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电影影评

读《伊豆舞女》

发布时间:2022-09-24 12:38:25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他一生创作小说一百多篇,代表作有《伊豆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称其“以卓越的感受性,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伊豆舞女》正好符合这个评论。

《伊豆舞女》讲述了“我”,主人公,在旅途中与小舞女相遇且结伴而行,后在码头与小舞女分别的故事,“我”是一个二十岁,在高等学校读书的男孩,“我”独自去伊豆旅行,在岭顶北口的一间茶馆的门口偶遇一伙流浪艺人。在这之前,他碰到过他们几次,并对清秀漂亮的小舞女产生了兴趣,他追上小舞女所在的团队,提出与他们搭伙走,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主人公逐渐了解了他们的处境与过去的一些事,他发现,那些艺人的年龄与他相仿,而他们并不受到与他同等的对待。在茶馆,“我”问送他们回来的阿婆:

“那些艺人今晚住哪里呢?”

阿婆回答:“那种人,谁晓得住哪里,小少爷!哪里有客人住哪儿!根本没有今晚住的固定地方!”

阿婆的话中充满鄙视的语气,而这却激起“我”的保护意识。

“这煽起我一个念头,既然这样,就让小舞女住我房间好了!”

很显然,在日本,流浪艺人是受歧视的,在旅途的路上,到处都有这样的牌子立在村口:“乞丐和流浪艺人禁止入村。”

但“我”将艺人们一视同仁。在《伊豆舞女》中,有一处情节不易被忽视,下山走上通往下田的大道,大家坐在路傍木头上休息。小舞女蹲在路旁,用桃色木梳梳狗的长毛。小舞女还给我一条中指粗细的竹竿,给我做拐棍。议论我时,千代子说我牙长得不整齐,所以小舞女提出镶金牙,她还说我:“好人啊!”“是啊,像是好人。”她们都在议论我是“好人”。

如同主人公所想,这种说法带着一种单纯而出言无忌的韵味,感情一泻而出,稚嫩,朴实无华。“我”因感觉自己的好而心情豁然开朗。我是再三反省自己有“孤儿根性”,“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苦闷而踏上伊豆旅途的”,所以,“我”被他们看做好人,让我产生一种感激之情。其实,主人公听到自己被认定为好人,又何尝不是在隐隐暗示流浪艺人也是好人呢!只有心灵善良单纯的人才会这样说别人。小舞女心性单纯,虽只有十多岁,虽未和我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她心地不善良,不纯洁,不美好,流浪艺人身上,也散发着一种崇敬自然,热爱生活,心灵纯净的品性,而这也是日本民族的通性,它是原始的,朴素的,清雅的美。

小说多次点到日本民族的善良,热情和友好,在《伊豆舞女》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即使处于苦难的氛围中,依旧不变的是这种给人温存、幸福的民族精神。如,我要离开,阿婆感着追来,说:“给那么多,承受不起啊,真是不好意思!”我想,我只放下一枚五角银币,她就这么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我险些掉泪。如,“当四十岁女子在小旅店前做出告别表示的时候,他替我说道:‘这位说要搭伙走。’‘好啊好啊,旅途靠伙伴,处世靠人情。我们这种什么都算不上的人也能帮你解闷呢!阿,请上来休息!”对方就这样轻松应道。如,“听得有水,我跑了过去。树阴岩石间有清水涌出,女子们围站一圈。”“您先喝吧!一伸手就浑了,再说女人用后怕不干净。”老妈说。看,这就是日本的女性,贤惠端庄,温柔体贴。

“少年打开竹叶包的饭团。我就像忘记那是别人东西似的拿起海苔饭团吃了,然后钻进少年的学生斗篷之中。”“即使明天一早把阿婆领去上野站给她买去水户的车票,我也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从这里看的出来,日本民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近的,东西不分你我,也不必计较太多,困难时,人们相互帮助,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细节在《伊豆舞女》中数不胜数,彰显了日本淳朴、友好的民风,就像小说结尾写的:“感觉一切都好像融为一体,”这是对的,在小说里,日本民族那种恪守礼节、同情并帮助弱者、谦让的品质早已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不近不远,不离不弃,亲切温存。

和流浪艺人一起旅行的我,可以说是轻松愉快,欢欢喜喜的,那种“孤儿根性”在我的身上消失无痕,只有在我一个人去看电影,落泪的时候,它才扑风捉影。我是知道的,我和这些流浪艺人的身份不一样,在小说里,我是一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但我刻意藏起校帽,这样我才能接近他们,和艺人们相处的时光并不长,对于我来说却是珍贵的。我一个人去看电影,而千代子,百合子和小舞女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同我去,这样的电影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我的心思在于大家,我希望的是和大家开开心心的在一起。所以一个人的我是寂寞的,另外,我心里惦记着小舞女,一起看电影的愿望不遂而终,我竟难过得落泪了。

“为什么一个人就不行呢?我完全理解不了。”一个人当然不行,在这不长的旅行中,只有流浪艺人的存在使我找回温暖。小说在开篇就交代了:“旅途靠伙伴,处世靠人情”的思想观点。

“我”对小舞女有特殊的恋情,那种感情是朦胧的,真挚的爱。《伊豆舞女》把“性意识”和“天真”两种元素融合得恰到好处。尽管小舞女也懂得男女情事了,但是她显然不失天真,“我”与之相比,“性意识”更强烈些。“一想到小舞女今晚有可能被玷污,心里就烦得不行”。与此同时,“我”的心情又因小舞女的天真而得到净化。但这段朦胧的恋情随着“我”与小舞女的分别而终止。这也是所有初恋的共同特征。这段初恋使我的心苦闷,伤感,眷恋,但它诗意,隽永,温馨,给《伊豆舞女》全篇点染上了雾与花般的朦胧与美丽,读者在种感情的纠结中获得初恋一样的甜蜜,羞涩又天真快乐的心境。

显而易见的,小舞女虽然是流浪艺人,但是她的肉体与灵魂都是洁净无尘的。

“昏暗的浴场深处,忽然有个光身女子跑了出来,随即在突出的脱衣处前端以即将跳下河岸的姿势站定,双臂大大张开叫着什么。连毛巾也没带。一丝不挂。小舞女!望着她那双腿如小桐树一般笔直的白皙裸体,我觉得仿佛有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如释重负地深深吸了一口气,呵呵笑了起来。还是个孩子!”

“我满心欢喜,呵呵笑个不停,脑袋一清如洗,微笑很久没从脸上退去。”

性意识的萌芽使我苦闷烦恼,而小舞女的天真无邪和纯粹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同样的,小舞女的同伴也从意识给予小舞女保护。

“小舞女和百合子一起拿筷子走去隔壁,在在鸡肉店老板大吃大嚼剩下的鸡肉火锅里戳来戳去。往这边房间一起走来时,老板轻轻拍了一下小舞女的肩。老妈当即疾言厉色:‘喂喂,别碰这孩子。那可是黄花姑娘!”

流浪艺人一边旅行一边表演,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酸楚,他们的旅行悠然自得,随和自如,不失田野气息。“我”显然是眷恋他们的,不然分别时,也不会扑簌簌地流下眼泪。“脑袋空荡荡的,感觉不出时间的存在。”“我”并没有做好分别的准备,相处的和谐也让我忘记时间的存在。所以,在这段旅途中,“我”已经遗忘了“孤儿根性”,获得一种甘美的快慰。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