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位置:首页 > 杂文 > 世俗评说

民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时代烙印

发布时间:2023-02-19 14:59:36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跌宕起伏。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从唐末武将割据到宋朝文官掌权。知识分子被历史时而抛上浪尖,时而卷入深渊,历史似乎和知识分子开着一次又一次玩笑,不断玩弄着他们。

  观看《复兴之路》,我注意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同样也是一曲跌宕起伏的历史悲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武夫当政,外敌入侵,本该是知识分子的暗淡时代,却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民国知识分子被推上历史的舞台,对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抢食中国这块肥肉,内有国家落后愚昧、奄奄一息。亡国灭种之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站在了历史的浪潮中,改变中国命运。新文化运动中有这样一群知识分子,他们高举着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宣扬西方先进思想,抨击中国落后愚昧的纲常伦理,试图通过改造国民思想,重振民族精神,达到国家复兴的目的。五四运动中,这群知识分子更是走上街头,为争取国家利益、废除卖国条约而斗争。这一时期还引入了对后来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是具有较强政治性的群体,虽然真正投身政治的不多,但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投靠独裁者的御用文人;第二类是西方思想影响的民主自由派;第三类是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观点的不同,使得知识分子的在民国遭受三种不同的命运。最为吃香的是御用文人,常受压制的是民主自由派,遭受迫害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下,内战、饥荒、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最终,后两类知识分子联合起来,推动了新时代的到来。

  投身政治的不一定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一定都投身政治。我们还应看到另一群人数更多的知识分子。仅在教育方面,这群人中就有从事高等教育的蒋梦麟、张伯苓、马相伯等人,又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等。民国教育家们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培养了大师无数。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至今难以企及。除了在教育方面,民国时期的文学、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有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中国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美术家徐悲鸿、张大千,戏曲家梅兰芳,文学家巴金、沈从文、钱锺书......相比当代,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称得上纯粹,他们专心于自己的领域,做到极致。他们出生于旧中国,有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国气质和风骨。相比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如今的中国更像是文化饥荒,只好搬出尊孔复古的办法。钱学森之问,问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当代中国既没有培养大师的环境,也没有成为大师的心境。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永远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后世想要复制过去的辉煌是不可能的。

  当代中国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当我们去打量过去那个时代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会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任何事物似乎都处于固定的历史框架,有着固定的评价标准。对于民国时代,我们关注的重点常常是那些投身政治漩涡的少数人,却忽略了帷幕下的大部分。然而,那被忽略的大部分人,却真真切切的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享受着他们留下的丰厚遗产,却翻看着没有他们身影的历史书。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一个时代落幕,同时也意味着在这个时代人物的落幕。1949年以后的知识分子大改造、反右派等政治运动,像一把大锤,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国风骨击碎,打造成一颗颗社会主义的螺丝钉,装入新时代的机器。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历史的车轮向前开动着,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2014/11/8 作于郑大河园西路草坪

杂文相关阅读

杂文热点