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之腐”不可掉以轻心
“苍蝇之腐有时不逊于老虎”,小官贪腐,损害干部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极坏。如何让“苍蝇”不再敢腐?专家认为,加强对村干部的制度监管,转变国家资源使用方式,发动群众,形成对权力的约束,才能防治坏掉一锅粥的“苍蝇”。(6月17日中国新闻网)
透视全国各地不断通报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村干部腐败甚至集体腐败屡禁不止,案件涵盖征地拆迁、集体财产、财政补贴等多个与普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不同领域,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索贿受贿、骗取套取冒领贪污国家资金,犯案形式多样。“苍蝇之腐”,令人咂舌。
“苍蝇之腐”,令百姓深恶痛绝。中央持之以恒纠“四风”,暗访明察不断。但对于“天高皇帝远”的村干部来说,监管一直存在盲区。
村干部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干部,在政策宣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些村干部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群众胡乱宣传各种收费政策,从中获取利益,而这在监管上一直未能很好地制止。
“村官”贪腐的症结在于,乡镇对村里的管理比较松散。选出来的村干部不是真正的老百姓带头人,而是为了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利。在日常管理中,村干部几乎没有受到有效监督。乡镇监督太远,群众监督太软,相互监督更是没谱”成为村干部缺乏监督的真实写照,村里大小事情都由他们说了算。
村官和公务员不一样,公务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是国家正式干部,而村官仅仅是农村推举产生,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可以辞职走人。正因为村官在监管上有一定难度,以及征地拆迁的制度漏洞和政策执行走样,加上监管不足,一些村庄村务、财务又不够透明,财务管理混乱,从而形成了滋生贪腐提供了适宜的“温床”。
为防止“村官”成为“硕鼠”,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让他们有动力去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更要有制度约束,对他们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得坚守底线不动摇,不为情趣所惑,不为欲望所困,不为人情所累,有更高的觉悟和境界,牢记党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文/张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