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的旗手
读王蒙作品所引起的一系列感想
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的《王蒙代表作》读完了,这是一部作者各类作品的合集。包括小说,散文,论文,杂记,人物评价等内容,让我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了这位新时期的文学圣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说和论文,王蒙的小说蕴含着深刻的反思意识,对文革的反思,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读他的论文又让我走进了了作者的内心和灵魂,从而深刻的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思想。
合上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头戴礼帽,手持书卷的老人,站在泰山之巅,远望东方,一轮红日缓缓升起,老人的面庞被霞光染红,但眼神却是坚定的,充满希望的。
王蒙身上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开创精神,打破旧的模式,走自己的路。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是作者的创作支点,承受不应得的痛苦,面对人为的灾难,泪水流到肚里,信念始终坚定在心里。文学边缘化的畸形社会现象,文人良心丧失的变态创作环境,王蒙高举前进的大旗,高唱前进的凯歌,身体力行,开创小说新模式,打开文学创作新局面。这一点是尤其难能可贵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是痛苦的,当生活痛苦的时候我们为了生活而痛苦,当生活不再痛苦的时候,我们为了自身而痛苦,这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苦苦的追求,心酸的探索,一切只为了心中的梦,但最后找到了梦,所以又失去了梦。每一代人都是悲哀的,但不同时代的人却有不同的悲哀。怀着感恩的心,我感谢自己所处的太平时代,与王蒙的风云三十年相比,起码有了安全感,有安全才有一切,没有安全一切都只是空谈。怀着文人固有的良心,我感谢自己所处的稳定社会,起码知识和知识分子得到了尊重,文人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
作家也是人,其思想同样丰富而复杂,散落于他零碎的创作之中。王蒙的作品《杂色》中的曹千岁,就像一个行走在朝圣路上的苦行僧,他清楚自己的目标,跌倒后重新爬起,但却给读者以极大的迷惑感,让人一头雾水,难以把握其真实意义。但我主观认为,这或许就是作者的创作目的,让人雾里看花镜中望月,体味到文革一代的复杂心境。矛盾重重,哭笑不得。
《最宝贵的》写青年人的激情与无知,被阴谋家利用,使他们成了无意识的刽子手。冤屈的亡魂早已石沉大海,但那双手曾经沾满鲜血的青年人,虽然已经洗净,生命却注定要受到上帝的诅咒和内心良知的谴责。我们应该拿他们怎么办呢?究竟他们有没有罪?究竟是历史开人类的玩笑,还是人类开历史的玩笑?
龙游浅底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当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光环褪去,我看到了英雄失落的凄凉与悲哀,任何时候,先驱者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群众的眼睛究竟是否是雪亮的?这一切都值得深思,值得考究。愚昧的永远是大多数人,清醒者永远是孤寂的。这是《夜未眠》的主题。
《悠悠寸草心》中写道,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需要官的,但需要的不是那些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伪君子,我们需要的是能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同甘苦,共命运的真君子。但现实好像恰恰相反,官本位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官大于民的魔爪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王蒙的代表作,是对人性深刻的揭示。写了一位刚刚涉世的青年人的困惑,疑虑,事情办不好,领导不满,办好了,同事嫉妒。社会的大熔炉好像要把个人的特征消磨干净,让人类一体化,模式化,这是一种病态。做人其实是一门艺术,而且是大艺术。太正直不好,被排挤;太善良不好,被欺负;太真诚不好,被敲诈;太激进不好,被挖苦嘲笑。做人还是圆滑一点好,左右逢源,前后交善。消极的人生永远没有尽头,积极的人生到处都是钉子,中庸的人生,路路畅通。
王蒙不愧为当代文坛的大师级人物,他知识丰富,博通古今,这一点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内容涉及到了传统的酒文化,游子思乡的情节,敏感的代沟问题,以及对文学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等。
《葡萄的精灵》写的就是酿酒与品酒的过程。酒是万万不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品的,无意识的盲目喝酒实则是一种自我麻痹,寻求生命的浑噩状态,与身心百害无一益。心平气和地端起一杯酒,细细品味,反复回味,你会有一种生命升华的体验,羽化而登仙。三杯两盏淡酒下肚,如醉似醒,如生似梦,所有的烦恼忧愁抛到一边,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
《最后的“陶”》写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故乡情结,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总有一方土地让我们魂牵梦绕,生我养我的土地,爱我疼我的亲人。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外面的世界如何繁华,风雨如何侵洗,历久不变的是那浓浓的乡情。回到故乡,沐浴乡情,那甜甜的感觉,暖暖的感情,着实令人陶醉。故乡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来家乡面貌的焕然一新,但昔日熟悉的面孔或许会变得陌生。任何事物在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失去也是必然,关键要考虑是否得不偿失。
《深的湖》涉及到的是当前敏感的代沟问题。消除代沟的最好手段便是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别人的一点小恩小惠,我们会铭记心中,甚至发誓要涌泉相报。而自己亲人对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关心,爱护,我们却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人性的扭曲?生而为人,降临人世,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任何人为我们做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父母无私的为我们献出了一切,包括青春和生命,他们是人类中的个例,更是生命中最为特殊的一群。很多事情我们或许不理解,要学会接受,就赋予你生命这一项,便使父母有足够的理由杀你千百回。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理解父母,让父母伤心的人禽兽不如,无视父母感受的人,天诛地灭。
王蒙对当今文学的现状怀有深深的担忧,这在他的文中多次提到。鲁迅是民族魂的旗手,郭沫若是伟大的摩罗诗人,茅盾,老舍,巴金是长篇小说的三座高峰,曹禺是千呼万唤是出来的话剧大师,赵树理是现代文坛的通俗大家,沈从文是描绘乡村风物的神来之笔等等。王蒙认为,当代还没有出现一个经典的大师级作家。这是时代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有几部能流传千古,恐怕绝大多数最终要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受不起时间与读者的考验,难道前人真的就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我们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叹为观止?所谓的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新人胜旧人,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学者与作家合为一体,方可诞生出超时空,超民族,超文化的丰碑作家,这是王蒙为当今文坛指出的一条康庄大道。太多的作家知识经验型的,内心缺少文化底蕴,知识积淀。所以后劲不足,往往昙花一现过后,立刻归于沉寂。
王蒙是超前的,又是务实的,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社会最黑暗的角落。自那个遥远的母系社会以来,女性在中国就处于弱势地位,进入新中国以后,女性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实在大呼男女平等的洪流下,女性仍是现实生活中的受伤者。和男性相比,女性应该是最伟大的,因为她们孕育生命,创造生命,延续生命,惊天动地的阵痛,撕心裂肺的哇声,虽是一瞬,便注定要成为永恒。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代代不息的动力,美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无论成功失败,不管幸运挫折,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也有逆境的乐趣。用心去感受,一切生命的经历都是财富,短暂的人生,你体验的越多,就越幸运。但是现在,与普遍的丑恶相比,美是脆弱的,没有力量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多。所以,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拿起标枪和匕首,做美的守护神,捍卫者。
人可以穷气,土气,但不能俗气。清高的人都不务实,务实的人都不清高。从古道今,有的人没有创作的本事,但是他们曲解和误会别人的手段却是惊人的。一切对于不幸的回忆,只能使我们沉醉于今日的辉煌,眼高可能手低,但眼低只能手更低。世界上最美最可爱最容易失去的便是少年的理想与单纯。不敢说真话是个人的耻辱,不能说真话是国家和民族的耻辱。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如果能用仅有的一次生命换的一个群体的崛起,信念的升腾,那么这一死便生命中的大智和大爱。人的一生,追求必有差异,但无非两种:一是为自己而活,一是为社会而活,为自己而活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艺术人生,为社会而活的人是要达到一种人性的超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我们不能刻意的要求古人,更不能刻意的要求来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就在于没有重来的机会。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到开创精神上,因为这是王蒙性格的脊梁,也是目前我们民族最缺乏的营养。我们要有开创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生活给了我们太多创造与开拓的空间,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们有足够的表现领域。当然,打破的道路是艰辛的,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准备承受生命之重,随时准备承受附加的人为压力。
文章与我同甘苦,肝胆唯君最热肠。
且喜年华身力健,不辞绝域开新篇。
我是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拿起王蒙作品的,在与文章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师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海阔天空。感恩作品,感谢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