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群众路线是“坐”不出来的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但有些群众感觉到活动还没有走出办公室、会议室,似乎只听雷声,不见下雨。如果各级党委政府不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只征求“官意”,不征求“民意”,凭主观臆想开展群众工作,群众路线就会出现偏差,就会变成隔靴子挠痒痒的“自娱自乐活动”,甚至几个月下来,“雨过地皮干、风去尘又起”,一切又回到老路上。所以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没有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没了根、没了魂,就很难说取得了实效。(中国组织人事报)
笔者认为,加强作风建设,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需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群众路线不等于电话线。一些干部仍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满足于“电话一拨,事情办妥”的工作方式。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把握,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全仰仗于一根电话线。而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通过工作人员的层层美化,文字早已“铅味”十足,丧失了纯真的“乡土”气息。
群众路线不等于既定路线。当前,一些干部已把深入基层调研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这是加强作风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然而,调研什么地方,走哪条线路,与哪些群众交流等等,都事先“被规定”。领导干部的意志被工作人员或基层干部左右,群众语言被工作人员或基层干部精心“排练”。“调研”演变成了“调演”,效果可想而知。
群众路线不等于工作热线。如今,各级政府和官员纷纷开通了诸如市长热线、局长信箱、市长微博等信息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但这毕竟只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只是领导干部对信息的被动接收,解决的问题也多为个案。要更多、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仍需要领导干部主动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