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裸死’之后
《红楼梦》一部涉猎文学、哲学、美学、医学、餐饮学、建筑学、情爱学的中国古典名著,尤其文学价值影响深远,至今无人通篇透彻。从而延伸的戏曲、戏剧、讲座、讨论、电影、电视剧也从没停息过。《红楼梦》中的主题脉络如果真是曹公的家族缩影,那么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位文学巨匠没能改变自身没落的命运,我想是时代的局限吧。
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黛玉裸死’之后,在媒体、网络中嘈杂声一片,争议不断。有争议很好,至少可以看到文学艺术和行为表演艺术正在加剧大众化,更多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情节,热情地参与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诉求;是我们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社会不仅仅是精英们的社会,也是我们的社会;一份参与就是一份力量,一份表达就是一份心声。凝聚各种力量和心声来推动社会更加进步、更加文明更加民主和自由,同样是我们必备的热情和必备的思考。
如果,我们的观点和诉求只是说给自己听的,怎么说都可以,没有人能掠夺我们的话语权。如若是说给多数人听的,那么我们得认真反复思考,自己的观点是不是客观、公正;诉求是不是切实、正当,经不经得起验证。
‘黛玉裸死’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个人认为不错。曹公笔下的林黛玉温情如玉、才情清雅、仙气怡然、独具鲜活的时代个性;她的逝去,导演用凄婉的气氛来传达她的‘香消’,用冰清玉洁的局裸来诠释她的‘玉损’。尺寸有度,手法新颖,颠覆传统,挑战经典,符合现代大众审美情趣;几百年来林黛玉作为古典美的化身,就应该死得如此美丽,不带尘世烟火。如果这样的艺术表现是对《红楼梦》原著的亵渎,那么你去仔细读读、听听焦大的骂声,你会发觉《红楼梦》中的‘暧昧’、‘污浊’和‘淫秽’。
深究刚出炉的《红楼梦》,一是因为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时政,二是因为作者大胆的情爱描述逾越了当时道德准则而遭遇雪藏,遭遇雪藏的《红楼梦》,在坊间被思想前卫的人们所接受,然后逐渐传播开来。如今的《红楼梦》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青睐和理解,成为文学艺术殿堂的奇葩。艺术需要创新,思想需要更新,旧的东西终究要被新的东西所取代。古董的旧而有了不菲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定位,在于它的纪念,在于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烙印,更在于有了现时代的元素。倘若要试图复制旧便成了赝品,也就失去了意义。先哲的思想至今影响着我们,是因为我们给它输入了新的血液和注入了新的内涵;现阶段的文明还需要他的支撑,并不能说他能永远支撑下去。纵观历史,社会的进步哪一次不是在去旧立新的运动中获取;守旧,若是为了维持现时的和谐,势必也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进程。
黛玉裸死’的艺术表现同样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和鉴定;这样的传播对青少年有了伤害,造成了青少年的早熟,我不敢接受如此观点。在未知领域里,青少年有着比常人更具热情更具兴趣的求知欲望,适度的引领,让青少年早一点进入未知艺术空间去感悟去甄别,有什么不好。人体素描和人体摄影的出现;花衬衫、超短裙、泳装的出现也遭遇过炮击,它们暧昧了吗?污浊了吗?淫秽了吗?诚然没有。对美的挖掘和表现,我们看到了看惯了看淡了,也就被接受了。
西方的大胆开放,他们的青少年都畸形了吗?他们的社会不文明了吗?不进步了吗?诚然没有。中国与西方接受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局限,开放和引领需要度的衡量,需要循序渐进。适度会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力从而与时俱进,过度会造成新旧思想链接断裂和情感泛滥以至盲目崇拜。如何引领就要求先驱和精英们的大智慧了。
也许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没能超越经典,但是‘黛玉裸死’艺术表现一节本身没有过错,与票房和炒作无关。
写于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