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 刹住车轮上的腐败
6月16日上午8时30分,武汉市江岸区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区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梁彦春自省艰苦奋斗精神弱化,“自己使用的公车已用了9年,刚轮到自己该换车时却碰到车改冻结,当时心中确实有想法。”区委办公室主任田二伦剖析自己“在城里当了领导,把公家的车开回乡下老家,就显得有身份、有面子,回过头来看,对不起自己的入党誓言”。(2014年6月18日长江日报)
近期各地纷纷推出公车改革,方式包括公车拍卖、取消公车改发车补、给公车装GPS等等。然而,随着车改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的开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纷纷聚焦“公车改革”,超标豪华车,当初是怎样采购进来的?豪车拍卖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公车装GPS,如何定位,发现违规如何处罚?然而面对今天公车的形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公车改革的意义,怎样推行公车改革,刹住车轮上的腐败。
公车使用实质上是一种职务消费,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公车配备的范围太广、太多,公车私用的现象也成出不穷,据有人测算,许多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分别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上,而且其中不乏超标豪车,并且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亲自开,由专职司机开。这些购买公车的资金和使用公车造成的费用,都源于公共财政,归根结底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可以为公务员提供用于公务行为的公车费用,以使他们更好地提供服务,但是,纳税人没有义务为公务员的豪车,以及公车私用行为以及公车使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而埋单。作为国家干部,更好地为纳税的老百姓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最终目的所在。今天消极的公车使用在不仅造成公共财产的浪费,把纳税人创造的公共财富揽入怀中,让老百姓买单,还扭曲了国家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已提出公车改革的相关要求,划清了公私的界限,弥补了公车使用中的制度漏洞。从目前整体推行的情况来看,中央的领导带头,形成了一股清风,但是由于各个地域的差异和天高皇帝远的思想,加上监督体制的不够完善,导致了公务车的管理和购买中依旧出现大量的超标和不必要的浪费。此项改革首先将用车的标准和使用纳入法制法规;其次按首要责任制并与行政考核挂钩;最后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公车改革”置于阳光之下,同时走出公车,与民共车,社会化用车将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如能执行到位,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意义重大。
公车改革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合理配置公车资源,节约党政机关三公经费,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少数部门、少数公务人员公车私用、超规格配备公车等不正之风,有利于遏制腐败和行政资源的浪费。二是提倡公务人员利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等更加低碳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帮助一些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勤政、廉政的公务形象取信于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公车改革也不能搞“一刀切”,应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用车,不能因为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同时应建立健全与单位实际相符的公车改革制度,不能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杜绝拍卖或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的其他腐败问题。
公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部分,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政府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杜绝公车腐败,公车改革的目的是明确的,而公车改革的意义也是重大的,大量减少公车数量,既大幅减少公车浪费,又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并降低城市污染;更重要的是,通过公车改革,在全面消除之前公车在群众中不良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并为重塑新政府良好形象开辟出一条有效途径。(文习金粉)
(作者:习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