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气》经典影评10篇
《断头气》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史密斯执导,丹尼·戴尔 / 劳拉·哈里斯 / 克劳迪·布莱克利主演的一部喜剧 / 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头气》影评(一):《断绝》:被幽默消解后的恐怖
许多西方的恐怖片一直被笔者当作惊悚片来看,当然也可能是搞笑片或恶心片。这也许形成了某种定势,所以现在好莱坞一个劲地向东方求经,又是买版权又是吸引导演,但效果一直不太明显。
但西方这个地域名词有时候却容易令人走入迷途,相对于好莱坞而言,欧洲的恐怖片一直是相当有看头的,尤其这是一块有着悠久文化思考的大陆,即便是恐怖片,也往往上升到一种哲学的层面,于是关注人的心理变化与东方那种神秘意识是遥相呼应的。
另外一方面,对于电影的运作来说,欧洲可以说是好莱坞的一个重要实验基地,许多好莱坞的影片其创意以及拍摄手法都是学自于欧洲,这是一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恐怖片往往是极具新意的。例如这部《断绝》。
《断绝》是英国片,虽然名为恐怖片,但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却丝毫感觉不到恐怖的意味,反而更象是一个略有荒诞色彩的喜剧影片。与美国《恐怖电影》这类搞笑影片完全不同,此片的确是真正的幽默,不是那种利用演员肢体或者戏仿等手法来糊弄观众的,从这点上说,其实此片是延续了欧式电影的一贯风格,只是在好莱坞强势的作用下,这种风格反而显出了某种新意。当然,用幽默包装起来的恐怖片的确可以算得上是极其新意的做法了。
这里面立即形成了一个问题,幽默往往是节奏缓慢轻松的,而恐怖往往是会让人神经绷起的,可以说两者在节奏与叙事风格上几乎都是背道而驰,那么影片如何将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将全成为影片的最大特点之一。
影片的开篇,是好莱坞式的片头,一男二女在奔跑,显然后面有什么恐怖的力量在追逐着他们,于是观众立即被带入到了情境之中。但很快的,幽默便出现了,两个落在坑中的女人为了逃出去开始脱掉自己的衣服绑成绳索向坑外扔,一次不成功,再来第二次。其实这样的片头只能说一般,幽默看起来也多少有些做作,但事实上,这样的片头已经为影片整体定下了基调,即在紧张之时出其不意地插入幽默的细节,以缓解片中人以及观众的神经。而影片最高明的地方在于,我们以为扔绳索的幽默过于一般化时,在影片中,导演却将这个幽默更加完善了,男主人公在筋疲力尽中看到了绳索,当然也看到了坑中赤身裸体的美女,追杀与凶斗立即被人类一贯的好色意识所冲淡了。而这两个赤身美女将成为解救女主人公的英雄,这也是剧情向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展的可爱之处。
其实,影片中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是在紧张与轻松中完成的,这样交替的细节给影片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很典型的有几处,几个职员中最英俊的那个小伙曾说自己大概知道砍头后人们的意识还会存在几分钟,于是在他被人砍下脑袋以后,再回头看到自己的身体,那眼神中无疑是高兴的,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这完全将死亡的可怕消解掉了。无需多语,一个镜头一个眼神便将紧张气氛缓和了下来。再有,主人公吸毒产生了幻想,看到了几个自己,这本来是挺可怕的一种心理暗示,但导演却在同一个语境下让那些同事们进行着自由交谈,于是,这种心理暗示既有它本身的幽默感,又令观众感到一种真实的就在身边的恐怖错觉。顺便说一句,导演在镜头运动以及场面调度方面极有新意。
幽默是出奇不意的,搞笑是观众思维中可以想象得到的,此片很好地呈现出这种幽默氛围。这里要指出的一个幽默手段是戏仿,《恐怖电影》中的戏仿是搬来其它电影中最经典的镜头,但此片中的戏仿却是搬来了其它电影中并不一定经典却极符合剧中人身份的一些镜头。例如片中餐桌上的那次性幻想无遗是搬来了《发条橙》中亚历克斯的性放纵,但由于极符合剧中人的身份,所以毫不突兀,当然也没有任何强迫观众笑出来的做作之感。
没有血浆,没有鬼怪,没有持续的紧张,我们还能认同这是一部恐怖片吗?也许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但影片的故事却令观众想到了许多恐怖元素,制造武器的这些员工们最后几乎全部死在购买武器的旧军人之手,作为商人的世故与作为军人的可怕形成了一种对比,也许故事本身就是恐怖的。但这显然不符合观众们心中对恐怖的定义,恐怖片并不在于故事的精彩与反思,仅仅是情节与细节的强化与冲击。但这样的定义是否仍然落入了好莱坞的恐怖模式之中呢?
一部幽默的恐怖片,一场追逐与逃亡的游戏,一次所有血浆都被消解掉的屠戮,这在看惯了好莱坞恐怖片的观众眼中的确是一个另类,但谁能说这样的恐怖片就没有市场呢?毕竟它将嘈杂的幽默与残暴的杀戮融成了许多精彩的瞬间,令观者享受着欢乐与惊恐的双重刺激!
韩兮
2007-6-14于通州
TOM影评组出品,请勿转载!
《断头气》影评(二):断头气
微博推荐的,号称16禁,嗯。。。
初始气氛不错,偶尔穿插些冷幽默,英式风格;结局算是圆满。片尾出演职员表时,我就盘腿在寻思,搞得我爸很闷纳。
现在对电影解读能力十分有限,或者说,从来就没怎么有过。对恐怖片的评判标准,我一直用视觉效果,情节,惊悚程度来考量,因此常常流于表面。某些片子本事的涵义较少深究,比较清晰的片子,看完以后感想也比较直接。但是,有些片子,我就只能去看影评了。当然,看不懂需要脑力的片子并不都是好片子,有些极烂的片也让人一头雾水,说到这儿,我又想起那挨千刀的《鬼影实录》了,谁让你这么奇葩呢!
说回《断头气》,故事讲到中间,就会发现,影片人物的恐怖遭遇与之前的情节总是相互对应,我不禁想到这是否和内心现实之间的闪回有关,又或者这是公司的野外考验活动?随着故事发展,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汗
最后的最后,我想到故事的开始,每个人的说话、做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应该是合了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军火公司经理,一副虚伪的正经模样,独家路上还组织同志们看自家公司的广告,还津津有味,还要求纪律。口口声声“团队精神”,号召大家相亲相爱,可遇到事情,要么在一边围观,要么就逃跑思密达,还真“团队”啊。不过他不是一无是处,其实,我觉得他只是小小蠢,没有太强的领导力,当他发现踩雷以后还是英雄连一把,几乎把自己抹白。
黑人职员,Billy,中规中矩,团队中的维稳力量。这样的人是润滑剂,协调领导和性格队员的矛盾,属于太极三丰那一派的,还是良好的副手,每到关键时刻,既提醒领导的小盲区,又能够及时安抚大家,找到应急方案,还不贪功,啧啧啧,这种好同志真真是难得。所以,种族歧视神马的就当作浮云,让它飘远吧
眼镜兄,这绝对是来搞笑 打酱油 被牺牲的哥们。性格温和,小心翼翼,在团队里是不起眼的那盘咸菜。从一开始出场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认真附和领导换来的不是赞赏,玩跳板把自己玩的狼狈不堪,献宝端来的派恶心了一屋人。。。但是,这种长期压抑自己的人,这种有自己小信念的长期压抑自己的人,一旦被触及底线也是会发飙的,只不过这位发飙的结果就是丢了一只小腿。。。
眼镜姐,嗯,高智商女生,挂面头,无特色金属眼镜,着装朴素,就像《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女朋友那形象。我猜她崇尚和平(“我不明白21世纪为什么还需要制造武器”),崇尚平等(“为什么演员都是白人,而且都是金发?”),理性或者说是心理阈值比较高(三更半夜蜘蛛爬上身还一副小乖乖你好口耐的样子。。。),死的比较凄惨,唉
帅小伙(后来发现他一点也不帅。。。),懒!路都不想走的家伙,也是他发现了一些就档案,也是他最先说起小屋的故事,就是他最先营造的恐怖的心理环境,这群人中第一个被杀者!
散漫男,这绝对是团队中的头号捣蛋分子,是领导的头疼病。满脑色情,嗑药,吊儿郎当没正形,连男人都这么说,你说他还有的救没有?但是,又见但是君,这种人也是一个团队的机动部分,正是这种没有规矩的人在非常时期通常会有超常发挥,他们具有破坏性,可换种说法就是他们具有创造性,会给事情带来新的转机。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恨绵绵无绝期啊
美女,率性,随遇而安,临危不惧(捞起猎枪说打就打,指哪打哪),善良(照顾眼睛兄),能干,这就是新时期的新女性啊,被暗恋简直是必须的!怎么说呢,长得俊吧真不是坏事,关键时刻能救命。你看,被吊起来的时候,生死千钧一发之际,坏人一看,呀,美妞啊,不糟蹋就浪费了啊,于是,此处省略200字,然后,姑娘非但没死还反败为胜!
不过,所有的圆满结局总是那么巧合的透着股邪劲。美女在几番逃脱后,死神再一次降临,如此之近,就一个扳机的时间,但是,被散漫男救了的双胞胎辣妹扛着冲锋枪击退死神。四个人喜极而泣,坐上小船,balabala就不说了。“还剩下什么?”男主的最后这句话,我不懂,参不出道理。眼镜兄有一句话,是在他们玩漆弹游戏时说的,并一再重复“这是团队作战,不要英雄主义,对,不要英雄主义,绝不!”。英雄主义在西方世界很有市场,他们崇尚个人打拼,崇尚自我价值实现,但有一点,只有英雄是没有用的。正像影片所展示的,这几个人中没有英雄,他们各有个的缺点,也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单枪匹马的他们打不过专业魔鬼,但最终的结局却以弱者方获胜告终,这说明合作的重要性,这个时候个人的结果不是判定标准,毕竟7个人只活下来2个,没有那5个人的死亡,这2个人也得搭进去;但就团体的最初目的而言,这2个人完成了死去人的愿望,这不是2个人的胜利,这是团队的胜利!
或许,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团队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哇塞,这么和谐的主题!
,电影的前后呼应做的真是太棒了,以下摘取一二:
开头,奔跑的女生,掉落陷阱,自救。。。。。后段,受伤休息的男主发现掉落陷阱的两姐妹
自保的中年男人。。。。。军火公司老总,遇到危险自顾逃生
眼镜女踩到破屋陈旧的地板。。。。。杀手踩掉木板,陷足。。。。。女主踏空地板,摔落
男主吃派吃出未知牙齿。。。。。男主与杀手打斗,牙齿脱落
广告“无论你在世界何处,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意味着你是安全的”。。。。。影片后期,这个标志出现在眼镜男的肚皮上,恐怖追杀与疯狂逃命就此开始,安全是神马?——究极呼应!
《断头气》影评(三):血淋漓的镜头 掺上点幽默
看“断头气”是在看过“电锯惊魂3”之后一周,提起“电锯3”是因为觉得自己怎么看不了绝对的恐怖片了。
回想“电锯3”我看到什么,撕开肚皮的上集女主角,卷麻花黑人,死猪!,幼稚的杀人逻辑。这些赤裸的场面,让我越来越不舒服。
说回“断头气”,恐怖的也场面不少,破败的大屋,地下刑场,断头断脚,虐杀陷阱,但导演处理的很聪明。首先,遭遇这一切的是一群武器公司职员,来到山里“拓展”。故事从汽车上讲到大屋,一行人的性格看的清清楚楚,隐约听见的呼叫声,和被冲刷出来的人头,预示着危机的到来,而滑稽的经理是前三十分钟最好看的角色。
餐厅的聚餐,讲出了此地离奇而不为人知的历史。老电影穿插在故事里,还挺好看。还有个家伙插科打诨。
接下来就是老套的追杀,和“隔山有眼”“德州电锯”差不多。而精妙之处还在与导演的处理,血淋漓的镜头 掺上点幽默。挺新鲜的!
《断头气》影评(四):是否应该献给僵尸肖恩的粉丝们
僵尸肖恩是当年恐怖片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多年来,日韩恐怖片市场至少出了几部精彩之作,欧美市场则一直持续疲软,始终脱离不了变态杀人及僵尸/生化危机的套路。
近几年英国的恐怖片里一部是28天后,改变了人们对僵(丧)尸片、小成本、独立制作的恐怖片的看法,一部是僵尸肖恩,发挥了黑色幽默恐怖片最大的优势,在看恐怖片时笑成一片便是叫好又叫座的最直接反应了。
断头气海报上打着献给肖恩的粉丝的旗号,说明了本片的类型,就是看到肖恩的路线成功之后,踏着肖恩的脚印拍出来的黑色幽默恐怖片。但看完之后,实在觉得7.0和7.9(IMBD评分)之间有着很大差别。
先拿结尾来说,断头气就是个典型的变态杀人/僵尸片式结局,一群人死的就剩下有爱的男女主角,然后两人送一口气脱离了地狱,这种桥段没有任何震撼力,充其量也就是中规中矩。而肖恩的结局则既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实在是到了影片的最后还能让你拍着大腿笑出来或感叹一下的安排方式。
提到前面可能就要有剧透了,总体来说,无论背景设定还是陷入地狱的理由都比较平淡,笑料的安排也不过是“能让你看出来导演在这里抖了包袱,但还是笑不太出来”这样的感觉。
总之,冲着黑色幽默和恐怖片去的人可能会在哪方面都得不到满足,所以,7分略有点言过其实了。
《断头气》影评(五):欧洲版《杀戮弯道》,但远远不及。
整体似乎是在模仿《杀戮弯道》的结构,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始先给出被追杀的场面而吸引观众看下去,进行一些铺垫后直到第45分钟时巴士司机的尸体出现,将紧张感推向高于之前的高度,影片后半段似乎又偏向了枪战片。影片视觉形式多样,由于发生在山区,所以色调绿绿葱葱的,看着很舒服。还利用黑白老电影的手法交代了废弃旅馆的历史。与恐怖片不搭的轻快配乐,在影片一开头就充满了黑色喜剧的味道,与画面配合也起到一定的惊悚效果,还多次利用声音进行转场。看到结尾出才回忆起几年前曾经看过,但已经遗忘了,原因就是它普普通通,没留下过太深的印象,属于看看就好的影片,如果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那么本片可以列入不看的范畴。
《断头气》影评(六):無頭屍大鬧殺人谷
行情有變, 原本看zizek, 不過由於人事問題去了大會堂看無頭屍大鬧殺人谷. 雖云三級, 但check票的見我買學生都沒有查我牌, 大概是因為夜晚頹勢加沒剃鬚的結果. 全片實在不錯, 明明是b級荷里活的驚慄片, 但卻因為一點點諷刺成分加刻意打破一般驚慄片的流程, 在應該連貫的驚嚇嘔心過程, 突然加插一兩個笑位, 成為電影節的一份子, 這才是本片成功的地方. 其實諷刺可以再去盡一點, 跨國武器集團的武器竟然出現在深山渡假區內, 而且有一班神秘軍人持有集團的武器殺人. 電影一開始時一班人在旅遊車上看集團的廣告己經抵死惹笑, 最後大老細的終極武器沒殺到恐怖份子, 卻向上飛把一架飛機轟掉, 諷刺的對象不言而喻. 整套戲其實不算太血腥, 列為三級可能因為有露點鏡頭, 驚憟, 和諧, 開心的音樂/ 笑位, 驚憟位相互交錯, 電影其實嚴謹地控制你的情緒. 完場不得不拍掌, 沒揀錯電影.
《断头气》影评(七):《断头气》:恶搞血浆
这是一部06年的英国影片,之前的此片名声如雷贯耳,找来一看也就强点有限。片子谈不上恐怖,倒是比较搞笑,或者说无厘头,把喜剧效果融入恐怖感中可以让你在笑得同时冷不丁吓你一下,无奈片子不够恐怖,二者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不过片子拍的倒是很有看头,剧情不算新鲜拍的倒很有创意,典型的英式风格,不温不火。片子中人物众多,也继承了英式电影人物个性不明显的特点,中间有点混乱。片子最大的看点不是血淋淋的场面,而是无处不在的英式幽默,而这些笑料只有放在这种恐怖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来。电影看完之后就觉得很好玩,失望的是没有期望的恐怖和血腥。
个人推荐度:★★★☆☆
《断头气》影评(八):《断头气》Reverance-谈笑之中,魂断气绝人头落地
时间:2007年5月28日19时
地点:Banque Scotia影院
事件:《断头气》Reverance超前首映
先来说说今晚观影的电影院Cinema Banque Scotia,以前叫做Cinema Paramount,在加拿大几大城市都有一家同名影院,只是最近因为其集团公司Cineplex与银行集团Banque Scotia合作,遂将这一院线全部更名。当然,随之推出的会员积分制度也做了修改。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换取免费电影票。不过规则之中有点讨厌的是,每天最多只能积两次分。但上次去看《蜘蛛人3》和《史瑞克3》那天让我钻了空子:一天之类积了三次,暗喜一下…Cinema Banque Scotia设在最downtown的McGill地铁站和Peel地铁站之间,北美著名的Ste-Catherine大街上(脱衣舞女、舞男酒吧是其一景,XD),除去底层票房,13个影厅共分三层,第二层和第四层均有6个厅,另外魁省唯一放映商业IMAX电影的7号厅独占一层。此英文影院跟另一间同处Downtown的英文电影院AMC Forum 22的院线完全不同,基本上都是商业大片长期霸占票房,而后者则选片较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两间影院的风格差别:应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5部提名片中,只有《潘神的迷宫》是在Cinema Banque Scotia,而其他四部都曾放在了AMC Forum 22。当然,Cinema Banque Scotia还有一个让我喜欢的地方就是它好歹有个Tim Horton咖啡店,供应的甜点等食品对于我们这种长时间黑屋连续奋战的疯子还算对胃口,而AMC Forum 22那些烂肠三明治就实在是难以下咽了。
说回这部《断头气》,原来纽约和洛杉矶已经在18号就已经公映了,加拿大却还要等到本周五也就是6月1日才上映,看来还是受到前段时间好莱坞几大公司指责加拿大影院控制盗拍不力事件的影响啊……
作为一家跨国军火商的雇员无疑是幸福的,可以去到匈牙利的山地参加周末团队训练。 当然,其项目表面上看起来跟我们身边大多数公司的也差不多--彩弹、头脑风暴……只是其刺激程度远远不能跟这家叫做Palisade Defend的公司安排相提并论,btw,这军火商也有够幽默,起了这个一个名字。巴尔干风光最近好像成了这种类型的热点,《人皮客栈》Hostel的外景景观也与其有几分类似,不过那里至少还有蛇蝎般的火热美女为伴,这里迎接大家伙的只有残破荒凉透着阵阵邪气的乡村小屋。实际上,从剧情来说,光看一个海报我们就可以猜到一大半--这帮角儿肯定到头来是被杀戮的对象。问题是:这种杀与被杀、偷袭与反偷袭、包围与反包围的生存游戏如何展开?满足我们变态心理的狗血如何洒上去才会觉得过瘾?而往往夹杂其中的黑色幽默让你笑得岔气,哪还有时间去同情我们的受害者。正如星爷在《功夫》中接连被刀插、被蛇咬的当间,谁曾想过星星也怕痛?导演兼编剧,那个叫做克里斯托弗斯密斯Christopher Smith的家伙看来完全掌握观众的心理,首先,只用寥寥几笔,就让大家在嬉笑怒骂中渡过了影片开头的一段铺垫,还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使其一一对号入座,这使后来悲剧/闹剧/惨剧/喜剧发生时各人的不同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最终的迥异命运都显得格外合理。毋庸再说什么深刻意义,这不是本类型电影要解决的问题。抛开这个,你才会发现这出90分钟的精彩众生相实在是大有看头。
从前几年的《僵尸肖恩》Shaun of the Dead到这个去年在欧洲推出的《断头气》,再到前段时间的《终棘警探/热血神探》Hot Fuzz,使得本人对英伦绅士们一向严肃有余、幽默不足的印象完全改观。
强力推荐:9分!
:今天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电影放到一半,也就刚好是那个海报上的无头尸尸首分家的镜头过后几分钟,影厅突然灯光大亮,影片暂停(这还是我这两年几百场观影经历的第一次),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影厅中有人在偷拍!后来证实原来是一名女子昏倒在场中,7、8名工作人员冲到场内将其护送出场。虽然从本人观感角度来说,本片并非顶级骇人,但也可以说明其血腥级别,看来这部被魁北克省定位为13 的电影,其实应该定在17 ,可能更为妥当。
原贴链接:http://tintin76.blogcn.com/diary,4990203.shtml
《断头气》影评(九):英国式的冷幽默
有点实验性质以及英国绅士式的黑色幽默,让这个本该十分落入俗套的恐怖片变得妙趣横生。
也有一些欧美电影血腥场面以博眼球,但瑕不掩瑜。从男女主角的搭配上就颇有趣味。女主角瘦且美,冷峻;男主角有点凸捶脱线,一开始就疑似吃了有毒蘑菇神志不清。
与以往常见恐怖片男女主角被追的团团转不同,本片尽是平常人的心态,小人物关键时刻会有出人意料之举,比如女配干净利落拿掉附在身上的大蜘蛛,女主毫不留情干掉杀手,男主以下三滥手法痛扁敌人...
如此桥段不计其数,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与其把它作为一个恐怖片,不如称其为是实验性质的黑色惊悚片较为合适。
看完后,不由对英国导演心生好感。
以后TEAM BUILDING,也会注意不要重蹈覆辙。
《断头气》影评(十):[断头气]:喜剧战胜恐惧
东欧大概自古以来都是不祥之地,从德拉库拉伯爵到红色卫星国莫不如此。时至今日,倘若运道不佳,还是会大大小小地倒上一霉的。譬如Christopher Smith导演的[断头气]也延续了这个传统:一群武器公司的职员们为了修炼集体主义精神,误打误撞被困在匈牙利某地,结果怪事不断,最终性命不保……找来资料可以发现,影片有向远去的库布里克大师和晚近的[僵尸肖恩]致敬的动机。这些都形同测验,需要日常积累外加评论音轨方能通过,个人可以保证的是,看完以后继不犯困也不讨厌,或许会小小的思考一阵子。
影片可算得上是五味杂陈,但是导演的手艺很是不俗,各种元素、桥段都打理得很妥帖,时不时还会来些智慧的火花。就黑色幽默来说,倒还真是能感觉到些老前辈库布里克和盖·里奇的影响。影片伊始是好莱坞惊悚片的一贯路数,奔跑、追杀,身陷困境或被狂徒手刃。但是,当陷阱中的女子想要用贴身胸罩救命,轻佻小调响起时,影片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所有注定要倒霉的人差不多都会有同样的经历,那就是被困在封闭空间。这些武器公司的职员们也不例外,公司的优良业绩给了他们这样集训式度假的机会,但是[无主之地]式的不可沟通毁掉了他们的好心情。司机逃之夭夭,他们必须困守于那间所谓的豪华公寓,这些都是惊悚的准备。他们的对话和遭遇带来了太多的喜剧元素,戏剧与惊悚的平衡从而成为一项有趣的任务。影片很难得地做到了这一点,诸如边境的熊、致幻蘑菇和玛丽·安托内之死都颇具智慧,这点很像盖·里奇的人物们。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细微之处会成为伏笔,促使暂时的喜剧由无厘头升华到荒诞。
影片似乎总在完成着各种形式的致敬,除去对默片的戏访,罗拉式奔跑和[闪灵]的经典场景都隐约出现。拖走尸体一幕则好比[惊声尖笑]的再现。
像玛丽·雪莱雨夜创造弗兰肯斯坦一般,职员们后来的厄运仿佛是来自他们的晚餐谈话。公寓里一直充满了诡异的气氛,各种怪事都会攫住观众的好奇心。但是影片没有像其他悬疑片一样,千方百计把施害者的身份之谜留到最后。随着杀戮进行,狂徒的身份之谜告破,接下来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迷底的揭穿是个莫大的讽刺,究竟谁更好或谁更坏都不得而知,善恶轮回势不可挡,荒诞得不行。而讽刺的力量并不亚于血泪的控诉。
总之影片算得上好看,紧张、刺激、愉悦身心。英式幽默从头到尾,轻松却用心,而cult片似的断胳膊断腿则是别种风情。影片可以看成多棱镜,一边看乐不可支,另一面看又是胆战心惊。但是要把那些对社会、人性乃至恶俗电影的讽刺视作重点的话,可以说喜剧战胜了恐惧。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52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