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追寻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来到了可能将要工作的地方,在这里是否将开始自己的另一个生命过程——告别学生时代,开始社会生活。说老实话,在心底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的底气。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那么有才的能人,多么的希望自己能在将来的有一天功成名就。可人生目标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吗?我想怎么都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更没有不经历生活的打磨就处于人生高峰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有时变坚强了,有时我们变性错位了。那个曾经年少的自己,总有一天将不是原来的自己。也许又还是自己,只不过换了另一种精神面貌吧。我常感觉自己是一个不坚定的人,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这也许就是我的软肋,现在我的感受正是特别强烈的时刻。我想去改变,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我有时又犹豫了,这还是我吗,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活着是在那里。难道就是为了钱而活着吗?也许就是那样吧。生命开始有了一定的凝问,当然这里有个度的问题,活着还是死去不只有一个答案,怎么样的活好才是关键,死并不是我们的解脱、归属。逝去,当思想消融的瞬间,我们将失去一切,失去那仅属于我们的理念。人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就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不仅为生而生,只为思而生。说老实话,犹豫是常在发生的,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总有人迷失,总有人死去。这看似没有联系,却影响着生活中的最终问题,形而上是正确的,还是具体点好呢?没有人有多么正确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相信在生命的最后,他们的回答总有一定的相似性。现在回到并引出今天讨论的中心——生命追寻的本质与生活的继续问题。
一次远行有一次心灵的感悟,无论对于谁都一样,也不论你文化水平的高与低。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人一次次的在感悟中忘却,就像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人记下了,有的忘记了,有的人反应迟钝。只有远行,我们才能感悟,只有感悟,我们才能顿悟生命。一天天看着万物的生灵,我满怀感慨、欣喜于他们活着并快乐,但同时我内心又有很多的忐忑,多么害怕他们生命的失去、性格的扭曲;今天,人之为人,因为人更有理性的思维。但除了那仅有的自尊外,我们剩下的也只是躯壳了。年老,衰弱,死亡……,不想去面对,不代表它不存在。真实的体验,我们是否活的精彩,是否有那么一点人生况味?感慨之余,我们不禁要真真切切的问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在经验中生活,我们还是那样一类高等动物。今天,我们的艰难,也许是明天成功的砝码,也有可能永远不能去成功。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生命,因为活着,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理想。生命追寻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生活的继续中那仅有的理想。也许你只想有钱,也许你想当教授、老师、工程师……如果除了理想,我们还有什么,那一定是生命了。我们每一天必须有追求的,必须在运动中生存,就算你是一个宅神类的人,但你肯定是不能去改变人类无时无刻不运动的心。这从你的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生活就是无数生命共同的跳动。所以,人类总有一点精神理想的。只是,也许在这个现实的追求过程中,我们有的人会不断的变换,有的人更能坚持自己的精神理想罢了!每一个你接触的单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互相没有生命精神真实的交接,仅有的是自己狭隘的观念。就像有时我非常想高兴,想理解别人,可最后总有什么在误导我的精神力量、让我情绪失控。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我们下面来看看他们不同的环境成就了他们对人生的不同认识。当然不是一概而论,只是从现实的大多数情况出发。属于暴发户的商人一类,他们的生意做的不太大,他们多数认为自己一辈子活的太累,对人生的感悟较多的是从具体的经商、生活实践而来,当然他们对自己的后一代则较多的更希望他们活的快乐,自在。这就解释了,在当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富二代年轻人的行为反常(与常人相比而言)的原因。我认为这类型的人,他们是有一定思想、有胆量,更有勤奋力、踏实等优良品性。在磨练中,他们也在不断的思考人生,所以有的产生了上述的想法。有基础的儒商一类,从他们的角度讲,他们则更多的希望他们的后代能使基业常青,保持家业。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他们则更多的从小培育起,当然他们人为地扭曲了他们孩子应完整的人生道路,采取其中较好的、困难少的一段让孩子走。在孩子的心灵中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当然这对于他们的人生不会有什么损害,可以说还有利。他们也许还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会在耀眼的光环下生活。再来讨论官星一类,在政治家庭的环境中生长,那么对于家庭来讲,官本位的思想则会占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关心仕途。我们不去讨论最后该人是否心理错位,只就“官”这种观念的深入而言,他们的人生为此而动。最后讨论一般人,这是多极化的,我认为因为没有真实的人生进入,单看虚景,人们的心理预期会发生不断的更新,当然这也更多的取决于父母的影响与教育,在教育学与心理学上讲,家庭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发展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对于这类父母的认识则更多的来自于原有知识、表面的认识与他人的评价、建议。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深入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这类父母的看法有一定的偏见性。有人就有问题了,难道其余类的就没有偏见性吗,有,这是肯定的,但相对其余类的父母的决定,在一定阶段具有稳定性、前瞻性。
以上就是对于不同种类人的生活继续问题的认识,首先,从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上理解,生活观念必将影响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简单来讲,在你生活观念的轨道发展中已有的生活观念形成你今天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时你的生命本质开始逐渐定性,当然这并不是必然,在后期的发展中也存在受教育后的思想变更,重大事件后的认识变更等具体问题。这里一切问题的本源在于现实中的生活继续问题,最后上升到对于生命本质的追寻问题。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从较早一代思想动荡的成年人看来,他们的生命本质的追寻,更多的来源于社会的实践,当然并不排除父母的影响,当人们处于经济、价值观不确定的年代,更多的父母方面的教育本来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孩子则更多的是由一种被迫的求生存开始认识人生。而在今天的社会中父母、家庭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我们是否就单论他们的重要唯一性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其中还有教育、感情需要等客观因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