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权力清单”迈出简政放权“好步伐”
浙江省今天宣布,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清权、减权、制权全面梳理,57个省级部门的1.23万项行政权力被“砍”到4236项,精简幅度在六成以上。6月25日,这份“瘦身”后的“权力清单”将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向社会公布。浙江成为国内首个在网上完整晒出省级部门“权力清单”的省份。(6月25日,《人民日报》)
坚持权为民所用,实行简政放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说是深化行政审批的制度核心所在。审批权限如何放?权力运行如何规范、监督?这需要在深化行政审批权力改革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江浙省的探索为这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模式。比如,从去年以来,浙江省就率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迈开了简政放权的坚实步伐。要放松,首先要梳理权力清单,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有多少项,只有摸清了权力“家底”,厘清了权力边界,才能推动简政放权。
梳理了权力清单和晒出了权力清单是基础性工作,只有真正下放了权力、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才是关键。如何确保简政放权不走过程,不流于形式。从浙江的做法来看,对省级57个部门梳理出的1.23万项职权事项中,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分别进行了取消、转移或下放。这才是简政入权的关键,也是梳理权力清单的重要后续工作,弄清了家底,明确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会让工作有了衡量标准,才不会乱作为,胡作为。
那么在下放权力过程中,如何避免一些部门“放责任不放权力”“放虚不放实”,进一步提高放权“干货”呢?
根本在于要真正厘清权力的边界,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杜绝权力部门化和部门利益化倾向。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通过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办理程序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建立权力审批全程监督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整合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等力量,确保权力运行真正公开、阳光、高效,最终让群众和企业从简政放权中真正得到实惠和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