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恩:纪委“改革重建”攥紧拳头更有力
上月26日,中纪委明确提出,今年完成省级纪委改革。据中纪委网站,截至5月18日,全国31个省(区、市)纪委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均获中央纪委批复。据新京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11日,已有12个省区市的纪委,做完了机构改革的“加减法”。一场纪委“重建”行动,正在全国快速铺开。(2014年06月13日来源:新京报)
“纪委书记排名靠前”,“纪委地位明显提高”,“执纪监督人数占比上升”,“聚焦反腐主业”,“清除‘害群之马’”……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反腐“歼灭战”。纪委改革重组凸显了党中央反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决心和钢铁意志。
纪委通过改革重建,党委主抓党风廉政建设,纪委务正业,抓反腐大事。组成精兵强将,集中优势兵力向腐败宣战,可以形成更大的威慑力,更强的战斗力。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纪委仅仅作为一个普通部门设置,处在一个可有可无尴尬的“摆设”地位,根本无法履行职责;还有一些地方,纪委干部成了“万金油”,承担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日常事务,因此才发生几年甚至长期没有办理一件案件的咄咄怪事;还有一些地方,派驻纪检组的人、财、物由同级党委管理,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办案特别是牵涉本级领导干部的案件,要事事请示汇报,“一把手”不开口,纪委不敢走,不敢办。
鉴于一些国家部委不断发生大要案,纪检派出机构受到了质疑。纪委通过改革重建,改变了此前纪委、纪检监察室属于“哪一家”纪委的问题,改革后按地域、单位“分工”,也就是“划片”监督。不仅监督“地域”,还监督“领域”。设立“大纪检组”或“纪工委”,“大纪检组”或“纪工委”都由县纪委垂直领导,人、财、物由上一级纪委承担,摆脱了“看人脸色”的窘境,可以放开拳脚开展反腐败。可以说,这一改革是恰到好处。
任何重建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改革重建强调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专职性”、“独立性”,剥离之前纪委书记的其他兼职,保证纪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这叫“业有专攻”,也叫“术有专攻”。人们把清除腐败的重任寄托在纪委,各级纪委应该不负众望。通过改革重组,相信纪委能够充满活力,奋发战斗力。
作者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