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雕像》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人体雕像》是一部由乔治·巴勒菲执导,查巴·策勒 / 格雷戈里·特罗萨尼 / 马克·比肖夫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体雕像》观后感(一):As something comes to the end,then it becomes important
《人体雕像》。有另一个名字:《追求不朽的人》。戛纳电影节最争议的电影,评论也如是:magnificent provided you can stomach it。看过电影后就会觉得这句评价实在恰如其分。一部看完一小时后仍想呕吐的电影,但却是一部相当深刻乃至精彩的电影。这样的评价应该足以显示出电影本身的张力了。
erm,Saliva,Blood。电影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而前面的三个单词是三代人的主题。
一个下等兵对性,不,也许是对欲望本身的渴望,让他一次次在荧屏中暴露penis,一次次可笑得可悲的自慰,一次次因为偷窥被军官甚至被公鸡惩罚,最终在与一头被宰杀的母猪做爱后被军官枪杀。黑色幽默,让sperm成为天空的星辰。导演用残酷甚至残忍的诗意同情并嘲笑了这个无法追逐欲望的人。人生短暂,所以让我们学猪叫。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么?这至少是他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欲望。当然,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他醒后看到的是黝黑的枪口。他的可悲在于他的欲望完全被他的身份抹杀。他没有其他追求,只是在军官陈辞其关于vagina的种种理论时意淫、偷窥。这就是最原始的需要和最原始的压抑罢。
他的儿子么?没人知道。但他出生天然的猪尾巴暗示着命运同下等兵的死因甚至命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比下等兵辉煌,因为他是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运动员,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运动会上为祖国(而非他自己)的荣誉奋斗。他的项目同样被导演羞辱了:他是身形巨硕的赛吃运动员,任务是吃下恶心的食物,然后呕吐。的确是食欲的扭曲乃至妖化。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吃,然后呕吐。直到他有了爱情。他的爱人和他有同样职业,甚至比他有更辉煌的成绩。他得到了她的爱,然后在婚礼上短暂的失去,最后又重新得到。为了一次莫名其妙的赛吃表演,他的爱人留下了孩子,毁掉了自己的生命和两人的未来。儿子的追求已经不再是欲望,而是接近神坛的爱情。然而他挚爱的事业非但没有为他带来荣誉,反而扮演了“军官”的角色,成为了爱情的压抑。这是另一个讽刺,从前的信仰成为了新的信仰的压抑,然而自己却甘愿被压抑所奴役。
这个祖国的运动员不再渴求爱情的甘霖。他年老却依旧巨硕,无法站立无法排泄,只能对着几只猫和一台之播放赛吃比赛的电视过活。他的儿子料理一切,听着这个世界冠军腐朽的诘问。爱情殆尽的后遗症么?他在每次辱骂当今的赛吃运动员时都会重复一遍妻子的名字。然而他的儿子不会。一个活体雕像师,消瘦孱弱的身体无法联想到与他的父母有血缘关系。但他的命运如同他的祖父和父亲。他无法得到尊重,前台收银员,还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以他为耻。因为他没有辉煌的人生,而他的儿子也不会有。他的父亲是个世界冠军,至少自封如是。可世界冠军的命运就是被自己最心爱的猫杀死。他的猫剥开了他肥硕的腹部,肠子满地都是。他的儿子领悟了他父亲的愿望。孤独背后的不会是爱情了。那是不朽。他将自己的父亲也变成了一具雕像,他言语中“漂亮的”雕像。也许不朽至此便可以终结。然而不朽,这个宏伟而终极,端坐于神坛之上的词,需要更极端的结局。这个瘦弱的儿子,切下了自己的头和右臂,将自己制作成了一尊雕像。Blood,这就是不朽的代价。
记得昆德拉的《不朽》中穿插着的歌德的故事。那里的不朽是史料,是文字,是遗传。昆德拉是文人,所以他的不朽更优雅。电影中的不朽,本质得不忍卒观。然而本质不是错。三个部分将“追求”二字阐释得很精透。三代人的使命就是如此罢,从最原始的需求直到最神圣的满足。然而我并不认为这就是导演要展示的。三代人只会是平凡而滑稽的蝼蚁,若非这两具惊世骇俗的雕像。因此,三代人的生命只是因为这两具雕像而有意义,否则就是荒诞乃至可笑的。因为这两具雕像,他们的荒诞可笑也变得如同里程碑一般。电影最开始时曾经有一句话,以此作为我眼中的主旨:As something comes to the end,then it becomes important.
戛纳电影节的评论很精准。如果你能够忍受的话,你一定会被这部电影震撼的。谨慎推荐,但仍倾向于推荐。
《人体雕像》观后感(二):文化发展的缩影
其实相对于《人体雕像》,个人更喜欢《追求不朽的人》这个译名。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看似平淡的译名更多的揭示了影片的内涵。虽然还没有欣赏过导演乔治 巴勒菲的处女作《田园春光》,但从其第二部作品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导演高超的掌控能力和对于文化与影像的壮志雄心,当然,怪诞与诡异也会随着影片的逐渐流行被大家树立为导演的风格与标志。
影片由典型的三段式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演对于奇巧结构的迷恋,而仅仅是服务于导演对于所谓的某种文化进阶性的诠释。三段影像分别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典型文化现象,性 ,食 ,艺术。通过对于文化发展史的剥离与筛选,导演触摸到了人类文化的脉络。
对于观众来说,影片中性与食影像片段之间的割尾巴行为虽然有着一种强烈的文化进化的象征,但是这两段影像却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性交与饮食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支柱,是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正如列维 施特劳斯所说: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以性和食为两大主轴,以二元对立的基本模式,并在人类语言和人类思想同步发展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影片对性与食的表现,同时表现了自然和文化两大成分。性的关系与食物,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从自然分离出来,而向文化过渡过程中所创造的最初文化。而在那时,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类本身的生存与繁殖以及吃饱肚子,在这其中,性与食却指向两种不同的文化,性,虽然有着一种繁殖后代的功利需要,但是,更多时候,性却是感官上的自然化的愉悦释放,性扮演着精神文化生产的角色 。而这却不同于食 ,食更多是物质文化生产。因此,影片中对于对于压迫的性与强迫的食的描写正好印证了福柯关于性与权力的论述,福柯认为:在传统权力观念里,性完全被视为繁衍后代的严肃事情,人们对于性一般要保持缄默。权力对于性,就是禁止、拒绝和否定。而对于食却是弘扬,接受和肯定。更深层次的,性与食的对立揭示了的权力运作下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 ,那就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同发展,在权力机制下,通过各种规则对性压迫对食强迫。造成了 文化再生产的不平衡 ,但这种权利的运作却不是消极而退步的 ,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直接促成了文化发展的下一阶段,艺术的形成 。从古至今,艺术都被看作是在感性愉悦下沐浴真理光辉的桥梁,因此作为文化发展不平衡的产物,艺术起到了某种弥补裂痕的作用 。通过对于感性的肯定 ,艺术加强了精神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弗洛伊德的关于艺术是性和无意识 ,还是海德格尔的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都可以看出艺术的作用。但是随着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发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却格格不入起来。这是因为随着艺术的逐渐自律,艺术逐渐与日常生活分道扬镳。在对物质世界的陈腐与庸俗的批判过程中,艺术逐渐变成了一种孤芳自赏的游戏。在影片的第三段中,作为艺术家的 主人公得不到爱情的滋润,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陌生化的一种表现. 这种陌生化将会导致艺术的更加激进,影片中将婴儿作为艺术品的段落可以在艺术发展史中找到原型-先锋派,到了影片结尾,主人公将自身做成人体雕像,艺术的先锋化达到了极致。而此时,一种悖论产生了 ,需要有人认同的艺术却走向抛弃认同者的道路,这种极端的文化会得到认同吗?这是艺术的终结吗 ? 在影片结尾 ,导演隐约给出了答案,在那个隐喻着未来的超现实主义博物馆,主人公的人体雕像被人顶礼膜拜,先锋化被认同了 。
《人体雕像》观后感(三):三代人生
电影讲述了匈牙利三代人的故事,古怪离奇。第一个故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镜头,主人公埋首嗅闻浴缸里中尉家女眷洗过澡的洗澡水,镜头翻转浴缸又出现了浴缸,镜头像一个轴呈现出浴缸不断变化的内容:葬礼上的尸体、刚出生的婴孩、揉面、洗衣服、死猪、洗澡的两个女孩……浴缸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暗示下一代人的诞生,也提示了第一个故事的走向。主人公作为中尉的勤务兵,整日干着繁复的工作,中尉一家都瞧不起他,中尉也总呵斥他。他为一头猪唱歌,唱出一个小女孩悲苦的命运,其实是他自己的命运,电影镜头魔幻地表现出猪、小女孩和他的一体化,任人宰割,他不断自渎,释放备受压抑的灵魂。 火炙烤着他的皮肤,他发出怪诞的猪叫似的嘶嘶笑声,得到刹那的满足,满足后等待他的还是枯燥的勤务兵生活,自渎成了他的自我救赎。有一个镜头自上向下,我们看到他发白皴裂的嘴唇和和上唇的唇裂,他继续嘶嘶地笑着,令人不寒而栗,这是一个只剩下欲望的人,活着就是关注自己的欲望。最后他的自渎达到了顶峰,中尉一枪崩了他的脑袋。 中尉家的男孩(其实是他妻子和上一个故事的主人公生的)出生了,中尉截断了它的尾巴,并用手捋了捋。第二代人的故事开始了,他的一生都囚禁在速食大赛中,为了民国军荣誉,他像猪一样喝汤吃东西,为国争光,那时是共产时代,我印象深刻的是速食大赛上的表演,学生们拿着气球做体操,明显的时代特征。他和妻子就像生产线的产品,存在即是供人娱乐,他不明白这一点,妻子走了之后,时代翻篇,他还停留在旧时光里,反复观看录像带,欣赏自己荣耀的时刻,训练三只猫参加速食大赛,猫时时发出嘶吼声,猫厌倦了囚禁和一成不变的食物,最终食了他。当时在训练他的工厂里,训练槽前他们埋头用勺迅猛地舀汤吃,多像槽前的一头头猪在食饲料。第一代人被个人和时代奴役,到了第二代人完全被时代奴役了,荣誉大于一切。时代幻觉分崩解体。 我们进入到第三代人的故事。一个动物剥制标本师每天在工作室工作,下了班去超市买东西,在同一个收银台付钱,其实是为了见收银姑娘,可他每次约她,姑娘都不置可否,通过他不自然的表情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他不善交际 。他几乎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即使看望他的父亲时,也得不到任何温情,他的父亲整日絮絮叨叨自己的荣誉,胖得都站不起来了,我们看到了前时代的遗留——一个被抛弃被遗忘的虚壳。时代把它的造物传给了个人,它则缩回了时间的褶皱里,由个人承接时代的精神创伤,儿子尽心尽力照顾父亲,却遭到父亲对自己职业的嘲笑。可玩味的是一个人的职业是往肚里填充食物再吐出来,折腾自己,把自己奉献给假大空的荣誉,我最强,时代最强。一个人的职业是挖空肚里的东西再填充进别的东西,和死物打交道,他制作出美丽精致的标本,精神却被日益侵蚀随着父亲的死去迷失了。 机器自行操作着他的身体,电影画面充斥着肉和脏器,机器臂转来转去,一针一线缝制,面对如此魔幻的画面,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那颗头颅掉落。展览会上,两座相对的人体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代人被自己奴役了。精神层面逐渐递减,完成精神生物链的消亡。雕像发现者油滑地泛泛呈词,吸引人们来猎奇,时间和空间之论涵盖每一个时代,也许下一个精神生物链已经诞生。
《人体雕像》观后感(四):pretty hate machine
这个导演以前出了部叫做<田园春光>也叫做<打尸噎>的电影,记得那时看<樱桃小丸子>有一部是讲爷爷打尸噎的,打多了就会死了,<打尸噎>是部没有对白的电影,只有农家的风景和老爷爷的打尸噎加上最后那人不知道怎么就死了,所以打尸噎就是说打着打着就死了,昨天看了这部<人体雕像>,里面的画面实在吓人,很多的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最好玩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书打开时的那一幕,就像<萨拉哥萨的手稿>打开时的那个画面,一幅立体的画面.
主要电影的主题是讲三段得不到的爱情故事,或者说三段超现实主义的作品的结合.
爷爷--儿子--孙子,爷爷是个军人,电影的开头就像那幅海报那样,裸露的火王,如果你喜欢玩拳王,你就会觉得他像那个草稚京的绝招那样,爷爷的片段里最好玩的是那个旋转的浴缸,基本上爷爷一代的故事都是从这个浴缸里引申出来的,还有就是在房间外被鸡盯的片段,至于儿子的尾巴记得哈里波特里也有一个这样的猪尾,象征着儿子的由来是不知道从何而来,或者说是爷爷被杀死时那段三人与猪的结合体引发的猪的儿子.
儿子的那段是主要说吃的,如果把日本的小林叫上,或者那些呕吐的特技就不会做的那么假了,两个肥人的爱情故事,最恶心的是从肥女人液下滴到脸上的那滴液体,或者说爱她就要爱她的"液体".tango tampo的配乐两人的大海的爱情,是费里尼那个海边的胖女人.
孙子那段是最精彩的,不论是动物的解剖还是那个超肥的老爸,还是那台像九寸钉的
,想起那些伟大的雕塑家们曾经说过:"我只是把他从石头里掏出来."其实也是将现代人的那种内心的空虚表露无遗,将里面全部掏空,雕像变成了永恒.
故事如果将这三段爷爷--儿子--孙子简化成三个字,那也许是男人永恒的主题:性、食、钱。
《人体雕像》观后感(五):苏联体制下悲剧的产物
苏联体制下悲剧的产物
真是一部伟大的片子,我说伟大,是因为我觉得除了这个词,别的都显得很苍白。伟大从来都不是给大多数个体的评价,能成为伟大的一定是少数,同样,能理解这种伟大的人一样是少数。
我这样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想理解这部片子,就要一直住自己感官带来的不适,这是一个产生伟大的过程。
一部狂暴的影片,讲述了祖孙三代的故事。
祖父年轻时是一个雇佣军人,或者说是一个军官家的仆人,兔唇的他拥有惊人的性欲,经常性的手淫和偷窥成为他干完活之后的休闲。惊人的欲望往往产生惊人的效果,导演不失时机的黑色幽默,比如精子成为天空中的星辰,多用途的木质浴缸,还有意淫时,穿过模板缝隙的阴茎被公鸡狠狠的啄了一口的场面。表达了对这种超强性欲的嘲笑。祖父最后和躺在死猪肉上的女主人交媾之后,被军官开枪射杀,死在了那一堆被他凌辱过的猪的尸体上,足够恶心,足够印象深刻。
苏联的专制之下,也拥有这样的“性欲”,处在森严的社会等级之下的阶级就拥有这种对物质的“性欲”,或者也可以成为物欲,片子中的祖父,这个雇佣军人需要的是一个女人,而现实中对于在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来说或许意味着一顿午餐,一口面包。越是被压抑,越是渴望,越是渴望,越是得不到,最后演变成为下层人民的起义,片中和女主人发生性关系似乎就暗示着这一点,躺在一堆死猪肉之上最后也死在死猪肉之上,说明这种起义缺乏合理性,只是对肉(不管是吃还是发泄性欲)的欲望,为影片的悲剧奠定了基础。
祖父“起义”后果是女主人产下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男孩,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目标不明确的政府,这个政府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做知道,以及列宁本身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错误的思想,新经济政策的前后矛盾的问题,列宁时代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列宁本人由于受到自己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纲领,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表现的非常谨慎。这也为后来的苏共埋下了伏笔,猪肉上结合的受精卵长出了猪的尾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同样也带有“猪尾巴”的残留。
影片中的父辈是一个饕餮比赛运动员,所谓饕餮比赛,就是速食比赛,比在一定时间之内谁吃的东西最多,从此影片开始了另外一个虚胖的时代,一个强迫性发展欲望的时代。饕餮运动员一方面把食欲曲解成一种比赛式的动力,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虚幻的荣誉,自己沦为政客和国家戏弄的玩具。吃得越多,吃得越快,吐的也越多,越快,片中对胃液口水的描写达到了逼真的程度,让刚刚经受过精液刺激的观众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肠胃,这种刺激是直接的,真实的。
苏共在列宁之后的斯大林时期开始嬗变,斯大林没有接受列宁的正确思想,反而任由“猪尾巴”主导脑子,使苏联成为了追求虚胖的“猪”政权。在实践中过早的结束了过渡时期,结束了新经济政策。1930年开始宣布对资本主义全面进攻,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展开了全国集体化运动。1934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基础,1936年 11月,斯大林宣布:“我们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又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
虚胖的时代终于到来,影片中父亲的时代着重表现出这一特点,一方面追求虚胖并立志成为一个速食运动员,另一方面信念坚定,争取让速食成为奥林匹克参赛项目,并且想成为世界冠军。他的爱情在强权之下也显得苍白无力,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在一次表演赛中,夫妻俩吃了40公斤的鱼子酱,正是这次表演妻子死亡,产下一个虚弱瘦小的男孩。
赫鲁晓夫时期可以看成是苏共最后的挣扎,在他“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之后隐藏的是一个“承认社会主义已经成熟”的事实,在这种过分的浮夸之下苏联的经济日下,政治体制濒临解体。之后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又把“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在自我膨胀的阶段越走越远,直至迷失自己,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
父亲最终成为了世界冠军,同时也面目全非,成为一个不能站立,只能挥动手臂的怪物,靠食用脂肪生活的他拥有惊人的肚子,四肢看起来似乎像萎缩了一样,他所做的就是手拿遥控器观看速食比赛,回忆自己当年的冠军经历。
的确,当一个梦想破灭的时候,只有靠回忆来填补脑子带来的空白,不能面对现实,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乌托邦梦想之下的人们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不再沉默中爆发救灾沉默中灭亡,长期压抑的心灵最终成为目送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儿子和父亲爆发了一场战争,回来之后发现父亲死在自己蓄养的宠物猫之下,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走向灭亡,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给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持续、剧烈和全方位的变动。从1986年的另起炉灶,到1988年6月正是提出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到1990年前后,在官方文件中肯定了“异化的社会主义”的概念,苏联最终成为一个历史,被他精心培养的多个社会主义宠物谋杀。成为了一段历史。
片中的父亲死后,儿子忠诚的把他做成了标本,当一个政权死亡不在有说服力的时候,也是后来者整理合并作为历史的标本的整合时期,此时的儿子已经没有了祖父一样旺盛的性欲,也没有了父亲那种变态的食欲,人生不过食色两者,当他丢失了漂亮的女收款员,这是失去了性欲,他的父亲让他失去了食欲,父亲的死亡更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多余。
于是,血液出现了,儿子把自己安装在机器上,小心翼翼的解剖,把自己做成了标本,最终成为博物馆的陈列物。
戈尔巴乔夫断送了苏联,社会性质大变革,苏共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
也许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成就这种政权的意义和伟大。
如果你能忍受精液,胃液,和血液对视觉的疯狂摧残,那么看看这部电影,这是一个依照现实范本改变导演的真实故事
更多文章,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kinointhesun.blogbus.com/
《人体雕像》观后感(六):[人体雕像]:天地不仁
前几天看到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名单,里面唯一看过的就是这部来自匈牙利的[人体雕像]。看完后感觉是好电影,但是又无论如何不愿意再看一遍。不知道如何形容,可能是彻骨绝望的缘故。影片讲的大概是在光怪陆离间,一个士兵、他的儿子和再传儿子走完人世一遭的故事。满是荒诞的、超现实的场景。譬如长着猪尾巴的孩子,怎么看都像是《百年孤独》里的一位。对年代变迁的表现极度炫目,简直有些刻意的感觉。这个小小家族的历史中,世界变得天翻地覆,但是人和猪狗始终没有什么区别。
一脉三人,对应着匈牙利近百年的身份变换:红色之前的法西斯国家、红色的苏联卫星国和重归世界的东欧国家。无论作为军人、运动员还是沉默的普通人,他们都以各种理由被拒于世界之外。影片可以视做匈牙利历史视野中的个人悲剧,同样也可以看作关于这个悲剧性世界的语言,充满着卡夫卡般的无力。
制度的阴影无处不在,与之相应的是个人价值的无限卑微。想想,连自慰都要依长官的命令而行,那岂不是莫大的悲哀吗。如影片海报,自慰至高潮喷射出的熊熊烈火,是最疯狂也是最悲凉的一幕。“倒错”的行为往往包含着成都相应的压抑。自由愈被剥夺,种种无法捉摸的、令人惊讶的行为就开始被着意强调。感谢碟商,能看到马卡维耶夫的[有机体的秘密]和[甜蜜电影],那些别有用心的出位色情都是对人性解放的探求。无论威廉·莱希还是马尔库赛,性都是通向人的真正解放的而摒除留血的温暖道路。东欧的疯狂与他们所经历的红色时代不无关系,面对强大的将所有个体都纳入冰冷轨道的制度,自慰算是最经济的一种对抗,在相当的时间里也几乎是唯一的对抗手段。那团火焰几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没有区别,最温暖和灿烂的时候也是破灭的开始。从前听说过中国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坚硬如水》,讲事关宏大和正义的音乐激起一对男女疯狂偷情的故事。也就是这种解构,把宏大撕得粉碎。另外能听见的消息,便是对这种越轨的批评,为性而性,殊不知东欧兄弟早打了头阵。
不知是与女主人还是与一头生猪交媾,抑或只是黄粱一梦,猥琐的士兵的生命就无声无息的结束掉了。他的后代,便是带猪尾巴的那位年轻人。导演Gy?rgy Pálfi着意用恶心和残酷来隐喻时代图景,红色时期某阵营举行疯狂进食锦标赛,以及当代社会以反人道为艺术皆成为极端的写照。
因“一技之长”而被豢养,成为要人玩物的“大胃王”父亲,一直活在旧日幻梦当中,却依然成了“新”的社会中一文不名的废物。年轻时的浪漫爱情,不过是悲哀的插曲。事实上是,无论多么辉煌,没有人重视过他们。再到他的儿子,深陷孤独不能自拔的年轻人,在存活的理由——父亲、一个陌生的女子、猫们——悉数破灭后将自已做成了人体塑像。所谓永恒,也只是毫无希望的希望,也只是悲哀的另一种面孔。影片或许显得冷热不均,但是结尾无疑是彻骨寒冷的。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636640/
《人体雕像》观后感(七):《人体雕像》:一部奇特的醒世恒言
2006年匈牙利电影节的最佳影片《Taxidermia》(中译《人体雕像》、《百年癫狂》、《追求不朽的人》)是一部很奇特并且很耐人寻味的影片。影片采用三段叙事的情节结构,配以略带超现实风格的影像,向我们讲述了历经匈牙利不同历史时代的祖孙三代之间的故事。与以往同类型影片宏观的展现历史进程与个体成长休戚相关的演变过程不同,《人体雕像》始终将描述的重点聚焦在了更为深层次的“人性”问题上,并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影片堪称一部震撼人心的醒世恒言。
第一个故事名为“Sperm”,意为“精液”。显然,在这一段落中,影片着重探讨了“性欲”这一原始的话题。故事的主人公是二战时期一名匈牙利军官的年轻男仆,虽然对异性有着近乎疯狂的欲望,但卑微的地位使得主人公在这方面只能是“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所以,在性欲的驱使下,他用打火机、冰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手段刺激自己的性器官;他忘情的吮吸两位女性的洗澡水;他一边偷看着两位女性嬉戏一边自慰;他把一堆鲜活的猪肉幻想成女性的胴体……最后,在用这堆猪肉达到自己最刺激的高潮之后,这位性欲旺盛的年轻士兵死在了军官主人的枪下。
子曾经曰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个“男女”即是上文所说的性欲问题,而这个“饮食”则是影片第二个故事“Saliva”(意为唾液)所讲的食欲问题。此时的匈牙利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在上一个段落中诞生的军官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和国运动员,只不过他所从事的项目有些特殊,为“竞吃”。故事的开场,影片就用近十分钟的篇幅详尽的展现了一场竞吃比赛的热烈盛况。其间,主人公因意外噎食而退出了比赛,这似乎也暗示了他日后死于非命的最终命运。虽然丢掉了冠军,但主人公却是在情场得意,战胜了情敌,成功赢得“美人芳心”,迎娶了一名女性竞吃运动员为妻,两人结晶出了影片第三个段落“Blood”的主人公——一位雕像制作者。
虽然名为“Blood”,但影片讲述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凶杀、暴力之类的故事,而是探讨了“艺术的永恒”这一话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父母都是肥头大耳的超重量级人物,但故事的主人公在外形上却是干瘦如柴,看上去十分的孱弱,相貌上的劣势使得他难以博得所爱女子的芳心,爱情上的失败以及从事职业的怪异致使他形成了十分孤僻的性格。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抬头,父子之间的“战争”如期爆发,并最终导致了父亲死于非命。此时,影片进入了最刺激的高潮部分,主人公先是将父亲的内脏取出,制成一尊人体雕像,而后,他又利用一套精密的仪器把自己的内脏取出,并砍下自己的头颅与右臂,将自己也变成了一尊人体雕像。影片将这一解剖过程描述的极其细致:冰冷的解剖刀、鲜活的内脏、鲜红的血液……相信这一切将会挑战不少观众的视觉忍受极限。影片最终结束在一间后现代化风格十足的展览厅里,奇特的父子雕像静静的矗立在展厅,接受众人的鉴赏,化为了艺术的永恒。
我们再来纵向的分析一下这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Sperm”和“Saliva”分别指涉人性之中“性欲”和“食欲”这两项最基本的欲望,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对异性和食物有着超乎常人想像的疯狂欲望,而他们最终死于非命的结局似乎在告诫观众无休止的贪欲必将导致自我的毁灭。值得注意的是,在 “Sperm”段落中,影片采用了一组非常出色的以浴缸为中心的旋转镜头的特效剪辑,藉此暗示观众在欲望的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警世的味道一览无遗。第三个故事“Blood”涉及人类精神创造这一层面,属于人性结构中的上层建筑。故事的结局,主人公虽然获得了艺术世界中不朽的永恒,实现了个人价值,但却付出了牺牲自我的代价,其中的哲思成分值得细细揣摩。
最后,冒着被批“反革命”的巨大危险,再来谈一谈影片情节所透露出来的对于社会主义的暗讽。在第二个故事段落“Saliva”中,影片详尽的展现了竞吃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在“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的引导下,运动员们从小就通过专业的训练,逐渐变成了一台台对食物麻木不仁、毫无感觉的“吞吐机”,个性的同化与摧残被赤裸裸的展现出来。然而,更可悲的是,这些竞吃运动员对自己的遭遇竟毫不察觉,依旧生活在“为国争光”这一崇高谎言的蒙蔽之下。在故事开场部分那场盛大的竞吃比赛中,在台下观众忘情的欢呼声中,各个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国的运动员机械而又拼命的吞吐着成堆的令人作呕的食物,此情此景,联系到故事的时代背景正是“民主暴政”在社会主义阵营泛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民主暴政”对个性的抹杀被影片巧妙的嘲讽了一番。
超现实的影像风格、夸张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性挖掘、巧妙的暗喻暗讽……《人体雕像》就是这样一部奇特而又出色的醒世恒言,值得每一位细心的观众细细品味。
《人体雕像》:一部奇特的醒世恒言 作者:天下无色狼 (转载)
《人体雕像》观后感(八):病态的美
来自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的《Taxidermia》曾在2006的戛纳电影节的“一种注目”单元上展映,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超现实元素冲击着与会的人。正如电影节预告上的评论是:Magnificent provided you can stomach it。看完后,才明白了。让我想起了一次在食堂吃早餐的感觉,大厅的电视里放脑部手术的纪录片,能吃得下东西么。于是当场逃离。
影片采用三段叙事的情节结构,以畅快和疯狂的影像,讲述了匈牙利百年里不同时代的祖孙三代的故事,从这点上译名《百年癫狂》比较适合。但是三段的情节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典型文化现象:性、食、艺术。但是我看到的是导演对人性的探讨。人性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终极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人的自身矛盾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只是导演将之抽离出来,独立于百年的三代人之间。
祖父子三代各自通过性、食、艺术以追求愉悦和满足感,但是人性的矛盾和现实的偏差就体现出来了,也可以理解为肉体和欲望的关系。或许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或说根本没有答案。耽溺或升华,欲与灵之间的对峙。影片中出现了许多的动物,隐喻着某些东西。
电影结束在一个超现代的艺术馆里,建筑是白色的,观众穿着白色的衣服,观赏着父与子的人体雕像,听着解说词:“这是最主要的……当然,每个人对什么比较重要有自己的看法…对一些人来说,是空间;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时间……”。
《人体雕像》观后感(九):不一般的漂亮
尤其是最后一段那个貌似教授的人来雕像店里做了一个刚刚成型的胎儿的玩具——我和他一样,也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件绝妙的艺术品。
电影和道德本身是无关的,它只可能起到刺激道德的作用。所以所谓禁片是极其愚蠢荒谬的。一个靠制度禁止言论和影象自由的国家是不成熟的。本片的影象震撼人心,甚至恶心,但它很漂亮(虽不出色),而这种漂亮一定不是本国的制度所能承受的。
我最喜欢的是第一段,因为更易理解。直接和性有关的东西总是易于理解的。
印象最深刻的手法:浴缸内物品的转换(即时间和空间的共同转换),那个镜头的旋转真是漂亮。相似的旋转还有后面军官抱着猪尾巴的婴儿时期的儿子,而终止于成年后的儿子的脸。
《人体雕像》观后感(十):《人体雕像》一部奇特的醒世恒言
喷火大屌--2006年匈牙利电影节最佳影片《人体雕像》Taxidermia
看了下文的评论才明白原来是祖孙三代,我说怎么故事2和3有点联系呢。
影片视觉效果比较刺激,慎观。
---------disabled atom 2007-5-3 17:57
====================================================
《人体雕像》一部奇特的醒世恒言 ZT
作者:天下无色狼
2006年匈牙利电影节的最佳影片《Taxidermia》(中译《人体雕像》、《百年癫狂》、《追求不朽的人》)是一部很奇特并且很耐人寻味的影片。影片采用三段叙事的情节结构,配以略带超现实风格的影像,向我们讲述了历经匈牙利不同历史时代的祖孙三代之间的故事。与以往同类型影片宏观的展现历史进程与个体成长休戚相关的演变过程不同,《人体雕像》始终将描述的重点聚焦在了更为深层次的“人性”问题上,并对其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影片堪称一部震撼人心的醒世恒言。
第一个故事名为“Sperm”,意为“精液”。显然,在这一段落中,影片着重探讨了“性欲”这一原始的话题。故事的主人公是二战时期一名匈牙利军官的年轻男仆,虽然对异性有着近乎疯狂的欲望,但卑微的地位使得主人公在这方面只能是“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所以,在性欲的驱使下,他用打火机、冰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手段刺激自己的性器官;他忘情的吮吸两位女性的洗澡水;他一边偷看着两位女性嬉戏一边自慰;他把一堆鲜活的猪肉幻想成女性的胴体……最后,在用这堆猪肉达到自己最刺激的高潮之后,这位性欲旺盛的年轻士兵死在了军官主人的枪下。
子曾经曰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个“男女”即是上文所说的性欲问题,而这个“饮食”则是影片第二个故事“Saliva”(意为唾液)所讲的食欲问题。此时的匈牙利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在上一个段落中诞生的军官的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和国运动员,只不过他所从事的项目有些特殊,为“竞吃”。故事的开场,影片就用近十分钟的篇幅详尽的展现了一场竞吃比赛的热烈盛况。其间,主人公因意外噎食而退出了比赛,这似乎也暗示了他日后死于非命的最终命运。虽然丢掉了冠军,但主人公却是在情场得意,战胜了情敌,成功赢得“美人芳心”,迎娶了一名女性竞吃运动员为妻,两人结晶出了影片第三个段落“Blood”的主人公——一位雕像制作者。
虽然名为“Blood”,但影片讲述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凶杀、暴力之类的故事,而是探讨了“艺术的永恒”这一话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父母都是肥头大耳的超重量级人物,但故事的主人公在外形上却是干瘦如柴,看上去十分的孱弱,相貌上的劣势使得他难以博得所爱女子的芳心,爱情上的失败以及从事职业的怪异致使他形成了十分孤僻的性格。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抬头,父子之间的“战争”如期爆发,并最终导致了父亲死于非命。此时,影片进入了最刺激的高潮部分,主人公先是将父亲的内脏取出,制成一尊人体雕像,而后,他又利用一套精密的仪器把自己的内脏取出,并砍下自己的头颅与右臂,将自己也变成了一尊人体雕像。影片将这一解剖过程描述的极其细致:冰冷的解剖刀、鲜活的内脏、鲜红的血液……相信这一切将会挑战不少观众的视觉忍受极限。影片最终结束在一间后现代化风格十足的展览厅里,奇特的父子雕像静静的矗立在展厅,接受众人的鉴赏,化为了艺术的永恒。
我们再来纵向的分析一下这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Sperm”和“Saliva”分别指涉人性之中“性欲”和“食欲”这两项最基本的欲望,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对异性和食物有着超乎常人想像的疯狂欲望,而他们最终死于非命的结局似乎在告诫观众无休止的贪欲必将导致自我的毁灭。值得注意的是,在“Sperm”段落中,影片采用了一组非常出色的以浴缸为中心的旋转镜头的特效剪辑,藉此暗示观众在欲望的层面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警世的味道一览无遗。第三个故事“Blood”涉及人类精神创造这一层面,属于人性结构中的上层建筑。故事的结局,主人公虽然获得了艺术世界中不朽的永恒,实现了个人价值,但却付出了牺牲自我的代价,其中的哲思成分值得细细揣摩。
最后,冒着被批“反革命”的巨大危险,再来谈一谈影片情节所透露出来的对于社会主义的暗讽。在第二个故事段落“Saliva”中,影片详尽的展现了竞吃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在“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价值观的引导下,运动员们从小就通过专业的训练,逐渐变成了一台台对食物麻木不仁、毫无感觉的“吞吐机”,个性的同化与摧残被赤裸裸的展现出来。然而,更可悲的是,这些竞吃运动员对自己的遭遇竟毫不察觉,依旧生活在“为国争光”这一崇高谎言的蒙蔽之下。在故事开场部分那场盛大的竞吃比赛中,在台下观众忘情的欢呼声中,各个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国的运动员机械而又拼命的吞吐着成堆的令人作呕的食物,此情此景,联系到故事的时代背景正是“民主暴政”在社会主义阵营泛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民主暴政”对个性的抹杀被影片巧妙的嘲讽了一番。
超现实的影像风格、夸张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性挖掘、巧妙的暗喻暗讽……《人体雕像》就是这样一部奇特而又出色的醒世恒言,值得每一位细心的观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