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捉迷藏》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1-09-08 13:14:26

  《捉迷藏》是一部由森田修平执导,竹内顺子 / 植木诚 / 铃木真仁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 / 奇幻 / 恐怖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捉迷藏》影评(一):我在黑暗里等你

  制作技术方面看到很多豆友的评价,我是个一打开绘图软件就战战兢兢的人,所以只好说说片子的情节和气氛。

  那天刚刚看完新海城温馨哀怨的《秒速5厘米》,想说调剂一下比较潮湿的心情,看个短片算了,没想到随手一点,打开的竟然是灰暗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捉迷藏》。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创意来自于很多方面,起码让我联想到的就有神隐,中元节,骇客帝国,甚至点天灯,呵呵。鬼怪的设定带着机械的痕迹,僵硬,冰冷,无情,提醒着观者,这可不是《平成狸合战》的奇趣,或是《百鬼夜行抄》的义理人情。如果这片子是真人版,大概会归到惊悚一类,这就是整体气氛给我的最初感觉。当然,动画的技术再好,和真人的吓人效果也差着级数。

  要是把情节拎出来研究,大抵又会被称为阴暗无情的诡异故事,所有在热血动画里会在最后关头发挥逆袭作用的诸因素:友情啦,勇气啦,亲情啦,甚至主角不可思议的运气……统统,无法抵御鬼街黑暗的力量。寻找失踪妹妹的少年自己变成了引诱小孩子的魔鬼,而他的同伴,无论是骄横想来逞英雄的,还是在危急关头用身体挡在少年和鬼怪之间的,甚至是目的不明的,无一幸免地成了点亮鬼街灯笼的能源提供体(拿人的生命当电池这一情节再次证明了日本人对于山姆大叔的崇拜)。满佩服的是所有孩子都带着狐狸面具,依然能透过肢体和语言表情达意。不过联系“能”的戏剧方式就明白了,这本来就是大和人的拿手好戏。很喜欢各个不同的面具,带着那样隐秘疏离的感觉,可以面对面却并不相认,也难以窥探对方的真实心意,是要有这样的道具,魔鬼才能吸引和吞噬那些孩子们的吧。噩梦般的情节,却酷似成人世界的翻版,被引诱,被追逐,被利用,难以全身而退,要不就同流合污,因为——进了鬼街的领域,就要服从黑暗律法的支配。

  很久以前,看《机器人嘉年华》里面的《公主》,虽然残酷,毕竟在片子结尾还透露出些美好的幻想,作为宫迷,更是很少会看到像《捉迷藏》这样的片子,没有希望,没有幻想,没有逃生出口,因为如此,反而带给我那样冰冷贴切的真实感。

  《捉迷藏》影评(二):捉迷藏KAKuRenBo 鬼怪也可以华丽登场。

  第一次看到这部动画是几年前了,我在网吧通宵,在线影院无意中点到这部动画。当时只是冲着海报的画风我很喜欢而去看的。

  初看介绍时,真的吓了我一跳,日本人的认真精神还是值得国内某些堪称制作大片的动画制作人去学习的。这部动画,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很像是部班底一流的动画大片!”可这却恰恰只是一个不出名的5人小组制作的CG动画。精神值得敬佩!

  看到开头的画面时,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很像押井守监督的“攻壳机动队 剧场版 INNICENCE”的开头,巴特走在那诡异蜿蜒的窄巷,“捉迷藏”那同样诡异阴森的街道,制作班底的差距之大,但画面效果的差距之小是让人惊叹的。这实在是叫我感到无力无奈,中国那些堪称大片的动画与人家一个5人小组制作的动画差距是同样让人惊叹的!

  说到人设,我最喜欢的就是引领一群孩子去御常夜广场的那个女孩,她的日式灵异感设计的相当到位。其次就是这群被引领来广场的孩子,可以说每个人物的设计都很有特点,我自己也是学习并爱好动画的,我很明白,画一个人物并不难,想要画10个各有特点各不相同的人物是相当难的,这需要一个动画人的画感,功底,经验。可以说,这个小组将来的动画之作是值得试目以待的。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每个人物都戴着日式风格的狐狸面具,虽然监督笑说是为了省去画脸的步骤,不过恰恰是因为这些诡异无表情的狐狸面具,那眼孔后的眼神更加复杂耐人寻味。(那对双胞胎,不知道男女,我也很喜欢,他们的面具最狐媚~~)

  最后说到故事剧情,我就不说啥了,并不是很好吧,虽然是日本的民间鬼故事,不过动画的剧情还是显露出了5个人的班底所不能顾全的缺憾吧。剧情并不是很鲜明,时间也很短暂,没办法,人力有限。不过就人设,背景,那些鬼怪的设计,我觉得“捉迷藏”都可堪称是部精品之作了。最后当鬼怪聚集在广场的那一幕,我真的是被这部动画从始至终的阴森气息所震慑住了,就像在看一个鬼怪的盛宴,视觉上的盛宴。我甚至也想加入其中。

  最后来引用动画的开头:

  即使是在像东京一样繁华的地方,晚上是不让玩捉迷藏的。因为晚上玩捉迷藏会被鬼怪抓走的。----柳田国男 《山之人生》

  《捉迷藏》影评(三):不错不错~

  一部25分钟的OVA。没有太多的情节,纯粹以画面和气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虽是一部CG动画,但是人物的二维化处理,使得这部动画没有犯下许多CG动画的通病——人物与背景脱轨,而且不够唯美。就背景来说,如此宏大繁复的日本古街,却又有乌托邦式高度,若要用三维制作也太浪费了一点,二维不但能体现出其唯美惊艳之处,而且省时省力。不过人物动作稍显迟钝,所以一眼便能看出CG本质了。

  节奏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将观众的心弦一点一点拉紧。接近高潮时突然切断,也无须冗长的解释,整个故事的原委都豁然开朗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它的音乐,有太鼓风格的电子乐,跟背景像极了,完美的融合。

  《捉迷藏》影评(四):捉迷藏.会被鬼带走.

  捉迷藏.

  只有日本动画才做得出来的效果.

  几乎没有铺垫.

  一开场就玩恐怖.

  暗红到黑的画面.

  紧张的鼓点.

  日式的配乐.

  各种各样传统的背景设定.

  面具.

  衣着.

  建筑.

  无不给人以神秘恐怖感.

  想玩捉迷藏的留下.

  最后当所有的小孩被鬼抓走.

  画面居然变得那么美.

  Hikora趴在塔前喊着一二三四.

  镜头从草丛中往上望去.

  一切都显得安静平和.

  相反.

  每个人都在逃跑时.

  每一个地点每一只鬼都是丑陋无比.

  不知道是不是我想的太多太多了.

  常夜御的门口看起来就像是夜总会.

  有一些地方充满诅咒和恶名.

  却总有一些诱惑你的地方.

  无论是挑战你的胆量.

  还是寻找自己的亲人.

  诱惑打败了理智.

  人们仍旧趋之若鹜.

  不惧深陷其中勇往直前.

  当最后逃脱不了了就任由自己萎靡.

  成为下一个鬼.

  破灭然后轮回.

  那座塔是由一个个小孩堆砌起来的.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戴面具的生命.

  这么多人就在这个破灭轮回的过程中重复着.

  换来的是最终一次捉迷藏的幻觉.

  想太多了吗.

  此类日本动画不敢怠慢啊.

  《捉迷藏》影评(五):《捉迷藏》無論從內容或張力來看都顯得虛弱。

  好的恐怖片不會出現鬼魂,好的推理電影也不會讓人猜到兇手是誰。然而,恕我直言,《捉迷藏》是用好演員拍濫片!

  初看到《捉迷藏》的預告便充滿期待,然而真正走電影院卻換來失望。劇情敘述單親爸爸為了讓女兒走出喪妻的陰影而搬到僻靜的鄉下居住,沒想到竟讓女兒有了不請自來的新朋友「查理」。「查理」的出現造成女兒的個性丕變,也發生了許多離奇恐怖的事件(浴室裡恐怖的警告標語、接二連三的死亡屍體)。片中的父女,勞勃迪尼諾(Robert De Niro)和娜高達芬寧(Dakota Fanning)都是無庸置疑的好演員,然而劇情釜鑿痕跡過多,破綻連連,電影進行不到一半,我便猜到兇手的真相。就屋子裡出現的驚悚程度而言不及《危機四伏》和《神鬼第六感》,就推理的合理性也不及《驚魂記》、《奪魂鋸》和《蝴蝶效應》,故弄玄虛的意味太刻意,許多埋下的伏筆也未合理解釋,追殺及逃亡路線荒謬,兇手的身分強加附會,結局的節奏也掌握失當,令人失望。

  「精神分裂類型」的電影實在太多,《捉迷藏》無論從內容或張力來看都顯得虛弱。一個好劇名,兩個好演員,就因為編劇和導演的偷懶而浪費發揮的空間。建議膽子小和少接觸驚悚片的觀眾去看,至於自認閱片無數和腦袋清晰的觀眾,就別花冤枉錢走進戲院了。

  《捉迷藏》影评(六):故事的氛围比故事本身更加重要

  以下主要基于太阳国度同学的言论而来: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42661/

  可能你是学动画的缘故,而我只是看,所以大家的看法稍有不同。

  最主要的我是看重它塑造的氛围。这是难得一见的恐怖动画。

  我有一个朋友在姚非拉的夏天岛工作室画背景的,夏天岛近年要转型奔去做动画的样子——似乎是梦里人的动画让他们有些心痛,虽然现在还不是非常靠谱。我们聊天的时候总是说到故事本身的问题,我总是说中国缺少的就是编剧,没有好的故事好的剧本,然后对方也很是同意。但除了剧本之外我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琢磨了一下,我觉得中国的动画最缺的还是个性。

  大陆的动画,随便纠出来一堆,你会发现它们的故事风格基本上都像是从爱丽丝的一面镜子中跑出来的,千篇一律。反倒是非主流的学生作品更有看头些,就像神明君的动画:

  http://isfamous.blogbus.com/logs/12589683.html

  最近看了一部叫Film Noir的动画,好像是美国与塞尔维亚合拍的,虽然人设僵硬,与背景格格不入(这点倒是有些像国产动画),故事也很模式化,但是故事情境塑造的非常出色,节奏感,配乐都是上等。

  故事的格调,故事的氛围甚至要凌驾于故事本身这一点,不知道你考虑过没有?

  比如说我拿几篇还没有发表的名家名作让你分辨谁是谁的作品,卡夫卡,村上春树,卡尔维诺,J.D.塞林格,(暂且认为成了尸体的也都回来还魂了),假如你以前看过他们的作品就应该能马上分辨的出来。如果举动画监督的例子的话,那么就渡边信一郎,梅津泰臣,川尻善昭,押井守,汤浅政明。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格调,别人可以模仿,但是精髓是模仿不来的。最多只能画个皮而已。

  如果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你做出来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说回捉迷藏这个作品,这只是个小制作公司的OVA作品,怎么能和大公司的剧场作品相比?

  之前有看过一些捉迷藏的幕后花絮,它是先3D建的模,不管是人物还是背景,然后再将3D渲染成倾向2D的效果。Film Noir也应该是如此,虽然把人设直接修改成了2D,而不是通过渲染,而背景也很可能是实景与建模相结合;A Scanner Darkly和Waking Life则算是另一种异类,真人渲染成的动画。将3D渲染成倾向2D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做到这么契合的,到现在也可能仅此一家,最多有人把3D与2D结合起来,像最近的一些TV动画的剧场版柯南机器猫之类的都有用过。

  再则,就算如此,这东西拿出来与苹果核战记相比也是绰绰有余了。

  你说捉迷藏的故事装B到了极点是不是太恶毒了点?还是那个Matrix式的结局让你感觉到有些雷?人肉电池的想法虽然被用过了,但再用一次到恐怖片中,也不用这么反应过度吧。

  而你说的那几个优点完全是动画制作上的一些最基本元素的设定,甚至归不到动画制作这方面来,我觉得好的动画前期的准备本应该就要做到那样的程度。

  分镜与节奏的问题我并没有感到多少的困难或异样,也许我是看太多Battlestar Galactic或是Memento这样的影视剧了,但我还是觉得作品不是应该来牵就观众的,而是应该让观众来适应的;缺少撞击的东西到最后给人的感觉也就不过如此而已。

  相对而言宫爷子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太牵就观众了,而观众们呢都是一幅逆来顺受的唯一一种状况:感动。

  另外顺便说到大友克洋的作品,他的东西好像总想以自己营造的世界观的气势取胜,表达的主题也往往深刻,但你看到最后也许会连他故事讲得是什么也记不起来——虽然他的故事编排不如宫爷子,但如果有个监督排行榜,我绝对会把他排在宫爷子之前。为什么?因为大友克洋的作品能让人感觉到某些可以展开探讨的内核。

  一个作品看完之后不能带来什么东西——除了感动之外,那么它就太具有娱乐性了,跟言情剧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

  宫爷子的东西我是觉得不错,虽然也都是些幻想题材的,但故事的气氛太偏现实主义的感觉了,实在让人没多大强烈感觉,这样的话,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那还不如直接拍成真人的。宫爷子的东西我是觉得不错,但并不是那么的推崇。

  所以说,要从吉卜力与STUDIO 4℃中选,我会先选STUDIO 4℃。因为吉卜力的作品没有动画足够应有的灵气,特点,吉卜力的口味太迎合人群了,而主题更是一向都是如此,无非友情亲情之类的捆绑在幻想的主题上,就是说它的世界观设定是基于故事的主题的,故事远远高于世界的存在,有些失衡了,也许换套世界构架故事依然成立,失去独特性。

  比如说这样的一个比较,像天空之城与阿莱蒂公主,它们的背景都极为相近,都是设定在一个失落的文明的背景下,虽然要考虑到它们的制作时间,但我仍然更喜欢阿莱蒂公主一点。

  当然,我不是说迎合人群就不好,只是感觉这样的作品就会失去很多个性,一个吉卜力只是一个人,而一个STUDIO 4℃则是一群人,这也难怪会有很多人认为萤火虫之墓是宫爷子的作品。

  《捉迷藏》影评(七):纯粹是来哈喷的

  以片中五鬼的能力,每晚抓百八十个大人都不在话下,为什么一定要让小孩子在晚上到一个特定的地方,然后捕猎他们?

  鬼被封印在这一区了,不能出去,所以需要诱拐者。成年人半夜逛夜总会的多,肯玩捉迷藏的少,所以还是骗小孩子吧。

  第五个鬼就是专门诱拐小朋友的,诱拐来干嘛呢,给这一区充电,让招牌都亮起来,亮起来干嘛呢,鬼自己又不需这种都市的气氛?也不以吸食光亮来补充能源。也不吃小孩子……

  是为了让小孩子们进常夜区的时候,先有一些灯光照亮。

  照亮了是为了更好的开始玩游戏。

  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带狐狸面具,难道不带面具,鬼就看不见了?

  所以整个游戏的名字叫“有本事你逃啊,我又不管你长啥样。”

  输的人就拿去充电。

  鬼到底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呢?半毛钱好处都没有啊。

  归根结底,是鬼寂寞啊!!!!坑爹的。

  《捉迷藏》影评(八):为了没有光的城市,孩子们啊......

  像巷说百物语中细数的一个鬼故事:

  这是个奇怪的城市,灰暗无比,罕有人际,但是店家招牌却一个挨一个地铺陈,霓虹灯光忽隐忽现,发出刺啦刺啦电源频闪的声音,有声音在窃窃私语,说着捉迷藏游戏已是公开秘密的规矩

  御常夜大人隐在神社样的建筑里,没人见过此人的摸样却不妨碍成为孩子们眼中的传奇,只有孩子才可以参加的捉迷藏,纵使每次都会有神隐发生,还是对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几个孩子,作为新一轮的选手参加这次的游戏,每个人都戴着五官夸张的面具,因此只能通过语气揣测他们的表情,没有童稚的面庞,每个孩子都像暗夜里的小小鬼魅,小心而灵巧

  五只鬼,在这个游戏里设足了关卡,孩子们费劲地穿过一条条小巷,而与面目狰狞的鬼相比,他们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

  无边的深夜,暗着身子的鬼,眼睛却通明的亮,火红或亮白哑黄的瞳孔,映照出整个城市的恐怖,真的是为几个孩子准备的游戏啊,除了他们,再没有其他人的踪迹,除了他们的声音,周边的环境肃杀,连自己的呼吸声听起来都分外响亮得可怕

  御常夜大人就在我们中间,关乎选定的游戏,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纵使当时如此地不解和反抗,真正到了最后一步还是会默然的接受。终于明白游戏里神隐的孩子究竟去了哪里,终于明白这座城市薄弱的灯光来源于哪里,那点若隐若现的光,不够啊,太不够了

  孩子与光都是温暖而有生命力的东西,两者做了一个致命的联系,怎么想多觉得编剧腹黑透顶。对游戏趋之若鹜的孩子也许也暗指了人们成长的过程,孩提时代的棱角在长大的过程中渐渐被磨平,直至我们完成当时眼中最不屑的所谓大人的作为,挣扎了半天,还是被现实打败,而我们的后代,还会一步一步走我们的老路,这条道路,一直在循环,不会停歇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御常夜大人来了

  你们藏好了吗?

  《捉迷藏》影评(九):暗喻太深。。。

  没看任何简介看的片子,一直期待片子结尾会有转折,告诉大家这只是个游戏,尤其在西克拉在桥上醒来时,我还在想,ok,it’s over,transition will come。但马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从西克拉的表情,动作,只是一两秒的时间,我发现故事在带着我向一个未知的境地进发。。。

  暗喻太深太深。日本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却始终有着一群坚定的学者,或者该说思考者,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传递对于这种社会制度的质疑。我看的书和影视作品都不多,但例如村上、宫崎骏这些大众熟知的人的作品都很喜欢。我感觉他们就是这类思考者。并成功的引起了受众的共鸣。无奈痛苦的是当你共鸣时却和作者一样对于解决方案的缺失产生莫大的遗憾,如果现在这样不好,到底该是什么样呢?我们还能看到改变的一天吗?我们在改变中又能扮演什么角色呢?。。。

  捉迷藏的制作团队我觉得也是思考者队伍中的成员。这部短片用了更加深刻的暗喻。。。

  孩子们成为了照亮社会的电池。。。我们每个人都是结尾沦陷的孩子,有过未沦陷时的过去,那时我们的态度多姿多彩,一如片中几个孩子在为成为电池前的样子。。。而“鬼”的身影时刻潜伏在我们周边,甚至不一定是以“鬼”的面目同我们接触,而化作我们熟悉的追寻的形象将我们引入沦陷的旅程。。。我们最终沦为电池,用自己的生命照亮的是病态的不地道的世界,这是我们的悲剧,而悲剧远非如此。。。甚或我们中的一部分,或你或我,更沦为“鬼”的帮凶,乃至“鬼”本身,而将魔爪伸向还为沦丧的“孩子”。。。

  君可曾思量,那未沦丧的“孩子”中,也许有自己的朋友、亲人乃至骨肉。。。而当你说出“下一个是你了”时,自己可曾警醒这行为的恐怖。。。

  最最最恐怖的是,“鬼”或许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鬼话”或许就化身在我们日常的主流言论与意识中。。。

  --------------------------------------------------------------

  《捉迷藏》影评(十):捉迷藏

  原案:森田修平?黑史郎

  监督:森田修平

  脚本:黑史郎

  人物设定?美术设定:栈敷大佑

  制作:YAMATOWORKS

  音乐:中野果林

  五个人的制作班底,只用photoshop之类的基本软件处理图形图像,「kakurenbo」无疑是令人惊叹的。

  虽然是CG动画,却全无生硬做作之感,使用铅笔画方式绘制填涂再加工,因而画面细腻流畅,富有质感,看起来更像传统动画。我乃欣赏森田修平所说,要使画面看起来真实,就要加入人的力量。

  故事取材自日本民间故事。孩子、空城、怪谈。这些元素本身就是神秘而迷人的。爱看恐怖片的各位想必早已明白,最可怕的不是器官、鲜血、怪兽,而是看似无邪气的平凡人事中渗出的邪气。

  片头引用了柳田国男的文字:

  「即使是在像东京一样繁华的地方,也不要在晚上玩捉迷藏。因为晚上玩捉迷藏会被鬼抓走。」(東京のような繁華の町中でも、 夜分だけは隠れんぼはせぬことにして居る。 夜、隠れんぼをすると鬼に連れていかれる。)

  黑色屏幕上鬼魅般流淌出这几行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会喜欢这部作品,甚至当即拿笔把它记了下来。捉迷藏是最通俗的儿童游戏之一,然而一旦和黑夜联系起来,便忽然转成一种诡异而危险的调子,好像真的会在藏匿与寻找间丢失什么东西似的。即使人类学会使用火,学会制造光,仍然摆脱不了对黑夜的恐惧。这部作品也正立意于此。

  影片弥漫着一股阴恻恻的气氛,美术设定有点像攻壳机动队,空寂的末世之感。然而街巷、房屋、霓虹灯牌、墙上的招贴画等等,又真实细腻。看了森田修平的访谈才知是参照了香港九龙城的风格,果然很接近港片中的街头场景。机械风+九龙风,却有着十足的东洋味:华美而又荒凉,绚烂而又颓废,隆重而又简洁,岂非典型的和式两极性。

  人设方面,监督曾笑称用狐狸面具遮住面部,减轻了画脸的麻烦——但,即使是面具,凭借眼神、动作、声音的表现,人物也相当生动,原本看不见的表情在观客的想象中变得丰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配乐。片首尖锐的管乐,紧张处稠密的鼓点,以及清唱的谣曲,都洋溢着浓郁的日本情调,而又富有力量。

  单就惊悚度而言,这部电影并没有预想中的可怕。然而独特的世界观,冷艳的色调,爽净的画风,使这部24分钟的动画短片极具可看性。我尤其喜欢影片结尾,斜角仰视的镜头,竹内顺子孩子气的声音孤零零地回荡。在那个仿佛可以无限延展的迷宫般的城里,逃匿与追捕的游戏仍在无止尽地继续下去……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83.html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