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充气娃娃之恋》的观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1-23 13:24:23

  《充气娃娃之恋》是一部由克雷格·吉勒斯佩执导,瑞恩·高斯林 / 艾米莉·莫迪默 /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一):慈悲的注视一切,他就会回来。

  lars,何其不幸。

  母亲因他的出生而离去;同时离去的是父亲对爱的表达——妻子的死让他从此陷入静默;接着离开的是未成年的哥哥——因不堪承受死寂的家。

  当哥哥带着女友回来,父亲已死,弟弟成人。一切都好。只是lars,当天就搬进车库,他态度温和,会为冬日清早前来叩门的嫂嫂披上毛毯。他只是不肯与哥嫂同住,甚至一家人一起共进晚餐,也是奢望。

  Lars生活在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互相认识的小镇上。

  他有固定工作,每天自己驾车上班。他与同事相处和睦,只是少言寡语,在不能用语言表达时,他常常微笑,或者沉默。

  他很正常,象大多数人那样生活。

  Lars网购了一个充气娃娃。他叫她比安卡。千万别想歪了。很多人给自己身边的某样“东西”取名字,但没人会当真。而Lars,是真把比安卡当成女友。在Lars眼里,比安卡是人,活生生的人,有父母,有故乡,有思想,有自己的喜好。

  你觉得Lars只是寂寞,在一个人的时候妄想有人陪?错,Lars是认真的!瞧,Lars很认真的,把比安卡介绍给哥嫂,并要求让她住进母亲的粉红色房间。他很自然的对嫂嫂说,“我们”饿了,接着为比安卡续杯咖啡。

  看到这里,你大概以为Lars疯了。

  就象他哥哥第一次看到Lars和那个充气娃娃端坐对面,介绍她的身世,要求嫂嫂找些合适的衣服给她换时,他自己快要疯掉,第一反应是Lars病了,精神病,送医院吧。

  然而——

  lars,何其幸运。

  他身边的人震惊,不解,抓狂。但这个人,lars,是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他,只是需要帮助。

  这个帮助,不能是当头棒喝。一盆冷水浇过去,告诉他,比安卡只是个塑胶娃娃,那没用。他听不到。

  这个帮助,不能是猛然惊醒,原来我们对lars关心不够,从此后我们要好好沟通,没事儿就来个温暖的拥抱。那没用,他害怕拥抱,他觉得疼,他不能忍受任何人类与他的身体接触。

  这个帮助,不能是相信科学,让心理医生用专业的方法来疏导,不排除用药物进行治疗。那更没用。Lars不觉得自己有丝毫问题,有看医生的必要。排斥不会令任何外因起作用。

  改变从Lars的嫂嫂开始。

  这个伟大的女人,按捺住惊慌,告诉Lars,比安卡远道而来,需要看医生做做检查,明早就去。

  医生与比安卡打招呼,待她如同常人,让Lars每周都要带她来治疗,因为可怕的“低血压”。接着私下告诉哥嫂,接受一切,顺其自然,别无他法。

  于是哥嫂接受一切,比安卡就是他们家的一员,她需要洗澡,需要散步,需要吃饭,需要交谈。Lars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一家人共进晚餐,好主意!

  接着哥嫂告知小镇上各色人等,请他们理解,请他们帮助Lars,请他们接受比安卡,待她如常人。

  Lars开始对比安卡倾诉心声。

  Lars开始尝试着对医生说出自己的困惑。

  Lars带着比安卡去散步,去教堂,去PARTY,去一切活人可以去的地方。

  绝大多数人们,按捺住不解和惊奇,嘘寒问暖,甚至为她改换发型,让她去社区做“义务教师”,真的做到“待她如常人”。

  而事情的另一面,Lars也渐渐与周围人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交流。在一次愉快的保龄球聚会后,Lars与那个一直暗恋他的女孩儿在雪地里告别时握手,居然不再疼了。

  Lars向比安卡求婚,他说,她拒绝了。

  接着比安卡重病入院,小镇上的警察医生都加入这场真实的谎言,尽全力抢救。

  Lars说,比安卡走了。

  葬礼是粉红色的。Lars很伤心,但是他相信会好起来的,一切。

  其实一直都是Lars在说,一个人说。

  如果你真想帮助他,那么暂时相信吧,不要拆穿吧,帮助他完成这个过程吧,直到他自己同意,让比安卡死去。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小镇上所有的人放下自己的想法,接受一切。

  正是这种伟大的“接纳”,最终治愈了Lars。

  同样的故事如果发生在美利坚,那就惊悚如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在香港,那就凄绝如陈可辛的《三更之回家》;如果发生在你我周遭的现实……我不敢想。

  感谢Lars没有因此丢了工作,失去朋友,到处遭白眼和碰壁最终被关进医院。

  就像片中一个老太太所说,干嘛要大惊小怪,不是有很多人给宠物们穿衣服整天和它们说话么,还有人一直捐款给UFO基金会。

  人们一直把生命浪费在那些看似正当的理由上,每个人都表示能理解。

  那么一个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拥抱,其实也不需要做爱的充气娃娃,为什么就会令你抓狂。

  原来每个人都寂寞。

  如果你也懂得,那么给他这个沉溺的自由吧。比安卡是Lars通往周遭世界的心桥,别声响,let it be。慈悲的注视一切,他就会回来。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二):那样深入骨髓的孤独

  lars 的出生,夺取了妈妈的生命,成为了一家人不幸的根源。父亲从此一蹶不振,哥哥离家出走,小小的lars,沉浸在自己的与世隔绝的世界中。

  他不喜欢别人的拥抱,短暂的对话也让他局促不安。这是恐惧,逃避的表现,更反映了lars内心那种深深的无可救药的孤独。

  那种从儿时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的寂寞,一个人独自坐在播放着综艺节目的电视机前,看着荧幕中的人物笑靥如花,自己却是形单影只,陪伴在身边只有冷冰冰的沙发靠垫。在洋溢着喜悦气氛的圣诞节晚上,炉火跃动着温暖的光亮,夜里扑簌簌地下着雪,可是家却是支离破碎,父亲的脸上凝结着经年的愁云,lars小小的身体无助地缩进被窝,心里却像冬季零下的温度一样结了冰。这种从童年开始就纠缠lars的孤独,让他过早地体会到世界的冰冷,并将自己封闭进了一个沉默的世界。

  而这种深深刻入骨髓的几近绝望的孤独,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lars的父亲不懂,哥哥不懂,karin不懂,同事也不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爱lars,可是却永远难以叩开那扇紧闭已久的心门。

  lars并不是一个内心空白的人,这一点从bianca出现之后,lars谈话的滔滔不绝就可以看出来。可是从童年就积蓄起来的孤独和恐惧,使得他既不懂如何对世界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不敢。

  因为世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太复杂,太难以琢磨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一开始就为他设定了悲伤的基调,用一种恐怖的嘴脸吓坏了他小小的好奇的心,又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让他彻底失去了探索答案的兴趣,从此他习惯了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没有人情冷暖,没有鄙视呵责,没有他所不懂,所害怕的一切一切,这里简单又安全,因为只有他一个人。

  然而在二十六岁的一天,一个充气娃娃,一个lars幻想中的理解他,与他有相同童年经历的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从此,这个冰封的世界开始逐渐融化,并且敞开它与外界连通的大门。

  终于,这里变得春暖花开,有笑声也有拥抱的温度。

  lars找到了他的充气娃娃,而我呢?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三):信望爱

  在这样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小镇里,每一个人都如此善良,即便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但是就像影片结尾在葬礼上牧师说的,是充气娃娃带给了小镇希望,让每个人发现了自己心底的善良。

  镇上的每一个人因为善良而配合表演,一个socially awkward的男主,害怕与人接触,不愿意敞开心扉,而充气娃娃带他慢慢走出内心的阴霾,更是像成人礼仪式一样地实现了男主从小男孩到男人的蜕变。

  面对孤独,办公室的女孩选择谈了个随随便便的恋爱。而当男主和一群人一起打保龄球的时候,音乐很燃,男主的内心慢慢打开了,随后在他脑海里充气娃娃很快就离去了。而那个很有味道的女医生说,有时候她觉得那样孤独,孤独到忘了日期。

  爱彼此,爱友邻,爱家人,大爱,小爱,是爱,让我们不孤独。这电影是成人童话。就像办公室里女孩的熊玩偶,同位子男生的人物玩偶,内心深处的孩子,不应该被抹去。

  电影中那些关于天气的暗示,一会说有snow, 男主说冬天过去了,办公室女生说只是个thaw而已,easter以后冬天才过去。人情的温暖,融化了男主的内心,保护了他内心的那个小男孩,才让他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男人。

  好喜欢这部电影,即便节奏略有拖沓,感谢它不是黑暗童话,而是个关于信望爱的美好寓言。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四):充气娃娃外交

  恐怖片热潮时期,我记得看过一部也和Real Girl有关的电影,说的是一美女因为和男友感情破裂,男友一气之下将她杀死并蜡融制作成一非常精致的人形模特,然而因为身负怨念,这架模特不停地诱惑新的男主人,使得这些男人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导致惨烈死亡。从上世纪30年代,恐怖大师Tod Browning开始,“人形”就时常被赋予一种似乎与其功用和形象截然相反的想象——他们是有灵魂的,或者封存了一段不堪的历史,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们会苏醒……日本有“花子”(《鬼娃娃花子》,1995),美国有“洛奇”。

  如果真是看多了这些神叨的电影,以至于看见“人形”就觉得汗毛倒竖,那么你最好来看看《充气娃娃之恋》,除了其本身是一部非常诗意宁静的温情片之外,还能让你从此对“人形”消除偏见,再生些许浪漫!

  电影讲述了一位叫Lars、素有交际恐惧症的大宅男,有一天从成人玩具网上定购回家一个取名为Bianca的充气娃娃,敬之爱之,如同真人,并向哥嫂邻里隆重推出,起初大家当他病人,小心翼翼,也假装与Bianca交流互动,谁想久而久之,全镇人民都开始以“人”的方式接纳这个充气娃娃,交际公益,她无所不在。随之,人们彼此之间的生活心态也开始改变,包括Lars,他当然也不可能一辈子和一个充气娃娃谈恋爱……

  自始至终,Bianca没有化为人形,没有开口说话,让演员们自始至终都与一个充气娃娃对戏,在美国电影里,还是挺稀罕的。据imdb说,Bianca在片场得到了“超人”的待遇,为了培养各位出演者特别是主演的情绪,Bianca有个人梳妆间,并且只有到正式拍摄时才“出现”在片场,恐怕连Nichole Kidman也及不上她的“大牌风范”。最叫人拍案叫绝的细节是,制作方声称,顺应剧情发展,Bianca,这个充气娃娃的妆容也各不相同,初登场的艳丽,教堂里的庄重,都经过特别细磨,其他的我不能明察,但在奄奄一息之时,却是很容易发现,其面部苍白,还特别加深了黑眼圈,以凸现当时的健康状态,这实在是别出心裁!

  昨天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好事之徒发了个淘宝的链接,说,“大家来看看五花八门的充气娃娃!”说实在的,国人制造的水平真是不敢恭维,除了功用,也所剩无几了,瞧瞧人家Bianca的做工!看《充气娃娃之恋》之前,还真不知道,原来充气娃娃还可以这样美,彻底地诠释了什么叫“浓妆淡抹总相宜”,我想,也正因为这娃娃的仿真比例外加美丽精巧,小镇人民才能如此的驰骋想象!总而言之,Bianca是全片最美的演员兼最佳的道具!

  想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个虚幻的朋友,Bianca的惊世骇俗效果,只是因为她是一个成人玩具罢了。她是幻想公式中的一个代号,如果换成其他的形象,也许你会恍然大悟。Bianca可以是《成长的烦恼》里Ben在幼儿园里的兔子伙伴,可以是《美丽心灵》里Nash那个不存在的室友Charles,也可以是所有的宠物爱好者整天“儿子”“宝贝”称呼的宠物……人类天生喜欢给予一些其他物种或者物体以思维。想象出一个形象的同时,无疑也在分离自己的一种人格,或者向往的人格,Lars便是如此,他自己孤僻羞涩,而充气娃娃却很开朗热心,他的生活两点一线,而充气娃娃的生活却多姿多彩,他恐惧身体碰触,而充气娃娃却总是渴望拥抱……所以,Bianca是Lars的一个出口,如同灵媒般带领他去接触外界,于是最后,在Lars融入了生活,Bianca就被他“判处死刑”,可怜的充气娃娃!我们习以为常“宠物外交”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950年James Stewart主演的《Harvey》想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那个似真似幻的六英尺高的兔子Harvey,小镇上的人们逐渐敞开心胸。只是《充》坚持了幻想,《Harvey》欲将幻想捯饬成现实,只是通过精湛的演绎,我总恍惚觉得Bianca竟也是有灵魂萦绕的活物……

  看过《六尺之下》?是的,《充气娃娃之恋》的剧本就是《六》原作者Nancy Oliver!既然尸体都可以“YY”,充气娃娃又有什么不行的?!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五):孤独的时候,我们都爱过充气娃娃。

  昨晚看的电影的中文译名叫做《充气娃娃之恋》,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本是Lars and the Real Girl,翻译成《充气娃娃之恋》这样的名字未免有标题党的嫌疑。这部看似很荒谬的电影却让我差点感动的流泪,所有的人都以自己最宽厚的情感冲击着我的灵魂。

  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很多孤独时光。小时候我有一个大大的抱枕,就像我自己那么大,不管夏天的夜晚多么燥热,不管冬天的被窝有多么的不够用,我都会紧紧的抱着它。在我心里,这个大大的抱枕就是有生命的。

  词典上说,如果一个人坚持的信念是错误的,甚至于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相抵触,还毫不动摇,他/她便是患上了妄想症。男主角Lars就是患上了这种病症,他把一个充气娃娃当作是自己的女朋友,呵护她,带她去散布郊游做礼拜,并且她求婚,同时也遭到了她的“拒绝”,最后直到接受她难以置信的“死亡”。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刻,他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永远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玩,Lars周围的亲人、小镇里的居民、同事都陪着他一起在这个幻想的世界里生活。影片的最后当小镇的居民得到Bianca“病重”的消息时,全部都流露出了一种痛苦的神情,从最初的难以置信、不知所措到最后的微笑、陪伴和理解,就如同神父在最后的葬礼上所说:“Bianca坐在轮椅上,却能伸出双手,触摸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以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她是我们的老师,她给我们教诲和鼓励。”

  编剧很细心的在影片中安排了一段剧情,描述Lars的女同事对毛绒熊的迷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充气娃娃。”

  后来,我想起一位令我每次想起都会微微一笑的初中同学,他喜欢自己扮演成英雄的角色,自己在上下学的路上拳打脚踢。有一天,他手舞足蹈打完拳,随后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包牛奶,对旁人说,我要补血。这个小小的事件一直都是初中友人们在回想起那段时光时共同唏嘘的话题,说他是一个“在自己的世界里玩的孩子”。可是现在想起来,他从来都没有自己一个人玩。就像在Lars在那个小镇里一样,我的这位同学的周围一直也都有一些亲爱的同学们,对他的行径微微一笑。因为我们都有孤独的时候,我们也都爱过充气娃娃。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六):充气娃娃之恋

  撇开这个充满噱头的电影名字,其实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小品。

  拉斯搬出了哥哥和嫂嫂的家,一个人住到了车库里。他似乎变得不愿与别人交谈,不愿与别人接触,对在公司里对他表示有好感的女孩也躲躲藏藏。哥哥和嫂子很担心他。一天,他跟嫂子说他要带自己的女朋友来吃饭,谁知那是一个高仿真的充气娃娃。但在他的心中,她就是一个活人,名Bianca,来自巴西,从小失去父母,不能行走。他和她说话,喂它吃饭。电影到这里,我以为在电影的后半段讲的将是他怎么遭遇周围人的不理解以及嘲笑的故事。但这部电影却给了我一个惊喜。

  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给了她最大的理解,她们也把Bianca当做一个真人来看。他的哥哥和嫂子给她安排了一间房子,为她洗澡,给她穿衣。镇里的人给她工作,带她去做头发,邀她去派对。在他认为Bianca生了很严重的病的时候,还有人送花,写祝福的话,下了班还来陪他们。我真的被人们的举动感动了,不知道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否真的存在如此可爱的人们。

  最后,Bianca在拉斯的想象中死去了。他开始走出了过去的自己,开始珍惜自己身边真正的美丽。

  看过这部电影,我开始坚定地相信,我们生活总是充满了温情和希望的。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七):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是失去

  我忘记在哪个桥段开始流泪了。

  我知道我流泪是因为我在lars身上看到了自己。

  其实每个人或许都会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

  看到自己内心的恐惧与孤独。

  刚才写好的影评随着电脑死机disappear了。。

  那我就把剧透部分省略了吧。

  我想说,lars和他的充气娃娃女朋友之间确实是相爱了,至少在lars心中是这样。

  他把他的“女朋友”想象成了自己,一样的害羞,一样的无助,一样的需要爱。他把自己痛苦的经历复制到了女朋友身上。他百般照料悉心地呵护着她。因为他太害怕失去她。

  最后他的女朋友“死”了。

  在这一段我哭了。

  lars害怕失去害怕孤独所以找了充气娃娃做他的女朋友,他从这个特殊的女朋友身上学会的如何去爱,如何做一个正常人,最终也学会了如何面正确对失去。

  前一段时间我的ex去世了,同时我得知父亲患上重病。

  表面ok的我发现我内心深处是恐惧的。

  我也和lars一样,恐惧失去。

  我想起那时我看的《与神对话》中神所说的,人类最根源的情感只有两个。那就是爱与怕。其他的情感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是的。

  因为爱而怕。

  因为爱而害怕失去。

  我们 都是一样的。

  好吧,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治愈系电影。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世界的温情与美好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八):做出正确选择,就长大了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你的心灵可能还是个孩子。但当你做出正确选择时,你就长大了。选择的结果不是为了你好,而是为了大家好。即便这样选择会伤害某些人。

  哦,能举个例子么?

  比如你不会为难身边的人,也不会背着心爱的人出轨,照顾自己的家庭,有错误勇于承认。至少会试着这么做。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其实并不简单。我知道,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

  ——《充气娃娃之恋》

  认真看完,并不觉得是一个很荒诞的故事。

  他只是遭遇和环境影响而患上了幻想症。

  他的哥嫂没有放弃他反而总是在帮助他,

  小镇上的人都那么善良,配合着他。

  他只是太寂寞了而已。

  所以才需要那样一个娃娃,

  当她是自己的女友自己的倾诉对象。

  还好,最后醒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其实又是一部关于交流与沟通的电影。

  导演也许是在告诉我们,那样一个古怪的人的一段特别的故事,

  其中,是不缺乏温情存在的。

  也许,人,就是这么的可怕,是难以接近的动物。

  每个人,都是寂寞的吧。

  只是表现出来的成分有多有少。

  学会主动,学会积极,

  学会面对与选择,

  这是我们知道却没有去做的重要之事。

  《沉思录》:有些事物,追求固然苦恼,避免也是苦恼,

  其实那些事物并未来找你,是你去找它们的。

  所有你对那些事物的判断须要保持冷静。

  做出正确选择,就长大了。

  什么才是正确的?我想,也许是保持理性和冷静。

  那些不简单的事围绕着我们,偶尔会冲动,

  会退缩,会无奈,

  但是要知道,悲哀,是一种脆弱。

  好在,我们总会勇敢,总会长大,

  长大,在正确选择中开出了一朵鲜艳之花。

  (2008年4月6日观看)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九):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充气娃娃的感受?

  我有一头漂亮的头发,黑色的大眼睛,性感的微张嘴唇,健康的肤色,火辣的身材。我的手感很好,我的柔韧性极佳,我能一直保持微笑,我不会在你烦的时候更烦你,不会唠叨不会抱怨,我是很好的倾听者也会是很好的性伙伴。使用者,你好,我是充气娃娃。

  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你是一束光,在打开装着我的箱子后,我知道我是属于你的。你对着我说话,什么都说,音乐、电影、烦恼、高兴、甚至你上一次做爱的感受。你带着我散步、吃饭、走遍很多地方,你带着我一块泡浴缸,然后安然入睡,我们好快乐。可你始终是孤独的,你需要一个人陪,而任何人都只是陪你走一小段的路过人。你开始狂躁不安,开始对我大发雷霆,可我还是保持微笑,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没有第二种表情。

  该死的工人,他们在把我装箱的时候肯定忘记放上了使用说明,我是用来操的,不是用来爱的。而你,想操就操呗,还要玩花样,玩花样就玩花样呗,还要动真格的,要动真格的就动真格的呗,还要后悔,后悔就后悔呗,还要找借口,找借口就找借口呗,还要全推我身上。请问你知不知道要做一个充气娃娃又要倒模又要安装又要上色又要搬运,这有多辛苦么?请问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充气娃娃的感受啊?

  最后,我消失了,你好了,还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么?

  《充气娃娃之恋》观后感(十):超越理性的那部分爱欲

  这部电影让我感动恰恰是所有主角之外,与故事主线无关的小镇的所有人——妇人、医生、牧师、理发室、教室、上班族……这些充斥在我们周围从来都是担当着搅乱空气令人窒息的角色的人群,从来没有这么可爱过。为了安慰一个他们认为有精神病的人,他们可以集体将理性抛在一边,到后来他们甚至对一个性工具(充气娃娃)动用了真实情感,男主角宣布他“幻想”的完美女人将死的时候其实同时被宣布死刑的还有整个小镇人们心中一直关怀着的独立形象——bianca。

  毕竟,这是属于柏拉图的小镇。

  最后一场,在坟场,男主角邀请一直想泡他未遂的女孩去散步的最后一句对白让我坚信,他不是真的有什么妄想症,是他为自己更为全镇的人导演了这场回到所谓上帝之爱的“闹剧”。

  对了,音乐很好听。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