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浪费在“紧箍咒”下无所遁形
让浪费在“紧箍咒”下无所遁形
(文/宁静致远)
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整治“楼堂馆所的豪华”“节日期间不正之风”,再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发布……党中央驰而不息反浪费,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节约措施,杜绝公款浪费现象。相关制度频繁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紧箍咒”越念越紧,“组合拳”越来越密。(来源:人民日报)
不难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资源节约等作出全面规范。这一系列实在有效的举措,换来了正气上扬,带来了清风扑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深入人心。党政机关开始自觉过紧日子,不搞庆典、不开大会、不外请嘉宾形成风气,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为此,让浪费在“紧箍咒”下无所遁形。
古训告诫,“成由勤俭败由奢”。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不需要我们毁家纾难,也不是筚路蓝缕的新中国创业初期,不需要我们再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日子、穷日子。但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现实,我们没有丝毫奢靡、享乐的资本。惟有继续坚持艰苦奋斗,一块干、一块过,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有所作为。因此,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厉行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然而,也有一些地方视这种声音为“耳旁风”,根本对中央提出要求和部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一些地方公务接待中依然存在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接待上级领导干部时就更严重,而且已经程式化。
显而易见,公款浪费现象为何能够长期“占有市场”?值得我们深思。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不当李自成”。但是在一些地方公务接待中,应酬繁杂,铺张浪费,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迎来送往中,一定的礼节、程序是必要的,但过多的繁杂礼节,过滥的程式客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公款,也污染了社会风气。对此,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头,难怪有专家呼吁“是到了痛下决心狠刹此风的时候了”。
可喜的是,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在中央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各地各部门积极付诸了行动收到了实效。其关键点在于,敢于亮丑揭短,给奢侈浪费下猛药、出重拳,往往是各地落实规定的第一步。同时,让浪费“断根”的唯一方法是有力的制度,对年度公务接待费限额管理,在公务接待中定地点、定标准、定责任等方式,给公务接待戴上了“紧箍咒”,从制度上把住了关口。
实践反复证明,公款浪费现象不仅助长了领导干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再不能任其滋长、蔓延下去了。只有常念“紧箍咒”才能让公款浪费现象“刹车”,带动整个社会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但是更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需要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始终跟老百姓同甘共苦。这样一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