》经典观后感10篇
《咫尺天涯》是一部由Charles Guard / Tom Guard执导,琳娜·海蒂 / Simon McBurney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咫尺天涯》观后感(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用最好的形式,彰显最好的内容。而《inside out》这部短片,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非常棒。
先说表现形式。影片中的第一幕,从模模糊糊的都市全景,拉近到形色匆匆的人群脚步,配合着略显急促的音乐,那是都市里熙熙攘攘的模样。而当镜头切换,焦点逐渐集中到男主人公身上时,我们看到了,他就是这个都市里众多行人中的一个,豪不起眼,同样为了生活而奔忙。而后,场景转换到橱窗内的女主角,她在忙于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男主角的行动。此时,有关女主角的特写,始终都只呈现她的半边侧脸,并且巧妙地通过投射在女主角脸上的光的不同,达到若隐若现的效果,用以体现女主角略显神秘,一边工作,一边有意无意地在一旁观察陌生人的神态。而有关男主角的镜头,都是透过橱窗内彩色贴纸的颜色而看到的略显隔膜的形象。此时,是男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第一阶段。通过镜头的运用,两位主角呈现给彼此的形象,都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当男主角因为笔写不出字来而错失良机,把女主角逗乐了时,影片中终于呈现了女主角的正面近景,此时,女主角脸上的阴影消失,她完全展现在阳光下。男主角也因此而发现了她。两人的感情出现第一次大变化。男主角为了逗女主角开心,使出浑身解数,做出了各种滑稽的动作,而女主角也大方地站到了橱窗前,专注地欣赏男主角的街头演出。此时主人公的镜头是清晰,也多为正面脸部特写,用以突出两人距离拉近,感情开始明朗。
然而,因为女主角的一次短暂离开,人物感情又一次出现转折。此时音乐对影片节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男主角见不到女主角,当他们互相寻找并且错过时,音乐一改刚开始的激进、欢快,而变得沉郁而低吟,它将男主角的先欢快后失落这两种情绪转变严丝合缝地组接起来。最后,两位主角离开画面,街头又重新恢复了熙熙攘攘,并响起了最开始时的音乐。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仿佛没有相遇,也没有微笑过一样。
导演通过影片的剪辑和对周围景物,包括人体模特儿,橱窗贴纸等的恰当应用,不用任何一句内心旁白,便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变化凸显了出来。在剪辑上,通过将两位主人公的镜头互相穿插,表达了人物间的互相窥探和注视,显得节奏错落有致,不显枯燥烦闷。而音乐也在短片中造成了联想并推动着影片思想的发展,配合着人物内心的起伏,可谓匠心独运。如果说,这部短片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在影片的结尾阶段,两人因为彼此看不到对方而失落离开的情景,显得过于仓促,没有之前刻画人物情感变化时的细腻而温婉。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于影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探讨。
在短短七分钟的时间内,影片的主题同时也是深邃而引人深思的。作为一个问卷调查员,男主角迫切需要别人的配合和理解而顺利完成工作。然而,每个人都形色匆匆,每个人都不愿意将自己暴露给他人。仿佛是世间所有的饮食男女的写照,他们既封闭自我,又渴望被理解和关注,同时自己却并不愿意理解和关注他人。于是,在这个冷漠的都市里,女主角不经意间的微笑和关注,就好比风雨兼程的旅途中的一抹阳光,即使并不耀眼,却足以令一个失落的人因此而灿烂。
如果故事仅止于两人对视而笑,那可以想象,这将是一段很浪漫的邂逅,并由此展开一段美好的爱情。但这也就落入了一般小资电影的俗套。生活总是充满了阻碍,玻璃橱窗在此阻断了两人的正常沟通,也是两人心灵距离的现实写照。从奔忙,到欢快,再到失落离开,男主人公在完成了他的情感转折的过程中,也向我们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在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这部短片的过程中,我不由想到了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还有他那首温婉而感人的《蝶恋花》。特别是这首词的后半段:“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着实慨叹于两种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短片中的男主角好比词里描写的行人,女主角是佳人,古代的墙,恰巧就是今天的玻璃橱窗。当然,此番类比,无意于将此想象成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的事。如果说苏轼所处的古代社会,因为门第之见,因为男女有别,需要恪守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敢越墙一步的话,那么为何,在现代时尚的社会,仍然有着这样的苦恼。当厚实的墙已经变成了透明的玻璃,当玻璃内的模特儿塑像已经可以坦胸露乳笑迎八方过客,为何,人与人的距离,却依然亘古不变?
影片取名为“橱窗内外”,实则更像是人物的两重内心。每个人都是隔着玻璃窗而生存的人。窗外的人渴望窗内的美丽,窗内的人渴望窗外的阳光。然而,没有人愿意主动打破这扇窗。因为陌生,因为误解,因为缺乏勇气。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心灵隔了一道透明的玻璃窗。每个人都有着孤独的灵魂,却也是他人孤独的根源。这里,玻璃橱窗似乎又隐喻了现实和常规。没有人试图打破常规,没有人挣扎着打破现实。所以,他们就这样,在通过透明的玻璃窗看到光明之后,开始寻找,却找不到出路,于是,失落而返,然后,继续期望并寻找。影片通过男女主角的境遇,揭示了现实的最原始模样。
一部讲述西方人邂逅故事的短片,居然在几百年前中国古代大文豪的笔下,有过相似的流露。无不感叹故事本身流露出的情感的共通之处。真正动人的有内涵的东西,无所谓古今,也无所谓中外!这个短片,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西方。当看惯了一邂逅便约会,一对上眼就上床的好莱坞故事之后,一部简约的短片,却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一扫往日的迂腐和绚丽,它让我们重新回归真实存在,重新审视生活。
《咫尺天涯》观后感(二):我不能
7分钟的短片7分钟的热度,不温不热若有似无的交流感,谁也没有打破那层玻璃般透明的隔膜的勇气。习惯了遇见、离别 ,一如片中擦肩而过的行人匆匆而匆匆。繁忙的城市人淡漠疏离孤傲的心在微醺的阳光下,女主角美丽的笑脸中 ,那么遥远和模糊。我们咫尺天涯,似乎从未相遇。我们互相成全和原谅,对于某些珍贵的东西,抓不住,也不去抓住 ,相信命运会给自己一个美好的交代 ,最终终是被命运摆了一杠。无法相信别人,也学不会爱和被爱。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跟前,唱悲伤的歌。因为,在你心里,我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你,爱我的快乐。
《咫尺天涯》观后感(三):向左走,向右走
庄严而有序;繁忙而嘈杂;细看;还有一个我
不得不穿梭其中,不得不前后张望,不得不左右踱步
突然看到了他/她。。。。。。
他/她真的好可爱
一个微笑的开头,情不自禁的让我为他/她做了很多
他/她笑了,我笑了
本想就这么一直静静的看着他/她。。。。。。
但是身边好吵
我挡住了身后的一切,停了下来脚步
向左望了一会儿,向右望了一会儿。。。。。。
他/她去哪了?
我被催促着继续向前走着
我回头望了一眼还站在那里的我
不知该说些什么,但又想说很多
想起了他/她的样子
就用一个微笑作为结尾吧。。。。。。。。。
《咫尺天涯》观后感(四):邂逅似漪涟
一次不经意间的邂逅,一张醉心迷人的笑脸,一串荒诞有趣的表演,一段没有结局的浪漫。
原以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却也阴差阳错地看到了交点。
于是,在橱窗的两侧,你是唯一的观众,而我是唯一的演员。嬉笑怒骂,浑身解数,只为求得伊人笑颜。
谁能料到,演出还未结束就已然曲终人散。我寻不到你,你也觅不到我。隔了橱窗细细地看,却只是落了心中失落茫然。
本要借这偶遇做了相伴,不曾想最接近你的地方,却只是我远去的起点。
而那荡开在人海之中的情愫,也将渐渐淡了去,如同再难回头的漪涟。
《咫尺天涯》观后感(五):有时候,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男主角是一个市场调查员,在大街上随机调查,屡屡遭拒绝,偶然被一位在橱窗里擦拭模特的女孩注意到了,不久男主角也注意到了那个女孩,为了更加吸引女孩的注意,他做出各种滑稽动作。就在女孩很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事离开一会儿,却没被男主角看到,等他再向橱窗里看,已不见了女孩。他走到橱窗面前仔细看,也没找到女孩,而女孩在另一扇前向外看,也没看到男主角,双方不约而同地换到彼此刚才查看的橱窗前,自然还是看不到对方。男主角失望地离去。大街上依旧人潮涌动。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错过,也许不止一次。有的已经遗忘了,有的终生难忘。如果当时勇敢地走过去,即使最后没有结果,也会少些遗憾。可惜人生不能重来,有时候,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咫尺天涯》观后感(六):往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怎么突然就想到公共卫生间小便池的标语呢?
我在做评论之前试图整理一下我的心路历程
我的潜意识可能觉得影片情节跟尿尿差不多
怎么说呢?
其实他们如果多走两步
也就碰上了但不巧的是
谁都没有内个耐心和天赋
但是仔细想他们也不过是萍水相逢
错过了彼此也没有什么损失
这就跟尿尿是一样一样的
你往前一步尿的顺畅也文明了
你往后一步尽管不文明但也会尿的顺畅
况且如果所有人都文明了
就会造成一大批保洁人员的失业
自己的不文明成全了很多人
也说得过去
可以看出他俩都不年轻了
估计男的尿尿已经开始分叉或者淋漓不尽了
他再也回不到恣意迎风撒尿的快感了
搞不好离过几次婚最小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性冲动的频率逐年递减
也许这场相遇不过是意淫出来的想象
他艳遇之后开始厌遇
而结尾像极了尿尿后打的内个冷颤
这简直是一个平淡乏味不值一提的故事
男的遇见女的然后在即将碰撞出火花的时候
黯然退场并且
双方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失落症候群
原来爱情真的就跟尿尿一样
都是宣泄的工具和娱己的游戏
因此可以推断出
他们都是游戏高手
谨尊游戏规则并且不会作弊
往前一小步,得到文明
后退一小步,失去爱情
但是该爱还得爱,该尿还得尿
这是难以启齿却缺少不了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