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惧接奖牌“映射基层减负迫切需要
上级送上门的荣誉,被基层婉拒;挂满社区门面的牌子,让人不堪重负。清理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为基层减负的呼声,分外强烈。
基层政府婉拒荣誉,听着新鲜,到底为何?原来,是一份荣誉付出的代价太大,“开展的评比、表彰事项太多。每参加一项评选,都要组织人手准备大量申报材料,然后选好专门的点,接待上面来人的现场考核、验收。心知肚明的是,材料的真假没人计较,所谓验收也就是走个形式。但接待起来,免不了又要请吃请喝请住,临走了还要送点土特产。”这些无形之中加重了基层的负担。一份劳民伤财的荣誉,当然驱之避之!
评比、表彰原本是一种激励机制,然而该机制在当下的这个时代却失去了原有的意味,县级部门是单纯系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表现突出。使出自家的看家手段,多考核、多评比、多表彰。然而基层政府本身就是杂糅系统,因为工作多、担子重,乡镇公务员身兼数职的多不胜数,这些评比、考核到了基层政府就是一个又一个任务,应付考核的资料往往是工作人员恨不得连双脚都用上,五加二、白加黑熬出来的。原本考核一直是倍受基层重视的,可是由于某些评比流于形式,并无实质意义,在财力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政府无疑是劳民伤财的“赔本买卖”,最后,除了上级部门自以为的“成绩”毫无真正收获,可能就是一个荣誉奖牌或者是荣誉证书聊以安慰,既占空间又浪费资源,得到的人和单位也并无喜悦,反而是对下次评比的更多担忧。
俗话说“过犹不及”,评比和表彰应该是少而精,才会得到大家的重视,当参加评比无形之中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评比表彰就完全没有意义,反而可能打消工作人员的热情,影响到工作质量。因此,无意义的评比应能减则减,减轻基层政府负担,才能提高工作效率。2013年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76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占总项目的20%,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把清理整顿评比达标项目作为重要工作。当然,清理整顿需要时间,而且更要警惕形式主义作怪。上级部门与其给基层政府做挂牌子,铺摊子的“花架式”,倒不如切切实实的到基层多走几遭,结合目前进行的群众路线,真正指导到基层,减去没必要的评比,进行有必要的指导,真正做到放权;了解基层疾苦,完善基层经费保障问题,提供相关工作的物质基础。
转变政府职能,为基层减负,需要重拳出击。内部的督促和外部的监督同等重要,转变政府职能,少走过场,少讲排场,多做实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是党和国家深化改革的核心。走出身处的误圈,拒绝当代的形式,把简政放权真正做到位,让基层切实感受到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果,才能从基层开始做到层层联动的效应!(文/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