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时事评论

官员致5亿国资流失,谁来埋单?

发布时间:2022-06-14 05:33:45

  安徽六安原副市长权俊良滥用职权、违规干预铁矿价格评估、低价转让探矿权,造成国有矿权转让费损失5.2亿多元,涉嫌受贿360余万元。19日上午,权俊良滥用职权及受贿一案在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2014年6月19日中华网)

做为一名党员干部,本应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可是,安徽六安的这位副市长,在该县范桥铁矿探矿权转让变更过程中为别人大开绿灯,轻而易举的将评估价值为81456.72万元的探矿权,以28959.87万元的评估价格协议转让。这位官员从中得了多少好处,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他造成的国有资源流失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也算是大开了眼界。

公众都知道,一个探矿权的转让,而且涉及的资金巨大,怎么就会一位官员的作用,而立刻少卖了5亿元呢!国有资源转让,有复杂的拍卖流程和相关的制度把关。但现实中,这一切都形同虚设,只是一些官员的作秀,蒙蔽公众的眼睛罢了。这次事件也凸显出官员权力的巨大,相关制度完全不能发挥作用,一切都是当官的说了算。这种将权力凌驾在制度之上的作法,这种官本位思想,亟需铲除,否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会沦为一句空话。

这位官员造成5亿国有资源的流失,谁来埋单,这确实是个问题。作为官员,他只是从这起非法交易中捞取了一些好处,真正的受益者应该是相关的购买公司。这么多钱的损失,涉事官员是拿不出的,当然更不能用纳税人的钱来填窟窿,也不能将此事不了了之。否则,下一个造成国有资源流失的大案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尽可能挽回国有资产的流失,是民心所向。对待类似案件,相关部门一定要从严惩处,以儆效尤。对涉事官员的资产最好能全部没收,以减少损失,同时用法律从严重定罪。而且,对于购买方,也不能放之任之。这起有合同的交易,从本质上说是非法的。因为它没有按正常的渠道来进行交易,购买价与资源的实际价格相关太大,而且从中存在着违法行为。对这种交易,最好能收回非法出售的国有资产,重新进行拍卖,不让非法之人从中得利。

所以,对待腐败案件所造成的损失,绝不能因事情已过就一笔勾销,也不能因涉事官员已查处,就放弃追回流失的资产。一定要运用到倒查、追责制度,让不法分子的希望成为幻想,才能进一步遏制这种非法的交易造成国有资源的流失。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