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同桌的你
现在网上有一个流行版的《同桌的你》的剧情介绍,说一男一女从初中开始搞暧昧,大学在一起了。之后女的怀孕,打胎,男的出国。十年后女的结婚了,男的回国来抢婚没抢成,全剧终。概括的真是精准。其实生活不就都是这么狗血的东西吗,只是电影用俊男靓女和回忆将它改写得唯美又动人。
影片一开始,就启用00后当家小花旦,演技一流。不羁小少年和纯情乖乖女身为同桌暗生情愫,本是古老套路。班里小胖子欺负女生也是常见情节。故事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导演拍得好玩,许多情节令人爆笑。男生为了漂亮女生在雪地里抱团打架,同桌女生从课桌上悄悄推过来的大白兔奶糖,一切都纯得不能再纯,美得不能再美。也许影片一开始就是故意制造欢乐的场景,让人沉入其中,以为这样的快乐无忧可以永远延续,这样的情感可以天长地久。歌曲《同桌的你》从破口琴里缓缓流出,场面温馨动人,成为点题之笔。影片也从这里开始,渐渐有了哀伤的调子。
之后两人升入高中,换了演员,换了感觉。青春依旧,然而女生多了伤感,男生更添不羁。周冬雨清纯一如既往,美丽外表下心事重重。这次表演可谓是她演艺生涯上的新突破,在影片末尾的表演依旧是全剧催泪重弹。此处先按下不提。且说林一不顾老师反对就擅自将自己的课桌从理科班拖到文科班,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的拔河比赛让人捧腹又带着感动。少年坚毅的眼神一如既往,抱着课桌腿死死不放。我想,周小栀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默默低了头,开始有了心事。
林一胜利了。周小栀从凳子上摔下来让全场观众惊呼一片。其实她心里一直都有那个少年的影子。他嬉皮赖脸地跟着她的时候她假装正经,但是他一跟别的女生来往,她的心里就忍不住的介意。这大概是所有女孩子的通病。而当他霸气的将摔伤腿的她扛在肩头,谁能说她生气之余没有感动。
影片最让我觉得出奇且精彩的是全片以国际大事作为两人关系进展和故事时间推移的标志点。在抗议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游行队伍里,他第一次牵了她的手。她为他第一次做了离经叛道的事,他为她挨了打。这种彼此的小小牺牲是甜蜜又是负担,让她的眉头,微微的蹙了起来。
继续推移。高考关头。老套的励志情节,他为了她,拼命的要考上北大。镜头处理的不错,虚拟交错的手法,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疯狂减少,无数人在身边来了又去,他却只是看着书拿着笔,就连视线都不曾转移。只是有一点让我很无语,导演未免把林逸安排的太强,他是从高考前六十天开始冲刺的,只用了六十天,就从一个文综加起来还没有三十分的学渣变成了考上厦大的学神,简直比《那些年》里的柯景腾和《青春派》里的居然还要吊。这是细节安排,编剧应该反思一下。之后还有矛盾之处,按下不提。
厦大的完美相遇。我本以为,周小栀是真的发挥失常才来了厦大。后来女方父亲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反对势力登场,才发现是周小栀自己放弃了去北大的机会,来这里找他,还不让他知道。当时很欣慰,因为觉得周小栀不是不知好歹的女孩子,是个知进知退的人。她并没有一味的要求林一,在林一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后,她也做出了让步。当时真是感动,两个人都这么年轻,就懂得选择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
两个人度过了一段完美时光。编剧又在故意骗人了。她要他拿标兵,要他考四级。她叫他哥哥,说,哥哥,给你五分钟。一共是二十一分钟。就十三分钟。十四分钟。她说,不能给多了,多了你就不知道珍惜。她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表现不好要减时间,表现好就加时间。看的时候一度觉得周小栀太苛刻,要求啰里吧嗦一大堆,却只给男主那么一点点时间。而当影片末尾揭开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的时候,我几乎要哭了。521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在这时,斯坦福,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再一次梗在了两个人中间。她还是想要他,她还是不想走。她在大雨中苦苦哀求。他看似成熟一把让她追梦,实际上更加幼稚的伤了她的心。他终究没有甩开她的手,他终究也是舍不得。大雨中拥抱过后,她,这个每天只给他十几分钟的周小栀,还是把自己给了他。是大雨中被淋傻了的一时糊涂,还是下决心临别的留个纪念,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林一的态度,在上过床之后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似乎突然有了自信,突然信誓旦旦。突然在给周小栀吹头发的时候,看似漫不经心的说,我陪你去。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周小栀把持住了自己跑回了家,林一还会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男人是不是都是这样,只有当女人实实在在的献了身,才能相信她对他有多爱。只有当实实在在的感受了女人的温度,才会更加舍不得放手。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周小栀露出不可置信的笑容,一个巨大的问题看似完美的解决,她以为林一终于长大了。
继续推移,她怀孕了。穿着破破烂烂的林一在原地烦躁不安的转了一圈又一圈,满脸的“她肚子里的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孩子他妈的跟我有什么关系”的表情,最后蹦出四个字“该怎么办”。周小栀的眼神瞬间抽紧,我相信那一刻不光是她和我,全场的女性观众都有把林一抽死的冲动。出租车上,“××人流医院,无痛安全”的广告声音回旋在小小的车厢。她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眼泪和雨水交织成复杂的纹路。意料之中的大出血、抢救。周小栀的父亲居然没有把林一按在地上痛打,真是温柔。他只是又一次傻逼的所谓的“为她好”,服从了现实。他一点也没有想小栀为他忍受了多少。最后失望透顶的周小栀对他说出那句“我们分手吧,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责任”时,他也还是那副死样子。
继续推移。***里,她打破玻璃车窗,小心翼翼的对他伸出手。是原谅,是和解。带着一点点恳求,她的手固执的停在空中。心里忍不住的叹息,女孩总是这样放不下,总带着一点母亲对孩子般的无条件的宽容和原谅,告诉自己,他下次应该会做得更好的吧。
再然后,她将他送上飞机,转身已是满面泪痕。是的,谁能想到那个幼稚搞笑的林一,凭着一句稚嫩的大话“我要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就比她周小栀还早一步踏上了那片陌生的土地?
全片都是现实与幻想相互交错。尤其是影片开头的那个巨大的幻想和谎言。曾经以为这是一个古老套路的言情电影,男主事业成功却孤独寂寞,只能在闪烁的夜色,空荡荡的大房子的落地玻璃窗前怀念着女主,女主嫁了一个成熟稳重会疼人的老男人,尽管回忆起从前跟男主一起疯狂的时刻。但是最后,当男主的幻想一个一个被颠覆,梦想一个一个的被粉碎,摆在面前的,是现实到让人想疯狂逃避的生活。他的事业,他的爱情,没有一样令人满意。在被编剧耍了无数次之后,我坚定地觉得抢婚一定又是幻想。果然。影片的结局太过现实,这也是我看到后来心痛的原因。生活是残酷的,可是不至于这么残酷吧?《那些年》里沈佳宜好歹嫁了一个成熟温暖的人,《致青春》里阮莞好歹有一个礼貌温和的未婚夫,可是周小栀,她是周小栀啊,生活该是有多少风雨催折了她这朵花,让她最后慌不择路的,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保护人?他不就是有钱。有钱的人里也有懂礼的啊……未免太惨烈。而林一,只能用一败涂地来形容。作为一个男人,在异国打拼十年,在遍地机会的美国,他甚至不如中国公司的一个小职员。我一度觉得这是编辑追求影片的伤感效果和冲击力刻意为之,一度觉得这样的结局太过生硬。但是我想来想去,不断地想林一怎么会失败到如此地步,最后还是觉得,编辑写得对。林一的性格一开始就不是有担当的那种。冲动,幼稚,孩子气,是他最大的特征。这样的特性在高中校园里可能没有什么,但是一到社会上,一牵涉到大一些的事,他就显得处处懦弱处处无能。到底是谁守护着谁。他给她自以为的保护,可是一遇到大事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却退缩又退缩了。周小栀一步一步的费尽心思的打造他,厦大,标兵,四级,出国,她一点一点的牵引着他小心翼翼的在人生的路上走,眼看就要实现她的目标,却只因为一个签证,就输的一败涂地。抛开周小栀后来的怯懦不谈,林一的性格,从一开始就是烂泥糊不上墙。我猜,从电话里周小栀说出那句“我根本就不想出国”开始,他就已经放弃了。他甚至都没有勇气回国看看,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在美国无所事事,因为他本来的人生也就无所事事。他一次一次受挫,他社交网站的梦早已不知道被丢在哪个角落。他的人生没有了周小栀就像一坨屎一样,他本就不具备向上的心。他自己的轨迹本来是向下的,就算周小栀用自己的生命陪着他,拉着他,他也没有学会向上的精神。离开了周小栀的他得过且过,他一言不发的忍受了他的狗屁生活。他的幻想很美,可惜他再也没勇气实现。
再来说说周小栀,美丽哀伤如栀子花。她说她的斯坦福申请失败了,她的签证又被拒签了,她实在是没有信心了。看的时候,以为是她没有信心再去申请签证,去美国。觉得怎么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就放弃了,真是不值。后来反复想了之后才明白,她是没有信心,让林一还能回到她的身边。从头至尾两个人的关系里,一直都是她高高在上。她是骄傲又自卑的女孩子。她习惯了自己的优秀,却不习惯偶尔的失败。她习惯了从比林一高的地方提携他,激励他。一旦她失去了这种优势,她便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像自己对林一,已经失去了意义。她觉得自己已经配不上他了,她觉得美国的他,应该有大好前程。她怎么能将他召回。何况,在林一出国之前,她就反反复复的问他,林一,如果我去不成美国了,你还会去吗。林一犹豫了一下,便讨巧的说,你去哪我就去哪。周小栀是要去的,他心里的答案,也是要去的。他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如果她不去他该怎么办。周小栀也看出来了,于是她放手了。她以为林一已经学会了成长,却不知道他的每一个成功,都只因为有她。在女人的思维模式里,永远都只有牺牲自己的前途跟男人在一起的份,却万万没有牺牲男人的前途让男人跟自己在一起的道理。这是女人的伟大,也是女人的悲哀。而在男人的思维模式里,若隐若现的成功的可能,往往比女人更诱人。于是他们一拍即合了,于是他们,就这样不约而同的分开了。
于是他们各自互不打扰的过了十年,各自以为各自是彼此的成全,却在相遇的一刻,撞破了所有精心掩饰的狼狈。说什么都已来不及,南柯一梦,那年,同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